第二十八章 補堤

譙爲周和張天師正在考慮着怎麼對付李瑁,與此同事,李瑁已經帶着一衆人等到了金堤。

李瑁站在金堤的外圍,看着數裡寬的河堤決口,看着河口兩邊正在忙着修繕的民夫和軍士,心裡莫名堵的慌。

河堤決口如此之大,想要將它完全修復也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和人力了。

不過修堤的工程雖大,好在此時的岷水已經進入枯水期,水流已然不像夏秋那般湍急,給修堤工程倒是帶來了不少的便利。

李瑁見河中補堤的衆人個個忙碌地不停,許多人圍着一個泥塘,不停地往泥塘中剷出淤泥,澆到旁邊的石塊上。

“這是在作甚?”李瑁指着正在忙碌的衆人,好奇地問道。

與李瑁從長安同來的工部水部郎中師林平看了一眼,回道:“啓稟殿下,他們這是在和制泥石,將泥漿、石頭還有乾草混在一處,再進行烘乾,然後用作補鴨嘴堤的石材。”

李瑁擡頭看着眼天色,擔憂地問道:“今日天色不假,氣候又冷,這些泥石要到何時才能凝固,投放到水中?”

師林平也無奈地回道:“按照這個樣子,恐怕少說也要七八日的功夫才能完全凝結,拿作投江之用。”

“七八日,那豈不是又要耽擱許多功夫?”李瑁聽了師林平的話,皺眉問道,眼下情況如此,多費一日,百姓便多遭一天的罪。

師林平回道:“殿下說的是,天公不作美,這也是無奈之舉,下官等也無能爲力。”

李瑁接着問道:“難道除此之外就別無他法了嗎?”

師林平斷然回道:“鴨嘴堤不同於尋常河堤,大石之間縫隙太大,易被河水衝散,難以奏效,而小石又不穩,難以準確地放在河牀,唯有以淤泥混合碎石、乾草,再在外面緊密地裹上麻繩,如此才能起到分水之效。”

師林平官拜工部水部郎中,參與治河多年,精通河堤補造之事,普天之下罕有比他更善此道的,他面對李瑁的提問自然自信地多。

不過李瑁顯然對師林平的話存有疑惑,對身旁的鮮于仲通吩咐道:“鮮于大人,麻煩你安排船隻,本王要親自到河中看看。”

李瑁之言一出,師林平的面色頓時難看了起來,一張原本尚算白淨的臉頓時漲地通紅。

師林平是自京城來的,對上這些地方官員心裡原本就有着天生的優越感,再加上他是治水一道有數的幹才,故而此次隨李瑁巡查河堤他也是自信地很,絕不會叫人挑出半點毛病,可事不遂人願,剛開始,李瑁就對他提出了質疑。

李瑁雖然並未直接出言懷疑師林平,但李瑁心中的質疑已經透過言語表達了出來。

師林平的心裡自然也有他的想法,靖王李瑁乃行伍出身,論起帶兵打仗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但比起治水,豈能比得過他這個主管治河修水的水部郎中。

師林平直言勸道:“江心水聲,水流不易掌控,殿下身份尊貴,又身負皇命,還是小心謹慎地好,這看與不看都是一樣的。”

師林平雖是此中行家,說的也堅決,但李瑁卻有自己的想法,李瑁搖頭堅持道:“無礙,本王只是想親自看看而已,你們照做便好。”

李瑁乃是親王,又是此次主導賑災的欽差,李瑁說到了這個份上,師林平自然不敢再有絲毫二話,更不敢隨意阻撓,心中羞惱的他只是在心中暗自想着:待稍後你無功而返,你便會知道自己錯在何處了。

