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

就在孫可望攻佔了普安州之後,楊畏知帶着永曆朝廷的策封敕書,來到普安州,面見孫可望。

雖然這一次永曆朝廷終於封孫可望爲一字王了,但封的是翼王,不是孫可望要的秦王,現在孫可望在雲南己經使用秦王的儀式敕命了;當然僅僅是翼王、秦王,也還好一些,反正都是一字王,儀式敕命這些東西,以後都是可以改過來。

但永曆朝廷同時又封了劉文秀爲蜀王、艾能奇爲晉王,這讓孫可望非常不爽,因爲孫可望討王封的主要目地就是爲了能在爵位上壓住劉文秀和艾能奇一頭,結果這樣一來,三個人的地位還是一樣平起平坐,而且自已討個王爵費盡了心機,還大大失了面孑,而劉文秀和艾能奇卻毫不費力,也得到了王爵封賞,更是讓孫可望十分惱火。

而且永曆朝廷只遷到安龍,並沒有遷到雲南,現在反而被劉文秀和艾能奇控制,孫可望也頗有一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覺。正好在楊畏知的隨從中,有一個孫可望過去的舊部,偷偷告訴孫可望,永曆朝廷在安龍定居,是楊畏知的主意,孫可望頓時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將楊畏知處斬。隨後下令,派馮雙禮和白文選帶領一萬五千人馬,進攻西堡司。

現在中華軍在貴州的兵力分佈是,由十六軍駐守貴州西北部與四州、雲南的邊境接壤的一帶地區,以防四川的吳三桂向貴州或是雲南方向流竄,第二軍駐守貴州南部,十二軍駐守貴陽府。這時貴州的降兵也都處理的差不多了,而羅遠斌也接到了報告,知道大西軍總算是出兵了,因此羅遠斌也立刻調集人馬,準備迎戰大西軍。

西堡司是普安衛治下的一個千戶所,由貴州進入四川北部官道的必經之路,也中華軍在貴州駐守的範圍邊緣,中華軍在這時留下了一個團駐守。

馮雙禮和白文選率領人馬,殺到了西堡司,因爲在出兵之前,兩人也打聽過了,在西堡司裡駐守的中華軍只有三千多人,雖然西堡司也有城牆守護,但城牆極爲簡陋,大部份地段都只有一丈多高,幾手徒手都可以爬上去,因此兩人也信心十足,認爲這一戰是勝券在握了,這是大西軍出滇之後的第一戰,說什麼也要打好。

但戰鬥一開始,情況就大大出乎兩人的意料之外,中華軍將兵力分散在城牆上,完全以火槍射擊,大西軍還沒有靠近城牆,就被打得傷死無數,第一次進攻就這樣被中華軍擊退了回來。

馮雙禮和白文選互相看了一眼,對這樣的場景,兩人似乎還有些印像,而一些陳年舊事,也慢慢在兩人的頭腦中回憶起來。

其實大西軍以前也和中華軍交手過幾次,那還是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年初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商毅纔是剛剛暫露頭角,中華軍也還在創使階段,名稱還是叫商家軍,而且還沒有佔領浙江省,只有山東穆陵關這一塊地盤。

商毅是奉明朝的命令,從山東南下湖廣,平定張獻忠的叛亂。雙方在湖廣交戰數次,但當時中華軍就是以火槍爲主要的武器,雖然當時大部份還是用的火繩槍,但使用線型陣,以密集的火力遠程打擊對手的戰術,也讓張獻忠吃了不少苦頭,結果被中華軍打得狼狽逃竄,從湖北一直逃到湖南,十幾萬大軍被打得不足萬人,最後一直躲進深山裡,中華軍還不停手,幸好是當時明朝又調中華軍去打李自成,這樣張獻忠才僥倖逃脫。而李定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歸順了商毅,從此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雖然當然和中華軍交過戰的大西軍士兵已經沒剩下幾個了,但馮雙禮、白文選當時就己經跟着張獻忠幹了,因此和中華軍的幾次交戰,也是全程跟下來。只不過這一晃過去了七八年的時間,中間又發生了不少事情,兩人也漸漸淡忘了。當然這些年來,李定國隨中華軍東征西殺,名聲鵲起,幾乎是天下皆知其姓名,大西軍雖然在雲南偏遠,也隱約聽到過一些,但因爲互無來往,因此也沒有太留意。

而現在雙方再次交鋒,那時的記憶才又都重新被翻了出來,兩人都記得,當時中華軍的火槍就十分犀利,一排一排的射擊,火力又密集又連續,大西軍的士兵幾乎無法衝到中華軍的近前,因此也給兩人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而現在看起來,中華軍的火力比當時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看來這一次的對手,可不好對付。

雖然說這個時候的大西軍要比張獻忠那個時候強得多,但仍然是一支純冷兵器的軍隊,面對着中華軍這樣後近代的軍隊,當然不對手,結果大西軍連續向西堡司發動了三次進攻,都被中華軍以猛烈的火力擊退,而且連城牆都沒有碰着。而人馬損失,己經超過了一千五百餘人。

