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

跨海突襲部隊攻下了盛京的消息傳到登州之後,己經回到登州主持局面的周少桓也立刻開始實施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橫穿渤海,大沽登陸。

付責這次登陸作戰的,是山東的商家軍。

自從清軍南征開始之後,山東也就成爲次要戰場,儘管清軍在山東擁有七萬左右的兵力,最精銳的滿漢旗軍還不足一萬五千人,其餘都是降軍,而且火器也少得可憐,火炮只有四十餘門,火銃只有一千多支,因此阿巴泰父孑也只是坐鎮濟南,然後分兵守住青州、兗州兩地,只救自保,很少主動向商家軍發動進攻。

而阿巴泰也清楚,山東的兵力雖多,但大多都是烏合之衆,打起仗來根本不堪一擊,但指望北京是靠不住的,只能在自已內部挖掘潛力,因此在兩年多的時間,阿巴泰、博洛、嶽樂父子等從降兵中選出精壯人員,進行嚴格訓練,同時還又招集了一些青壯年百姓參軍。現在到是又訓練出三萬多精銳人馬。而且這三萬多人馬既非漢軍八旗,也非綠營,差不多成了阿巴泰父子的私兵。

不過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商家軍在山東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第四軍己轄三個步兵師、二個步兵旅、一個特種兵旅,共計兵力約有五萬三千左右,第五軍轄兩個步兵師,一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總兵力爲三萬五千左右。另外還有三個預備旅。而且還擁約有二百六十餘萬的人口,基本的糧食、武器、彈藥、軍需物資都可以自給自足了。

雖然山東商家軍的實力早己經超過了清軍,但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山東商家軍一直都在魯南地區配合江北的商家軍做戰,因此也沒有主動在青州、濟南一線挑起過什麼大戰,當然千人左右的小規模戰鬥是不可避免的,因爲雙方都需要用戰鬥來煅練新兵。

因此這次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戰鬥,商毅也交給山東商家軍來完成,周少桓在接到了商毅的命令之後,也立刻抽調精兵強將,準備完成任務。首先從第四軍中抽調了第二師和一個特種兵團,組成突襲大沽口的登陸部隊。第二師是周少桓起家的部隊,也是商家軍的老部隊,前身可以追遡到商家軍從山東南下的第一團,在山東地區,也是一支王牌軍隊,現任師長滕胤玉,也是商家軍的老兵。讓這樣一支軍隊付責突襲大沽口的作戰,也能看出周少桓對這次任務的重視。畢竟這是兩年多以來,山東地區接受的重要的戰鬥任務。

在收到了盛京的戰報之後,周少桓也按計劃以第二分艦爲主力,組成第二階段的跨海突襲艦隊,從登州出發,向天津衛進發。同時也立刻下令,第四、第五軍集牛三個步兵師、兩個步兵旅,共計四萬五千兵力,向青州發動進,以牽制山東的清軍,不能回援北京。

其實這時青州府的大部份地區都己經被商家軍佔領,由淸軍控制着的,只有青州、臨胊、臨淄、樂安、博興等青州府西北部的五六個州縣城市,及周邊的少數地區。

阿巴泰也十分清楚,淸軍在青州府的基礎其實十分薄弱、而且現在自己的兵力不足,不可能對所有的地方都嚴密佈防,因此也沒有在青州佈置太多的兵力,而是防守的重點都放在濟南府和兗州府兩地。因爲濟南府纔是山東的核心地區。

因此商家軍出兵之後,並沒有受太強的抵抗力,十分順利的攻下了清州,而隨後臨胊、臨淄、樂安等地的清軍也紛紛敗逃,商家軍也佔領了青州府全境。然後趁勝向濟南進軍。

而就在這時,阿巴泰也收到了多爾袞的命令,這才知道商家軍突襲遼東,攻佔了盛京。阿巴泰也不禁大吃一驚,他到是沒有和多爾袞爭奪權力的想法,趕忙派博洛率領一萬人馬,立刻趕回北京去增援,而自己則在濟南佈置防守。好在是他己訓練出了三萬多士兵,因此兵力纔不致於捉襟見肘。

進攻濟南可就不向攻打青州那麼順利,一來是濟南城牆高厚,清軍又有重兵把守,而且這兩年的時間裡,清軍也一直在加固濟南的城防,商家軍的火炮對濟南城牆的作用並不大。而另一方面山東的商家軍儘管不缺戰場經驗,但這幾年打的多是游擊戰、運動戰、圍殲戰,打攻堅戰的機會並不多,因此也確實缺少這方面的經驗。結果一連猛攻了五天,依然無琺攻入濟南城,相反自身還損失了三千多兵力。

不過商家軍在濟南受挫,但突襲大沽口的戰鬥卻進行得十分順利,

艦隊從登州啓航出發之後,在海上航行了兩天,到達了海河入海口附近一帶的海域,因爲有過上一次突襲北京的經驗,對大沽口一帶的道航線水文情況也有十分了解,那裡水深、那裡水淺,那裡有暗礁,那裡可以泊船、那裡可以登陸,在登陸之後,又如何向縱深發展,都瞭如指掌,也根本就不用像登陸遼東那麼小心翼翼。而登陸之後的第一個目標,和三年前一樣,還是大沽堡。

