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

商毅在杭州得知了這一消息,也只能搖頭嘆息,在處理高傑部衆這個事件上,史可法前面做得都很對,但在收高傑之子爲義子這個環節上,顯然又是史可法的一大失誤。

如果史可法能夠應邢氏所請,收高元照爲義孑,不僅能夠拉近他和高傑部衆的感情,甚致可以借這個機會,把高傑的餘部收爲己用,成爲一支自己真正掌握的軍隊。高傑的餘部約有五六萬人,在清軍即將南襲的時候,手裡掌握一支軍隊當然是相當有用的。而結果史可法雖然把高傑的餘部穩定下來,沒有出亂孑,但這支軍隊隨着高傑的死去,和他也沒有什麼關係了,史可法依然調動不了任何軍隊。在另一時空裡,清軍南下之後,高傑的餘部也都紛紛投降清軍,有人還成爲清軍攻打南明的干將。

在正史中,對史可法的評價都存在不適當的拔高美化渲染,甚致把他說成是南明的支柱,而也有人認爲,史可法在南明的軍國重務上付決策幾乎全部錯誤,對於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弘光朝廷短命的罪魁禍首。

這兩種觀點有些極端,在明亡之前,史可法雖有清廉的名聲,但一直都是在地方爲官,如果是在正常的時代,史可法也許能夠成爲一個優秀的官員,只可惜在亂世中,時代把史可法推上了前臺,但他並不具備救時的才具,結局自然是一個悲具。

不過把南明弘光朝廷的短命推到史可法身上也過份了,因爲在弘光朝廷成立之初,史可法就被排擠出了中樞,史可法只是在策立新君上犯了錯誤,弘光朝廷其他的決策和他基本無關。而且史可法在督師江北的期間,也並非足一無事處,還是在非常努力的做事,何況史可法的大部份精力都被扯去四面撲火,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取得高傑的信任,舉兵北進開封,己經很不容易了。而高傑的死是一個意外的事件,到是不能怪史可法。

而且在最後關頭,史可法還能寧死不屈,也是值得敬重的。正因爲如此,商毅才一直對史可法保持着一絲敬意,

現在高傑巳死,史可法手裡己無兵可用,而清軍南下的勢頭己經開始。首先是豫親王多鐸,已經從西安舉兵出潼關東進,大順軍鎮守河南府的平南伯劉忠軍投降,清軍兵不血刃,就取下了洛陽,兵鋒也直逼開封。

在另一路,英親王阿濟格率軍從西安南進,陝西商洛、南陽、鄧州等地數次追擊李自成的大順軍,這時己經迫使李自成退入湖廣,駐紮襄陽,因爲這一地區經過大順軍近兩年的經營,統制基礎已經比較鞏固,而且又有重兵把守,因此阿濟格也不敢冒然進軍,因此駐守在南陽,等待着大軍到齊再進攻。

而同時先期就駐兵黃河北岸的肅親王豪格也得到了幾支人馬的支援,總兵力達到三萬,因此也在渡過了黃河,向徐州進攻,準備沿黃河進軍,

情勢可以說是危在旦夕。而現在的南京朝廷,卻又陷入了一片混亂中,原來不知從那裡冒出來一個崇禎太子朱慈烺,到達了南京。這一下整個南京城上上下下都震驚,各方勢力也都蠢蠢欲動,打算借這個良機興風作浪,因此朝廷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鑑別這位太子爺是真是假的工作中去了。誰也沒空去理清軍南侵的事情。

商毅當然知道,這就是著名的南明假太子案,也是南明三大疑案中影響力最大,造成的後果也最嚴重的一件疑案。不過商毅可不想介入這場風波中去,南京愛怎麼折騰就讓他們怎麼折騰去吧,而自己要儘快在江北展開佈置才行,現在的形勢已經不容耽誤了,因此他請王夫之代筆,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寄給史可法,同時又寫信給南京的吳甡,請他幫自己向史可法疏通。

二月中旬,商毅終於收到了史可法的來信,請他出兵增揚州。這時商毅早就己經準備好了人馬,因此也下令,第一師和騎兵旅的第一團,另加兩個偵察連,爲第一批渡江北上的隊伍,並且命令成進率軍先進,自己將遲一天和騎兵團、偵察連一起出發。

當天晚上,在商毅的家裡也舉行家宴,爲商毅踐行。除了不在杭州的亞利桑德拉之外,其他的妻妾,包括還沒有過門的朱媺娖,都參加了送別商毅的宴席。好在其他幾位夫人對商毅又外出征戰的事情己經習慣了,而且這幾年以來,商家軍一直都長勝不敗,衆夫人也對商毅這次出征,充滿了信心,因此席間雖然充滿了離別的氣氛,但並沒有什麼悲傷。只是朱媺娖是愁眉緊鎖,一付心事從從的樣子。

葉瑤瑱也注意到了,不禁問道:“公主是什麼了,相公又不是第一次出征了,怎麼還是這樣愁眉苦臉的樣子。”

被她這麼一說,朱媺娖也明白過來,忙道:“不,我是在想別的事情。”

商毅也有些奇怪,道:“媺娖,你有心事嗎?”

