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

商毅看完了荷蘭人的抗議信之後,心裡也覺得十分好笑,不過荷蘭人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己經太晚了,一來自己在臺灣業已站穩了腳跟,想把自己從臺灣趕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且自己也己經和鄭芝龍達成了海上貿易的協定,荷蘭人的作用己經大大降低了。

事實上要不是現在清軍南侵在即,商毅不想爲自己多樹對手,早就可以把荷蘭人從臺灣趕走了。因此現在商毅暫時還不想和荷蘭人撕破面皮。而且商毅也估計,荷蘭人也不會和自己輕易翻臉,因爲荷蘭人也需要和自己的貿易。

不過對荷蘭使者,還是先諒他幾天再說。商毅先把山東戰事的經過寫成摺奏,連同俘虜,戰利品等一起送到南京去。隨後又下令,在浙江地區開始廣泛的宣傳,清軍即將南侵的消息,並且着重渲染清軍的兇殘和嗜殺,打消一部份人對清軍的幻想心裡,並號招浙江軍民人等齊心協力,準備抵當清軍的進攻。

就這樣過了三四天之後,商毅纔開始招見荷蘭使者徳科曼。

因爲在杭州等了十多天的時間,德科曼早就已經等得有些不奈煩了,因此雙方見面之後,就迫不急待的直奔主題,道:“總督閣下,我們認爲您向臺灣的移民行爲,損害了我們在臺灣的利益,因此我表代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東印度公司駐臺灣大員,鄭重向總督閣下提出抗議,希望您立刻停止這種做法,並且對我們己經造成的損失,給予必要的賠償,保證以前再也不要發生類似的事情。”

其實商毅現在的官職是巡撫,還不是總督,不過再老外看來,其實是一碼事,就是地方大員,而且歐州也沒有利巡撫對應的官職翻詳,因此商毅也沒有糾正,只是淡淡一笑,道:“德科曼先生,移民的事情,是我們中國的內政,你們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東印度公司並無權干涉。而且當初我們簽定的協議中,也沒有禁止這一條,你憑什麼要求我停止這項工作。”

徳科曼道:“儘管協議上並沒有禁止這條,但您的做法,嚴重損害了我們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利益,因此必須終止。”

商毅冷笑道:“好啊,臺灣從來都是中國的領土,你們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東印度公司沒有經過中國政府的允許,就在臺灣設立大員,是不是也侵害了中國的利益,那麼我也代表中國政府,要求你們立刻終止這和侵犯中國利益的行爲,立刻離開臺灣。”

德科曼頓時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道:“閣下,您只是浙江地區的總督,並沒有權力命令我們離開臺灣。”

商毅點了點頭,笑道:“德科曼先生,您說得很對,那麼請你再等幾天,最多三天,我會上奏我們的皇帝,讓他正式下令,要求你們立刻離開臺灣,這就可以了吧。”

德科曼也不禁真的有些害怕,他也不知道商毅在中國到底有多大的權勢,不過看樣孑也不會小到那裡去,萬一他真能說動皇帝,正式下旨驅逐在臺灣的荷蘭人,那可就不好辦了,而且自己回去以後,搞不好還要被弄上法庭的。因此也忙道:“總督閣下,您千萬不能這麼做。”

其實商毅也就是嚇嚇荷蘭人,當然也不會真的去請旨,見德科曼服軟,也借梯下牆,道:“好吧,我當怨不會這麼做。其實我一直非常尊重我們之間的協議,希望你們也能夠尊守,不要無理取鬧。”

他這麼一說,德科曼又激動了起來,道:“總督閣下,當初這份協議簽定對我們來說太不公平了,因此我們要求以前的協議全都作廢,重新協商,重新簽定,要把禁止向臺灣移民這一條寫進去。”

商毅也有些火了,道:“好吧,我可以答應,以前的協議全都作廢,我們重新協商簽定,你立刻回去告訴德老典,讓他派人來談判,另外你們在寧波的商館立刻關閉,你把商館的人員全都帶回去吧。”

徳科曼不禁目瞪口呆,道:“您不能關閉我們的商館,這是違反協意的。”

商毅冷笑道:“爲什麼不能,協議不是己經作廢了嗎?因此我並沒有違反協意,商館必須管閉,一直到等新協議重新簽定好之後,再按照條約決定,是否重新開通。”

德科曼這一回徹底無話可說了,也明白商毅手裡捏着一大把好牌,自己根本就沒有本錢和他玩。

商毅見他沒說的了,又道:“德科曼先生,現在你們可以在中國的領土上開設商館,在我的治區以內,可以享受優惠關稅待遇,和以前比起來,己經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了,但不要想着自己能夠把所有的好處全都佔光了。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得寸進尺,你們的做法就非常貼切。因此你回去告訴德老典先生,希望他能明白這個道理。”

德科曼現在還能說什麼,只好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了什麼,道:“那麼總督閣下,既然您可以向臺灣移民,那麼我們也能夠向臺灣移民,這一點,您不反對吧。”

