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蒐羅人材

金銀到手了,運輸方式也有了着落,商毅也不禁大爲放心,這時己經到了下午五時左右,各路人馬也都陸續回到皇宮前聚集,只在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各留下一個連的士兵守衛。而朱媺娖的那一路人馬也回到了皇宮,她當然沒有找到太子朱慈烺和永王、定王,因爲這三個人被李自成帶在軍中,一起去進攻吳三桂去了。

因此朱媺娖也顯得悶悶不樂,而商毅現在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也沒有空來安慰她,只是讓她先進皇宮休息,又叫王德化帶人好生伺候。同時也把玉璽交給她保管。

這時北京內城、外城的大順軍基本都己經清剿乾淨了,留在北京城中的大順軍將領,牛金星、宋獻策、李錦等人都逃出了北京,高級官員中只有李巖夫妻被擒,說起來也是李巖運氣不好,原來在李自成出征之前,也預料到了後手,因此打算打掠得的金銀運回長安去儲存,而這個工作就交給李巖付責。而李巖備齊了車馬,打算明天就開始起運,今天是專程來清點數量,結果反而被困,做了商毅的俘虜。

在李自成的部下中,李巖在後世是最知名的一個,但其實他在大順軍中的地位並不高,不用說劉宗敏、牛金星,就是宋獻策、田見秀、李過、劉芳亮、顧君恩等人,在大順軍中的地位都比李巖要高,而李巖在歷史上之所以有名,一方面是因爲他和紅娘子的愛情故事頗有傳奇色彩,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他後來被李自成枉殺,死得冤屈。

不過論真實的才幹,李巖在李自成軍中,卻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因爲和牛金星、宋獻策這些江湖術士不同,李巖是出身於正統的官宦之家,父親李精白曾做過兵部尚書,因此李巖所受的教育、目光、見識都遠在牛金星、宋獻策之流以上。

牛金星、宋獻策只能爲李自成送上什麼天命、謠語一類的虛語,而是李巖最早勸李自成依靠收取民心來爭奪天下,並編了“迎闖王、不納糧” 的歌謠四處傳唱;也是李巖最先勸李自成改變流寇戰術,建立根據地,以爲基礎爭奪天下。而且進入北京之後,李巖也是大順軍中少有的還保持清醒頭腦的人,曾力勸李自成不要對明朝的官員逼得太狠了,約束軍紀,保持北京城的穩定。或許就是在這個時候,在李自成的心裡,對李巖開始產生隔閡。

但既然現在陰錯陽差,把李巖送到了商毅手裡,商毅自然不會放過,打算把李巖收爲己用,不僅使李巖避免了慘死的悲劇,而且以後還能派上大用場。當然現在勸降李巖還不是時候,另外商毅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因此先將李巖及其部衆囚禁在一間大屋子裡,派兵看守住。

今天是四月二十一日,雖然北京城裡的大順軍己經被基本清除幹掙,但進入北京的商家軍只有一萬二千多人,根本控制不住北京,而且按另一時空的進程,李自成是在二十六日退回到北京,雖然說大順軍在山海關被清軍擊敗,但人數還是遠在商家軍之上,而且在五月三日,淸軍也會進入北京,因此商毅也不打算在北京城久留,在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兩天,就要陸續撤離北京。

進入北京最大的目標己經實現,接下來就是剩下的次要目標,就是人,準確的說,就是工匠。北京是明朝的都城,在這裡也聚集了目前中國的各種工匠,這也是商毅正需要的技術人材,由其是火器、火藥的製造工匠。

工匠在四民中的地位很低,僅高於商人,一直不受正統觀念的重視,但商毅卻知道,工匠纔是推動着社會生產力進前的主要力量,絕大多數的技術變革、發明創造都是由工匠在長期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在這一方面,北方的遊牧民族無論是契丹、女真、蒙古,還是現在的滿淸,反而比漢族更重視工匠,清軍在正式入關之前,發動過五次入關侵掠,每次都要掠走大量人口,充當八旗的包衣奴隸,但每一次都會把工匠篩選出來,另行安置,進行統一的生產,因此滿清的盔用、刀槍武器的質量,都遠在明軍之上。

因此商毅絕不能再把北京的工匠讓給清軍,立刻下令徵調城中所有的工匠,由其是火器、火藥工匠、鐵匠、木匠這三種,必須隨商家軍一起撤出北京,當然可以攜帶家屬,而其他工匠則去留自便。

處理完這些事務之後,天色也己經暗了下來,而商毅帶着亞莉桑德拉一起,來到北京宣武門附近的天主教教堂拜會湯若望。而龍華民和湯若望得知以後,也親自到教堂門口,迎接他們。

雖然這一次進京,阿科尼亞沒有跟來,但阿科尼亞一直也和北京的天主教中國總部有聯糸,報告自己在杭州的傳教發展情況,因此天主教會對商毅的情況也基本瞭解。同時也對杭州分部的發展非常滿意。

