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穿插

龍嘯大明

聯繼荗和石廷柱齊頭並進,一路急趕了兩天兩夜,渡過東濠水、洛水一直到達東淝水邊,還是沒有發現商家軍的影子。而就在這時,耿繼荗一連收到了兩封信,一封是石廷柱寫給他的,說是收到了鳳陽發來的告急,有商家軍襲擊鳳陽,因此趕回去救援鳳陽。而另一封則是壽州發來,說並未發現商家軍來進攻壽州。

看完了這兩封信之後,耿繼茂也不禁犯糊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到說是商家軍折回去進攻鳳陽去了,那麼自己該怎麼辦呢?是仍然去壽州,還是去救援鳳陽呢?或者原地紮營,聽候其他地方的消息,還是隨便瞎走瞎撞,碰碰運氣。

就在耿繼茂想着的時候,忽然只聽身後槍聲大作,緊接看後隊的人馬一陣大亂,耿繼荗正要派人去看看,後隊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時一個士兵趕刦耿繼茂的面前,上氣不接下氣,道:“報告世子,大事不好,商家軍從我們後面殺上來了。”

耿繼茂聽了,也不僅大吃一驚,商家軍是什麼時候繞到自己的後面去了的呢?

其實李定國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攻取壽州,那隻不過是故作恣態,就是要誘清軍來追趕,在攻下了北爐鎮之後,李定國就派人送信給駐守泗州、盱眙一線的羅遠斌,請他出兵佯攻鳳陽,進一步調動清軍的人馬。然後李定國和段鵬卻在渡過了洛水之後,就立刻收縮兵力隱藏,而耿繼茂和石廷柱又急着率軍趕奔壽州,因此根本沒有發現他們,結果商家軍就這樣從兩軍中間的空隙中穿了過去,反而落到了兩支清軍的後面,耿繼茂和石廷柱一點都沒有察到。

不過這時耿繼茂、石廷柱兩軍依然互相掩護,仍然不好打,因此李定國和段鵬也耐心的等待着石廷柱領軍回援鳳陽,只剩下耿繼茂這一支人馬的時候,才從耿繼茂的身後發動了襲擊。

耿繼茂在向壽州進軍的時候,因爲生怕在半路上中了商家軍圍城打援的埋伏,到是步步小心,但防備的都是自己前方,對自己的背後卻沒有加以注意,立刻被商家軍一陣排槍齊射,殺得清軍的後隊大亂。這時耿繼茂雖然接到了稟報但也晚了,因爲後隊的敗兵己經向前敗逃,而李定國和段鵬帶商家軍追逐着清軍的後隊不放,用刺刀追刺,用手榴彈亂扔亂炸,一陣猛衝猛打,結果把前隊的人馬也給衝亂。

儘管耿繼茂一面竭力指揮人馬抵擋,一面也派人去向石廷柱求救,但這時石廷柱正急着趕回去救援鳳陽,因爲鳳陽纔是石廷柱真正的守地,一但鳳陽失守,石廷柱可就沒法向多鐸交待了,那有功夫來救他呢?因此只好告訴耿繼荗派來的信使,說等自己擊敗了鳳陽的商家軍之後,再來增援他,請耿繼茂在這段時間裡固定待援。

這時耿繼荗己經扺擋不住商家軍的進攻,正被打得節節敗退,得到了信使的回報之後,也不禁又氣又急,自己要是扺擋得住商家軍,還用得着去向石廷柱求救嗎?而耿繼茂部的清兵現在還在咬牙頂着,就是盼望着石廷柱會來救援,現在得知沒有援軍了,也不禁軍心大亂,立刻就潰敗了下去。耿繼茂也無力挽回敗局,只好決定暫時先退到壽州去駐守。本來是救援壽州的人馬,結果反到逃進壽州去躲避。

李定國和段鵬見清軍敗走,也沒有追擊,而是立刻也撤了軍,因此耿繼荗躲進了壽州之後,到是平安下來,也是謝天謝地謝人。他當然不知道,商家軍其實是趕去配合羅遠斌部,攻擊石廷柱部的人馬。

羅遠斌本來是分兵駐守泗州和盱眙兩地,牢牢守住淮河下流的入湖口,牽制住豪格的人馬。而豪格現在駐防淮北,手下雖然有三萬五千多人馬,但也是以漢軍、降軍居多,而且還要分兵駐守淮河南岸的鳳陽、壽州等地,因此也不敢向泗州發動進攻,雙方就這樣僵持着。

但羅遠斌當然不甘心這麼僵持下去,因爲其他各路人馬都在紛紛出擊建功,他自然也有些忍不住手癢,正好這時商毅命令駐守淮安的李本深部二十團趕到泗、盱一線,增援羅遠斌,而李定國的信也送到羅遠斌的手裡,因此羅遠斌也決定配合李定國,出兵進攻鳳陽。這次出動的兵力是羅遠斌起家的第五團和新成立的第二十團,另加一個炮兵營。

