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

?文官系統確定下來之後,接着就是軍隊糸統。而首先改變的,是軍隊的名稱。?

由於以前商毅只是一方的割據勢力,爲了增加軍隊的歸屬感,保障自已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力,因此才叫做商家軍。但現在商毅己經正式稱王,並且己經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權機構,說是國家,也不爲過,如果還叫商家軍,仍然脫離不了軍閥的味道。?

商毅決定將軍隊正式分爲陸軍部和海軍部兩個編制,統一稱爲中華軍,而陸軍也稱爲中華虎賁軍,海軍則稱爲中華伏波軍。?

這二個名稱也得到衆人的一致贊同,因爲中華是中國、華夏的合稱,自古可以代表中國以及漢族。因此取“中華”兩字,就意味南京政府的目標是奪取天下,並非偏安一隅。也能體現商毅己經實質是一個一方君主的事實。?

虎賁在中國古代,是是守衛王宮、護衛君主的專職軍人,也可以指軍中的勇士、猛將。而伏波的本意就有降伏波濤的意思,伏波將軍則是古代對將軍個人勇武能力的一種封號,用這兩個詞分別稱呼陸軍和海軍,不僅十分貼功,而且也可以充份說明出中華軍強悍無敵的一面。?

軍隊的名稱確實之後,商毅也正式下令,將中華虎賁軍按照湖北軍區的模式,在全軍內部設立軍區,做爲中華虎賁軍的最高軍隊組織,在目前的勢力範圍中,成立山東、中原、江西、湖廣、南京五大軍區。各軍區的最官員爲軍區司令員,司令部中可設副司令員一到兩名,參謀長一到兩名,副官六到八名,警衛隊一到兩個連。?

各軍區下設軍編制,每個軍的額定編制將分兩個師、兩個師、一個旅或一個師、兩個旅三種,各軍過去的番號依然保留在各軍區中,其餘將加設新的番號。另外每個軍區都要編制一個騎兵師、旅和特種師、旅。?

各軍區的設制是:?

山東軍區司令部設在青州,由原來的第四、五軍組成,司令員周少恆,副司令員童大勇、、蔣義渠;參謀長唐鎮、鮑銅鋼。下設四個軍:總兵力十萬七千人。?

第四軍:軍長滕胤玉,轄第二師、第十一師、第二旅。?

第五軍:軍長喬克裕,轄第八師,第十師、第七旅。?

第九軍:軍長馮進,轄第十四師,特種兵旅、第四旅。?

第十軍:軍長章一平,轄騎兵師、第十二旅、第二十七旅。?

山東是商毅最初起家的地方,在佔領浙江之後,一直都沒有放棄,到現在己經逐步發展成總兵力超過十萬的大部隊,由其是山東軍區的主將周少桓,不僅能夠領軍,而且在內政方面也做得同樣出色,山東軍區己經形成一個初步能夠自己自足的地區,而且儘管過去山東軍區一直相對獨立存在於商家軍的系統內,但軍區幾名首領對商毅仍然保持着相當高的忠誠度,對商毅一直敬服不己,在山東地區也處處模枋商毅的行事作風,因此也贏得了一個“小督師”的外號。?

雖然在清軍南征時,山東軍區並沒有打什麼大仗,儘管一直主要擔任的牽制、吸引清軍力的作用,但對商毅的命令執行卻十分堅決,從來沒有報怨挑剔過。這也和周少桓的耐心勸說、解釋分不開。而且在商家軍跨海突襲遼東的時候,山東軍區是擔突襲艦隊的橋頭堡和大後方的雙重作用,並且也派遣兵力參與了這次突襲任務,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山東軍區的協助和配合,這次突襲作戰也無法取得成功的。?

隨着現在南京政府的勢力己經擴大到了中原地區,而且和山東戰區也重新打通了陸地的聯絡,在未來對清軍的作戰中,山東軍區仍然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淮南軍區,司令部設在鳳陽,由原來的第一軍組成,司令員成進,副司令員趙英傑;參謀長尤洪亮。下設四個軍:總兵力九萬八千人。?

第一軍:軍長蘇建林,轄第一師、第五師、第二十九旅。?

第十一軍:軍長程培經,轄第七師,第二十師。?

第十五軍:軍長程培經,轄第二十四師,特種兵旅、第一旅。?

第十八軍:軍長黃繩武,轄騎兵師、第五旅、第十九旅。?

在兩次清軍南侵的戰役中,淮南軍區都是擔任着主力部隊,打了不少的大仗硬仗,也立下了不少功勞,司令員成進,己經成長爲一各出色的指揮者,可以算是商毅手下的頭號猛將,在下一步對清廷的作戰中,淮南軍區仍然是中華軍的絕對主力。?

江西軍區,司令部設在贛州,由原來的第二軍組成,司令員羅遠斌,副司令員王信;參謀長劉伯濤。下設三個軍:總兵力七萬二千人。?

第二軍:軍長吳禮林,轄第三師、第三旅、第八旅;?

