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

?商家軍全面佔領了城外的陣地之後,立刻向襄陽發動了全面總攻,而失去了城外山地保護的清軍,只能夠依託城牆進行防守,結果戰鬥又進入商家軍所熟息的炮兵火力掩護,工兵爆破,步兵衝擊步調中,城牆當然是根本無法扺擋得住商家軍的進攻。?

突破首先還是從西門取得,火炮被運到西門城外之後,三旅立刻從大石橋向西門發動猛攻,在炮火的掩護下,爆破隊對西門連續進行了三次爆破,不僅炸開了城門,同時還將城牆也炸開了一個兩丈多寬的大缺口,擔任突擊隊的一二個連趁着爆破的硝煙不未散盡,就迅速的垮過大石橋,向襄陽城裡發動衝鋒。?

一個連從城門口突破,而另一個連則是從城牆的缺口殺入,儘管缺口離地面還有一丈多高的距離,但士兵們迅速的達起了人梯,讓後面的戰友踩着自己的手臂、肩膀,從缺口衝進了襄陽城裡。儘管清軍也奮力的進行了阻擊,但在商家軍的猛烈進攻下,終於還是抵擋不住,敗退了下來。而這兩個連在戰後也都被授予“襄陽突擊連”的稱號。?

而三旅攻進襄陽之後,並不與城門口少數的殘餘清軍做過多的糾纏,而是迅速向襄陽城內進行擴展,分割穿插,將城內的守軍割裂,然後逐個擊破,擴大戰果。?

在此同時,東面進攻的商家軍十五師也突破了城牆,殺入襄陽城裡,儘管勒克德渾和尚善指揮着清軍進行了拼死抵抗,但清軍的陣地還一步一步的被侵蝕掉。勒克德渾和尚善見勢不對,一面組織清軍抵抗,一面也下令其他部隊甴浮橋從襄陽撤離到樊城。而濟爾哈朗也從樊城派兵接應。?

到傍晚時分,襄陽城中的淸軍全部撤出,然後點起火來,將浮橋燒毀,商家軍完全佔領了襄陽。而爲了攻佔襄陽,商家軍也付出了陣亡四千二百三十八人,傷一千五百六十七人的代價,殲滅清軍六千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虜四千五百二十五人。?

勒克德渾和尚善退到樊城之後,連氣都沒有喘一口,就和濟爾哈朗開始商議樊城的防守。由於清軍從襄陽城中撤退得及時,因此得以保全了相當一部份兵力,加上樊城原有的守軍,清軍的總兵力仍有二萬七八千左右,但商家軍在攻下了襄陽之後,可以用來直接進攻樊城的兵力達到了八萬左右,雙方的實力相差實在是太過懸殊。而且襄陽樊城從來都是一體,缺一不可,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失一守一的情況,因此襄陽失守,也等於樊城難保,另外商家軍的攻城能力也確實太厲害了,以爆破開道,什麼樣的城牆也難道抵擋,完全顛覆了以往守城戰的觀念。?

因此勒克德渾和尚善都認爲樊城肯定是守不住了,與其留在樊城,白白送死,不如放棄湖北,退守南陽,集中兵力守住河南。?

而這時濟爾哈朗心裡也十分鬱悶,雖然南下的時候,也有失敗的心裡準備,但卻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失敗法,因爲自己有數年沒有掌軍出征,似乎打仗的模式完全變了一個樣,以前的那一套己經完全不管用了,到底是自己不明白,還是這世界變化太快,因此濟爾哈朗也生出幾分自己己經老了,完全被時代甩開的感覺。同時也十分後悔,這一次不該強自出頭,和多尓袞來爭權奪利,自己雖然不及代善年老,但也是一大把年紀的人了,怎麼老了老了,反到是不安份起來了呢?還要出頭露面,勞心費力,學學人家代善,什麼事不管,躲在家裡享服該多好。?

聽了勒克德渾和尚善的建議之後,濟爾哈朗也立刻聽從,第二天清軍就從樊城撤軍,退守到南陽,而商家軍也趁勢佔領樊城,然後揮兵沿漢水西進,相繼又佔領了谷城、光化、勻州等地,全面佔領了襄陽府。這時整個湖北地區,只剩下一個勳陽府了。?

雖然說最後一個勳陽府還不是手到擒來了,但畢竟還沒有到手裡,因此李定國也考慮着派誰去取勳陽府,就在這時,從勳陽府的派來了兩位文士,一個叫張文釗,一個叫劉原引,自稱是代表勳陽地方鄉紳,求見李定國,向商家軍請降。並請商家軍立刻趕去接手勳陽府。?

原來清軍放棄了樊城之後,濟爾哈朗也估計勳陽府同樣守不住,因此乾脆也把勳陽府的守軍全部撤到河南、陝北地區,因此鄖陽府也成了一塊三不管的地區。而勳陽府的地方鄉紳們聚集一起商議之後,認爲現在清軍大勢己去,商家軍風頭正勁,而且又素有仁義之師的名聲,因此不如主動向商家軍請降,讓商家軍來統治勳陽府,也好過清軍。?

