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

紹武朝廷詔書傳到了泉州之後,鄭成功的氣就不大一處來,雖然說收復了彰州,又擊敗了金聲桓,但鄭成功的怨氣並沒全消,由其是得知了內容之後,鄭成功心裡更是有氣,到了生死關頭了,別人都靠不住,就想到向自求救,那麼當初來打自己的彰州、泉州的時候,就沒想到有這一天呢?

但看到詔書上滿是血字的時候,鄭成功心裡多少也有些同情,紹武朝廷淪落到這一步,確實也太慘了一點。鄭成功還是不希望和紹武朝廷徹底決裂的。但現在紹武朝廷求自己出面,去向商毅說情,鄭成功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一來是這個彎並不是一份血詔就能轉過來的,二來鄭成功也十分清楚,自己的面子並沒有那麼大,可以勸得動商毅。

但這份血書多多少少也勾起了鄭成功的回憶,在三個南明朝廷中,只有紹武朝廷是第二代,是以前隆武朝廷的沿續,隆武朝廷的皇帝朱聿鍵對鄭成功確實十分恩待,而且鄭成功早年從文,也讀過不少聖賢書籍,對明朝後忠貞觀念己經深入其心,而且在舉兵之後,鄭成功也一直以明朝的忠臣自居,部下在對他的稱呼上,都己經是用“國姓爺”,只是三個南明朝廷都太不爭氣,才弄得鄭成功心灰意冷,但現在看到紹武朝廷淪落到這般地步,心裡也多少有些不忍。

在鄭成功返回泉州之前,在南京和商毅會面的時候,商毅就己經十分眀確的告訴鄭成功,對天下已是志在必得,而對南明朝廷,也決不會放過,至於願不願與商毅爲敵,只在鄭成功的一念之間。

當然如果是面對清廷,鄭成功是絕不會屈服,那怕明知不敵,也會盡心抗爭,但和商毅爲敵,鄭成功同樣也不願意到那一步,這不僅是因爲商毅在鄭成功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他大力的幫助,可以說鄭成功有現在的基礎,完全是拜商毅所賜,而且剛剛參加了中原大戰,鄭成功當然也知道,中華軍的實力是何等強大,三個南明朝廷,加上自己在內都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本來經過了泉州、彰州被襲之後,鄭成功也不打算再管南明的事情,憑着自己和商毅的關係,只要保持中立的立場,就不會但心受到中華軍的攻擊,而在商毅取得了天下之後,自己也完全可以在商毅的治下安居樂業。

但又不想眼睜睜的看來紹武朝廷被中華軍所滅,因此鄭成功心裡也矛盾之及,一連兩天,都沒能想出一個結果來。而這時中華軍的兵鋒己經到達了福州西面不足六十里的閩清縣。而朱聿鐭又連續向鄭成功發來兩份詔書,最後一份甚致都己經用懇求的語氣,希望鄭成功能念在昔曰先君對他的恩情上幫自己一把。

鄭成功看完了詔書之後, 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叫人找來了鄭鴻逵、鄭彩、陳豹等一干老資格的部下,商議怎麼對待這次中華軍進攻福建。鄭成功是一個性格及爲堅定,甚致到了有些固執的人,一但認準了目標,就決不放棄,而且舉兵數年,就建立下這份不錯的基礎,雖然說有商毅的幫助,但自己在其中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因此也助長了他的自信,這己經有一些喜歡獨斷專行的勢頭。一般來說,不是到了萬難解決事情,他是不會這樣招集衆人來一起商討。

但聚齊之後,衆人都一致反對幫助紹武朝廷。付責留守彰州、泉州的老將陳豹首先發言道:“國姓爺,不是我老豹沒有忠心,是他們姓朱的實在太讓人寒心了,當初他朱聿鐭被尚可喜趕得走投無路, 就像一隻喪家犬一樣, 是咱們把他接到福建來, 讓他們有了立足之地, 過上安心的日子, 但這幾年來, 他們是怎麼對待我們呢? 這幾年受了多少氣就不說, 這次您領軍去打韃孑, 不也是爲了給他們老朱家報仇, 而他們呢? 不幫忙不說, 還和尚可喜聯手出兵來打咱們, 簡直就是白眼狼。所以說這次中華軍打福州,那是活該。國姓爺,我老豹對您一向忠心耿耿,但這一次如果您還要幫朱聿鐭他們,我老豹就要向您告老還鄉了。”

鄭鴻逵道:“明儼,老豹的話說得有些過頭,但卻是句句都在道理,這一次是他們姓朱的做得太絕情了,因此我們決不能再幫朱家了。而且你也應該知道,中華軍的實力怎麼樣,就算加上了我們的人馬,紹武朝廷也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到不是我們怕死,而是爲一個翻臉無情,忘恩負義的朝廷盡忠,值得嗎?”

