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湖南告急(上)

左良玉和商毅火拼的事情總算是圓滿的解決了,吳甡終於也鬆了一口氣。但就在這時,又傳來了告急,嶽州以經被張獻忠給攻克了,湖南危急。

原來趁着商毅和左良玉火拼的時候,張獻忠從咸寧西面殺出了明軍的包圍,然後一路向西,連續攻取了蒲圻、崇陽、通城、凌磯等縣,而且沿路燒殺搶掠,無所不做。不過張獻忠這回並沒有屠城,而是把靑壯年都強編入自己的軍中,擴充自己的力量,結果又糾集了十萬餘的人馬,號稱二十萬,然後率軍向岳陽發動進攻。

明朝的湖廣省就是後世的湖北、湖南兩省,不過在湖廣地方,明朝設立了兩個巡撫,爲湖廣巡撫和偏沅巡撫,其實就是分管湖北、湖南。

偏沅巡撫李乾徳和總兵孔希貴以及監軍道許璟率兵進駐嶽州,抵禦張獻忠,同時又派人向吳甡求救。但湖南承平日久,不知戰事,士兵們都久殊戰陣,張獻忠雖然糾集了一幫烏合之衆,但畢竟還有幾萬人馬的老底子在,而且張獻忠本人也是身經百戰,還有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等幾員大將,因此李乾徳等人跟本就不是對手,結果求救信才送到吳甡手上,嶽州就以經失守,而李乾徳、孔希貴、許璟等人退守到長沙府。

吳甡接報之後,也不禁大吃一驚,想不到張獻忠居然又猖狂了起來,同時又恨李乾徳等人太沒用,居然連幾天都守不住。現在張獻忠的兵鋒以經直指長沙府。吳甡可是知道,在長沙府裡住是兩位藩王,一位是從荊州府逃到長沙府避難的惠王,一位是安居在長沙府的吉王。在明朝,失陷藩屬可是最大的罪名,當年楊嗣昌憂患而死,正是因爲失陷了襄陽的襄王。而現在長沙住着兩名藩王,一但有失,吳甡自然是脫不了干係,就是長了兩個腦袋。也不夠崇禎砍的。

因此吳甡趕忙招集商毅、劉良佐、黃得功、馬科等人商議,如何救援長沙府。

商毅當即提出,應該分兩路而行,收集各軍中的馬匹,派出少量人馬,趕到長沙府駐守,先抵禦張獻忠的大軍,因爲長沙是大城,城防十分牢固,只要是有精兵守衛,一定可以力保城池不失。而吳甡再率領大軍隨後趕到,兩面夾擊就可以大敗張獻忠。

吳甡聽了之後,也認爲商毅說的有道理,而派遣先期趕到長沙的人馬也能是商家軍的人馬,不過商家軍現在馬匹不足。吳甡立刻下令,命劉良佐、黃得功各借一千匹馬給商毅,同時又命左良玉,再借一千匹馬出來。

劉良佐和黃得功都受了商毅的好處,自然不會不借,而左良玉現在也老實多了,接到了吳甡的命令之後,屁都沒發一個,立刻湊了一千百匹馬,給吳甡送了過來。一下孑就湊齊了三千匹馬。

商毅立刻下令,命周少桓帶領二團的人馬,把火炮營和長槍兵營留下來,又從三團裡抽調了一個火槍兵營給二團,一共集合了三個火槍兵營,全部輕裝上陣,騎馬趕去長沙府。商毅命令,匆必要堅守住長沙府,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周少桓令軍出發之後,吳甡這才稍有些放心,同時又命令左良玉,率軍進駐南昌府的寧州駐守,堵住西軍東進江西的道路,然後才和商毅、劉良佐,黃得功等人率領着大軍向長沙府進發。

從長沙府到咸寧,差不多有四百多裡的路程,而雖然派出了援軍,但吳甡也還怕不保險,下令急行軍,五天之內,必須趕到長沙。逾期不到者,必斬。不過衆將也都知道,吳甡這回可是真急了,因此也都沒有人抱怨,畢竟除了左良玉之後,其他將領還不敢明目張膽的違抗朝廷的命令。

於是全都催促部下的士兵,加緊快走。人馬出發之後,都是一路急行,毎天要走八 九十里的路程,雖然這時己是八月中旬,秋高氣爽,但也只累得各路明軍疲於奔命,勞累不堪。

不過大軍之中,也只有商家軍例外,派出了先遣的人馬之後,商家軍只剩下五千多人馬,而且兩個團的火炮也集中到了一起,光紅夷大炮就有八門,按說負擔比別的軍都要大得多,但在急行軍的過程中,偏偏就只有商家軍表現得最輕鬆,沒有一點吃力的樣子。一路上走着,居然都還能聽到商家軍在唱歌。衆將也都覺得不解,莫非商家軍的士兵都是屬驢子的,怎麼他們就不覺得累呢?

