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外侵內叛

其實在東北邊境中俄之間再度發生戰爭,在南京內閣中也早有預料,而且隨着現在中國的對外交往的擴大,中國對國外的局勢也有相當的瞭解,對於俄羅斯的情況也基本清楚,因此也都認爲對於俄羅斯的逼人氣焰,應該毫不客氣的給以迎頭痛擊。

因此早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商毅和南京內閣也就在着手在東北佈置,加強在雅克薩一線的守備,以隨時準備迎擊俄軍的進攻。

而且考慮到現在俄羅斯的實力和國內的局勢,這次東北邊境的戰爭,其實並不會令南京內閣感覺得太爲難。但在遼東地區暴發的造反,才確實讓南京內閣的官員們覺得緊張了起來。

其實這一次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一批不甘心臣服於中國的滿族貴族,也包括一批遼東的漢人,主要是過去的漢軍八旗成員。

中華軍攻入遼東的時侯,當地的滿族貴族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抵抗,就全部像中華軍投降。因爲當時中華軍的勢力太強大了,而且清廷滅亡,滿族的精銳也喪失,也根本無力抵抗中華軍,因此也不得不選擇投降。當然在投降的時候,一些滿族貴族心裡未償沒有存有先保存實力,等着休養生息、恢復了元氣之後,再圖東山再起的機會。

現在離中華軍平定遼東,大約過去了二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儘管中國政府並沒有對滿族進行滅族,或是類似於元朝施行的那種民族壓迫的政策,也對遼東的滿族進行了許多的限制,首先是取消了滿族人過去的政治特權,解除了包衣的人身依附,並且剝奪了滿族人佔據的大量土地和財產。

因此雖然是才過了兩年的時間,滿人的地位可以算是一落千丈,從天下直落到了人間。從過去的高高在上、養尊處優、一呼百應、使奴喚婢的統治階層地位,那怕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滿人,也都可以在街上橫着走,對漢人,既使是一個漢族的官員也可以吆五喝六,甚致是隨意的打罵。但現在田產被剝奪、包衣被解散,一切的特權全被取消,什麼事都要自己動手,上街走路都要低着頭,連說話都得壓低了嗓孑。這前後的落差,當然讓很多滿人都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

但現在的形勢比人強,雖然也有一些滿人忍不住,還想像過去一樣耍橫,但很快就被遼東的地方政府嚴辦,而且由於民族觀念和多年以來積累民族仇恨情緒,在滿人與漢人發生糾分或矛盾的時候,地方官員一般也都會偏坦漢族人,因此絕大多數的滿人還是隻能老老實實的接受這個現實,但心裡的不滿情緒卻是在不斷的積累着。

另外一個失勢的就是遼東漢人,也就是清廷設立的漢軍八旗的漢人。在清廷還在的時候,漢軍八旗的地位雖然比不上滿蒙八旗,但也比普通的漢人強得多,而且蒙古八旗的人口並不多,因此在絕大多數的時候,漢八旗的地位也是僅次於滿八旗的。由其是在普通的漢人面前,漢八旗還是可以以二當家自居,也能夠神氣一陣。

但現在這些特權也同樣被全部剝奪。而且地方官員、以及普通的漢人對漢軍八旗的漢人猶爲痛恨,這一點也並不奇怪,因爲二鬼子往往是最遭人恨的。因此這些過去的漢軍八旗漢人在新帝國中的地位連滿人都不如,只能夾着尾巴做人。

因此在遼東地區,在滿族人和漢軍八旗漢人中間,也確實存在着相當大的不滿情緒。而且也逐漸走到了一起。當然也主要只是表現在坐在一起喝悶酒,發幾句牢騷而己。畢竟中華軍在遼東地區還是有很大的威攝力的,當年清廷百萬大軍都無法打敗中華軍,何況是現在。

但東北邊境再度發生戰事之後,一些滿族貴族也就開始有一些蠢蠢欲動了。因爲中華軍駐守整個東北的瀋陽軍區只有兩個軍,是第四軍和第十軍。其中第四軍的第二師和第二旅駐守在黑龍江流域,十一師和第十軍駐守在瀋陽,但第十軍的十九師駐守在朝鮮,而童大勇在接到邊境的告急之後,帶走了第四軍的十一師和第十軍的一個騎兵旅,因此在瀋陽駐守的兵力只有一個師。想維護遼東、包括吉林地區的廣大地域,確實有一些兵力不足。

不過中華軍在瀋陽的駐守兵力大幅減少,只是滿人敢於舉旗造反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兵力調走,還可以調回來,而且中華軍還可以從北京、山東兩個軍區調兵。因此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俄羅斯的進攻。

滿人久居東北地區,對俄羅斯這個國家或許不知道,但對在遠東地區活動的哥薩克人還是有一定的瞭解,在清廷入關之前,在邊境上就和俄羅斯有過一些武裝衝突。因此對於俄國人的捍勇善戰,兇狠暴燥有一定的印像,這一次從莫斯科發來的援軍其實只有七八千人,但傳到了遼東卻變成了多種版本,最多的一種是俄軍發來了十萬大軍,要進攻黑龍江,甚致是吉林。

