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

在南京的李巖收到了商毅的命令之後,也十分高興,因爲忠貞營的諸將都是過去和他並肩作戰的同伴,雖然在犬順軍攻入北京之後,李巖受到李自成的猜忌,但畢竟還沒有撕破臉,感情還是有的,而且李巖也認定了商毅是有雄才大略的開基英主,當然也希望給過去的老兄弟們找一條明路。

因此李巖也立刻把南京的事情交待了一下,帶着妻子紅娘子,趕去了武昌。帶紅娘子一起去的目地,是等談判成功之後,讓她付責接待高夫人。雖然現在高夫人在忠貞營裡沒有什麼決定大權,但她畢竟是李自成的遺寡,對李過等人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而對商毅向忠貞營開出的條件,李巖也認爲和過去投降商家軍的李成棟、李本深、赦郊忠等人相比,可以說是相當優厚了。當然李巖也清楚,商毅還是耍了不少手段,儘管忠貞營可以被編成兩個旅,但分別由李過和高一功來統領,實際造成了兩人並列的局面,而且分別編屬在兩個軍下,實際是將忠貞營給分散開了。從而也保證忠貞營的勢力,在商家軍內部,無法抱團。

但站在商毅的立場來說,這並不以爲過,畢竟商毅是決不會允許在商家軍中,出現其他的獨立勢力。而且李巖也相信商毅一定會平等的對待忠貞營的士兵。

李巖夫婦到達武昌之後,李定國己經下令,第六軍從黃州出擊,進取徳安府,而在武昌的第七軍、第八軍也都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同時忠貞營的第二批談判使者, 也己經來到了武昌。

原來李牟收到了商毅的命令之後,也向忠貞營的來使表示了商毅願意接納忠貞營歸順的意向,並且保證在忠貞營歸順之後,決不會受到排擠和輕視,同時也希望忠貞營能夠派出有份量的代表來武畕,和李巖商談俱體的條件。

李過、高一心、堵胤錫等人收到使者的回覆之後,也十分高興,起碼商毅的態度比當初的何騰蛟要好得多,並不是居高臨下、趾高氣揚的樣子,因此也對這此談判充滿了期望。最後李過等人商議決定,派劉芳亮、袁宗弟和堵胤錫三人爲第二批使者,到武昌去和李巖進行實質性的談判。

劉芳亮、袁宗弟在過去後大順軍中都是制將軍銜,僅次於劉宗敏和田見秀的權將軍,和李過、李巖都是平級,當然現在在忠貞營中,這些取務都成了浮雲, 而是以各人手裡掌握的實力論高低,因此都聽令於李過, 而高一功過去只是一個左威將軍, 比劉芳亮、袁宗弟都低, 卻成了二把手。但劉芳亮、袁宗弟畢竟也是有名望有身份的人,當他們代表忠貞營來談判,也表示了忠貞營的重視。

而堵胤錫則是自己要求參與,其實堵胤錫非常大順軍餘部,他在忠貞營雖然很受尊重,但左右不了忠貞營的決定。不過他來武昌的目地,並不是參與談判,而是想看一看商家軍的氣像,他對商家軍聞名己久,而且也聽說過不少商毅的事蹟,但還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因此到了武昌之後,堵胤錫流連於武昌城中的大街小巷,查體民意,並沒有參與談判。

李巖和劉芳亮、袁宗弟都己經有三年多沒有見面了,不過雙方的際遇卻是有天差地別,李巖追隨商毅,水漲船高,現在己經是商毅身邊舉足重輕的人物,而劉芳亮、袁宗弟卻是每況愈下,流離落迫,離重超舊業也只有一步之遙,因此雙方見面之後,也都唏嘆不已。

說了幾句離別述舊的話之後,也開始進入主題, 因爲都是熟人,而且也有意向,因此李巖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接把商毅開出的條件交給了劉芳亮和袁宗第過目。

兩人看完之後,也都面有難色,雖然商毅的條件己經夠優越了,但和忠貞營的預期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李過、高一功當然都希望把忠貞營整體的保留下來。

當然這也早在李巖的預料之中,這個時代誰不希望保存手上的實力呢?因此李巖道:“劉將軍、袁將軍,我們大家過去都在闖王駕前稱臣,也算是兄弟一場,有話大家不訪直說,不必掩遮。你們對督師大人的條件是否還有些不滿。”

劉芳亮略有些尷尬道:“李公子,你是知道的,我們這些弟兄都是當賊的出身,雖說是投靠了商督師,但和當官的難以合得來,因此也不想分開,督師把我們分成兩個旅,而且分屬不同的軍節制,這不明白是要把我們分散嗎?”

