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荷蘭交涉(上)

就在山東戰役發生的期間南京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首先是內閣士海李格非奉命對趕到南京的荷蘭商館領事就荷蘭在軍事上援助清廷的事情進行嚴厲的責問

南京方面早就從情報糸統那裡知道荷蘭人在幫助清廷訓練水軍、監造火炮、火槍、並且賣給清廷武器在襲擊大沽口取勝之後中華軍俘虜了兩艘清廷向荷蘭購買的戰艦又從俘虜的清兵那裡獲取了口供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因此商毅也立刻命令李格非與荷蘭交涉此事

現在南京zhèngfu沒有正式的外交部而且和歐州國家之間的交流來往主要還是經濟貿易方面在國家政治層面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因此對外的事務都是由對外貿易部付責如果發生了重大的外交事情則由李格非直接管理現在中荷之間當然是重大的外交事情

而在實際上荷蘭也沒有和南京zhèngfu建立直接的外交來往關係準確的來說現在和南京zhèngfu進行貿易來往合作交流的只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而不是荷蘭zhèngfu當然荷蘭東印度公司確實是得到了荷蘭zhèngfu的授權有資格和南京zhèngfu建立外交關糸因此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寧波商館的領事官也就相當於是荷蘭駐中國大使

現在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寧波商館隸屬於臺灣大員管轄現任的領事名叫羅納德現在是第二任領事上任約有一年的時間

這己經是雙方的第二輪會談在雙方的第一輪會談中李格非要求荷蘭方面提出必須停止與清廷的軍事合作來往但羅納徳表示可以停止與清廷的軍事合作但要求南京方面給予補償也遭到了李格非的當場拒絕結果雙方不歡而散

會談一開始羅納徳在停止與清廷的軍事合作方面堅決不讓步道:“閣下我們並不想介入你們的戰爭但現在中國的分裂是事實荷蘭東印度公司有權力和中國的任何一方勢力建立貿易關糸就好比你們也可以和任何一個歐州國家建立貿易關糸一樣因此要求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終止與清廷的關糸是無理的要求我們公司絕不能接受”

原來在羅納徳上任的時候正是荷蘭和中國貿易的全盛時期幾乎毎天都有商船進出寧波港口將中國的商品運到臺灣或是巴達維亞而且西班牙和葡萄牙日益衰弱荷蘭幾乎壟斷了歐州對中國八成以上的貿易量因此駐寧波商館的領事官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公認的肥差

不過羅納徳上任之後正好趕上南京zhèngfu和英國建立商貿來往關糸儘管這個時候英國在亞州的勢力僅限於印度在南中國海一帶還十分微弱但荷蘭人巳經明顯感覺到了危脅因爲英國是歐州老牌的海上強國早在十六世紀八十年代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強盛的時期英國照樣能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而隨着歐州戰場的結束荷蘭也把英國視爲自己的下一個對手而現在英國也開始介入南中國海地區——荷蘭視爲自己的勢力範圍

雖然羅納徳向南京zhèngfu提出過抗議要求南京zhèngfu停止和英國的貿易來往但被南京zhèngfu明言拒絕:南京zhèngfu有權力和任何一個歐州國家進行貿易來往因此現在羅納德將這一段話拿來做爲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清廷來往的理由

李格非冷笑了一聲道:“理事閣下您說得並沒有錯我們雖然和衆多歐州國家建立了貿易關糸 但也只是貿易關糸並沒有干涉到歐州各國之間的戰爭因此如果貴公司只是與清廷進行正常貿易來往我們絕不會干涉但是貴公司和清廷並不是貿易來往而軍事合作昨天我己經向貴公司出示了相關的證俱這一點理事閣下想必不會否認吧因此我們要求貴公司立刻停止與清廷的軍事合作關係十分合理的要求絕不是無理取鬧希望你們能夠正視我們的要求”

羅納德道:“閣下我昨天也說過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終止與清廷的關糸但我們公司將會因此而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也要求靖北王陛下對我們公司的損失予以補償這也是很合理的要求補償的辦法昨天我己經向閣下提出也希望閣下能夠正視我們的要求當然如果閣下有更好的補償方案也可以提出來我們會認真考慮”

李格非斷然道:“不可能與清廷進行軍事合作本來就是貴公司的錯誤因此貴公司停止與清廷的軍事合作關係是無條件的我們不會給予你們任何的補償”

羅納徳道:“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就不能停止與清廷的關糸”

李格非見羅納德胡攪蠻纏不說而且態度還十分強硬心裡也不禁十分生氣冷冷道:“這就是貴公司的最終態度嗎?”

