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

襲擊商家軍的清軍正是鰲拜帶領人馬,一共是三千騎兵。

原來得知郝效忠倒戈,聚寶山據點失守,多鐸也隱約感覺到南京的大勢己去,如果再一味被動防守的話,說不定南京還真的撐不了幾天,因此多鐸也決定釆納鰲拜的議件,冒險出擊,希望能夠打商家軍一個措手不及,提高一下淸軍的士氣。

於是多鐸立刻下令,命鰲拜帶三千騎兵,出城去伺機偷襲商家軍。清軍在北方素以騎射之術而著名,不過進入南方作戰之後,因爲江淮、江南一帶水網密集,丘陵叢林衆多,並不適合騎軍作戰,因此清軍也大量減少了騎兵,許多原來的騎兵到了江南之後也都下馬步戰。不過滿旗軍的步戰能力其實也是相當出衆,只是冷兵器時代再強大的軍隊,也無法與熱兵器相抗衡。不過這一次是突襲商家軍,更需要速度,因此多鐸也決定派少有表現的騎兵出戰。

其實這段時間鰲拜也憋了一肚子氣,他是滿清著名的勇士,在皇太極時代非常受重要,一般攻堅、惡戰、大戰皇太極都會點名派到鰲拜的身上。但鰲拜是正黃旗出身,在皇太極死後的皇位爭奪中,代表兩黃旗,極力主張擁立皇子,而反對多爾袞繼位,才使多爾袞不得不改立福臨爲帝。

也正因爲如此,多爾袞掌握了朝政大權之後,也對鰲拜多方打壓,在淸廷入關之後,基本都沒有派鰲拜出戰過,只是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而多爾袞也確實無人可派了,纔不得不重新啓用鰲拜。

而鰲拜也攢足了一口氣,想立幾個大功,爲自己爭取一點說話的份量,而且他沒和商家軍交過手,也不知道家軍的厲害,到是沒有其他清軍的那種畏戰心理,誰知第一次出戰就遭到了商家軍的伏擊,打了個敗仗,但這時鰲拜還沒有意識到,這次自己遇到的對手可不同其他的明軍,因此也只有他纔有膽量提出主動出擊的意見。

結果鰲拜帶着三千騎兵殺出南京,直奔聚寶山而來,想到商家軍,大戰一場,在天界寺附近遇到了一支商家軍的運輸隊伍,鰲拜立刻率軍向商家軍殺奔過去。

這是一支從小安德門向聚寶山運送物資的運輸隊,隨行有二個營的士兵,保護着六千多名民夫,另外還有各種車輛二百餘輛。說實話商家軍確實沒有想到淸軍會主動出擊,而且這個時侯也多少有一些麻痹大意的心理,也沒有派周邊掩護的士兵,結緊被淸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加上淸軍全是騎兵,來去如風,商家軍也來不及佈置防線,就被清軍殺入陣中,而民夫更是從沒見過這種陣仗,頓時大亂了起來,結果被清軍來回衝殺,因此整個運需隊的死傷十分慘重。

不過鰲拜雖然好戰,但絕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也知道自己就帶了這三千騎兵,一但商家軍的大軍趕到,把自己包圍起來,恐怕也不好對付,起碼商家軍的戰鬥力比過去的明軍還是要高那麼一點點,反正這一戰是贏了,見好就收吧,因此立刻下令撤退回南京。

結果等商家軍的援軍趕到戰場時,清軍早就跑遠了,只留下一地的屍體和被清軍燒燬了大半的物資。結果這一戰商家軍士兵戰死的人數達到八百七十三人,傷三百六十二人。民夫死亡的人數爲二千五百二十七人,傷一千二百八十一人。而清軍僅僅只損失了三十七名騎兵。在商家軍與清軍的交戰史中,這樣的慘敗還是絕無僅有的。

商毅聞報之後,也確實吃驚不小,立刻將這一戰當做反面教材,通告全軍,要求其他各部隊一定不能再有大意、輕敵、麻痹的思想,一定加強巡邏、偵察、守備的兵力,而且在進攻時,要留意清軍突然主動發起進攻,夜間也要防備清軍的偷襲。同時對死亡、受傷的民夫進行厚恤。

但這一次失敗有相當的偶然性,並不能攺變目前戰場的勢形,對全軍的士氣也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同時在第二天下午,清軍在南京城外的天壇據點也被商家軍攻佔。南京城的外圍陣地也基本被掃清了。

就在第三天,商家軍的第一、二、三軍同時出擊,開始向南京城牆發動進攻。

第一軍進攻的南京南面的聚寶門,通濟門、正陽門,第二軍進攻西面的石城門和三山門,第三軍攻擊北邊的神策門、太平門。三路人馬一共集中了近十萬的兵力,同時向南京的七座城門。對南京的攻勢也全面展開。

多鐸精心佈置的南京城外圍防線僅堅持了兩天時間,就宣告基本土崩瓦解了,而且清軍也損失了不少的兵力,多鐸也不得不把神烈山的守軍抽調回一半協助守城。這時在南京城裡駐守的清軍僅僅只有八萬五千多人,除去臨時徵編的民兵之外,實際的兵力己不足七萬。