李巖呵呵笑道:“劉將軍、袁將軍,你們的心事我知道,但我也實言相告,督師大人,還有商家軍決非其他明軍可比,決不會岐視我們這些流寇出身的人,投奔商家軍之後,絕對一視同仁,然後各憑能力,功賞過罰,你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比如昔日八大王部下的李定國,如今己經做到湖北軍區司令員,麾下七八萬大軍。還有當初高傑部下的李成棟、李本深,當初投靠督師時,不過都是團長,後來也都因功晉升到師長、旅長,他們都是如此,你們又有何擔憂。”

袁宗第也點了點頭,道:“李公子,不是我們多心,實在是這幾年來,咱們吃得虧也不少,當初投奔何騰蛟,也未嘗不想找一個好出身,但結果怎麼樣?受反了排擠,不給糧也不開餉,到是堵大人對我們不錯,推心置腹,可惜他手上又沒有多少實權,而且商督師規定,不許帶家屬,安置在武昌府,這不是把家屬當人質嗎?叫我們怎麼能相信他呢?”

李巖道:“關於糧餉我可以保證,在商家軍中,絕不會拖欠一分,還會給你們配上火槍火炮,軍器物資,也與其他軍隊無二。至於家屬,督師大人也是爲兄弟們着想,試問帶着家眷,士兵們又如何打仗,因此安置家屬,分田置屋,使家中安定,老有所養,幼有所依,兄弟們才能安心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怎會當作人質。如高傑的外甥李本琛帶着高傑的遺孀幼子投靠商家軍,被安置在揚州居住,現在李本深雖然畏生怕死,投降了清廷,但高傑的遺孀幼子依然在揚州供養,並未受其連累。可見督師寬仁,罪不及家屬,你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

頓了一頓,李巖又道:“我也不怕對你們直說,據我來看,督師大人絕非池中之物,最多十年,必可成就大業,開朝立國,不僅是闖王不能相比,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呈多讓,大家如果這次能投奔督師部下,他日督師的大業成就,各位也就都是從龍功臣,開國元勳,封候拜將、位及人臣,光宗耀祖,恩蔭孑孫。因此既然決定投降,理當效忠督師,助督師早成大業,切不可三心二意,首尾兩端。我是爲昔日的兄弟着想,方纔有些一番話。”

劉芳亮和袁宗第互相看了一眼,商毅實質性己經自立的情況,他們多少也清楚一些,而且從現在的形勢來看,也不是沒有希望,因此他們對李巖的話並不懷疑,因此被李巖這一番話說得,也都有些動了心,袁宗第點了點頭,道:“李公子是讀書人,當然比咱們這些大老粗知道得多,也看得遠,也是爲咱們這些老弟兄們着想,不過這件事情我們兩人也做不了主,必須回去和其他弟兄們商議,容後答覆李公子。”

李巖也知道他們說的都是實情,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劉將軍、袁將軍,你們回去之後,好好勸一勸其他的兄弟們,現在督師大人己取浙江、南直、江西、湖廣四省,兵威赫赫,所向無敵,大勢將成,而你們如今己無處落足,流落深山之中,現有明主不投,難不還要去當流寇嗎?各位兄弟,天賜良機就在眼前,切不可自誤。”

劉芳亮也道:“李公子,我們一定將你說的這一番話帶給其他的兄弟們。”

說完之後,劉芳亮、袁宗弟也起身告辭,然後匯合了堵胤錫,準備一起離開武昌,返回忠貞營,李巖和李定國也將他們送出了武昌城,而紅娘孑也給高夫人寫了一封信,託他們轉帶。

劉芳亮等人離開之後,李定國當然不會就呆在武昌城裡,等着忠貞營的消息,反正有沒有忠貞營,湖北也是要打的,而且這時楊武丞也收到了統戰部的命令,派遣十五師、匯同一個騎兵團,從嶽州府澧州出擊,向施州衛發動進攻。支援湖北軍區的作戰。而在黃州一線,第六軍己經進入徳安府,攻取了孝感。

因此李定國也立刻下令,命第七軍立刻出擊,渡江進攻漢陽府。

漢陽、武昌只有一江之隔,互爲依存,商家軍又有水上的優勢,因此漢陽府並不是清軍重點防守的地方。也沒有多少守軍,商家軍的大軍殺到,迅速就奪取了漢陽府,然後李定國親率第八軍渡過長江,將自己的陣前指揮部設右漢陽,然後又下令第七軍,進取漢川,第八軍進取潛江。商家軍發動的收復湖北的戰役,也終於全面展開了。

()

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3章 反擊(一)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8章 計劃(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56章 重新整編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69章 召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78章 回航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09章 宣戰(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46章 制度(上)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247章 營救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46章 制度(上)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96章 遷移(三)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71章 妙手第141章 造船廠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55章 插曲第97章 決議南征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93章 遷移(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42章 勸降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80章 進攻黃州(一)
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3章 反擊(一)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8章 計劃(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56章 重新整編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69章 召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78章 回航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09章 宣戰(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46章 制度(上)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247章 營救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46章 制度(上)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96章 遷移(三)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71章 妙手第141章 造船廠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55章 插曲第97章 決議南征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93章 遷移(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42章 勸降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80章 進攻黃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