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淮安戰役(三)

就在羅遠斌進攻盱眙受挫的時候,付責牽制清軍,配合進攻的第四軍,在軍長周少桓的指揮下,到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這個時候,周少桓己經在山東獨當一面快兩年時間,除了在弘光元年1645年初,阿巴泰率軍進取山東,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之後,清廷的主要目標就放在江淮和江南戰場,急於南下消滅南京的弘光朝孜。而對山東戰場,以固守濟南,擋住商家軍從山東北上的路線就行了。並不要求能夠馬上奪取山東。

駐守山東的清軍主將阿巴泰也領教了商家軍的厲害,雖然現在山東的兵力有近七萬人,但真正有戰鬥力的滿漢旗軍只有一萬多人,其他都是降軍或是山東的地方軍隊,連綠營都不如,而且也沒有足夠的火器,因此阿巴泰也沒有再向商家軍發動進攻,只是利用手頭上有限的實力,守住濟南和青州。不過也在盡力的挑選精壯年輕士兵,加緊訓練,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而隨後江淮戰役發生,山東商家軍的主要精力是配合江淮戰場作戰,吸引和牽制清軍的兵力,並且趁機在山東擴大領土,北方難以得到發展的情況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南方的魯南地區。

在商毅擴軍的時候,山東戰區編制了第四、第五兩個軍,共計約四萬五千左右的兵力。儘管在名議上,周少桓兼任這兩個軍的軍長,但實際的分工是,周少桓帶領第四軍在魯南地區配合江淮戰場作戰,並尋找機會擴大山東根據地的面積。而童大勇以第五軍副軍長的名議,帶領第五軍,駐守青州北部,和阿巴泰對持。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周少桓指揮着第四軍,轉戰魯南地區,先後發動了十幾次戰鬥,雖然戰鬥和規模都不大,但卻是屢戰屢勝,奪取了沂州、費縣、嶧縣、郯城、贛榆等地。現在商家軍在山東地區佔領了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大部,充州府東南部,一共約有近八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約三百萬左右。並且成立了一系列的工廠,基本可以做到自己自足。

同時山東戰區的兵力,也增加到了五個師,四個旅、一個特種兵團,總兵力己經超過了八萬,另外還有三個預備旅。其中第四軍轄第二師、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二、四旅、騎兵旅和特種兵團。第五軍轄第八師,第十師、第七、十二旅。

而這一次,第四軍的任務是配和江北戰區,進攻海州,再度打通蘇北和魯南的聯繫。周少桓也出動二個師、二個旅、一個特種兵團,共計三萬部隊。

海州江淮戰役之後,一度被商家軍佔領,成爲由浙江通向山東的海路航線上的一箇中轉站,但在南京戰役其間,又被清軍奪走。現在商家軍要再度奪回海州。

而這時在江北戰場的淸軍實力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於吳三桂渡江支援江南戰場,清軍在江北的兵力銳減了四成,由余兵力不足,多鐸也不得不收縮防線,集中力量守衛黃河南岸和淮河兩岸的地區,而對黃河北岸的沿海地區,只能放棄。因此清軍和商家軍不同,並不重視沿海地區。

因此周少桓的部隊打到海州之後,十分輕鬆的攻破了海州的防線,又一次把海州奪回到商家軍的掌握之中。隨後周少桓又指揮部隊,攻取了海州西南的沭陽,從而也鞏固了海州地區。並且也圓滿的完成了這次淮安戰役的配合任務。

但就在這時周少桓又收商毅的命令,得知現在羅遠斌進攻盱眙的戰鬥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恐怕清軍會趁機出兵來進攻揚州,因此命令周少桓繼續進攻宿遷和邳州,迫使清軍把兵力北調,紂減緩蘇北戰場的壓力,當然這一次作戰的目地並不是一定要攻取宿遷、邳州,因此不要與清軍硬拼,只要調動了清軍的兵力就算完成了任務。

接到命令之後,周少桓也立刻開始準備新的戰鬥,儘管宿遷和邳州也在黃河北岸,但這兩個地方己經是徐州的外圍,由其是邳州,可以說是徐州東面的門戶,因此清軍對這兩地還是留下了足夠的兵力駐守。而第四軍雖然連奪了海州、沭陽,但都沒有遇到過什麼像樣的抵抗,無論是體力還是兵力,都沒有消耗,同時戰士們也都贊足了勁,希望能夠好好打一仗

宿遷位於沭陽西面約八十里的地方,因此周少桓也首先把目標放在宿迀。

這時宿遷城裡有守軍一萬多人,主將是原來左良玉部下的大將李國英,現在被封爲漢軍正紅旗甲喇章京。他當然知道宿遷是決不容有失的,因此一面派人向多鐸求救,一面在城中死守。