明朝的南京城牆一共有十三個城門,雖然商家軍只進攻其中的七個城門,但不等於其他城門都可以不設防,多鐸在七個受到商家軍進攻的城門分派了五千人駐守,而另六個沒有受到攻擊的城門也分派了二千人駐守,還剩餘二萬多人作爲預備兵力,這樣纔算是免強把南京的城牆給守住。

不過甴於南京城牆本來就十分高厚堅固,這個時代的火炮幾乎根本不可能催毀得了,而且城牆基本都是沿着秦淮外河修築,也很難使用坑道爆破的方法來炸開,只能用最原始的架雲梯攻城的辦法,進行強攻。

好在是前一階段的準備間時中,杭州的車輛廠也製造出一批攻城用的雲梯、塔車等工具,因此商家軍的士兵們也冒着城上清軍的打擊,奮力的向上攀爬進攻。而清軍也依託着高大的城牆,頑強的防守着,雙方攻守撕殺,進行的十分激烈。

幸好是鰲拜的出擊總算是打了一個勝仗,雖然改變不了現在的戰局,但勝利的消息多少也使城裡守軍的士兵振奮了一些,否則的話恐怕是連一天也撐不過去。

雖然商家軍的進攻十分兇猛,但總算是因爲南京的城牆太高,多少彌補了一些清軍兵力不足,也算幫了清軍一個大忙,守城的清兵也將石塊、滾木、開水、火油等等守城的武器拼命向城下亂扔亂砸。好歹也抵住了商家軍的攻勢,儘管也有幾次商家軍的士兵攻上了南京城牆,但多鐸、滿達海、屯齊、鰲拜等人也都各領一軍,在城裡四處補防救火,也都極時趕到,將商家軍又打退了回去。

結果在第三天的進攻中,商家軍到底沒能攻開南京的城牆。

天黑之後,商家軍收軍撤退,多鐸總算也鬆了一口氣,這一天終於是熬過去了。但今天才是第三天,自己還能再熬過幾天呢?多鐸心裡可是一點底都沒有。

回到皇城裡,多鐸脫下了盔甲,剛剛坐下,這時鰲拜來找他,道:“豫親王,這樣打下去可不是辦法,我看我們是很難守住南京,等着援軍趕來。”

多鐸苦笑了一聲,心裡想現在還不知道有沒有援軍呢,就算是有,撐不撐得到那一天。因此嘆了一口氣,道:“鰲拜,你說的我都清楚,但現在還有什麼辦法呢?只能守一天算一天,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鰲拜道:“奴材到是有一個計策,不知道可不可一用。”

多鐸聽了,也頓時來了興趣,道:“你先說說看,有什麼計策?我們也可以一起商議商議。”

鰲拜道:“豫親王,昨天奴材帶兵襲擊商家軍,己經知道商毅把自己的大營紮在聚寶山上,現在商家軍正在全力進攻南京,因此他們留守在聚寶山的兵力一定不會太多,奴材打算明天帶五千騎兵,去突襲聚寶山,打商家軍一個措手不及,如果天佑我大清,這一次突襲能夠得手成功,說不定能夠一舉擒殺了商毅,這樣一來這一戰我們還能反敗爲勝呢!”

多鐸聽了,心裡也不禁一動,其實鰲拜的這個計策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爲就算商毅身邊的兵力不多,但也總會有一些,而聚寶山雖然不是大山,但也有一定的高度,而且清軍在這裡也修了不少防禦工事,加上商家軍的火力,因此只用少量人馬就足以堅守到援軍趕回來。而一但援軍回來之後,突襲的人馬就在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現在這個時候到也可以試一試,就當是死馬當作活馬醫吧,萬一僥倖得手,還真說不定可以把商毅給殺了,就算殺不了商毅,讓他受點傷也是成功,那怕就是嚇他一頓,也能讓南京多撐幾天。而如果突襲失敗了,反正這次出擊是鰲拜,就讓他去送死吧。

因此多鐸也點了點頭,道:“鰲拜,想不到你還是粗中有細,到是我大清的張翼徳,好吧,你現在就去挑人準備,明天找機會出擊。”

滿人都喜歡看【三國演義】因此聽多鐸把自己比做張飛,鰲拜也十分得意,立刻答應了一聲,興沖沖的下去準備去了。

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92章 勸進(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21章 狙擊手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80章 佈置(一)第90章 合圍(一)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08章 進京(上)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267章 重逢(上)第148章 新政(二)第119章 投效(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7章 行軍第60章 莊妃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99章 備戰(一)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1章 南京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章 喜迅(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4章 鄉鬥(上)第165章 出兵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92章 勸進(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92章 返航第252章 對持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46章 亂攤子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
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92章 勸進(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21章 狙擊手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80章 佈置(一)第90章 合圍(一)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08章 進京(上)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267章 重逢(上)第148章 新政(二)第119章 投效(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7章 行軍第60章 莊妃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99章 備戰(一)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1章 南京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章 喜迅(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4章 鄉鬥(上)第165章 出兵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92章 勸進(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92章 返航第252章 對持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46章 亂攤子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