而亞莉桑德拉的事情,阿科尼亞也向總部作了報告,不過在這方面湯若望和龍華民之間發生了一些分岐,湯若望的觀點和阿科尼亞一樣,不要拘泥於這些小節,如果商毅真能娶一個信仰天主教,還是歐州人的妻子,對天主教的發展大有益處。而龍華民卻堅持天主教的一夫一妻制度,認爲如果亞莉桑德拉和商毅結婚,有違天主教的制度,影響了天主教的純結性。

當然這些也只是兩人在私下的議論,畢竟是一個願娶一個願嫁,這場婚姻如果真的要發生了,誰也阻止不了。而且龍華民到底也不是完全不知變通的人,至少在表面上,對商毅和亞莉桑德拉保持着相當尊敬的態度。因爲岡薩雷斯家族在西班牙也是很著名的貴族,龍華民和湯若望還在歐州的時候,多少也和岡薩雷斯家族有過一些接觸。

進了教堂之後,商毅和亞莉桑德拉先進行了禱告,然後纔到會客室裡坐下,湯若望首先道:“商將軍,首先祝賀您收復了大明的首都。”

商毅搖了搖頭,笑道:“神父,我也不瞞您,雖然我收復了北京,但現在的局勢,不允許我長期在這裡駐守,因爲我已經得到了明確的消息,關外的淸軍,又打算出兵進關,而且這一次,他們不在是掠奪一番然後撤走,而會永久的佔領關內的土地,因此我會在幾天之內,馬上撤離北京。”

湯若望和龍華民也都大吃了一驚,不過他們都是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對中國的局勢也十分清楚,對清軍的再次入關也並不感到太意外,只是沒想到清軍這一次是永久佔領關內的土地,不過仔細想想,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同時兩人也都想到,如果清軍佔領了北京,天主教的命運會怎樣呢?

而且在大明的統治下,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出現過一些波折,但總體來說,還算是在向前發展的,並取得了還算是不錯的成果。一但改朝換代,新的統治者還會不會允許天主教生存,誰也說不清楚。

儘管在另一時空裡,湯若望和龍華民最終都投降了淸朝,但這兩人現在還是站在明朝的立場看待清朝,畢竟在此前天主教一直都是在明朝的體制內發展,而且清朝一直都是作爲明朝的敵對勢力存在,同時之前湯若望還參與了明朝的造炮工程,目標也是爲了對付清朝,也可以說天主教還曾與清朝爲敵過,因此要說兩人不但心清朝會對天主教不利,那是不可能的。

這時商毅又道:“現在南京正在重新組建朝廷,未來的中國,可能會出現南北對持的局面,你們天主教會幫眀朝也做了不少事情,恐怕清軍攻佔北京之後,會加害你們,因此我想請兩位神父,還有北京的所有天主教成員跟我一起撤出北京,到南方去重新建立教會。”

商毅的目地當然不是爲了挽救天主教會,而是儘可能切斷清朝入關之後,與歐州的聯糸。更何況湯若望還會指導鑄炮。雖然在另一時空裡,湯若望在投降了清朝之後,並沒有參與清朝鑄炮的工作,但那是因爲清朝在對南明的軍事行動一直佔據主動優勢,還不需要製造大批火器,而一但清朝的軍事受挫,說不定就會啓用湯若望。因爲後來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時候,另一位比湯若望稍晚一點的洋和尚南懷仁,就幫助清朝造過各種火炮還有火槍。這也說明現在的清朝,並不是像兩百多年以後那麼頑固不化的。

現在南懷仁還沒有到中國來,而商毅當然不能把湯若望留給清朝,因此才提議讓天主教的傳教士跟自已一起離開北京,同時也是斷絕清朝通過傳教士,從歐州獲得新技術的渠道。

聽了商毅的話之後,湯若望和龍華民互相看了一眼,湯若望道:“商將軍,我們感謝您的好意,但這件事情關係重大,請你容我們考慮一下,可以嗎?“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當然可以,不過現在時間有限,請兩位神父快些決定,最好在明天,能夠給我答覆。“

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40章 海軍出擊第90章 合圍(一)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08章 進京(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8章 蒐羅人材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章 反擊(一)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章 安撫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46章 身世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36章 海軍計劃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87章 人材(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35章 開業(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64章 調兵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34章 收尾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4章 宣戰(上)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55章 插曲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6章 皇室私密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86章 出獄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80章 報紙第281章 辭職(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34章 勸說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8章 家事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14章 大清時報
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40章 海軍出擊第90章 合圍(一)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08章 進京(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8章 蒐羅人材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章 反擊(一)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章 安撫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46章 身世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36章 海軍計劃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87章 人材(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35章 開業(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64章 調兵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34章 收尾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4章 宣戰(上)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55章 插曲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6章 皇室私密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86章 出獄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80章 報紙第281章 辭職(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34章 勸說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8章 家事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14章 大清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