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騎軍對戰(下)

雙方在第一輪交戰之後,清軍損失的人馬超過了三百人,而商家軍僅僅只有百餘人,因此誰都看得出來,清軍的人數,己經明顯少於商家軍了。

清軍的三員主將塔準、額孟格和嶽樂到是都還無大礙,只是額孟格的頭盔破打掉,光滑呈亮的腦門上擦出了幾道血絲。但到了這個時候,任誰都看得出,則不說商家軍在騎戰中使用火器,就是打箭頭的重甲騎兵,也不是這一場騎戰清軍是必敗無疑了。

如果是明軍,這個時候早就己經四散奔逃了,但這個時候,正是清軍戰鬥力雖強的時候,軍紀森嚴,因此依然重新佈置陣列戰術,準備下一輪戰鬥。

隨着戰鼓再次敲響,雙方的騎兵再次催動戰馬,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鬥。

商家軍依然排出了一個二段陣形,但這一次重甲騎兵不再排成箭頭形,而是隻排出兩排的縱深,橫行展開。因爲從剛纔的交鋒來看,清軍最強的白甲兵也擋不住重甲騎兵交鋒,後排又有輕騎兵保護,因此也沒有必要再收縮陣形,全面展開進攻。而且趁着重新佈陣的功夫,有不少騎兵又爲自己填充好了一二隻火槍的彈藥,爲下一次交戰作好了充份的準備。

而清軍陣中的幾員主將塔準、額孟格、嶽樂見了,也不禁心中一沉,原來他們剛纔短暫商議,決定這一次交鋒中,讓過商家軍的重騎兵,全力對付後面的輕騎兵,雖然輕騎兵可以使用火銃,但自己也能用弓箭還擊,總要比對上油鹽不進的重甲騎兵好。

但商家軍重甲騎兵排出的展開陣列,也使他們的這個戰術計劃徹底落空,而且現在也不容多想,只能硬着頭皮衝上去了。

馬踢翻飛,旌旗漫卷,只片刻間,雙方的騎兵又一次撞擊在一起,刀槍閃耀奪目的寒光,口中發出瘋狂的吶喊,頓時人仰馬翻,無數人被撞飛到天空,又落到地下,被踏成肉泥。

儘管商家軍的重甲騎軍的陣列的縱深被拉薄,但在重甲的保護下,依靠着戰馬強勁有力的衝擊,長槍兇狠的突刺,依然殺得淸軍人迎馬翻,而就算是僥倖逃脫了重甲騎兵的打擊,但等待着他們的,還有後排輕騎兵的火槍。

而且爲了迎戰重甲騎兵,清兵也根本沒有機會使用弓箭,結果只能在對方的排槍射擊下,成排的摔落下馬來。然後再等待着對方的第二次、第三次槍擊。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啇家軍士兵都喜歡用火槍來解決戰鬥,也有人喜歡用傳統的手段,用長矛衝刺,用馬刀砍殺,於是整個戰場上硝霧瀰漫,血光飛濺,人喊馬嘶,火槍的射擊聲,兵刃撞擊聲、屍體落地聲、刀槍入體聲、咒罵吶喊聲、慘叫悲鳴聲……又一次在戰場上爆發出來。

而且這一次交鋒,雙方的心氣己經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一方士氣高漲,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而另一方卻士氣低落,完全是咬牙苦撐,結果自然大不相同,能雙方的人數再度分開之後,清軍只剩下了三百餘騎,而商家軍還有八百多騎。

就在這時,邑昌縣的城牆上終於響起了金鑼聲音,清軍選擇了主動撤軍,也就意味着認輸了,而這一場騎戰,也以商家軍的完勝而告終。因此商家軍的騎兵也在邑昌縣城前縱馬來回奔馳,歡呼慶賀着自己的勝利。有人拾起清軍的旗幟揮舞,還有人衝着城上指指點點,充滿了蔑視的態庋。

在邑昌縣城頭的清軍見了,只覺得又差又愧,臉上無光,幾曾何時,清軍也是這時在明軍的面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盡極譏笑諷刺之能的。現在一切全都反過來了,果然是應了那句老話,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雖然有人向阿巴泰建議,用火炮轟城下的商家軍,但立刻遭到阿巴泰一陣臭罵,和商家軍打火炮對攻,不是找死嗎?罵完了之後,阿巴泰達才下城,去看望敗進城裡的人馬。

――――――――分割線―――――――――分割線――――――――

下了城牆之後,嶽樂一身血污,撲到阿巴泰懷裡,放聲大哭道:“阿瑪,都是兒子無能,我們敗得真是太慘了。”

阿巴泰也苦笑了一聲,道:“你們都己經盡力了,仗打成這樣也不能怪你們, 是……”阿巴泰想說是商家軍太厲害了,但終於還是沒有說出口來。頓了一頓,又道:“下次咱們再贏回來就是了。” 不過說這句話時,連阿巴泰自己都聽得出,一點底氣都沒有。