這一建議也得到了所有地方鄉紳的一致贊同,當然商家軍現在還是不是明朝的軍隊,並沒有人在乎。於是衆鄉紳也推舉出兩名代表,張文釗和劉原引,這兩個人原來都是明朝的官員,一個是勳陽府的推官、另一個是孔目,都是不入流的小官,一向都是隨大流,李自成打來了就投降李自成、清軍殺來了又投降清軍,結果什麼知府、巡撫、總督這些高官換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們兩人到一直都穩如泰山不倒翁,從沒動過,結果被推舉出來向商家軍請降。?

李定國得知以後,也十分高興,也誇了他們兩句,稱他們知識務,曉分寸,並且也保證商家軍絕不擾民,然後派遣人馬去接管勳陽。至此,湖北全境也全部都被商家軍收復,兩湖地區,也盡歸商毅所有。?

這次收復湖北的戰役一共進行了二十三天,商家軍一共計殲滅清軍一萬三千六百多人,俘虜一萬二千七百三十七人,另外也繳獲了一些物資、軍器、馬匹、不過擊斃清軍最高級的將領只是一個梅勒額真卓羅,而商家軍自身,也陣亡了六千八百二十七人,另外還傷了兩千六百八十八人。總體來看,取得的戰果雖然不及收復南京戰役那麼輝皇,但也相當不錯了。?

在最後佔領了鄖陽府以後,李定國也分派人馬,分別把守各地,由第七軍駐守襄陽、勳陽,保衛湖北北面;第八軍駐守荊州、施州,保衛湖北西面;自己和李牟、段鵬以及第六軍、十五師返回武昌府駐紮,又讓李過、高一功返回忠貞營,將其他士兵、以及家屬都接到武昌府來安置。而堵胤錫向李定國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到杭州去和商毅見面,當面交談,然後再決定自己的去向。?

於是李定國、李牟、段鵬三人又聯名將收復湖北的過程寫成公文,以及堵胤錫的請求,全一起傳到杭州,請商毅決定,並要杭州派遣一部份文職官員過來,接管湖北的行政工作。?

十天之後,李過、高一功帶領着忠貞營的全部士兵和家屬到達武昌府,同時商毅的回覆也傳到了武昌,首先對湖北集團軍的表現大加讚揚了一番,隨後又下令,十五師和騎兵團返回長沙駐紮,並讓湖北軍區加強對湖北的守衛,謹防清軍的進攻,並由李牟暫時兼任湖北省長,行使地方的行政權力,派來的行政官員也會馬上到位,並且立刻開始組織百姓進行春耕,以及土地分配工作。?

忠貞營整編的二個旅的番號爲第三十旅,旅長李過、副旅長劉芳亮、參謀長劉汝魁,下轄兩個團的團長爲賀籃、田虎,屬第七軍編制;第三十一旅,旅長高一功,副旅長袁宗第、參謀長劉體純,下轄兩個團的團長爲馬重禧、張能,屬第七軍編制;其他降清反正的大順軍將領,如田見秀、張鼐、吳汝義、李友、李孜等人,根據這次功勞大小,授營連級軍官的職務。而其餘忠貞營的士兵也都重新編制,士兵及軍官的待遇標準,也都按商家軍的統一標準執行。?

不過現在三十旅和三十一旅都還不能算是商家軍正式的作戰部隊,因此暫時並不去其編屬的軍部報到,而是留在武昌府,和其他的新兵一起,接受訓練,然後參加考覈測試,合格之後,才能算是商家軍的正式士兵,配發火槍等武器。?

而忠貞營的家屬也按先前說好,在武昌府內找地方安置下來,造籍登冊,然後依據毎戶人口的數量,分配給相應的土地,併發給種子、農具進行耕種。並同樣享有鼓勵耕種的減稅政策。當然如果有人不想務衣,願意經商、辦廠、做工,也都悉聽尊便,並按應分配的土地數量,補償相應的白銀。?

李過、高一功、劉芳亮、袁宗第等忠貞營的諸將見商毅確實言而有信,尊守承諾,而且一切的侍遇也都依照商家軍的條例,一視同仁,並無岐視,也就都放下心來,安心的留在武昌府,接受訓練,爭取早曰通過考覈,成爲商家軍的正式士兵。?

而堵胤錫提出想和商毅面談的要求,商毅也表示了歡迎,因此李定國、李牟、段鵬也馬上安派下船隻,送堵胤錫,以及所抓的清軍俘虜去杭州。

第267章 重逢(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49章 新政(三)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307章 民意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92章 勸進(下)第269章 召見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95章 遷移(二)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6章 奪船(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5章 貨幣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77章 鑄炮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46章 內外夾攻第75章 架臨宿州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34章 宣戰(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82章 佈置(三)第2章 清廷(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
第267章 重逢(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49章 新政(三)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307章 民意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92章 勸進(下)第269章 召見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95章 遷移(二)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6章 奪船(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5章 貨幣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77章 鑄炮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46章 內外夾攻第75章 架臨宿州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34章 宣戰(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82章 佈置(三)第2章 清廷(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