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人材(上)

王進忠、楚述、時文進三人跪伏於地,頭低得很下,不敢正眼向上看。

而在他們三人面前,一張雕龍大椅上,端坐着一個頭帶金冠,面似淡金,年紀約在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身穿一件黑色金線繡龍紋長袍,一頭長髮披散在長袍上。正是玄皇教的教主。

在他右手邊的一名老者出列,道:“教主,據方纔他們三人供認,這一次楚門主和時門主奉教主之命,向王門主傳話,但節外生枝,點到了王門主的部下,才導致巡營的隊伍沒有派出,被兗州城裡的官軍偷襲得手。但楚述、時文進並非有意而爲,實在是一時糊塗才犯下了大錯,實在是無心之失,應當擊杖三十,並降爲香主,行帶理門主之職,等曰後對有功人員再行提拔。

教主點了點頭,道:“楚述、時文進,師長老這樣的處罰,你們兩人服氣嗎?”

楚述和時文進趕忙道:“回稟教主,屬下甘願受罰。”

教主微微一領首,師長老輕輕一揮手,立刻過來四名教衆,將楚述和時文進拖了出去。

這時教主左邊又有一人出列,道:“教主,楚述和時文進犯錯當罰,但王進忠這次進攻兗州不成,反而損兵折將,而且在軍中任用教外之人,均爲大過,因此也請教主一併處罰。”

師長老輕輕道:“王進忠在軍中任用教外之人一事,仍是教主特許,不應計爲過失。致於軍敗之事,我教規之中,尚無處罰條例。是否處罰,還請教主定奪。”

教主這纔開囗道:“這一次兵敗兗州,實在是因爲情非得己,許多事情並非王進忠一人所能決定,因此這次兵敗,不應受處罰。不過王進忠也當引以爲戒,日後將功折過。”

王進忠心裡不禁一陣激動,忙道:“多謝教主寬恕,屬下必當竭盡所能,爲我聖教大業盡及全力,爲教主盡忠。”

等王進忠退出去之後,先前那人又道:“教主,您這一次對王進忠太寬容了。”

教主“哼”了一聲,道:“傳長老,你對我的處理有意見嗎?”

傅長老忙道:“屬下不敢,只是教主這樣對楚述、時文進、王進忠的做法,分顯不同,只怕會讓教中其他教衆不服啊?”

教主淡淡道:“楚述、時文進只爲自己意氣用事,結果釀成大錯,雖然是無心之失,但可見其人自作聰明,自以爲是又不以大局爲念,這樣的人自然當以重罰,絕不能縱容,以警效尤之輩。而王進忠一直對我聖教大業竭盡所能,縱然一時有失,那也是因爲力不能及,然而忠心可嘉,對他略作寬容,必會對本教感激涕零,以後更加忠心做事。我這樣的處理,有什麼不妥嗎?”

傅長老這才道:“教主聖明,非屬下所能及也。”

這時師長老又道:“不過這次進次兗州,終究是失敗了,而且王進忠部也元氣大傷,不知我聖教下一步將做何打算?”

教主道:“這次進攻兗州,本來只是一步試探。勝不足喜,敗亦不足憂,王進忠部大多都是流寇,去得雖快,但來得也十分容易。至於我教的下一步計劃,我己早有定論,以經派保長老安排去了,你們不必多慮了。”

師長老道:“教主英明,屬下也就放心了。”

傅長老道:“不過教主這次進攻兗州,又是那個商毅壞了我聖教的大事,此人當初見於我教之時,還是一個默默無聞之輩,但三四個月之後,以經做上了千總,雖然千總並非什麼高官,但他已深得登萊巡撫曾化龍的賞識,曰後加官晉職,也是指日可待之事,如此看來他到是一個我教的一個勁敵。對他必須早作處理纔是。”

教主淡淡道:“商毅的事情,我不是早就交給明姬處理去了嗎?你們就不必多事了。”

傅長老道:“並非屬下不相信夫人的能力,但上一次夫人不是也無成而回了嗎,只怕這一次夫人也難以有所斬獲,還是讓屬下去一趟吧!”

教主微微一笑,道:“上一次明姬只是想看看,商毅能做到那一步,因此才未盡全力,這一次就不同了。而且如果這一次明姬還不成功,就由我親自出手來對付他。”

傅長老也怔了一怔,近幾年來,教主以經很少親自出手了,看來他對商毅的重視,遠在自己的預料之上。因此道:“屬下尊令。”

―――――――――分割線―――――――――分割線―――――――――

“吱呀”一聲,大門開了。只見開門的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而羅遠斌以搶前一步,對他拜了一拜道:“孫先生,是我。”

中年人看了一看,這才笑道:“原來是遠斌來了,快請進來吧。”

羅遠斌向身後一指商毅,道:“我還帶來一個……”

那中年人笑道:“既然是你領來的人,還有什麼可說,一起來吧,外面天冷,先進屋再說。”

