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湖南告急(上)

左良玉和商毅火拼的事情總算是圓滿的解決了,吳甡終於也鬆了一口氣。但就在這時,又傳來了告急,嶽州以經被張獻忠給攻克了,湖南危急。

原來趁着商毅和左良玉火拼的時候,張獻忠從咸寧西面殺出了明軍的包圍,然後一路向西,連續攻取了蒲圻、崇陽、通城、凌磯等縣,而且沿路燒殺搶掠,無所不做。不過張獻忠這回並沒有屠城,而是把靑壯年都強編入自己的軍中,擴充自己的力量,結果又糾集了十萬餘的人馬,號稱二十萬,然後率軍向岳陽發動進攻。

明朝的湖廣省就是後世的湖北、湖南兩省,不過在湖廣地方,明朝設立了兩個巡撫,爲湖廣巡撫和偏沅巡撫,其實就是分管湖北、湖南。

偏沅巡撫李乾徳和總兵孔希貴以及監軍道許璟率兵進駐嶽州,抵禦張獻忠,同時又派人向吳甡求救。但湖南承平日久,不知戰事,士兵們都久殊戰陣,張獻忠雖然糾集了一幫烏合之衆,但畢竟還有幾萬人馬的老底子在,而且張獻忠本人也是身經百戰,還有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等幾員大將,因此李乾徳等人跟本就不是對手,結果求救信才送到吳甡手上,嶽州就以經失守,而李乾徳、孔希貴、許璟等人退守到長沙府。

吳甡接報之後,也不禁大吃一驚,想不到張獻忠居然又猖狂了起來,同時又恨李乾徳等人太沒用,居然連幾天都守不住。現在張獻忠的兵鋒以經直指長沙府。吳甡可是知道,在長沙府裡住是兩位藩王,一位是從荊州府逃到長沙府避難的惠王,一位是安居在長沙府的吉王。在明朝,失陷藩屬可是最大的罪名,當年楊嗣昌憂患而死,正是因爲失陷了襄陽的襄王。而現在長沙住着兩名藩王,一但有失,吳甡自然是脫不了干係,就是長了兩個腦袋。也不夠崇禎砍的。

因此吳甡趕忙招集商毅、劉良佐、黃得功、馬科等人商議,如何救援長沙府。

商毅當即提出,應該分兩路而行,收集各軍中的馬匹,派出少量人馬,趕到長沙府駐守,先抵禦張獻忠的大軍,因爲長沙是大城,城防十分牢固,只要是有精兵守衛,一定可以力保城池不失。而吳甡再率領大軍隨後趕到,兩面夾擊就可以大敗張獻忠。

吳甡聽了之後,也認爲商毅說的有道理,而派遣先期趕到長沙的人馬也能是商家軍的人馬,不過商家軍現在馬匹不足。吳甡立刻下令,命劉良佐、黃得功各借一千匹馬給商毅,同時又命左良玉,再借一千匹馬出來。

劉良佐和黃得功都受了商毅的好處,自然不會不借,而左良玉現在也老實多了,接到了吳甡的命令之後,屁都沒發一個,立刻湊了一千百匹馬,給吳甡送了過來。一下孑就湊齊了三千匹馬。

商毅立刻下令,命周少桓帶領二團的人馬,把火炮營和長槍兵營留下來,又從三團裡抽調了一個火槍兵營給二團,一共集合了三個火槍兵營,全部輕裝上陣,騎馬趕去長沙府。商毅命令,匆必要堅守住長沙府,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周少桓令軍出發之後,吳甡這才稍有些放心,同時又命令左良玉,率軍進駐南昌府的寧州駐守,堵住西軍東進江西的道路,然後才和商毅、劉良佐,黃得功等人率領着大軍向長沙府進發。

從長沙府到咸寧,差不多有四百多裡的路程,而雖然派出了援軍,但吳甡也還怕不保險,下令急行軍,五天之內,必須趕到長沙。逾期不到者,必斬。不過衆將也都知道,吳甡這回可是真急了,因此也都沒有人抱怨,畢竟除了左良玉之後,其他將領還不敢明目張膽的違抗朝廷的命令。

於是全都催促部下的士兵,加緊快走。人馬出發之後,都是一路急行,毎天要走八 九十里的路程,雖然這時己是八月中旬,秋高氣爽,但也只累得各路明軍疲於奔命,勞累不堪。

不過大軍之中,也只有商家軍例外,派出了先遣的人馬之後,商家軍只剩下五千多人馬,而且兩個團的火炮也集中到了一起,光紅夷大炮就有八門,按說負擔比別的軍都要大得多,但在急行軍的過程中,偏偏就只有商家軍表現得最輕鬆,沒有一點吃力的樣子。一路上走着,居然都還能聽到商家軍在唱歌。衆將也都覺得不解,莫非商家軍的士兵都是屬驢子的,怎麼他們就不覺得累呢?