這一戰清軍確實是敗得很慘,一千人出戰,退回到城中的,只有三百一十七人,而且還有近一半受傷。三名主將中,額孟格當場陣亡,準塔身中二槍,雖然都不是致命的部位,但也失去了戰鬥力。好在是嶽樂只受了幾處輕傷。

雖然這一戰清軍損失的人數並不大,但出戰的都是八旗的精銳人馬,其中還有一百一十六名白甲兵和六個牛錄章京,甚稱精銳中的精銳,因此也可以算是精英盡喪,對以後的作戰,十分不利。而且最爲關建是,這是在清軍最擅常的騎兵戰裡的失敗,而且敗得無話可說,一點藉口都沒有,總不能用對手在騎兵戰中使用了火槍這個理由來安慰自己吧。因此這一次失敗,對淸軍的士氣,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至少在山東戰區裡,啇家軍對清軍己經造成相當的心理陰影。

同時在阿巴泰心是,還有一層說不出時恐拒,商毅不僅使步兵的戰鬥方式發生了改變,現在連騎兵的戰鬥方式也變了,只要有這個人存在,大清想要奪取天下的目標,恐怕就難以實現了。因此還是要儘早提醒多爾袞,商毅纔是大清的首要敵人,對他絕不能再掉以輕心了。

於是到了第二天,阿巴泰立刻下令,從邑昌撤軍,先回濰縣駐紮,然後逐步撤回青州去,徹底放棄攻取萊州的計劃。並且又派人傳令給進攻平度州的博洛和李率泰,讓他們也立刻撤退。

其實阿巴泰早己有了撤軍之意,因此纔在攻佔了邑昌之後,他就沒有再繼續進軍,而且暫時駐守觀望。只是一直找不到撒軍的好藉口。但在這一戰之後,終於找到了最好的理由。田爲阿巴泰心裡清楚,如果再打下去,自己這幾萬人馬,只怕就都要交待在這裡了,反正自己攻佔了青州,對多爾袞也算有個交待了。現在還是把青州守住爲好,至於平定山東,在阿巴泰心裡,早己成了浮雲。

阿巴泰當然不知道,商家軍裡其實只有這一百五十多名重甲騎兵,而火槍也是將一個團用的槍枝集中給一個營使用。因此商毅才提出雙方只各出一千騎對戰。如果雙方各出三千騎,那麼啇家軍的優勢就會大大縮小,如果是五千騎的對戰,商家軍多半還會輸掉這場戰鬥。不過從長遠來看,商家軍的騎兵建設的路子是正確的,和清兵在人體素質上的差距,用科學的力量,是完全可以彌補起來的。

清軍的損失,自然也就成了商家軍的戰果,這一戰商家軍共計損了二百二十三名士兵,其中重甲騎兵二十一人。而收穫是抓到了三十二名俘虜,都是在戰場上受傷的清兵,另外還有二百一十六匹戰馬,盔甲刀槍器械旗幟數千件,這些當然都是清軍留下來的。

因爲這次清軍出戰的都是精銳,用俱自然也都是最好的,由其是戰馬,雖然也是蒙古馬系,但在中國來涗,也都算是百裡挑一的好馬了。而其他盔甲刀槍器械,也製做的十分精良,商家軍雖然用不着這些東西,但也可以發給預備隊,民兵隊使用。至於旗幟俘虜什麼的,則可以用來向南京朝廷請功,提升商家軍的威名。

而且這一次騎兵旅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楊武丞也十分高興,以前在商家軍裡,看誰還敢小看騎兵。而亞莉桑徳拉同樣也十分高興,因爲重甲騎兵的組建,大部份都是她努力的結果,而且重甲騎兵的成員都是她部下的西班牙軍,也算是在中國爲西班牙軍爭得了不少榮謄,同時也使商家軍上下,開始接受並認可這位洋夫人了。

只不過令商毅遺憾的是,清軍並沒有選擇繼續進攻萊州, 而是撤軍,也使商毅想打一次游擊隊與正規戰相結合的戰鬥希望落了空。騎戰的勝利雖然可喜,但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上,因爲這是用清軍最擅長的作戰方式打敗了清軍。但和遊擊作戰並無關係。

不過得知阿巴泰從邑昌縣撤軍,商毅也立刻下令商家軍,展開追擊,敵退我進,本來就是游擊戰的作戰原則。雖然這一次游擊戰和正規戰的配合作戰演練不了,那麼練一練追擊戰,也是很不錯的。

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42章 偵察兵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63章 通商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46章 制度(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78章 工匠第184章 襲擊(上)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74章 完成包圍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49章 收復青州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346章 親情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55章 民嘯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92章 返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11章 深夜靜思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77章 鑄炮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4章 優勢第154章 激戰(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72章 勸進(上)
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42章 偵察兵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63章 通商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46章 制度(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78章 工匠第184章 襲擊(上)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74章 完成包圍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49章 收復青州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346章 親情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55章 民嘯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92章 返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11章 深夜靜思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77章 鑄炮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4章 優勢第154章 激戰(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72章 勸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