而有一部份滿人顯然是將這一個消息當作了自己的救命稻草,認爲以俄軍的實力,中華軍必須要集中北京、瀋陽、山東三個軍區的兵力才能夠抵擋,如果自己在遼寧起事,奪取瀋陽,破壞中華軍的後勤,那麼俄軍就很可能獲勝,挻進黑龍江,甚致是吉林。而自己奪取了瀋陽之後,可以和俄軍聯絡,藉助俄軍的兵力,先收復整個遼東地區,再度東山再起,恢復清廷。

其實無論是對俄軍的實力,還是這次起事的計劃,主觀揣摩的成份有相當大,但在清廷滅亡前後的巨大反差,讓許多滿人的心態都已經失恆,他們現在都迫切的希望能夠回覆到昔曰的優越生活,因此一但出現了一點風吹草動的機會,就會立刻把他們的情緒挑動起來。

而漢軍八旗的漢人雖然也心裡不服,但到是不敢輕舉妄動,但他們又確實急盼着改變現狀,也希望有人能夠出來鬧一鬧,反正自己不出面,有事也不會落到自已的頭上來,而這個傻小子,當然就是讓滿人來做了,因此也在言談舉止之間,有意無意的唆使、挑動滿人出頭來扯旗造反。

另外現在的滿人仍然還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如果是在冷兵器的時代,還是最強的軍隊之一,並不是另一時空裡腐化墮落的八旗子弟。因此頭腦相對簡單,也不會斤斤計較什麼成敗得失,也不會仔細的分析雙方的實力差距,只要是血氣一上來,就立刻動手開幹。再加上又有漢八旗人一挑抖,結果有不少人頭腦一熱,也不管其他許多,立刻決定扯旗造反。

於是就在童大勇率軍離開瀋陽的第三天,在瀋陽東北部的範河地區撫安堡城外二十里小河村的原滿族貴族阿泰、阿明兄弟首先舉旗,集結了周圍幾個村莊的滿人二百餘人,漢旗四十餘人,先佔領了附近的幾個村子,並且強迫各村的年壯年和他們一起造反。這一下就聚集了八百佘人,於是阿泰、阿明兄弟也立刻領軍,向撫安堡發動進攻。

不過這時撫安堡裡己經收到了消息,立刻四門緊閉,扯起吊橋,並組織兵力駐城防守。結果叛軍殺到城下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攻城的工具,雖然帶了十幾架梯子,但都夠不到城牆上,結果只能在城外叫嚷了一陣,灰溜溜的退兵了。但等退回到村裡之後,阿泰、阿明兄弟才發現,少了二百多人,原來是趁着亂勁逃走了。

阿泰、阿明兄弟這時才發現造反的大業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順利,但現在也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因此一面在村子裡加緊製造雲梯,一面也分頭到附近的其他州縣去聯絡其他的滿人,趕來聚義。

但沒過三四天,撫安堡裡就出兵對小河村進行徵繳,原來在第一次攻城時,逃跑的二百餘名叛兵基本全都向撫安堡裡的地方政府投降,表示自已是被迫加入叛軍,訖求寬恕,並且將叛軍的底細告訴給了撫安堡的守將劉輝。

劉輝是中華軍的一名退伍老兵,最高職務擔任過副營長,有十分豐富的作戰經驗,從叛軍那裡得知了小河村的情況之後,又派人去調査了一番,劉輝心裡也有底了,於是立刻組織城裡的二百士兵,在晚上向小河村發動了襲擊。結果阿泰、阿明兄弟跟本就沒有防備,被劉輝殺得大敗,結果阿明當場被殺,同時被殲滅的叛軍有一百餘人,另外投降和俘虜達二百餘人,阿泰僅僅只帶着二十佘人,殺出了村子,落荒逃走。

但小河村的叛亂雖然被平定下去,但阿泰、阿明兄弟這一領頭,遼寧省境內的其他地區的滿人也都如同得到了鼓勵一樣,紛紛舉旗造反。就在小河村被平定的當天,己經發生了七次造反行動,基本都和小河村情況差不多,而在隨後的幾天裡,又在五六個地方村落髮生叛亂。

雖然這些叛亂大多都被立刻平定下去,但也有一二支取得了成功,其中有一支成功的攻佔了小清河邊的商家臺,於是其他地區失敗的叛亂人員也都紛紛趕去投奔,因此一下聚集了二千多叛軍。

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81章 喜迅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3章 震盪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78章 工匠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17章 海盜(一)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34章 開業(一)第266章 變數(二)第57章 火船(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55章 民嘯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85章 夜襲(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98章 遷移(五)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14章 優勢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52章 談判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87章 人材(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86章 人材(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84章 襲擊(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61章 國事家事
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81章 喜迅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3章 震盪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78章 工匠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17章 海盜(一)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34章 開業(一)第266章 變數(二)第57章 火船(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55章 民嘯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85章 夜襲(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98章 遷移(五)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14章 優勢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52章 談判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87章 人材(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86章 人材(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84章 襲擊(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61章 國事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