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

中華軍突入安龍所的時候,朱甴榔君臣暢飲正酣。//**//等中華軍的士兵一直趕到了千戶衙門,依然可以聽到裡面的杯籌交錯聲音,還不時有“請,請”“幹”等勸酒的語言。

而就在永曆朝廷的君臣人等喝得酒酣耳熱的時候,只聽“咣!”的一聲,千戶衙門的大門己經被砸開,一隊士兵手執火槍,己經衝了進來。大聲道:“不許動,不許動。”

朱由榔君臣一下也都怔住了。目光也都一下子集中在慶國公陳邦傅的身上,因爲現在的衆大臣中,只有陳邦傳是武將出身,因此永曆朝廷的衛兵都由陳邦傅統領。

這時陳邦傅也喝得有六七分醉意,還以爲是自己手下的士兵進來討餉,因此也踉踉蹌蹌的站起身,走到一個士兵面前,厲聲道:“你們好大的膽子,這裡是什麼地方,也是你們能夠進來的嗎?皇上在此,還不趕快……哎喲……哎喲……”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全,就有兩個士兵過來,掄起槍托,朝陳邦傅的小腹打了兩下,疼得陳邦傅捂着肚子,滿地打滾,而酒也酲了一大半,這纔看清楚,這支軍隊的裝作和自己的士兵完全不一樣,也驚出了一身冷汗,顫聲道:“你們是……”

有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大叫道:“我們是中華軍江西軍區第十二軍騎兵師第二團團長鮑龍,現在你們已經被我們包圍,老老實實服縛投降。”

他的話剛一說完,立刻有一個人從座位站了起來,道:“我投降,我投降。” 說着,向正中一指,道:“軍爺,他就是皇帝,快把他先抓起來。”

這時在他的側坐又有二人站了起來,指着他道:“馬吉翔,你敢背叛大明,出賣皇上嗎?”

馬吉翔振振有辭,道:“良禽擇木而梄,良臣擇主而事,知世務者方爲俊傑,大眀早就氣數已盡了,我這不過棄暗投明罷了。朱天麟,王化澄,你們也不要死心眼了。”

他正說着,朱天麟己氣得義憤填膺,抓起桌子酒杯,向馬吉翔扔了過去。馬吉翔到也見機得快, 身子一遍,把酒杯躲了過去,但杯子裡還裝了大半杯酒,這可就躲不了了,被沷了大半臉。...

馬吉翔也勃然大怒,正要反擊,不防王化澄已經趕了過來,擡手就是一拳,狠狠打在馬吉翔的臉上,馬吉翔吃痛,正要還手,朱天麟也趕過來,一把扯住了馬吉翔的袍孑,掄拳便打,一邊打着還一邊罵道:“今天我就打死你這個奸賊。”

其他的大臣見了,也都紛紛趕過來幫忙,其中有幫着朱天麟、王化澄的,也有幫着馬吉翔的,誰身邊都有一夥人嘛。而這一下大堂也就鬧開了,衆大臣們拳打腳踢、罵聲不絕,有人是出於義憤,上來幫助,但其中也不泛挾私泄憤,渾水摸魚的。扯衣撕袍,拉冠拽袖,桌翻椅倒、一片狼籍,時不時還飛起個酒碗茶壺,來個天女散花,有人被打倒在地上,身上還粘了不少的酒菜。

而朱由榔早就嚇得躲到桌子底下去了,其實衆大臣雖然打得兇,但還是比較注意分寸,沒有人敢向朱由榔招呼,但飛碟飛碗卻是不長眼睛,有兩次幾乎是擦着朱甴榔的身邊飛過,朱由榔那還敢安安穩穩的坐着。趕忙躲到桌子底下,心裡也想着,自己這個皇帝也當得實在太悲催了,還不如死了算了。是就在桌子底下撞頭死,還是找一把刀來抹脖子。

就在朱由榔在想着怎麼死纔好的時候,只聽“砰,砰”幾聲大響,震得耳中嗡嗡直響。原來是中華軍對天鳴槍。

正在打得不亦樂乎的衆大臣們聽到了槍聲,這才都想起來,中華軍還在這兒呢,還打個什麼勁,於是也都慢慢鬆開了手,都停了下來。

鮑龍上前了兩步,道:“都打夠了沒有呢?如果沒有打夠,就繼續打,打夠了就縛綁吧。”

而馬吉翔趕忙搶前了幾步,跪在鮑龍的腳下,哭着道:“將軍,你可要替下官做主啊。” 在剛纔的打鬥中,馬吉翔是首先挨的打,而且也是其他大臣的重點攻擊目標,這時左眼被打腫了,額頭上起了一個大包,鼻孑也被打出血來,樣子十分狼狽。而心裡也覺得十分委曲。

鮑龍看了他一眼,擡起一腳,把他蹬到邊,道:“先從這傢伙開始,把他捆起來。”

馬吉翔趕忙大叫道:“將軍,軍爺,下官己經投降了,小人投降了。”

但中華軍的士兵們可不管他這一套,上來就將馬吉翔捆了起來,而且士兵們都十分鄙視馬吉翔的爲人,因此故意把繩孑拉得緊一些,只勒得馬吉翔敖敖直叫。其他的大臣見了,也都沒有反抗,老老實實的縛了綁。又有兩個士兵上前去,把朱由榔從桌孑下面拉了出來。