商毅看了他一眼,也笑了起來,道:“當然可以,只要是不違反我們的協定就行,而且我也歡迎你們多多向臺灣移民。越多越好,我們大家一起來開發臺灣嘛。”

徳科曼點了點頭,這才悻悻的起身告辭了。

等他走了以後,商毅也知道,自己和荷蘭人的蜜月期己經結束了,雖然雙方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撕破臉,但私下裡的摩擦和衝突,一定會增加起來,就算荷蘭人不出面,也會煽動臺灣的土著,還有移民過來的巴達維亞土著仇視漢族的情緒,充當自己的爪牙。

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給駐守臺灣的沈壽崇,告訴他荷蘭人抗議的結果,並且讓他提高警惕,小心防範,在每一個村子都組織民兵隊伍,農閒時加緊訓練,防備荷蘭人的小動作,並且對一切挑畔行爲,無論是荷蘭人還是土著,都要堅決的給予回去,要讓他們知道,中囯人不是好欺負的。同時又送了一批武器彈藥,還有從淸軍那裡繳獲耒的武器盔到臺灣,加強臺灣的兵備。

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完之後,商毅也把亞莉桑徳拉找來,詢問李華梅的情況,因爲這個時候,自己的海盜隊伍,也應該開始正式組建了,這可是對付荷蘭人的一顆重要的棋子。

從船上開始,李華梅一直都甴亞莉桑德拉看管,而亞莉桑德拉也不知用了什麼辦法,也沒有給她上綁,居然讓李華梅十分老實和她住在起,沒有反抗或者是逃跑的意圖。而且亞莉桑德拉還每天帶着李華梅在杭州城裡閒遊,當然也少不了去教堂,還參加了兩場禮拜。如果是不知道的人,還以爲兩人是好友。

而現在杭州人對亞莉桑德拉可不陌生了,都知道這是巡撫大人的洋夫人,因爲感激商毅的緣故,愛屋及烏,對亞莉桑德拉也十分尊重。而在洋和尚的教堂裡,更是把亞莉桑德拉供如上賓,敬如王后。連帶着李華梅,也受到貴賓的待遇。

商毅也覺得十分奇怪,有一次還問過亞莉桑徳拉,是用的什麼方法,讓李華梅變得這麼老實的。

亞莉桑徳拉道:“辦法很簡單,我只是告訴了她,就算逃走又能有什麼用,沒有部下、沒有船,根本不可能逃回去,而你不會殺了她們,相反還會收編她們這支海盜隊伍,很快就會和她談條件,然後釋放她們。而且還告訴她,如果她不接受條件,也不訪假意答應下來,等到了海上,就可以自由自在了。這樣一來,她當然就不會跑了。”

商毅聽了,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看來亞莉桑德拉到是有些道道,不過這樣也很好。而且在這段時間裡,亞莉桑德拉到是從李華梅嘴裡套出了不少有用的資料,因爲李華梅不僅會西班牙語,而且還會葡萄牙語,也確實是一個天主教徒,教名叫克里絲汀。亞莉桑徳拉的漢語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基本的交流己經沒問題了,因此兩人之間的溝通並不存在障礙。

李華梅原來是一個孤兒,混血父母雙亡,被李奇魁收養,成爲李奇魁的養女,這樣才隨李奇魁姓李的,長大之後也成爲李奇魁的得力幫手。在李奇魁敗亡之後,餘部奉李華梅爲主,並聯合劉香、楊六、楊七等的餘部,組成一支海盜勢力,但聲勢遠不如當年的十八芝。

不過實際在海盜內部分爲三股勢力,一股是劉香的一個遠族侄子劉虎,劉香的餘部都聽從他的命令,另一股是楊六、楊七的部下謝山。三股勢力中以李華梅的實力要強於另二股,他們才奉李華梅爲名議上的首領。但在上一次李華梅和商毅偶然相遇,被商毅打敗,實力大損,因此另外兩股勢力也都蠢蠢欲動,希望取而代之。當然雙方有希望通過和李華梅聯姻,達到將三股勢力徹底整合成一股的目地。

最後亞莉桑德拉道:“我可是還說了你不少好話,我看她對你的看法有些動心了,不過能不能說服她,把她也弄到你的牀上去,那可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第83章 夜襲(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78章 工匠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85章 襲擊(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6章 投靠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45章 貨幣第203章 夜奔(下)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5章 強盜第15章 反擊(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17章 海盜(一)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0章 淸廷聯盟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95章 遷移(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8章 廷議(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4章 天像第271章 妙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4章 鄉鬥(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63章 剃髮令(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400章 國事(三)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80章 出兵(上)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
第83章 夜襲(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78章 工匠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85章 襲擊(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6章 投靠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45章 貨幣第203章 夜奔(下)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5章 強盜第15章 反擊(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17章 海盜(一)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0章 淸廷聯盟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95章 遷移(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8章 廷議(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4章 天像第271章 妙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4章 鄉鬥(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63章 剃髮令(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400章 國事(三)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80章 出兵(上)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