其實商家軍的士兵每個月都要進行二次遠程拉練的訓練,在訓練中要求士兵們在裝備整齊的情況下,毎天致少要行軍一百二十里。可以說這是商家軍的各項訓練中最艱苦的一項,不過能夠完成這項訓練,那麼向這樣的行軍自然也就成爲一件輕鬆的事情了。

而這一次吳甡也在軍中隨行,親眼所見,雖然只是行軍這一件小事,但卻也能看出,商家軍平時所接受的訓練是多麼嚴格。而這樣的訓練陪養出的軍隊是多麼可怕,別說是在大明的軍隊中找不出第二支來,就是清軍也未必能夠達得到,而且這樣一支軍隊,卻幾乎等於是商毅的私軍,人數也纔不過萬餘人而己,如果擴大到十萬,商毅就可以倚仗着這支軍隊橫行天下了,到了那時,還有誰能夠製得住他?

想到這裡,吳甡心裡也不禁隱隱有些害怕起來,其實就是現在,朝廷也根本就控制不住商毅。因此吳甡只好也搖了揺頭,不再去想這件事情。

一天之後,大軍到達了嶽州府,張獻忠早己棄城而逃,沒有留下一兵一卒守城,但吳甡下令,不許進城,直接繞城而過,直奔長沙而去了。

不過雖然是繞城而行,但從城外被搶掠一空,燒得只剩殘樑斷柱的村莊,以及還殘剩的百姓屍體,都依然能夠看得出,張獻忠儘管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不長,但給這裡帶來的破壞力是何等巨大,用慘無人道來形容,也一點不爲過。而城外的村莊尚且如此,卻麼嶽州城內,又將會是怎樣一付慘狀呢?恐怕是比武昌府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吳甡固然是看得不住搖頭嘆息,而其他諸將也都有不忍之色。雖然他們毎個人或多或少也做過一些危害百姓的事情,但也不會做得太過份。而在商毅的心裡,也第一次產生了後悔的想法,早己如此,當初在進攻武昌府時,就該不管別的,先把張獻忠除掉再說,那怕是爲此付出一些代價,卻能夠挽救這些地方和百姓。但後悔也遲了,現在只能儘快制上張獻忠。

大軍又走了四天,沿途所見的地方,也和嶽州府大同小異,但終於趕到了長沙府。這時長沙城正四門緊閉,但看見城頭上還飄揚着大明的旗號,吳甡心裡也着實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極時趕到了。

而城上的守軍正是商家軍的一個排,排長叫王虎,吳甡立刻命啇毅去叫門,雖然守城的王排長看見了是商毅來了,卻堅持要請示自己的團長,才能開門放行,因此讓他們都在城外稍等一會兒。

商毅到沒有強求,而是返回來回復衆人。吳甡臉上也不禁有些不悅的神色,而黃得功忍不住對商毅道:“商副將,你是怎麼帶兵的,怎麼見到你來了,他們都不理,非要去請示他們的團長,莫非在他們心裡,團長比你還重要嗎?要是我就該馬上將他斬首。”

商毅搖了搖頭,道:“黃總兵,你錯了。這名排長做得是對的。”

黃得功怔了一怔,道:“做對了?難道他還有功不成?”

商毅道:“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唯有令行禁止,方纔可以成爲百勝之軍。王排長正是因爲尊守軍令,方纔不開城門,如果他不經上級允許,就擅自開城放行,那纔是抗令不聽。所以我說他做得對。但尊守軍令,不過是每一個士兵的應盡之責而己,因此也談不上有功。”

黃得功聽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吳甡聽了,卻不禁大吃一驚,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商家軍連商毅的話都可以不聽,但實際上正說明在商家軍裡,只有商毅的命令纔好使,連朝廷的命令也大不過他的將令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商家軍顯然以經是這樣一支軍隊了。而更爲可怕的是,商毅居然對此也身體力行,帶頭維護將令的權威,這個人看起來雖然年輕,但手段卻絲毫也不差。

不過就在吳甡胡思亂的時候,城門打開,周少桓帶領着士兵還有剛纔那名排長,出城來迎接衆人。吳甡忙收起思緒,帶領着衆人進城。

周少桓才帶着王虎來到商毅面前,道:“大人,剛纔都是他不懂事,才累大人在外面久等了。”

商毅搖了搖頭,道:“不,他做得是對的,記住軍令如山,誰都必須尊守,那怕是我也不例外。這個規矩是我定的,誰也不能殊,否則我們制定軍令,就沒有作用了,明白嗎?”

周少桓心中一凜,點頭道:“大人,我明白了。”

商毅點點頭,又對王虎道:“王排長,這一次你做得很對,希望你以後一定堅持這種作風。”

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74章 完成包圍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80章 洋人(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63章 通商第403章 新年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43章 拿人墊吧第93章 追擊海盜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65章 變數(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66章 雨戰(二)第172章 勸進(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381章 喜迅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99章 廷議(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80章 出兵(上)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79章 救急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81章 佈置(二)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5章 作戰原則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
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74章 完成包圍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80章 洋人(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63章 通商第403章 新年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43章 拿人墊吧第93章 追擊海盜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65章 變數(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66章 雨戰(二)第172章 勸進(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381章 喜迅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99章 廷議(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80章 出兵(上)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79章 救急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81章 佈置(二)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5章 作戰原則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