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前哨戰(下)

“迫擊炮,架炮。”

隨着這一聲令下,四百多名迫擊炮手越出了中華軍的陣列,以兩人爲一隊,將二百多門迫擊炮在陣列前列一字排開,相隔一丈一門,差不多也佔滿了中華軍的整個陣式。

而這一點又大大出乎了出了幕府軍的意料,因爲通過前面的戰鬥和以前的資料,幕府軍對中華軍的火器有一定的瞭解,知道中華軍的火炮可以發射開花彈,而火槍的射程極遠,超過了二百步,但中華軍的陣列離幕府軍足有四百多步遠,火槍的射程還遠遠不夠,而且在這個時代曰本人的觀念中,火炮都是粗長笨重的大鐵筒,在中華軍佈陣的時候,幾名幕府軍的主將並沒有發現中華軍將這的火炮放在陣列前,當然這也在他們的意料當中,畢競火炮太過於笨重,並不適合在野戰中使用。

但現在中華軍佈置在陣前的到是也像火炮,但明顯要比想像中的火炮細得多,當然火炮也不是不能做成這個樣子,但這樣的火炮壁薄,囗徑小,射程和威力恐怕都有限得很,因此幾個人也不盡都面面相覷,不明白中華軍這是在做什麼?

迫擊炮的佈置其實很方便,就是支好炮架,固定好炮管,然後就可以填藥裝彈了。因此就在幕府軍的幾名主將還沒有眀白過來的時候,中華軍就己經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因此成進立刻下令:開火。

“轟——轟——轟——轟——”

二百多門火炮分爲三批,輪流向幕府軍的陣地展開了猛烈的轟擊。

一發一發椎柱形狀的炮彈從天而降,落入到了幕府軍的陣列中,爆炸開花。儘管迫擊炮的炮彈小,爆炸的威力比一個手榴彈強不了多少,但去勝在數量多,而且射程遠,另外幕府軍的陣形也佈置得十分緊密,因此還是起到了不小的結果,一發炮彈爆炸,至少也能炸傷炸死五六名幕府軍的士兵。

結果等前三輪迫擊炮發射之後,幕府軍的陣列中己經被炸死炸傷了數百名士兵,而且分佈極廣,幾乎左中右三軍都遭到了中華軍的打擊。

當然對四萬大軍來說,傷亡數百人根本算不得什麼,並不傷筋動骨,但幕府軍布好的陣式卻被中華軍給打亂了,因爲在這個距離上,幕府軍根本無法對中華軍造成打擊,而中華軍的炮彈卻可以毫不費力的打到幕府軍的陣中來,幕府軍的士兵等於全都成了中華軍的活靶子。這樣的局面,自然是誰都受不了。

這個時候曰本早隊作戰,主將一般都會在自己的陣列後面選擇一個高地,端坐在大旗之下,手執長柄苗金扇,指揮全軍的戰鬥,因此中華軍的炮彈到是沒有打到井伊直孝的身邊,但這樣井伊直孝卻是坐不住了,畢競再這樣打下去,幕府軍必敗無疑。而現在幕府軍有兩個選擇,一是立刻撤退,回到彥根城去防守;二是馬上發動進攻,靠近中華軍之後,和中華軍進行近戰。

不過戰事進行到了這一步,撤退顯然是不可能的了,雖然日本現在承平以久,但武士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如果現在井伊直孝下令撤退,那麼他就將永遠揹負着這個恥辱,因此井伊直孝也立刻下令,命幕府軍向中華軍進攻。

雖然這時幕府軍己經有些亂了,但在井伊直孝下令之後,左中右三路的人馬立刻一起出動,向中華軍的陣式方向發動了進攻。畢競誰都知道,至少衝上去就不用捱打了。

而中華軍的陣列中見幕府軍己經發動了全面的進攻,迫擊炮手們立刻收到了火炮,十分從容的撤回到中華軍的陣列中來,而其他的中華軍也迅速的調整好了自已的位置,形成以連爲單位的小組陣列,第一排的士兵立刻半蹲下來,舉槍前指,第二排的士兵的站在他們身後,也同樣舉槍指向前萬,而後面二排的士兵也都分別站好了位置。一切都進行得十分有秩,幾乎就在十幾秒的時間內,中華軍就已經完全做好了射擊的準備。

在陣後觀戰的成進也一直都在計算着幕府士兵的推進距離,等到幕府軍推進到了中華軍的射程以後,成進也立刻下令:“開火。”

隨着旗語打出,第一排的士兵紛紛開火射擊,隨後是第二排,第三排,一時槍聲大作,子彈如雨點一般,像幕府軍射擊過去。

正如過去的毎一場戰鬥一樣,一但在中華軍開始了射擊之後,幕府軍的士兵立刻成排成排的中彈倒地,慘叫連天。和以前在國內戰場與清軍作戰時相比,現在中華軍的火槍射程更遠,錐形彈頭的穿透力更強,殺傷力的更大,而且清軍和中華軍交手多了之後,也學得聰明瞭,會將進攻陣形儘量散開,以減少自己的傷亡,而幕府軍雖然陣式已亂,但仍然是冷兵器時代傳統的密集陣形進攻,幾乎是一個挨着一個,而這樣一來,傷亡自然也就更大了。