鄭彩道:“不錯,我看我們不如借這個機會,也出兵進攻福州,於脆就徹底投奔南京算了,反正今後這天下肯定是靖北王的,我們早一點投靠過去,將來也好算個從龍有功之臣。”

鄭成功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這麼看來自己的部下也都不想和中華軍爲敵,不過他們的意見並不算錯,於情於理於勢,和中華軍爲敵都不是正確的選擇,也許自己真的是應該和明朝做一個了斷了,不僅是爲自己,也是爲了部下這幾萬人,還有他們的妻兒老小。

就在鄭成功正要做出決定的時候,忽然一個值日的從官走了進來,道:“國姓爺,南京派有了使者,現在己經到了碼頭,而且先給您送來了一封信。” 說着將信舉過了頭頂。

鄭成功也怔了怔,商毅在這個時侯給自己來信,又是爲了什麼,而鄭鴻逵、鄭彩、陳豹等人也都有些緊張,難道是商毅寫信來責問嗎?

雖然心中疑惑不解,但鄭成功還是接過了來信,打開觀看。只看了幾行,鄭成功也不禁臉色大變,連手都禁不住有些發抖了,馬上問道:“南京的使者現在在那裡?”

Www●ттκan●¢ Ο 從官道:“正在碼頭啊。”

鄭成功立刻起身,道:“走,我們馬上去碼頭。”

鄭鴻逵、鄭彩、陳豹等人也有些莫名其妙, 鄭鴻逵道:“明儼,到底是什麼事情。”

鄭成功道:“四叔,你自己看吧。” 說着將信遞給鄭鴻逵。

鄭鴻逵接過了信,展開觀看,而鄭彩和陳豹也在他身邊,就着他的手裡看信,等看完之後,幾個人也是又驚又喜,陳豹道:“這是真的嗎?”

鄭彩道:“應該錯不了,這不己經到了碼頭了嗎?”

鄭鴻逵道:“走,我們馬上都去碼頭。”

於是衆人在鄭成功的帶領下,趕到了泉州的碼頭邊,只見在一艘三桅帆船的船甲板上,有一名五十左右歲的老者正在憑杆眺望海景。雖然只看見了他的半側面,但鄭成功還是加快了腳步,來到了船邊,幾步踏上了甲板,搶步來到那老者的身前,跪伏於地,放聲大哭起來。

那老者把鄭成功扶了起來,長長出了一口氣,道:“大木,想不到我們父子還有重新相見的一天。”

原來這老者就是鄭芝龍,在南京和清廷進行第一次談判議和的時候,南京方面就像清廷提出了一個額外的要求,用此前在山東戰役期間俘虜的阿巴泰、嶽樂父子交換鄭芝龍一家的要求。

使者回到北京之後,也將這一要求向清廷做了報告。在此前,清廷也曽數次利用鄭芝龍來招降鄭成功,但都被鄭成功拒絕,而且清廷的主要對手還是商毅,因此鄭芝龍在清廷手裡的利用價值也越來越低,只是把他一家都軟禁在北京,限制自由。

因爲鄭成功也出兵參加過中原之戰,在戰事結束以後,有不少清廷的大臣都要求殺了鄭芝龍一家,也算出一口惡氣,原南明隆武朝的降將黃梧就向清廷上疏,力主叛臣之家族應當逐出帝都,乃被命充軍盛京寧古塔,只是當時清廷的事務太多,鄭芝龍畢竟是小事,無關大局,因此一時也顧不到他,而且也有一部份大臣認爲要殺鄭芝龍,隨時都可以,不如暫時把他留着,也許還能有用。結果才一直沒有動他。

在清廷上下得知了商毅提出的交換要求之後,博洛首先上書清朝,要求清朝立刻答應,並且馬上換人。因爲阿巴泰是博洛的父親,嶽樂是他弟弟,因此他也遠比別人關心這件事情,能用鄭芝龍一家換回自己的父弟,博洛當然是願意。

現在博洛手握重兵,在清廷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就在新年以前,福臨已經加封他爲端重親王,他的要求,清廷當然也不敢小視,另外阿巴泰是皇太極的同胞兄長,屬於清廷的近親宗室,而鄭芝龍只不過無足輕重的半俘虜,說得難聽一點,養着他還費糧食,雙方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從這一層來說,這個交換對清廷當然有利。把阿巴泰換回來,對提高福臨在清廷的威信也有好處。另外清廷也把這視爲一個商毅確實是有意想與清廷議和的信號,因此福臨也立刻下旨,把鄭芝龍一家交給博洛,讓他和中華軍進行交換。

阿巴泰、嶽樂父子就是被關押在山東,而博洛的防區是河間府,雙方相隔不遠,山東的周少桓也奉商毅的命令和清廷進行了交換,用阿巴泰父子換回了鄭芝龍,及弟弟鄭之豹、兒子鄭世恩、鄭世蔭等一家十一口人。然後將鄭芝龍一家送回到南京。

第333章 對持(三)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04章 海商(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35章 鄉鬥(下)第288章 計劃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山東戰役二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87章 挑戰第37章 新武器第56章 火船(二)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35章 天命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81章 辭職(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97章 決議南征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7章 朱印船(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3章 震盪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71章 妙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84章 進山追擊(二)
第333章 對持(三)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04章 海商(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35章 鄉鬥(下)第288章 計劃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山東戰役二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87章 挑戰第37章 新武器第56章 火船(二)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35章 天命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81章 辭職(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97章 決議南征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7章 朱印船(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3章 震盪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71章 妙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84章 進山追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