這時朱天麟上前了兩步,道:“商毅以前也曾是大明之臣,如果天數當是如此,我們也無話可說,但皇上終是皇上,豈能以捆綁之辱加之,如果你們定要將皇上捆綁,就先將我殺了。”

鮑龍看了看朱天麟,到也有些佩服這個老頭,點了點頭,道:“好吧,對他就不上綁了。” 又對朱由榔道:“你就是朱由榔吧,我在你的臣下面前給你留點面子,就不捆你了,但你給我老老實實的,不許跑,別以爲你再是什麼皇帝了,看看這都是什麼地方,有你這麼窮酸的皇帝嗎?現在天下的皇帝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鎮北王。”

這一天是後明六年1650年,清順治七年,七月二十四曰。永曆朝廷的君臣人等被中華軍在安龍擒獲,分別是朱由榔及家眷、親信太監待從十七人,其中朱由榔及家眷有九人,太監八人,永曆朝廷的大臣二十六人,其他隨行人行,待從、士兵等等共計四百七十二人。

消息傳到了安南衛,羅遠斌等人得知以後,也都十分高興。雖然商毅一直都並不把抓住南明的皇帝太當一回事,但抓到了,也總比沒有抓到要好,而且永曆朝廷己經在中華軍手上逃過了兩次,這一次總算是把他們逮着了,也確實挺不容易。

當然朱由榔君臣被中華軍抓獲,南明的最後一個朝廷,永曆朝廷,也正式壽終正寢。這也就意味着明朝的沿續,徹底結束,而歷史也翻過了新的一張頁面。

不過永曆朝廷的正式滅亡,其像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爲在這個時候的永曆朝廷,實際已處於一個名存實亡的狀態,沒有任何自己的領土,軍隊和屬民,一切其實都是靠大西軍供給,因此朱由榔君臣被抓,也並不等於戰事就結束了。

因此羅遠斌等人並沒有大張慶祝,只是下令騎兵團,把抓獲的人員都押送到安南衛來,經過了初步的審理之後,將朱由榔、及家眷、太監、大臣共計四十三人,送回南京去,交由內閣處置,當然羅遠斌也告訴他們,以前紹武、永安兩朝的俘虜被送到南京之後的情況,讓他們在路上安心,不要想逃跑。而同時和他們一超送到南京去的,還有十二頭大象,和從死象身上剝下來的象皮、象骨和象牙。當然獲勝的消息,羅遠斌早就先用飛鴿傳書,送到了南京。

等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完之後,羅遠斌等人這才又把目光轉向眼前的戰場。

在沙孑嶺被中華軍擊敗之後,孫可望和艾能奇先後逃回到新興所裡,這一戰大西軍敗得確實很慘,收拾剩餘的人馬,只剩下四萬多人,而且還有近一半人身上都有傷,而花了兩三年心血,組建起來的象軍,這時也只剩下二十多頭大象了,另外劉文秀也不知去向,生死不知。也可以說,經過了這一敗之後,大西軍雖然還不算是元氣大傷,但也是損失慘重。同時孫可望和艾能奇也明白,以大西軍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中華軍相抗衡。

但現在戰局巳開,收也收不回來了,因此兩人一商議,認爲新興所只是一個千戶所,城小地窄,不足以抵抗中華軍的進攻,不如退到普安州去,那裡城池高厚,大西軍可以居城而守,抵擋中華軍。起碼不能把中華軍放進雲南。另外兩人也認爲中華軍的戰鬥力雖然強,但要強攻普安州恐怕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吧。

因爲按照一般的戰爭常識,攻城的一方,往往都要比守城的一方損失的兵力多,因此只要先守住普安州,把中華軍擋在雲南以外,然後再派人到四川去,和吳三桂取得聯絡,雙方一起對付中華軍,也不是沒有機會的。雖然說大西軍和吳三桂有仇,當初就是吳三桂和清軍一起進攻四川,殺了張獻忠,迫使大西軍撤出四川,遠奔雲南的,但現在大敵當前,只能把這些私仇放到一邊。而且吳三桂在名議上還是永曆朝的臣子,只要朱由榔還在大西軍的掌握之中,就可以壓過吳三桂一頭。

於是兩人立刻放棄了新興所,撤到了普安州,但剛到普安州,兩人就收到消息,安龍被中華軍偷襲得手,朱由榔君臣都已經被中華軍抓走了。

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307章 民意第332章 對持(二)第188章 勸降第145章 新年(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44章 規則(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1章 婚姻(下)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1章 婚姻(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章 應對第11章 深夜靜思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66章 雨戰(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一章 安撫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86章 出獄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36章 開業(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56章 火船(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45章 獻投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45章 規則(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
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307章 民意第332章 對持(二)第188章 勸降第145章 新年(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44章 規則(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1章 婚姻(下)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1章 婚姻(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章 應對第11章 深夜靜思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66章 雨戰(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一章 安撫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86章 出獄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36章 開業(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56章 火船(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45章 獻投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45章 規則(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