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

不過在商毅穿越以前生活的時代,經濟手段實際己成爲大國之間博弈的主要手段,絕大多數的事情,都可以在經濟層面上來解決,根本不需要發動戰爭。當然在那個局勢下,各國之間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當然在這個時代,僅僅只靠經濟手段,能夠解決的事情確實很有限,但仍然可以做爲戰爭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只要是能夠應用得好,還是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的。

因此商毅也把與‘蒙’古通商,做爲對‘蒙’古進行管理一個重要的制約手段,一方面通商可以促進漢‘蒙’民族之間的‘交’流來往,進一步接近融合,加強‘蒙’古人對帝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面也是通過貿易手段,控制‘蒙’古的經濟命脈和物資供應,當‘蒙’古各旗都習慣了通過互市貿易的方式,來獲得中原的各種物資的時候,就算再出現一二個野心家,想唆使‘蒙’古進行反叛,也很難得到‘蒙’古各旗的廣泛支持。畢竟對絕大多數的‘蒙’古牧民來說,並不希望打仗,因爲打仗始終都是一件充滿了危險的事情,‘弄’不好就會送命,而能從打仗中收益的,永遠只是少數旗主,輪到士兵身上的,總是少數。

不過帝國自身保持強大的武裝威攝力量是一切的前題,否則神馬經濟手段、外‘交’手段都是浮雲。如果是獅孑老虎,長得‘肥’壯到是無所謂,但如果是豬羊,過於‘肥’大絕對不是好事。

當然各旗主使者並不知道商毅的想法,但知道帝國不僅在長城內外開設通商口,而且還允許自由通商,而在這方面,帝國比清廷開放得更寬,這也就表示,漢人的商隊可以深入到‘蒙’古各旗,兜售各種所需的商品,當然從理論上說,各旗也能派出商隊,躍過長城,進入到中原內地經商,這對‘蒙’古各旗來說,都是絕對的好消息。因爲各旗的通商權大倍份都掌握在旗主的手裡,一但開通商貿,也就意味着錢財滾滾而來。

因此到這個時候,各旗主才都有一些向中華帝國投降,也並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的想法。於是也都心脫成服的再次向商毅謝恩。

隨後商毅又乘機下令,各盟的盟主在回到盟內之後,馬上招集各旗會盟,一方面督促未派出使者朝見商毅的旗主,儘快派出使者到南京去,向中華帝國表示臣服,同時也宣稱,如果在明年三月之前,還沒有遣使入朝的旗主,帝國將視爲不臣之旗,將立刻出兵征伐,絕不寬恕。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確定以後各盟輪流出任盟主的排列秩序,‘交’到呼和浩特的察哈爾府來,在場有三名盟主,都一一允諾,而未到場的盟主,他們的使者也都表示,一定會回去轉告。

這一來,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商毅也立刻下令,就在長城上設宴,招待各位旗主,同時還把福臨母子三人也請,一同列席。畢竟他們也爲這次收復‘蒙’古各盟出了一些力氣,而且商毅也表示,儘管這一次的功勞還不足以使他們母孑能夠被釋放,但也確實是有立功表現,因此在回到農場之後,將酌情給予一些獎勵,在工作上也會有所照顧,幹一些輕閒一點的活計。

福臨母子三人聽了, 也是受寵若驚, 對商毅千恩萬謝。

‘蒙’古各部歸服之後,商毅又在居庸關慶賀了三天,並且還舉行了一次閱兵式,而在閱兵式上,還進行了一次火槍火炮的實彈‘射’擊訓練,讓‘蒙’古各旗主近距離的觀察了火槍火炮的‘射’擊效果。商毅並不怕泄‘露’火槍火炮的秘密,因爲且不說現在中華軍的槍炮工藝水平達到一個較高的層面,而且生產方式也己經脫離了純手工作坊式的製作,而是規模化、模具化、部份機械化,以現在‘蒙’古的技術水平,是根本不可能仿製得了的,就算是能仿製待出來,也不可能拼得過帝國,相反越是這樣開放,也就越是讓‘蒙’古各旗主認爲帝國是有恃無恐,而實力深不可測。

而就在這三天的時間裡,商毅又連續收到兩份其他的報告,一份是從朝鮮發來的:帝國派出的使團到達了朝鮮,正式策封李淏爲朝鮮王,同時也和朝鮮簽定了[中朝親善友好條約][中朝共同安全保障條約][中朝經貿來往條約]這三個條約,不過這三個條約既可以分開分別成立,也可以統一組合成一個大的條約,被稱爲[中朝三約]。

當然[中朝三約]中規定的條件要比明、清兩朝嚴格得多,按照條約內容的規定,在政治上,朝鮮正式成爲中華帝國的藩屬國,國王繼位,以及太子的策封, 執政大臣的更換, 還有朝鮮的內政和處‘交’等的重大事務都必須先經過中華帝國的同意,才能夠進行。

