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優勢

龍嘯大明

儘管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正在形成聯盟,不過想真正形成對南京政府有威脅的戰鬥力,還差得很遠。(_)因此目前對南方還不用太擔心,只是加強預防也就行了。當然商毅也要求明石姬,在南方暗中搗亂,儘量多給三個南明朝廷製造麻煩,讓南明聯盟始終處於一個鬆散狀態。

而現在南京政府現在的主要精力依然還是在北方的中原戰場上。

這時中原大戰己經進行了差不多兩個月,中華軍己經連續取得了徐州戰役、豫南戰役的勝利,並自攻佔了大名府、彰徳府,殲滅、俘虜、投降的清軍約有二十七萬左右。可以說中原大戰取勝,己經是板上頂釘的事情,只不過是最後勝果大小的,雖然這時曰朝兩國進入中國戰場,但也不可能改變這個結果了。

現在清軍加上曰朝軍隊,在中原戰場還有大約三十八萬的兵力,大體分爲三個部份,一是據守開封府的多爾袞部,大約有十七萬兵力左右;另一部是是清日朝聯軍,總兵力有十六萬左右,正在大名府、彰德府以北的地區集結。還有一部份是駐守河間府的博洛部,總兵力五萬左右,正在進攻山東。

而目前中華軍的兵力分佈是,在大名府、彰德府一線是山東軍區第四、五、十軍,總計兵力約九萬三千左右,在山東駐守的是第九軍的四個旅,兵力約二萬八千左右。

在豫南戰役結束之後,豫南戰場的淮南軍區第一、十一、十五、十八軍,湖廣軍區第六、十三軍,南京軍區第十七、二十軍,經過了豫南戰役之後,目前總計兵力在十八萬左右。先頭部隊己經進入到開封府地區。但想要達到全軍進入開封府作戰,大約需要十天的休整準備期。

另外在湖廣軍區和南京軍區各還可以抽調出一個軍進入中原戰場參戰,海軍部也大約可以抽調二萬左右的陸戰部隊。 ~因此總計的預備兵力在六到七萬之間。

總體來看,雖然清軍的兵力要略多一些,但雙方的素質、士氣、裝配都有很大的差別,如果這是一場足球比賽,那麼在上半時,中華軍己經取得了二比零的領先優勢,而且在各項數俱上都佔優。

商毅招集統戰部的成員開會,經過了二天的商議討論之後,終於制定了關於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

統戰部認爲現在中原戰役己經進入後半階段,將主要分豫北和開封兩個戰場進行,而中華軍的任務是儘可能擴大中原大戰的戰果,力爭再消滅十到二十萬左右的清軍,這樣達到將清軍主力殲滅在中原戰場的最終目地。

首先在豫北戰場,這時在大名府彰徳府一線的中華軍受清軍南北夾擊的局面己經不存在,因此可以全力對付北邊的清曰朝聯軍。儘管敵軍的數量比中華軍要多,但火器數量不多,而且軍隊的素質和質量都要比中原戰場的清軍差得多,清軍己經是二線部隊,而朝鮮軍在這個時代根本上不了檯面,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曰本軍人,不說曰軍的戰鬥力有多強,但曰本人打起仗來確實非常拼命。

但曰朝軍隊畢竟是初來乍到,對地形、環境、語言都不熟,而且聯軍之間各懷鬼胎,因此並不難對付。只要中華軍嚴守幾個要路,等聯軍進攻受挫之後,再集中兵力打幾個殲滅戰,並不難擊敗敵人。

因此中原戰役後半階段重點,還是在開封戰場上。

統戰部首先下令,將豫南戰役指揮部改爲開封戰役指揮部,成員不變。 ~而指揮部的地點,目前設在汝寧府,等開封戰役開始之後,可以考慮設在許州一帶地區。在先期可以派一兩個軍進入開封府境內,對清軍形成壓力,而大隊人馬將休整七到十天的時間,然後全面進入開封府境內作戰。而在豫南戰役中損失的兵額,可以從投降的清兵中補充。

在過去商毅對吸收降兵非常謹慎,因爲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不論戰鬥力高低,臭毛病都有不少,商毅但心降兵會把這些不良作風帶到中華軍裡面來,因此降兵必須接受三到六個月左右的訓練,通也考覈之後,才能成爲正式的中華軍士兵。

但這畢競是在過去,中華軍成軍時間不長,缺乏軍隊理念,而且人數也偏少的情況下。現在中華軍成軍己有七八年的時間,總兵力己經達到六十萬,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軍隊精神、軍紀、軍規、榮譽感和政治理念,因此現在商毅也並不擔心中華軍會因爲吸收了少數舊軍隊而粘染上不良的作風,相反這時完全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在軍隊中直接改造舊軍隊。

商毅當然記得,在另一時空裡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的中國內戰中,這種顯像並不少見昨天還在與敵人打得你死我活的士兵,在被俘僅反幾個小時之後,就會大減着“繳槍不殺” 朝過去的同伴衝上來;在上一次戰役被俘虜的士兵,到了下一個戰役中就成了戰鬥英雄,甚至還當上排長、連長。