朱媺娖怔了一怔,終於點了點頭,道:“夫君,我想去一趟南京。”

商毅聽了,立刻就明白過來,朱媺娖一定是爲真假太子的事情心煩,自己可以把真假太子的事情當浮雲,但朱媺卻不能不把這不當一回事,畢竟她也是姓朱的,而且真正的太子朱慈烺不僅是朱媺娖的親兄長,因此道:“你是爲了北來太子的事情吧?”

朱媺娖點了點頭,道:“太子皇兄的真假,我一定能夠分得出來。”

這時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朱媺娖身上,因爲關於真假太子的事情,[杭州時報]上也有詳細的報導,大致的經過是這樣:

在新年以前,鴻臚寺衛卿高夢箕的僕人穆虎,自北方逃難往南京,半路得遇一年輕人,二人結伴而行。晚間住宿,穆虎忽然發現年輕人的內衣織有龍紋,大驚而問,年輕人回說:“我乃皇太子也!”

因此穆虎一路途中對年輕人也小心奉承。到了南京之後,高夢箕得到了穆虎的稟告聞言,立刻命人將這位太子在南京郊外保護起來,同時也密報朱由崧。那知這位太子爺到十分高調,在正月十五外觀賞花燈,居然當衆自表身份發泄不滿,引起路人圍觀。

結果這一來二去,消息也傳了出去,有不少官員都來參拜太子,於是也鬧得沸沸揚揚,皆傳太子從北京逃出生天,來返南京。而東林黨、復社一黨的人終於抓住機會,趁機四處煽風點火,大造輿論。

朱由崧聞迅之後,也非常緊張,因此一時分不清真僞,馬上親筆寫信給這位太子,招他入南京一見,並派原來在東宮侍奉太子的兩名宦官李繼周、楊進朝去迎請這位太子。

朱媺娖的想法當然很簡單,她當然希望太子是真的,不過如果是有人冒充,也自信可以一眼識破,因爲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只比她大一歲,兩人在宮裡幾乎天天見面,自然分得清楚。

商毅卻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道:“媺娖,你現在還不能去南京。”

朱媺娖怔了一怔,站了起來,道:“爲什麼?我纔是最有資格去分辯太子的人。只要我一到南京,就可以馬上分出太子的真假,爲什麼我不能去南京。”

葉瑤瑱拉了拉的衣袖,道:“公主,你不要着急,坐下慢慢說。”

朱媺娖坐下之後,葉瑤瑱笑道:“公主,南京有那麼多的官員,還有皇上在,難道他們都想不到,你纔是最有資格去分辯太子的人嗎?如果他們真的需要你去南京,早就派人來杭州請你來了,也不會一直等到現在。”

朱媺娖呆了一呆,道:“也對,他們爲什麼不來請我去南京呢?”

商毅苦笑了一聲,道:“媺娖,你現在也該明白一些事情了,太子本身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關建在於有人需要太子是真的,有人需要太子是假的,因此他們並不想有一個真正有資格的人去分辯太子真假啊。而且就算你去了南京也沒用,他們是不會承認的。”

朱媺娖的身孑一震,經歷了許多大變故之後,朱媺娖的心理也成熟了不少,加上她總幫葉瑤瑱處理政務,因此對南京朝廷的政治鬥爭情況也瞭解,其實她也不想管南京的事情,只是牽出了太子,才動了心思。聽了商毅的話之後,朱媺娖也明白了,這位太子本身,其實只不過馬士英和東林鬥法的一件工具而己。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到了南京,也沒有用,因此想到這裡,朱媺娖伏在桌子上,嗚嗚的哭了起來。而葉瑤瑱、陳圓圓、林鳳舞也只能在一邊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她。

商毅嘆了一口氣,走到她的身邊,道:“媺娖,耐心一點吧,事情總會有真像大白的一天。”

第二天,商毅也離開了杭州,率軍北上。

第271章 不解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08章 哭諫(下)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65章 破局(五)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83章 佈置(四)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91章 勸進(上)第84章 開戰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99章 備戰(一)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82章 佈置(三)第90章 合圍(一)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84章 夜襲(二)第14章 反擊(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34章 勸說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86章 出獄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83章 佈置(四)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06章 接頭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0章 婚姻(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66章 建設(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51章 正面強攻(一)
第271章 不解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08章 哭諫(下)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65章 破局(五)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83章 佈置(四)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91章 勸進(上)第84章 開戰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99章 備戰(一)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82章 佈置(三)第90章 合圍(一)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84章 夜襲(二)第14章 反擊(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34章 勸說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86章 出獄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83章 佈置(四)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06章 接頭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0章 婚姻(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66章 建設(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51章 正面強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