李瑁親自下令,船隻頃刻間準備就緒,師林平想要看看李瑁的用意,也跟了上去。

李瑁雖在關中長大,但卻也識些水性,坐上船他倒也不至於害怕。

李瑁乘着舟船到了江心正中,李瑁站在甲板上,扶着船舷,探頭往水下望去,江水冷冽清澈,一眼望之便可見底。

李瑁仔細望去,果然,江心之下的石塊已經被流水沖刷了大半,露出湖面的頂部也幾乎被削平,早已起不到分流的作用。

李瑁從甲板上拿起一個早已準備好的小石塊,從船上丟了下去。

在水流中,小石塊的下落根本難以達到預期,很容易得便隨着水流飄到了別處,李瑁不禁皺起了眉。

“殿下,下官早就有言,岷江不比長安的昆明池,此處河水流向難測,這樣簡單地扔下石塊絕不會奏效。”師林平只當李瑁皺眉是因爲石塊飄走之事,於是自顧地說道。

師林平在李瑁地耳邊說岷江之水不比昆明池,言下之意便是說李瑁在治水方面是個外行,其實已經有些輕視李瑁的意思了。

在李瑁地身旁,天策府的官員聽了師林平的話已經有些憤怒了,李瑁是他們的主公,是他們的君,豈能容得師林平這般放肆。

若是一樣維護李瑁,脾氣又暴躁的馬璘在此,恐怕師林平已經被馬璘一腳踹下岷水餵魚蝦了。

不過李瑁倒是沒有馬璘這麼大的火氣,也懶得和師林平區區一個水部郎中置氣,他只是一邊仔細地盯着河底,一邊擡起了手,示意師林平閉嘴。

師林平見李瑁全然不將他的話聽在耳中,表情就像是吃了蒼蠅一樣難受,師林平礙於李瑁的身份,也不敢再有冒犯,只得悻悻閉上了嘴。

李瑁盯着岷水的河牀,總覺得缺了點什麼了,他開頭看了看岸邊的竹林,終於想了起來。

李瑁不解地問道:“你們爲何不用犍尾之法?”

衆人一聽李瑁靜思良久後竟突然蹦出這麼一句話,忙問道:“何爲犍尾之法?還望殿下明示。”

李瑁擡頭看着極爲水部官員迷惑的神情,終於反應了過來,遠在在玄宗朝還上位犍尾之說。

於是李瑁憑着自己的印象大概地解釋道:“所謂犍尾之法便是先以竹片編制竹籠,將在石塊從竹籠中的小口塞進籠中,竹籠極重,落入水中自然不易飄動,自然就會直接落入江底。”

李瑁印象中確實是有這麼一個方法,但具體記得也不真切,只是大概地講了出來,可是李瑁地話音剛落,師林平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石塊既能從孔中塞入,便會孔中露出,若是石塊在竹籠中落光了豈不是白費功夫。”

衆人聽了師林平的疑問,似乎也對李瑁所爲的犍尾之法存有擔憂。

李瑁懶得跟他解釋其中的道理,只是對一旁的親衛吩咐道:“你即刻去尋一個竹籠和一堆石塊,按本王的意思塞好。”

“諾!”親衛即刻領命下去準備了。

此處靠近大片的竹林,自然有編竹的匠人,石塊又是現成的,不到盞茶的功夫東西便準備妥當了。

王府的親衛按照李瑁地吩咐,一塊塊地往竹籠中密密地塞進石子,很快叫師林平瞠目結舌的事情便發生了,一個個個頭較小的石塊在竹籠中竟緊緊地擠靠在一起,輕輕鬆鬆地便完整地拎了起來。

親衛將裝滿石塊的竹籠丟進水中,在衆人的期待中,竹籠很快便幾乎徑直地沉下了水。

短暫的沉默後,衆人便紛紛讚道:“殿下真乃天縱奇才,如此妙招都能手到擒來,着實是劍南百姓之福啊。”

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七章 入城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八章 襲城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一章 挑撥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七章 救人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八章 議政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九章 論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二章 緣起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五章 退封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
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七章 入城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八章 襲城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一章 挑撥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七章 救人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八章 議政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九章 論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二章 緣起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五章 退封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