這一點固然是因爲我軍對於動員、改造俘虜都很有一套,但也是建立在巨大的優勢基礎上,事實上在中國內戰之初,被改造的敵軍並不多,但隨着雙方優劣互易之後,被直接改造的敵軍才逐漸多了起來,由其是到了內戰後期,甚致出現了整個軍的編制都被直接改造成我軍的情況。必竟那時我軍的勝利,己經是大勢所趨了。

而現在的情況,和那個時代也頗爲相似,中華軍在戰場上已經建立了巨大的優勢地位,因此大多數投降的清兵,包括俘虜的清兵都想加入中華軍,因爲誰都看得出來,跟着中華軍,更有前途一些。當然還有以前投降過來的中華軍士兵現身說法,告訴他們,在中華軍裡,上級絕不會無故打罵下級,也不會苛扣糧餉,功賞過罰,絕不會受到故意的壓制,而且在南京政府的地區裡,軍人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職業,結果這麼一說,甚致一些漢軍八旗,滿蒙八旗的士兵都有這樣的想法。

當然商毅也提醒各部隊注意,在吸收了降兵、俘虜之後,首先在生活待遇要和其他士兵一樣對待,不能因爲他們是降兵,就另眼相看,其次一定要對他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改掉過去的不良習慣,一但發現,就要立刻制止,該按軍紀處理的,也決不手軟,總之是恩威並施。不過招納的對像仍然只限於綠營漢早,而對滿蒙漢八旗的清軍,在目前還不予考慮。

最後統戰部還做出決定,調南京軍第二十一軍進入中原戰場,駐守徐州,做爲二個戰場的接應兵力。

――――――――分割線―――――――――分割線――――――――

十月中原大地巳經進入了秋季,這是收穫的季節,因爲在春天播種的各種糧食作物,在這時都己生長成熟,但同時也是即將衰敗的季節,因寒冷的冬季己經不遠了。而現在開封城裡的多爾袞,己經提前感覺到了冬季的寒冷。

本來得知清曰朝聯軍己經進入到豫北戰場之後,多爾袞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如果阿濟格部還能再堅守十天左右,中原戰場說不定就會出現轉機,只要等清軍南北合擊,擊敗中華軍,收復大名府之後,多爾袞還是打算出兵去救援阿濟格。畢競阿濟格和他是親兄弟,血脈相連。

而且多爾袞也認爲,以阿濟格的兵力、裝配,還有一座縣城當駐點,也完全能夠堅持得住。只是多爾袞連續派出兩批人員,想給阿濟格送信,告訴他多堅持一段時間,只要自己這邊一得出空來,就會去救援他的。只可惜中華軍對阿濟格的包圍太嚴密了,兩次都無功而返,這信始終都沒有送到。

但阿濟格部被中華軍殲滅的消息傳到了開封之後,多爾袞的心情一下就變得非常惡劣,並不僅僅是因爲阿濟格的陣亡,這一點在得知阿濟格被圍的時候,多爾袞也早就有這個心裡準備了。但阿濟格部被殲滅,也就意味着中華軍在豫南戰場上的二十萬大軍可以徹底抽出身來,而中華軍的下一個目標不用問,就是開封。

因此清軍南北夾擊大名府,重新打通北返的道路計劃,也就徹底落空了。本來己經有所好轉的局勢,並且也讓多爾袞重新看到了希望,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現在一下子又變得非常遭糕。

多爾袞的心裡也十分憔燥,現在眼看着,清日朝聯軍己經對大名府發動了進攻,如果這時自已從大名府背後進軍,確實大有取勝的把握,但剛剛收到的消息,豫南的中華軍己經兵分兩路,進入了開封府境內,眼看着就要打到自己眼前來了,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還能舉大軍去進攻大名府嗚?如果阿濟格還能多堅守十天,那怕是多堅守五天也好,自已這一邊也有足夠的時間從南線配合北線作戰,就算是不能取勝,致少也能把現在開封的十幾萬清軍帶回北方去。但現在卻不得不應付眼前進犯的中華軍。

多尓袞想了半天,只覺得頭痛欲裂,忽然猛烈的咳喇了起來,而且從咳出的唾液中,己經出現了殷紅的血線,從人們正要過來伺候,多爾袞擺了擺手,立刻下令,招集主要的官員,商議如何應付中華軍的進攻。

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8章 軍備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7章 行軍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80章 總結第91章 逼宮第28章 立威第264章 調兵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3章 趕集(上)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71章 不解第142章 提案(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5章 受勳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38章 家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51章 調兵第31章 山東大捷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06章 國策(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86章 出獄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2章 李巖入鄂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36章 開業(三)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7章 煙雨杭州
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8章 軍備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7章 行軍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80章 總結第91章 逼宮第28章 立威第264章 調兵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3章 趕集(上)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71章 不解第142章 提案(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5章 受勳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38章 家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51章 調兵第31章 山東大捷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06章 國策(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86章 出獄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2章 李巖入鄂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36章 開業(三)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7章 煙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