第十二軍:軍長劉遠報,轄第四師、騎兵師;?

第十六軍:軍長鄭廣明,轄第六師第九旅、特種兵旅?

江西軍區的實際範圍並不僅僅只是江西一省,南京政府的南部地區,使南京政府在與清軍作戰時,沒有後顧之憂。而如果平定了北方之後,江西軍區也將成爲進攻南方的先頭部隊。?

湖廣軍區,是由湖北軍區加上駐守湖南的第三軍合併而成,司令員李定國,副司令員楊武丞;參謀長李牟。下設四個軍:總兵力十一萬二千人。?

第六軍:軍長李漢軍、轄第九師、第十八師、第十六旅;?

第八軍:軍長黃慶文,轄第十師、第十五師、二十二旅;?

第十三軍:軍長黃向東,轄騎兵師、十九師,二十八旅;?

第十七軍:軍長李元胤,轄特種師、第六旅、第十七旅,?

在新的軍區編制中,湖廣軍區的兵力最多,這是因爲湖廣軍區同時於清廷、吳三桂、永曆朝三方接壤,因此面臨的局面也最複雜,不過經歷了獨守黃州的歷練之後,李定國也顯示出了自己的名將潛質,因此商毅也十分放心的將湖北地區防守任務交給他。?

南京軍區也是五個軍區中最小的一個,是由從過去的湖北軍區中,分離出的第七軍爲主組成,司令部就設在南京,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衛南京、杭州兩地。司令員段鵬,副司令員何衝;參謀長張達江。總兵力爲五萬人。下設二個軍:?

第七軍:軍長田楚,轄特種師、三旅、二十一旅;?

第十七軍:軍長張立東,轄二十五師、騎兵旅、三十三旅;?

這樣五個軍區總計下來,中華虎賁軍的總兵力爲四十五萬左右。而商毅計劃,在擴充二到三個軍,使總兵力超過五十萬,另外再擴充十到十五的後備年,那麼以後對清廷和南方作戰,也就基本足夠了。?

而海軍的編制就相對簡單一些,中華伏波軍的司令部設在杭州,另外在山東登州、蘇州南通和臺灣基隆也都設有海軍基地。司令員成鋼、副司令員黃震、以下仍是五個海軍分艦隊,一個西班牙僱傭兵艦隊,和三個長江分艦隊。?

目前海軍部共計擁有各種艦船三百零七艘,主力戰艦有一百七十七艘,分別爲一級戰列艦一艘,二級戰列艦六艘,三級巡洋艦四十七艘,四級稱爲驅逐艦七十八艘,五級護衛艦五十五艘;輔助戰艦一百一十二艘,其中包括有五艘二千料的大型戰艦;另外還有飛剪船十八艘。?

海軍部的總兵力爲五萬七千人,其中包括基地後勤人員有一萬四千,海軍戰鬥人員有二萬八千、水手、技術人負一萬五千。?

不過各艦隊的最高長官將稱爲分艦隊司令員。如果海軍有出戰任務,由多個艦隊聯合組成作戰部隊,將臨時任命以聯合艦隊司令官,指揮作戰。?

由於跨海突襲作戰取得完美的成功,因此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漸轉變過來,這才完全理解商毅當初堅持要大力發展海軍是多麼有先見之明,對海軍的作用也日益和重祀起來。?

以目前海軍部的規模來說,保護現在的中國沿海,以及威助震懾清廷的沿海、周邊的日本、琉球、仍致菲律賓地區也是基本足夠了,但想將南京政府的海上勢力擴展到更遠的巴達維亞、澳州、甚致是印度地區,就顯得有些不足了。畢竟中國的海岸線太長了,保護起來也需要龐大的兵力和艦隊。?

而且商毅也知道,清廷也己經開始建造戰船,發展海軍,雖然說清廷的海上基礎十分薄弱,不僅缺少相關的技術人員,就是船員、水手也嚴重不足,加上海上觀念更爲落後,因此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決不是二三年就能完成的事情,但也不能不防,畢竟清廷有了海軍之後,也有可能從海上向南京發動偷襲。?

好在是收復了南京之後,江南造船廠對開始重新生產大型戰船,因此商毅也決定,在明年把海軍部編制出第六支分艦隊來,使主力戰艦的數量達到二百艘以上,並且尋找機會,開始向南方海洋擴展勢力。?

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80章 洋人(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404章 新年(下)第75章 浙江援軍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83章 下獄(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34章 突襲第94章 撤兵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44章 新年(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91章 遇刺(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57章 奪船(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章 蒐羅人材第265章 變數(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49章 皇太極(下)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5章 火船(一)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14章 優勢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88章 交易(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72章 不解(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
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80章 洋人(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404章 新年(下)第75章 浙江援軍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83章 下獄(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34章 突襲第94章 撤兵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44章 新年(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91章 遇刺(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57章 奪船(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章 蒐羅人材第265章 變數(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49章 皇太極(下)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5章 火船(一)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14章 優勢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88章 交易(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72章 不解(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