羅納德道:“不錯這就是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態度 公司的利益絕不容侵犯想要我們停止與清廷的合作必須給予補償否則就不可能”

李格非淡淡道:“那麼貴公司考慮到這樣做的後果了嗎?”

羅納德呵呵一笑道:“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可以承擔任何後果”

李格非點了點頭道:“好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們荷蘭東印度公司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我們決定取消以前與荷蘭簽定的協議徹底斷絕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來往寧波的荷蘭商館關閉從今天開始算起理事閣下和荷蘭商館的成員必須在十天之內離開中國”

羅納徳正在裂着嘴笑但聽了李格非的話之後笑容也不禁啞然而止只是張得大大的半天合不上

原來在中華軍佔領了馬尼拉將菲律賓羣島變成了呂宋羣島正式納入自己的版圖中也讓荷蘭人感覺到了巨大的危脅中國將自己的手伸向了海洋這可比英國介入南中國海的地區更可怕因此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待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加強與中國貿易變成了如向遏制中國向海外擴張保住自己在亞州的勢力

最終董事會得出的結論是隻有盡全力幫助北方的清廷才能能使中國長時間陷入內戰中無力向海洋擴張

當然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內部反對這個計劃的聲音也很大有不少公司的董事也擔心這樣的做法會惹惱了南京方面從而影響荷蘭與中國的貿易 因爲中華軍佔領了馬尼拉 己經顯示出強大的海上實力畢竟現在取得的成果非常不容易 沒有必要再節外生技比如羅納徳的前任科曼對這個計劃就極力反對 認爲如果公司這麼做 將會遭到南京方面的強烈報復巴達維亞將會成爲第二個菲律賓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州幾十年的經營將會因此而徹底毀掉

因此贊同反對各方爭執不下在這個時候做爲駐寧波商館領事羅納德在這個問題的發言權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爲羅納徳上任的時間太短 對中國的局勢瞭解並不十分清楚 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殖民者的一貫心態因此對這個計劃十分贊同

在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報告中羅納徳認爲現在中國正在進行着內戰南京方面也需要與荷蘭的貿易確保zhèngfu的財政收入在這個時候南京方面絕不敢與荷蘭發生衝突另外荷蘭在亞州的軍事力量也不同於衰弱的西班牙目前歐州的戰事己經結束了國內也可以將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亞州地區因此公司則可以趁着這個機會和中國南北兩方面都建立貿易來往不僅可以利用其中一方打壓另一方擴大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向南京zhèngfu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獨佔臺灣、租借寧波、要求南京zhèngfu終止與英國的貿易來往等等同時以後無論是那一方統治中國都可以保證荷蘭的利益

這份報告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決策中也起到了關建性作用公司終於通過了決議:扶植清廷與南方對抗並且藉機向南京zhèngfu索要更多的利益只不過讓羅納徳沒想到的是事情並未按自己想像的那樣進行南京方面對此的反應竟然會這麼激烈不僅絲毫也不吃荷蘭的危脅 相反還要關閉了荷蘭商館而且全面停止了與荷蘭的貿易這和羅納德的預想可完全不同

羅納徳當然知道一但南京方面全面停止了與荷蘭的貿易對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因爲荷蘭與中國的貿易幾乎都是和南京進行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在造成這一結局中所起的作用這麼一來自己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前途將撤底報廢不說而且回到巴達維亞之後還將面臨着牢獄之災公司的那幫董事一定會把自己當替罪羊使因此也不禁大叫起來:“不你們不能這麼做”

第183章 下獄(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64章 破局(四)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55章 民嘯第86章 人材(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88章 勸降第192章 勸進(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93章 遷移(一)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74章 清廷議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3章 反擊(一)第27章 夜襲(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87章 挑戰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42章 偵察兵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48章 新政(一)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
第183章 下獄(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64章 破局(四)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55章 民嘯第86章 人材(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88章 勸降第192章 勸進(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93章 遷移(一)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74章 清廷議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3章 反擊(一)第27章 夜襲(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87章 挑戰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42章 偵察兵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48章 新政(一)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