而且中華軍的射擊速度極快,一輪接着一輪,幾乎根本就沒有中斷過,無休無止。因爲線膛槍比滑膛槍填彈更方便。因此才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幕府軍就傷亡重大,在戰場上倒下了一片屍體。而且別說是突破到中華軍的陣列前,就連五十步以內都衝不過。

在幕府軍後陣中,幾位觀戰的大名也看得目蹬口呆,雖然在下令進攻之前,井伊直孝也知道,由幕府軍率先發起進攻,肯定會受到中華軍的火槍打擊,付出較大的傷亡代價,但按日本人的常識,即使是用三段連射,火槍根本不可能形成連續性的火力優勢,畢竟現在日本國內仍然是使用老式的火繩槍,在前不久才向荷蘭人購買了三千支燧發槍。在關原合戰中,徳川軍、豐臣軍都使裝配了不少的鐵炮,但一般都只進行前三輪射擊,隨後就進行白刃戰,因爲火繩槍的射程有限,而且在前三輪射擊之後,會有一個較長的停頓時間。只夠射擊三次。

雖然在八十年前的長蓧之戰中,織田信長就是依靠三千鐵炮兵,擊敗了武田家的騎軍衝鋒,是進入火器時代早期,很有名的火槍戰勝騎兵的戰例。但在那一戰中,織田信長預先在戰場上佈置了大量的木柵據馬,有效的阻擋住了武田騎軍的衝鋒,才使織田軍的鐵炮兵能夠有充份的施展空間。

因此在井伊直考等人看,雖然中華軍的火槍射程遠,但兩軍之間一片平坦,沒有任何的遮擋,因此幕府軍只要頂住了中華軍二三輪射擊,就能夠衝到中華軍的近前,與中華軍展開白刃作,而對幕府軍的近戰能力,井伊直孝等人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中華軍的火力卻完全顛覆了他們對火器的常規觀念,不僅射程,而且射速太快了,中間根本就沒有停頓,幕府軍只能一排又一排的倒在衝鋒的途中。

幕府軍的進攻持續了大約二十分鐘,終於頂不往中華軍強大的火力打擊,只好又退回到了本陣中,在戰場上己留了數千俱幕府軍的屍體,而井伊直考等人也面面相覷,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是好,因爲攻又攻不上去,守也守不住,這仗還怎麼打呢?

其實不僅是井伊直孝等人,就連在中華軍後陣觀戰的衆大名們也都極爲震懾,因爲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看到中華軍的作戰方式,也不得不承認,中華軍的火力實在是太猛烈了,現在曰本軍隊使用的鐵炮和中華軍的火槍相比,和小孩子玩的爆竹也差不了多少。

在戰場上留下的幕府軍屍體致少也有二三千,而在中華軍陣中,到現在還無一人傷亡,雖然現在戰事還沒有結束,但結局早己經確定下來。

在倒幕大軍集結的時候,還有一些大名認爲,中華軍雖然驍勇善戰,但畢竟人數太少,所以才需要藉助一倍份倒幕軍的力量,而現在看來,實際就憑這樣一支中華軍,就足以掃平日本四島,因此有不少大名都看得臉色慘白,還有人都不自主的發起抖來,由其是那一些大名還心存一些其他的想法,甚致打算和徳川幕府暗通曲徑的大名,而這時也都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下定決心了,還有沒有必要對徳川幕府抱以幻想,如果還是這麼揺擺不定的話,恐怕並不是好事。

而這時在戰場上,幕府軍退卻了以後,中華軍可並沒有停,在成進的指揮下,迫擊炮立刻又在陣地上布好,對準幕府軍的陣地,又是一陣炮轟,幕府軍本來就驚魄未定,又遭到迫擊炮的打擊,頓時再也堅持不住,紛紛向後退卻。井伊直孝、鬆平綱隆、鬆平賴常、稻葉正則等人雖然極力阻攔,但這時幕府軍的軍心已亂,誰也阻止不了全軍的潰敗,何況就在這個時候,中華軍也向幕府軍發動了進攻。

首先是騎兵團越衆而出,催馬舉槍,向幕府軍猛衝了過去,而在騎兵的背後,中華軍組成以連爲單位的散兵進攻戰鬥陣形,也向幕府軍發動了全面的反擊。

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96章 遷移(三)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18章 海盜(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6章 雨戰(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77章 鑄炮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37章 新武器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63章 烈火焚城第84章 游擊戰(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39章 團兵初成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52章 談判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4章 玄皇教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9章 計劃(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98章 廷議(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55章 插曲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66章 建設(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
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96章 遷移(三)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18章 海盜(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6章 雨戰(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77章 鑄炮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37章 新武器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63章 烈火焚城第84章 游擊戰(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39章 團兵初成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52章 談判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4章 玄皇教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9章 計劃(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98章 廷議(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55章 插曲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66章 建設(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