而周少桓到了宿遷城外之後,立刻分兵兩路,分從宿遷的南北兩面發動進攻。不過宿遷畢竟不是盱眙,有足夠的火器守城,因此在商家軍猛烈的火力打擊下,城牆趕快就失守了,而商家軍的士兵從南北的突破口裡殺入了城中,和清軍展開了巷戰。儘管清軍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無論是兵力和武器,都和商家軍相差太遠,終於還是抵擋不住商家軍的攻勢,紛紛棄城而逃。主將李國英也戰死在城裡。

不過在攻下了宿遷之後,多鐸的援軍也渡過了黃河,這一次帶來了大量的火器,在得知宿遷失守之後,清軍的援軍都留在邳州駐守。

現在周少桓也知道了,第二年進攻盱眙的戰鬥進行得不順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軍在守城時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因此在得知清軍的援軍帶着大量火器進駐了邳州之後,也決定放棄繼續進攻邳州的計劃,反正調動清軍的目地己經達到了。

羅遠斌收到商毅的命令是在進攻旴眙的第四天,這時商家軍爲了攻取盱眙,己經傷亡了四千多人,但仍然沒有攻下盱眙,而商毅也意識到,如果繼續進攻盱眙,就算最終能夠攻下,但也必然會使第二軍損失巨大,從而影響整個江北戰場的大局,因此下令羅遠斌,停止進攻盱眙,撤回揚州暫時修整,等待命令。

到這時,淮安戰役也全部結束,儘管周少桓在北線連繼奪取了海州、沭陽、宿遷等地,取得了很大的戰果,戰線甚至都己經推到了南直隸的範圍內,但由於商家軍在進攻盱眙的戰鬥受挫,魯南和蘇北仍然沒有重新打通,因此這次淮安戰役的目地最終還是沒有達到。

不過通過這次淮安戰役,商毅也發現了商家軍存在的最大弱點,現在商家軍的陣地戰、遭遇戰、野戰、巷戰都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戰績,但現在還缺乏打攻堅戰的經驗。雖然在過去的戰鬥中,商家軍也攻克了不少城池,但主要是依靠火器的優勢進行戰鬥,一但敵人也大量使用火器守城,商家軍的優勢縮小之後,就顯得十分不適應,並且出現大量的傷亡。

當然從戰爭向常規道理來說,攻城戰從來都是進攻方付出的代價大於守方的戰鬥,因此就是出現較大的傷亡,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過就商家軍目前來說,還是應該以運動戰爲主,調動清軍的兵力,尋找戰機,以遷滅清軍的有生力量,儘量保存自己的實力爲主要目地。而並不適合多打這種傷亡過大的攻堅戰,消耗自己的實力。因爲和清軍拼消耗,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另外也是給自己敲響了一下警鐘,現在的清廷,可不是二百年後那麼腐朽、保守、落後又盲目自大的腐敗朝廷,八旗勁旅還處在自己的顛峰時期,還保持着勇武、好戰的遊牧民族血性,並沒有墮落成八旗子弟。像多爾袞、多鐸、阿濟格、洪承疇、吳三桂還包括孝莊太后,都不是好對付的角色,不要以爲自己是現代人就小看了他們。

同時這個時候的清廷也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和進取精神,對先進的事物,由其是與戰爭有關的事物,仍然俱有效強的學習和仿造能力。在戰場上發現了火器的巨大威力之後,清廷一定會加大發展自己的火器研製工作,事實他們上也正在做。雖然還無法超過自己,但也能縮小和自己的差距。

而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條件來看,武器的發展在短期內基本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頂多只是局部的改進提高,達不到升級換代的目地,因此以後一定要減少對武器的依賴,多在戰略戰術上下功夫,畢竟人的因素纔是主要的,後世商毅的天朝太祖不就是充份發揮了人的因素,纔在武器、經濟等各方面條件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最終仍然取得了全面的勝利,也絕對值得商毅學習的。

因此商毅以統戰部的名議,通知全軍,主動承認這次淮安戰役的失利,自己和統戰部要付主要責任,表現爲因爲前一階段的戰績,產生了輕敵思想,對清軍的實力, 和戰鬥的困難估計不足,求勝心切,才急於發動淮安戰役。要求羅遠斌總結。

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95章 遷移(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88章 交易(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42章 海警第75章 浙江援軍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77章 名士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91章 逼宮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03章 新年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76章 二打山東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14章 優勢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9章 授藝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31章 山東大捷第82章 佈置(三)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3章 激戰(上)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69章 交易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9章 安慰公主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44章 規則(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章 反擊(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一章 船廠重組
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95章 遷移(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88章 交易(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42章 海警第75章 浙江援軍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77章 名士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91章 逼宮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03章 新年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76章 二打山東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14章 優勢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9章 授藝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31章 山東大捷第82章 佈置(三)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3章 激戰(上)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69章 交易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9章 安慰公主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44章 規則(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章 反擊(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一章 船廠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