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妙手

看完了杭州發來的報告之後,商毅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局勢發展得果然如自己預計的一樣,南方各地都在擁立明室的藩王,現在只是兩個,但恐怕馬上就會有第三個、第四個出現了,只是大明都已經混到這個份上了,大臣們居然還不忘爭權奪利。也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悲。

不過這樣的局面也好,因爲商毅根本就不打算在杭州擁立某一個明室的瀋王,如果潞王、魯王真的有人願意來杭州,還是個大麻煩,這可不是香餑餑,而是個燙手的山芋。當然就算他們中侚有人真的要來杭州,商毅也有辦法推脫。

因此商毅也立刻給葉瑤瑱回信,以自己還在南京,不更回覆爲借囗,對兩派的人員都不作明確的答覆,一切都等自己回到杭州之後再說。反正南京也差不多守不住了,估計也就是十天左右,自己就要放棄南京,回到杭州。但對兩派的使者都要一視同仁,如果他們願意等着自己,那就好好招待,都不要得罪。

剛剛把信送走之後,段鵬就急匆匆的走進了商毅的辦公室,急聲道:“大人,鎮江失守了。”

商毅也不禁吃了一驚,鎮江是鄭鴻逵駐守他是知道的,雖然說清軍有可能會繞過南京去攻取鎮江,但因爲鎮江在南京的下游,只要清軍的兵馬調動,一定躲不過商家軍的探子,一但發現清軍有向鎮江移動的跡像,商毅就會立刻出兵,從清軍的背後發動進攻,商毅對鎮江也比較放心。因此商毅也道:“鎮江怎麼突然就失守了呢?我們發現了清軍的動靜嗎?”

段鵬道:“不是圍攻南京的清軍進攻的鎮江,而是吳三桂的人馬,他們從儀真渡江,攻取了鎮江。”

原來吳三桂在江浦渡江失利之後,知道商家軍在水面上的優勢,於是想出了一計,他故意率領大隊人馬向西行進,似乎是想在南京上游遠一點的地方在找渡江的地點,但卻在儀真留下一支人馬,由部下的大將馬寶率領,趁着商家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京的上游,悄悄的在儀真渡江。

吳三桂的算盤是:如果商家軍發現了這支在儀真渡江的人馬,必然會派水師來攻,這樣自己就可以在南京上游找機會渡江,如果商家軍沒有發現這支人馬,那麼馬寶渡江之後,就直取鎮江。就不信商毅的後路遭到襲擊之後,還能夠在南京穩守。

原來守衛鎮江的是鄭芝龍手下的大將鄭鴻逵,但南京城破之後,鄭鴻逵放棄了鎮江,逃回到了廣東,因此現在的鎮江根本就是一座空城,因此馬寶兵不血刃就攻佔了鎮江。

得知了鎮江失守的過程之後,商毅也不禁責怪自己,確實是太有些大意了,同時也對吳三桂頗爲佩服,確實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名將,這招聲東擊西果然玩得不錯。雖然鎮江失守,對南京並不造成太大的危脅,但如果清軍真的繞過南京,向蘇州、浙江地區發動進攻,那可就遭了,幸好是在十天以前,李巖在吳錫、江陰兩地派出了一個師駐守,因此至少可以保住蘇州不失,但現在確實是該放棄南京的時候了。

不過這時運送最後一批百姓的船隊己經從南京出發,至少要等到三天以後,船隊才能再回到南京來。第五分艦隊擔任護航任務,現在留在南京的,只有第四分艦隊,不可能一次把南京的三萬六千多兵力全部遠走,因此商家軍還要在南京守三天。當然現在清軍仍然龜縮在皇城裡不敢出來,守過這三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商毅首先向成進下令,讓他立刻放棄除了廣德府以外的溧水、溧陽、高淳等南京外圍的地區,退守到湖州府西北的苦嶺關、四安鎮、長興一線,同時向吳錫派駐一個旅的兵力,準備依託太湖,保護蘇南和浙北地區。

隨後商毅又下令招集楊武丞、段鵬、李定國三人開會,在會議上,商毅也告訴他們,只等船隊再回到南京,就立刻撤離,返回浙江。但現在還不能把這個決定告訴士兵,而且毎天仍然要像前幾天一樣,向皇城進行炮擊進攻,不讓清軍有一點察覺,然後神不知鬼不覺,撤離南京。

楊武巫和段鵬領令離開,商毅又單獨留下了李定國,道:“鴻遠,我有一個很艱鉅的任務,想要交給你來執行,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去做。”

李定國怔了一怔,馬上神情正肅,道:“請問督師大人,是什麼任務,只要交給定國,我一定會盡全力去完戌。”