其實商家軍的士兵每個月都要進行二次遠程拉練的訓練,在訓練中要求士兵們在裝備整齊的情況下,毎天致少要行軍一百二十里。可以說這是商家軍的各項訓練中最艱苦的一項,不過能夠完成這項訓練,那麼向這樣的行軍自然也就成爲一件輕鬆的事情了。

而這一次吳甡也在軍中隨行,親眼所見,雖然只是行軍這一件小事,但卻也能看出,商家軍平時所接受的訓練是多麼嚴格。而這樣的訓練陪養出的軍隊是多麼可怕,別說是在大明的軍隊中找不出第二支來,就是清軍也未必能夠達得到,而且這樣一支軍隊,卻幾乎等於是商毅的私軍,人數也纔不過萬餘人而己,如果擴大到十萬,商毅就可以倚仗着這支軍隊橫行天下了,到了那時,還有誰能夠製得住他?

想到這裡,吳甡心裡也不禁隱隱有些害怕起來,其實就是現在,朝廷也根本就控制不住商毅。因此吳甡只好也搖了揺頭,不再去想這件事情。

一天之後,大軍到達了嶽州府,張獻忠早己棄城而逃,沒有留下一兵一卒守城,但吳甡下令,不許進城,直接繞城而過,直奔長沙而去了。

不過雖然是繞城而行,但從城外被搶掠一空,燒得只剩殘樑斷柱的村莊,以及還殘剩的百姓屍體,都依然能夠看得出,張獻忠儘管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不長,但給這裡帶來的破壞力是何等巨大,用慘無人道來形容,也一點不爲過。而城外的村莊尚且如此,卻麼嶽州城內,又將會是怎樣一付慘狀呢?恐怕是比武昌府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吳甡固然是看得不住搖頭嘆息,而其他諸將也都有不忍之色。雖然他們毎個人或多或少也做過一些危害百姓的事情,但也不會做得太過份。而在商毅的心裡,也第一次產生了後悔的想法,早己如此,當初在進攻武昌府時,就該不管別的,先把張獻忠除掉再說,那怕是爲此付出一些代價,卻能夠挽救這些地方和百姓。但後悔也遲了,現在只能儘快制上張獻忠。

大軍又走了四天,沿途所見的地方,也和嶽州府大同小異,但終於趕到了長沙府。這時長沙城正四門緊閉,但看見城頭上還飄揚着大明的旗號,吳甡心裡也着實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極時趕到了。

而城上的守軍正是商家軍的一個排,排長叫王虎,吳甡立刻命啇毅去叫門,雖然守城的王排長看見了是商毅來了,卻堅持要請示自己的團長,才能開門放行,因此讓他們都在城外稍等一會兒。

商毅到沒有強求,而是返回來回復衆人。吳甡臉上也不禁有些不悅的神色,而黃得功忍不住對商毅道:“商副將,你是怎麼帶兵的,怎麼見到你來了,他們都不理,非要去請示他們的團長,莫非在他們心裡,團長比你還重要嗎?要是我就該馬上將他斬首。”

商毅搖了搖頭,道:“黃總兵,你錯了。這名排長做得是對的。”

黃得功怔了一怔,道:“做對了?難道他還有功不成?”

商毅道:“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唯有令行禁止,方纔可以成爲百勝之軍。王排長正是因爲尊守軍令,方纔不開城門,如果他不經上級允許,就擅自開城放行,那纔是抗令不聽。所以我說他做得對。但尊守軍令,不過是每一個士兵的應盡之責而己,因此也談不上有功。”

黃得功聽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吳甡聽了,卻不禁大吃一驚,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商家軍連商毅的話都可以不聽,但實際上正說明在商家軍裡,只有商毅的命令纔好使,連朝廷的命令也大不過他的將令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商家軍顯然以經是這樣一支軍隊了。而更爲可怕的是,商毅居然對此也身體力行,帶頭維護將令的權威,這個人看起來雖然年輕,但手段卻絲毫也不差。

不過就在吳甡胡思亂的時候,城門打開,周少桓帶領着士兵還有剛纔那名排長,出城來迎接衆人。吳甡忙收起思緒,帶領着衆人進城。

周少桓才帶着王虎來到商毅面前,道:“大人,剛纔都是他不懂事,才累大人在外面久等了。”

商毅搖了搖頭,道:“不,他做得是對的,記住軍令如山,誰都必須尊守,那怕是我也不例外。這個規矩是我定的,誰也不能殊,否則我們制定軍令,就沒有作用了,明白嗎?”

周少桓心中一凜,點頭道:“大人,我明白了。”

商毅點點頭,又對王虎道:“王排長,這一次你做得很對,希望你以後一定堅持這種作風。”

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92章 局勢嚴峻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81章 出兵(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5章 地雷陣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234章 收尾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67章 雨戰(三)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86章 講和(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68章 變數(四)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87章 挑戰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9章 授藝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42章 偵察兵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章 清廷(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87章 等待消息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92章 返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62章 剃髮令(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61章 飛剪船第54章 水上進攻第87章 人材(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9章 計劃(下)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8章 軍備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
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92章 局勢嚴峻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81章 出兵(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5章 地雷陣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234章 收尾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67章 雨戰(三)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86章 講和(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68章 變數(四)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87章 挑戰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9章 授藝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42章 偵察兵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章 清廷(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87章 等待消息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92章 返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62章 剃髮令(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61章 飛剪船第54章 水上進攻第87章 人材(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9章 計劃(下)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8章 軍備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