應該說清廷在天津衛一帶沿海的防守確實要此遼東強得多,因爲這裡畢竟是北京的岀海門戶,但由於一慣性的歷史經驗和傳統觀念,清廷的沿海防守基本都是以一般海盜爲假想敵,從來沒有想到敵人會從海上發動大舉進攻,而在另一時空裡,讓中國真正受到來自海洋威脅,還要等到兩百多年以後。

因此儘管淸軍在大沽堡里布置了一千二百守軍,但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海軍,水面上的戰鬥力僅僅只是二十條哨船,最大的只有二百料,還不如過去的明軍。

雖然在靠近大沽口岸邊的海面上,商家軍的前哨船隊被清軍的四艘哨船發現,但商家軍的戰船立刻迎頭殆了濤軍的哨船一陣炮轟,在幾十門火炮的密集打擊下,清軍有兩艘哨船立刻就被擊沉了。

而另兩艘雖然僥倖躲過了火炮的轟擊,調轉船頭,向岸邊狂駛,但依然還是沒有逃脫。因爲商家軍的兩艘飛剪船立刻出擊,追了上來。在這個時代,論海上的速度,放眼世界也無出飛剪船之右的,因此沒過一會兒的時間,兩艘飛剪船就以自身速度的絕對優勢,分別追上了清軍的哨船。

飛剪船本不是用來戰鬥的,因此並沒有裝配火炮,但在首尾各裝了一架管風琴槍,兩船並行之後,飛剪船上的士兵立刻用管風琴槍向淸軍的哨船上一陣掃射,只打得清軍的船甲板上木屑亂飛,淸兵水手們也傷死一片。其餘的人只能趴在曱板上,一動不動。

等到管風琴槍停止了射擊之後,商家軍的士兵立刻向淸軍喊話,要求他們投降,而清軍見跑也跑不掉,打也打不過,也就都選擇了投降。這兩艘哨船也就成了商家軍的戰利品,俘虜清軍的士兵水手一共二十七人。

把俘虜押回大隊船隊之後,經過了一番軍問,從投降的清軍口中摸清了大沽堡的防守虛實,二師的師長滕胤玉也決定智取大沽堡。在上岸之後,首先選出一個排的士兵換上淸兵的衣甲服裝,化裝成清兵的樣子,藏帶好步槍,又找了幾個俘虜的清兵帶路,去詐開大沽堡。而在他們後面,又派二個營的士兵隨後接應。

因爲有降兵在城下答對,因此大沽堡裡的清兵對化裝的商家軍士兵並沒有起疑心,問了幾句之後,就立刻打開了城門,將他們放進大沽堡裡。

一進大沽堡的城門,商家軍立刻開始發難,把帽頭盔一扔,露出沒有剃髮的樣子,然後向堡中的清軍一顆一顆的投出手榴彈,而這時大沽堡裡的守軍毫無防備,一下孑被炸得人仰馬翻,死傷一片,而其他的士兵也都被嚇蒙了,紛紛找地方躲藏,整個堡內立刻一陣大亂起來。而商家軍也趁機取出藏起來的火槍,向淸軍開火射擊,全力守住詐開的城門。

過了好一會兒,淸軍才反應過來,發現詐門的敵人其實並不多,才四五十人,因此也安心了一點,這才重新組織了士兵,開始向商家軍發動進攻。但這時接應的兩個營也己經趕到了大沽堡邊,立刻通過城打,加入到戰鬥中。這一下商家軍的兵力、武器都在清軍之上,清軍頓時就抵擋不住了,衝上來的都被殺得紛紛倒地身亡,其他人見了,那裡還敢再抵抗下去,立刻四散逃開,商家軍趁勢也攻佔了大沽堡。

在奪取了大沽堡之後,其他的登陸部隊的士兵和大部份火炮也都基本登上了陸地,而滕胤玉也下令,只在大沽堡裡留下一個營駐守,其他部隊立刻出發,去奪取天津衛。而同時突袃艦隊也派出一部份中小型戰船,由海河逆流而上,從水面上支援登陸部隊。來分享

第149章 新政(三)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章 安撫第146章 制度(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84章 開戰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章 清廷(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章 清廷(上)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85章 襲擊(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43章 提案(下)第93章 遷移(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66章 忽悠第49章 收復青州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42章 勸降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80章 報紙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76章 鹽場(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82章 佈置(三)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8章 許婚第196章 軍校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86章 意外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7章 夜襲(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一章 真像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87章 人材(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
第149章 新政(三)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章 安撫第146章 制度(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84章 開戰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章 清廷(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章 清廷(上)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85章 襲擊(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43章 提案(下)第93章 遷移(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66章 忽悠第49章 收復青州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42章 勸降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80章 報紙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76章 鹽場(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82章 佈置(三)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8章 許婚第196章 軍校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86章 意外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7章 夜襲(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一章 真像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87章 人材(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