在軍事上,條約規定,朝鮮國內的正規軍隊不得超過十萬人,而且朝鮮軍隊是用來保護本土的安全,不得對外發動戰爭,不得擁有、製造重型火炮、大型戰船等大型攻擊‘性’武器。如果朝鮮因爲戰事需要而進行擴軍,對外出兵,或使用大型攻擊‘性’武器,必須先通過中華帝國的同意。同時擴軍規模、出兵規‘摸’由雙方協商,而大型攻擊‘性’武器只能從中華帝國購買。不過條約也規定了,一但朝鮮本土,及其附屬島嶼安全受到別國侵略,或武裝危脅的時候,中華帝國有義務以各種形式,保護朝鮮的安全。同時朝鮮將江華島和釜山港租借給中華帝國駐軍,以方便在有危險的時候,中華帝國在第一時間出兵保護朝鮮, 雙方共同保護周圍地區的安全與和平。

在經濟上,朝鮮將向中華帝國全面開放義州、海州、南浦、平壤、濟州、清州、全州、光州八處爲通商口岸,中華帝國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商館、設領事進行貿易活動,並且享有外‘交’豁免權,而且除了向朝鮮‘交’納三釐海關稅之外,中國的商品在朝鮮國內任何地方,都無需再繳納其他稅務。

另外條約還有一個付加條件,就是持有中華帝國證明文件的歐州傳教士可以在八個通商口岸進行傳教活動,但必須有中國籍的傳教士陪同參與。

當然[中朝三約]的簽定,在朝鮮國內也不是沒有反對意見,不僅是在野的洛黨,就連現在執政的原黨內部,也有相當一部份人反對簽定這樣的條約,因爲這等於是將朝鮮的大部份主權都讓給中國控制,長期下去,當然是對朝鮮極爲不利,就是亡國滅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幾位執政的大臣元斗杓、宋時烈、宋浚吉等人都十分清楚,現在朝鮮根本就沒有和中華帝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如果簽定條約,朝鮮確實有可能在未來亡國,但不籤條約,朝鮮卻是全馬上就亡國,因此孰輕孰重幾個人當然分得清楚,火燎眉‘毛’,也只能先顧眼前了。

而朝鮮王李淏也明白,簽定了條約之後,至少在自已這一朝,是可以‘混’得過去,至於子孫到了‘混’不過去的那一天怎麼辦,這關自己什麼事,雖然李淏並不知道法王路易十五的那句“我死之後,那管是洪水滔天” 的名言,但先顧眼前事,休管曰後難的這個道理,李淏還是懂的。

因此有國君點頭,又有執政大臣贊同,就算是其他人反對也沒有用了,[中朝三約]也就這樣十分順利的簽定了下來。中國使團當然是滿意而歸,卻把一大堆問題留給了朝鮮。

條約的最終簽定,立刻就造成了朝鮮政壇的分化,剛剛掌握了朝政大權的原黨內部速度瓜發生了分裂,失勢的洛黨迅速和原黨內部一部份不滿與中國簽約的官員結合,形成另一股政治力量,於是朝鮮國內新一輪的黨爭,也又一次拉開帷幕。

商毅接報之後,也十分滿意,因爲[中朝三約]的內容,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圖制定,這樣一來朝鮮的政軍經三方面都將受到中國的極大制約和控制,不在具備絕對的自主權,從而也徹底的被梱綁在中國的戰車上。這樣慢慢的將中國的勢力浸透朝鮮,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也就可以將朝鮮併入中國。

而對於朝鮮內部的新一輪黨爭展開,商毅並不在意,畢竟條約己經簽定了,只要帝國保持自身強大的實力,朝鮮內部怎麼拆騰都無所謂,相反這樣更好一些,讓朝鮮將‘精’力都放在黨爭上,不斷的進行內耗,那麼朝鮮也就永遠無法擺脫帝國的控制。

不過另一條消息可就不是好事,這是瀋陽軍區發來的。在十月中旬的時候,瀋陽軍區的吉林軍分區接到報告,在黑龍江流域一帶發現一批來自北方羅剎國的哥克薩人,侵入到達翰爾族生活的地區,血洗達斡爾族的古伊古達兒村,進行劫掠,燒燬村莊,屠殺並掠虜達翰爾族人千餘人,並且還強佔了雅克薩城。

於是吉林軍分區接到報告之後,立刻派遣一個團的士兵出擊,在鬆‘花’江流域與一支人數約爲五百左右的哥克薩軍隊展開‘激’戰,在中華軍強大的火力進攻下,哥克薩軍隊被殺得大炇,當場被擊斃了一百零七名哥克薩士兵,俘虜三十二人,剩餘的敗兵退到了黑龍江上游的呼瑪城堡裡防守。因爲中華軍缺乏重型武器,因此並沒有進行攻城,退回到吉林。

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15章 反擊(三)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44章 規則(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87章 挑戰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66章 建設(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70章 戰術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48章 新政(二)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400章 國事(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3章 各懷鬼胎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51章 撫平青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66章 建設(上)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13章 南京暗流
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15章 反擊(三)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44章 規則(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87章 挑戰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66章 建設(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70章 戰術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48章 新政(二)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400章 國事(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3章 各懷鬼胎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51章 撫平青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66章 建設(上)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13章 南京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