商毅點了點頭,在地圖上指着道:“鴻遠,現在清軍都集中在南直、浙西一線,而在湖北一帶的兵力十分空虛,因此我打算派一支人馬,趁着這個空隙,逆江而上,在黃州一帶登陸,然後在湖北地區,圍繞大別山一帶,建立一個根據地,在淸軍的背後活動,和浙江地區遙相呼應,牽制清軍的兵力。但有一點我要說在前面,這個任務的危險性很大,由其是在初期,條件會相當的艱苦,因爲你們在湖北地區人生地不熟,而且後勤供應也十分困難,甚致有可能會躲進深山老林裡去,因此你可要想清楚。”

李定國“啪”的一聲,立正站好,道:“請督師大人放心,只要督師大人信得過我,我一定會把這次任務完成好。”

商毅也十分滿意,道:“鴻遠,你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商毅之所以把在敵後建立根據地的任務交給李定國去執行,是因爲在江淮戰役中,李定國指揮的外線戰鬥表現得十分出色,也積累了相當得遊動作戰經驗,另外李定國對湖北一帶的地理情況也比較熟悉,在他還跟着張獻忠的農民軍的時候,就多次在湖北境內的地區作戰,這些都是這一次在湖北建立根據地的重要經驗,因此在商家軍中,只有李定國纔是最合適的人選。

見李定國接受了這個任務,商毅自然高興,這時他對這次湖北的敵後作戰計劃己經做了充份的考慮,因此也和李定國詳細討論細節問題。

商毅提出了幾點要求:

一是這次作戰計劃將由李定國爲主全權負責指揮,有充份的自主權,浙江地區只負責建議和指導,但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李定國手裡。同時李定國還有招募士兵、任命師級以下軍官、在佔領地區任免官員、徵收稅物,處理戰利品等等權力。總的來說,也就是以後在湖北地區的商家軍地盤內,軍政財大權全部都集中在李定國爲首的師部手裡。

二是這次在湖北敵後作戰計劃,由李定國的八師執行,但分爲兩個階段,首先由李定國帶領十四團,不回浙江,先期到達湖北地區,打開局面,因爲在南京被攻克之後,清軍至少還要在南京穩固一段時間,而下一步很可能會先對浙江發動進攻,因此最初的二到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在湖北的最好時間,一定要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基礎,然後再將二十團和二十二團派到湖北地區,以增強戰鬥力,穩固住前一階段的成果。同時也會派一批文職人員,協助李定國的工作,當然一但發現情況不對,也可以立刻把他們接回來。

三是在最初的半年左右時間裡,主要是以分散兵力,進行遊擊作戰爲主,以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爲主要目地,儘量從清軍那裡獲取糧食、物資等補給,浙江地區主要提供武器彈藥和經費。而活動區域主要是在鄉村或是山裡,絕對嚴禁攻打大中型城市,對縣城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攻打,但在殲滅敵軍及取得補養之後,就立刻撤退,儘可能少在縣城中停留,以免被清軍圍困。而使用的武器以步槍和手榴彈爲主,只配備少量小型野戰炮和肩扛式霹靂火箭筒。

四是一定要注意軍紀,處理好當地百姓的關係,取得百姓們的支持,並且加強宣傳工作,讓百姓們充份到認識商家軍是不同於明朝的其他軍,以及抵擋清軍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要充份調動百姓的積極性,給予商家軍必要的幫助。這同時也是商家軍在湖北地區站穩腳跟的一個重要條件。

李定國對這幾點要求都沒有意見,他是非常認真的閱讀過商毅寫的游擊戰術概要,同時在山東戰場上,也有實例,而且自己也有切身的經驗,因此對這一次作戰也有充份的信心。儘管李定國也知道,這次作戰確實十分危險,但自從他從十餘歲起,追隨張獻忠之後,就一直與危險爲伍,有好幾次都被明軍圍困,幾乎就是生死一絲,但每一次居然都奇蹟般的逃出了生路。

而這一回只不過是又回去從前那種四處流竄,隨處作戰的生活,對於這種生活,李定國可是早就習慣了。而且現在自己帶領的隊伍,和當初張獻忠相比,實在是有天壤之別。

同時危險大也就意味着收益也大,江淮戰役時,李定國不過是個團長,但在取得了外線作戰的一糸列勝利之後,李定國也一躍成爲師長,也是商家軍的九個步兵師裡,唯一個不是出自山東系的師長,同時也是商家軍舉足輕重的大將了。因此這一次如果取得了成功,那麼自己就有可能晉升爲軍長。建功立業。

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01章 守城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92章 返程第14章 反擊(二)第14章 玄皇教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65章 出兵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64章 破局(四)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3章 出兵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73章 阻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94章 遷移(二)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81章 佈置(二)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91章 南京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71章 不解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52章 進軍武昌(三)
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01章 守城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92章 返程第14章 反擊(二)第14章 玄皇教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65章 出兵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64章 破局(四)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3章 出兵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73章 阻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94章 遷移(二)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81章 佈置(二)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91章 南京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71章 不解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52章 進軍武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