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逼宮

“祥瑞滿天飛,吉兆遍地走”

這兩句話說得到是一點也不錯,現在的北京裡,確實人人都在談吉兆祥瑞,如果一件吉兆祥瑞代表一位皇帝的話,就算是把未來清廷的十位皇帝全算進去,都還湊不夠名額。

但所有的吉兆全都出在攝政王府裡,而所有的祥瑞,也都能夠和多爾袞扯上關係,卻和清廷的任何一位皇帝都沒有一點事。

自從下達了剃髮令之後,多爾袞確實贏得可絕大部份滿州八旗權貴的好評,因爲多爾袞下達剃髮令,使每一個滿人從心裡上,都充滿征服者的自豪與滿足感,無論漢人可以多麼自翊泱泱文明,多麼以聖人弟子自居,但到頭來還不是和滿人一樣,剃光了頭髮,留起了辮子,歸化成滿族了嗎?還有什麼可得意的。

而且彷彿是想證明多爾袞剃髮令的決策是如何正確英明一樣,在剃髮令發下之後,清軍在南方戰場上的捷報也連連傳來,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都連連取勝,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被清軍佔領,大順軍的餘部組成的忠貞營被清軍打得大敗,何滕蛟己全軍覆沒,而鄭芝龍也被軟禁在南京,南方的抵抗力也越來越少了。

就是讓清軍最頭疼的對手商毅,也只能困守在浙江一隅,而且在有商家軍駐守的湖北戰場上,清軍的進軍也是節節勝利,收復了大量的地區。多爾袞每天也是喜笑顏開,心情好很不得了。因爲每一次清軍的勝利,都意味着多爾袞向皇位又跨近了一步。也讓多爾袞迫不急待的想要坐下了。

於是北京城裡也冒出大量和多爾袞有關的祥瑞來,有人聽說在攝政王府裡的一口水井裡,看見天上倒映出兩個太陽;有人說自己親眼看見晚上從攝政王府的後院裡冒出一道紅光;還有人自己看見攝政王頭頂有五色祥雲盤繞,說有某曰夜裡,一名宮女看見了一條五爪金龍,盤眠在敬思殿裡,而第二天一早才知道,是攝政王昨天批閱奏章晚了,就趴在書案上睡着了。

總之各種說法都有,而且還說得活靈活現,彷彿是真的發生了一樣。多爾袞心裡暗暗高興,但表面上卻裝做什麼都不知道。

就在這一天,多爾袞正在處理拆奏,忽然一個太監來報,說是莊太后有要緊的事情,一定要請攝政王到長春宮去一趟。多爾袞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而且這幾天來公務皆忙,到也沒有進宮去陪莊太后,到是可以趁這個機會,去和莊太后溫存一番,因此也放下手裡的公務,跟着太監一起進宮去了。

來到長春宮門口,只見在門外跪着幾個人,是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等大內待衛,還有皇宮裡的膳食官厄參。

見到這些人,多爾袞心裡也不禁有些打鼓,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都是自己的心腹,是自己特意安置在福臨身邊的待衛,當然也是爲了監視福臨。因此多爾袞心裡也估計,今天莊太后招自己進宮,恐怕不會有好事。

因此多爾袞心裡也提高了警覺,走進了長春宮。而隨行的太監是把他送到宮門口,自己在外面等候着,並沒有一起進去。

多爾袞進了長春宮,只見宮裡空無一人,太監待女全都不在,只有莊太后一人坐在榻上,一臉寒霜,面沉似水,一付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神情,渾然沒有以前溫柔撫媚,百依百順的樣子。

看到這個架式,多爾袞多少到是也有些心虛,向莊太后施了一禮,道:“太后招見微臣,有什麼事嗎?”

莊太后淡淡道:“不敢,攝政王爲了大清的基業,可是勞苦功高,但現在攝政王己是位極人臣,無可再封賞,哀家就替皇上做主,賜攝政王一件東西,大約算是可以酬謝攝政王的大功了。”說着向傍邊的桌子上放着的一個小木匣指了一指。

多爾袞怔了一怔,摸不清莊太后這是什麼意思,莊太后卻又道:“自己打開看吧。”

多爾袞遲疑了一下,但終於還是走過去,將木匣打開,只見裡面放着一方玉石,晶瑩剔透,色澤溫潤,正是大清的國璽。多爾袞也不禁嚇了一跳,雖然他一心想着謀位,但卻沒想到莊太后現在會把玉璽賜給自己,也不禁有些愕然,擡頭看着莊太后,道:“太后…這是…”

莊太后冷冷道:“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東西嗎?今天哀家就把它賜給你了,省得你總是掂記着念念不忘,如果你還念及同是太祖的子孫,那麼就放我和福臨一條生路,讓我們做一個富貴閒人,了卻殘生。如果不念親屬之誼,那麼就請給我們母子一個痛快,是賜酒還是自溢都可以,但別再這麼偷偷摸摸,暗中下手。”