兩人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該繼續進攻,還是撤退。但就在這時,從戰場的一側殺來了一支騎兵部隊,原來是十二軍的騎兵師派來了一支騎兵團増援西堡司。

雖然一個騎兵團只有二千七百多人,但騎兵對步兵天生都有優勢,再加上中華軍的騎兵也都配有火槍,因此就算是步軍布好了方陣防守也沒有用,只能給中華軍當靶子。

因此中華軍的騎兵還沒有衝到大西軍的近前,就先是一陣火槍射擊,打倒了一排大西軍的士兵。而大西軍的士兵剛纔進攻西堡司時,在中華軍的火槍上大吃了不少苦頭,心存恐懼,而見中華軍的騎兵居然也配有火槍,那裡還敢再交戰下去,立刻紛紛敗逃,白文選和馮雙禮也收隴不住,當然兩人也知道,這一戰是肯定打不贏的,也就將敗就敗,率軍逃離了戰場。

而這時西堡司裡的中華軍也殺城來,隨後追殺了一陣,中華軍大獲全勝,殲滅了大西軍近四千人,另外還俘虜了一千佘人。這也是中華軍入貴以來,第一場殲滅超過了俘虜的戰鬥。

隨後中華軍又退回西堡司駐守,第二天羅遠斌率領大軍趕到,中華軍合兵之後,立刻向普安州進發,主動來與大西軍決戰。

白文選和馮雙禮敗陣之後,回到了普安州,向孫可望報告了與中華軍交戰的情況,並且也着重說明,中華軍的火器更勝當年。

當年的戰鬥,孫可望也是親身經歷的,對中華軍的密集火力,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當然只要是和中華軍交過戰的軍隊,就不可能印像不深。因此孫可望對兩人的講說並不懷疑。而且在出兵之前,孫可望等人對中華軍也作過一些調查,知道中華軍的一些戰術特點。另外也知道,李定國現在確實在中華軍裡幹活,而且據說還混得相當不錯,是什麼軍區司令員,大約相當於明朝掛將軍總兵。不過一來是兄弟分別的時間太久,而這一次進攻川黥,並沒有李定國帶隊,因此孫可望等人也把李定國是敵對勢力的情況無視掉了。

大酉軍是一支純冷兵器的軍隊,只有極少數量的火炮和鳥銃,但基本都是擺設,很少在戰場上使用。不過現在的大西軍手裡,也有一張王牌,這也是這次大西軍敢於從雲南出兵,迎戰中華軍的底氣所在,而且孫可望也相信,憑着這張王牌,大西軍是有希望戰勝中華軍的。不過僅靠自己這一部人馬與中華軍去硬拼,孫可望顯然不會幹,因此他也立刻派人趕到安龍,請劉文秀和艾能奇立刻率軍趕到普安州來,和自己合兵,迎戰中華軍。雖然這時孫可望對劉文秀和艾能奇都有些意見,但畢竟是大敵當前,兄弟之間的私怨都放在一邊。

本來按計剗,劉文秀和艾能奇應該佔據安南衛,和普安州呈犄角之勢,但現在要集中兵力,迎戰中華軍,因此孫可望也認爲,劉文秀和艾能奇沒有必要再去安南衛駐守,應該趕快趕來與自己合兵。

孫可望對劉文秀、艾能奇有意見,但劉文秀、艾能奇到並沒有什麼想法,因爲在他們看來,自己並沒有向朱由榔討封,是朱由榔主動要封自己爲王,而且也同時封了孫可望,大家本來就是平起平坐,誰也沒有高過誰,因化也沒有多想。接到了孫可望的信之後,兩人也立刻辭別了永曆朝廷,率軍趕到了普安州。

而就在這時,羅遠斌也帶領着第二、十二軍,進駐了安南衛。雙方的距離不足百里。

孫可望立刻下令,三人一起率領大軍出擊,趕到普安州和安南衛之間的新興所駐紮。

新興所離安南衛只有四十多裡的距離,而且大西軍居然是主動找了上來,這在中華軍入貴作戰以後,還是第一次遇到敢主動來和自己叫板的對手,因此全軍上下也都十分興奮,希望大西軍不要讓自己失望,這一次能夠痛痛快快的打一場。

而敵人找上門來,中華軍當然也不能示弱,羅遠斌也下令全軍出擊,在安南衛以西二十里的沙子岒駐紮。雙方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6章 皇室私密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29章 授藝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43章 提案(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60章 民心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60章 民心第182章 下獄(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94章 遷移(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45章 貨幣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42章 提案(上)第146章 制度(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32章 攻城(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31章 碧華軒(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6章 夜襲(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54章 水上進攻
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6章 皇室私密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29章 授藝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43章 提案(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60章 民心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60章 民心第182章 下獄(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94章 遷移(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45章 貨幣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42章 提案(上)第146章 制度(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32章 攻城(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31章 碧華軒(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6章 夜襲(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54章 水上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