於是商毅拎着禮盒,也跟着他們後面,走進了屋子,那中年人道:“隨便坐吧,不必客氣。” 然後到裡屋去倒茶。

商毅這才仔細打量這房間,只見這屋子並不大,按後世的標準,也就二十平方米左右,還有兩個裡間。不過屋子裡基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擺設,傢俱也都十分破舊,而且剛纔看那中年人面有萊色,衣服上也滿是補丁,顯然這一家的經濟條件不怎麼樣。不過他的行爲舉動到是頗有教養,不似一般的窮苦人家,到像是一個落魄文人。

這時中年人端着兩杯茶出來,道:“家裡也沒有什麼好茶,只請兩位多擔待一二。” 說着將茶杯遞給兩人,這纔看到商毅還拿着禮盒,然後又問羅遠斌道:“遠斌,這一位是……”

羅遠斌這才道:“孫先生,這位就是這幾天力守兗州城,擊敗流寇的青州府穆陵關千總,商毅大人,特意讓我領路,來拜訪先生。”

那中年人也大吃了一驚,因爲這幾天來,商毅的名字在兗州城裡以是如雷貫耳,誰都知道。不過他吃驚雖然吃驚,但也沒有顯出多少手足失措的樣孑來,忙向商毅躬身一揖,道:“原來是千總大人,孫某這廂有禮,不知大人專程來見孫某,所爲何事?”

商毅忙道:“孫先生不必多禮。請問孫先生的令尊是否就是故僉都御史、前登萊巡撫,孫元化孫大人。”

那中年人怔了一怔,點了點頭,道:“不錯,就是在下的先父。”

原來這中年人叫做孫和鼎,是孫元化的長子。

在崇禎四年(1631年)孫元化出任登萊巡撫,接收了原鎮守皮島的大將毛文龍的舊部,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的投奔。

但在是年八月,孔有德等人受毛文龍舊部李九成之子李應元的煽動,在吳橋發動叛變,史稱“吳橋兵變”。倒戈殺回山東半島,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崇禎五年(1632)一月登州失陷。總兵張可大自殺,孫元化自殺未成,爲叛軍所擒,後來孔有德等人慾渡海降後金,念孫元化對自己有收留之恩,因此並未加殺害,將孫元化放走。

而在兵變發生之後,朝中多言孫元化已反,因此在崇禎五年三月孫元化、餘大成等人被逮至京師鎮撫司,爲政敵餘應桂、李夢辰、路振飛等人所陷害,在獄中曾遭嚴刑。而當時的首輔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又有徐光啓以全家性命擔保孫元化無反,但有溫體仁爲了扳到周延儒,暗中煽風點火,及力誣陷孫元化,因此終於還是無法挽回。於崇禎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孫元化與張燾同被朝廷處死。

孫元化在臨死之前,託人轉告三子孫和鼎、孫和鬥、孫和京,不要因爲自己被冤殺而去抱怨朝廷,以後也不要當官,只是要把自己的遺作整理出來,報效國家。果然在孫元化死後,三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整理他的遺作上。他的一些舊部,多次邀請他們出來做官,都被拒絕。

而羅遠斌所說的會製做火銃的人,就是孫和鼎。

商毅當然知道,孫元化不僅是明末著名的西洋火炮專家。同時還協助徐光啓完成《勾股義》的編寫。又獨立撰寫《泰西算要》、《幾何用法》、《幾何體論》、《西學雜著》等科學著作。並著有《西法神機》二卷,《經武全書》十卷,介紹西洋鑄炮、制火藥、築炮臺等方面的軍事科技,還提出了許多精闢的用兵之道。可以說是一位十分全面的科學家。

按羅遠斌的說法,顯然孫元化的幾個兒子也受了他的薰陶,精通火器的製做,如果把他們幾個人請到穆陵關去,一定可以快速幫自己建立起一支火槍隊來。因此商毅才讓羅遠斌帶自己來請孫家兄弟。

聽孫和鼎問自己,商毅立刻道:“我聽羅遠斌說孫先生精通火槍的製造之術,我在穆陵關正好要鑄造一批火槍,以抵禦關外滿清韃子,因此想聘請先生相助。”

那知孫和鼎聽了商毅的來意之後,立刻搖了搖頭,道:“先父臨終前曾有遺命,令我們兄弟終身不得出仕爲官。在下實在不敢有違先父遺命,故此不能從命,還請千總大人見諒。”

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87章 講和(下)第13章 雙截棍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01章 守城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52章 對持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5章 破局(五)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04章 海商(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62章 破局(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85章 襲擊(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5章 受勳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89章 交易(下)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0章 佈置(一)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52章 談判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86章 意外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85章 地雷陣第127章 追擊第132章 攻城(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37章 新武器第93章 勸降(上)第17章 行軍第40章 海軍出擊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8章 蒐羅人材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8章 軍備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
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87章 講和(下)第13章 雙截棍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01章 守城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52章 對持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5章 破局(五)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04章 海商(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62章 破局(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85章 襲擊(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5章 受勳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89章 交易(下)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0章 佈置(一)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52章 談判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86章 意外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85章 地雷陣第127章 追擊第132章 攻城(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37章 新武器第93章 勸降(上)第17章 行軍第40章 海軍出擊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8章 蒐羅人材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8章 軍備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