多爾袞這才聽出一點頭緒來,因此苦笑了一聲,道:“太后,到底是怎麼一會事。”

原來清廷的的正式皇帝福臨漸漸長大,現在己有十一歲了,但朝政國事都被多爾袞獨覽,也怕福臨長大會對自己不利,因此不讓福臨讀書習文,受正規的教育。福臨每天也無所事事,於是經常外出打獵遊玩。而莊太后也怕福臨關在皇宮裡受憋,讓他出宮打獵散心也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練習騎射,強身建體,因此也沒有阻攔。

而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等人是多爾袞給福臨安排的待衛,每一次打獵,自然也都要陪着。當然也可以趁機自己玩樂。因此也都樂於奉陪。但他們都仗着自己是多爾袞的心腹,言語之間,對褔臨多不恭敬。由其是現在,多爾袞謀位在即,因此更不把福臨放在眼裡,於是都想故意刁難捉弄一下福臨。

令天去圍獵的時候,鞏阿岱故意給福臨指了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以致於爲福臨做前導的小待衛馬前失蹄,而福臨見狀,也不敢再馳馬行走,只好下馬步行。結果受到鞏阿岱等人的奚落嘲諷福臨不習騎射,遇到這樣的道路還要下馬步行。

在圍獵的時候,席納布庫爲了和福臨搶獵一隻獐子,從福臨的身後縱馬搶上來,差一點把褔臨給撞下馬去,而席衲布庫不僅沒有向福臨陪罪,相反還怪福臨的騎射不精,結果纔沒有射到這隻獐子。其他人也趁機對福臨冷嘲熱諷,盡極所能。

結果福臨一怒之下,提前結束了圍獵,回到皇宮裡,本想立刻傳膳,正好這時宮裡的膳食官厄參也不把福臨當一會事,溜出去釣漁玩樂,結果沒人給福臨備飲食。等厄參回來之後,福臨將他狠狠訓斥了一頓,而厄參反到覺得委屈,於是小聲嘀咕了一句:看你還當得了幾天皇帝。

他說的聲音雖然不大,但也被福臨聽得十分清楚,儘管這時福臨只有十一歲,但比同齡的孩子要成熟得多,因此回到長春宮裡,大哭不止。莊太后自然過來詢問,才把今天發生的事情瞭解了一遍。

莊太后又是氣憤又是心酸,但這段時間己來,北京發生的事情莊太后也知道得十分清楚,現在多爾袞奪位的腳步己經是不可阻擋了,所以這區區幾個下人,纔敢對皇帝如此無禮。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多爾袞有意安排的,不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自己也沒有必要再向多爾袞委曲求全,索性就把事情挑開,拼死一摶,就算保不住福臨的皇位,但也要盡力保全性命。因此才把多爾袞叫來,有了這一出。

聽莊太后說完了今天的事情之後,多爾袞也覺得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等人做得有些太過份了,自己讓他們監視褔臨,可沒讓他們去欺負福臨。其實這也不能怪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這些人,因爲這個時候的滿人漢化還不深,大多數人都還是粗線條,性格比較直,心裡沒有那麼多彎彎繞,做事當然也是直來直往,在他們看來,既然多爾袞馬上就要當皇帝了,福臨也就快要下課了,還鳥他做什麼?

多爾袞對莊太后到底還有幾分真情,也不願把她們母孑逼到這般地步,因此趕忙又安慰了莊太后一番,並且又把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等人狠狠訓訴了一頓,同時也答應莊太后,給福臨另換幾個待衛,這纔算免強把莊太后安撫下來。

不過那方玉璽,多爾袞倒底還是沒有拿。到不是說多尓袞不想要玉璽,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還有一些輔墊工作都還沒有做足,因此也不急於這一時,反正皇位是跑不掉的。而莊太后也知道,能夠把多爾哀逼到這一步,己經不容易了,不可能讓他放棄奪位,因此也見好就收,別的什麼也不再提,到了這一步,也只能聽天由命。

從長春宮出來,多爾袞的心情並不壞,相反還十分高興,因爲今天已經和莊太后把事情挑明瞭,自己也就再沒有什麼所忌的了。而現在該考慮的問題是,應該釆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奪取皇位呢?是像隨唐以前,搞禪讓制,還是學宋太祖,玩黃袍加身呢?

第102章 備戰(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380章 總結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68章 重逢(下)第98章 遷移(五)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17章 海盜(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60章 民心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92章 返航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8章 立威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94章 撤兵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74章 清廷議事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07章 哭諫(上)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52章 對持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
第102章 備戰(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380章 總結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68章 重逢(下)第98章 遷移(五)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17章 海盜(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60章 民心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92章 返航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8章 立威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94章 撤兵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74章 清廷議事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07章 哭諫(上)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52章 對持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