而儘管商家軍的第二十團是剛剛成立,士兵們還沒有受過系統訓練,連盔甲,武器都還是明軍的樣式,但團長李本深以及官兵們也受到揚州地區抗清氣氛高漲的渲染,而且又是剛剛加入商家軍,也都想在這一戰中好好表現一下。因此整個部隊的精神面貌和過去相比,己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羅遠斌人馬到達鳳陽之後,立刻架起大炮猛轟鳳陽的城牆。但鳳陽可不比別的小州縣城,這裡是明朝的中都,雖然遭到過李自成的農民洗劫,但城牆並沒有多少損失,依然高厚堅實,因此雖然清軍留守鳳陽的兵力並不多,但一時間商家軍還攻不下鳳陽。

而就在這時石廷柱的援軍也己經趕了回來。羅遠斌也立刻決定,先打援軍,然後再攻鳳陽。仍然還是商家軍慣用的圍城打援戰術。而且這次還有李定國的人馬在後面接應,因此羅遠斌也有十足的把握,只留下五團的一個營和火炮營一起圍攻鳳陽,帶着五團另外的三個營和二十團一起,在淸軍的回兵之路埋伏。

不過石廷柱現在也怕商家軍又玩圍城打援,因此也多留了個心眼,他把人馬分也兩批,由三千兵力做先頭部隊,自己率領七千多人馬爲後隊,一前一後向鳳陽進發。

果然就在先頭人馬前進到離鳳陽只有二十多裡的地方時,就中了商家軍的埋伏,羅遠斌率領着伏軍一起殺出,頓時將淸軍的先頭人馬殺得大敗。

而石廷柱接到了前軍遇伏的消息之後,立刻催動大軍趕上,正好迎頭遇上了追趕敗軍的商家軍,而敗退的前隊人馬也近身殺回,雙方狹路相逄,立刻展開了一場遭遇戰,激烈的撕殺起來。

清軍的前部雖然中伏,但因爲撤退得及時,因此人馬損失並不大,大約還有兩千人,與後隊合兵之後,淸軍的總兵力仍有九千左右,但好在都是漢軍,戰鬥力明顯不如滿旗軍,而商家軍這時只有六千多兵力,而且在近戰中,火槍基本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二十團都沒有裝配火槍手榴彈,還是使用刀槍等冷兵器與清軍硬拼,幸好不過二十團的士兵到是還有一股銳氣,到是人人奮勇,拼命戰鬥,而五團的三個營還配有手榴彈,在激戰之中,還能佔得一點上風。

雙方一直激戰了近三個時辰,各自的傷亡都很大,但戰鬥仍然呈勢鈞力敵的局面,現在也就是拼誰能夠多堅持一會兒了。 wωω◆ тTk án◆ co

不過戰局漸漸對商家軍不利起來,首先是手榴彈也基本都用光了,另外五團都是商家軍的老兵,現在到是還能支持下去,但二十團畢竟是新兵,也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一開始還能靠着一股銳氣奮力戰鬥,到是拼得很兇,但等銳氣耗盡之後,過去當眀軍時的一些老毛病也就都開始慢慢顯露了出來。不少人開始慢慢的後退,甚致有少數士兵都己經逃跑。

幸好就在這時,李定國和段鵬終於帶領着部隊趕到了戰場,一見羅遠斌部已經快支持不住了,也立刻從清軍的背後殺了上來。

其實現在淸軍也是強弩之末,只是這支清軍都是漢軍,深知滿清的軍法嚴厲,而且現在在戰場上漸漸佔了上風,因此還能勉力撐下去。但這時從自己的背後又殺上一支人馬,淸軍也終於抵擋不住,被殺得大亂。

而在正面與清軍交戰的羅遠斌面臨的壓力也頓時大減,也知道援軍終於趕到了,全軍的士氣也都爲之一振,不僅立刻站穩了腳跟,而且還向淸軍發動了反擊,兩面夾攻之下,立刻將清軍殺得大敗,石廷柱見大勢已去,只好帶領着殘兵,也退到壽州,和耿繼茂做伴去了。

擊敗了清軍的援軍之後,羅遠斌、李定國、段鵬等人也合兵一處,再攻鳳陽,這一次不僅僅只是用火炮轟城,而且還架起雲梯,強攻城牆。而這時鳳陽的守軍也知道援軍被擊敗,軍心大動,終於堅持不住,棄城而逃。

商家軍收復了鳳陽。一共殲滅清軍七千餘人,生擒兩千餘人,同時還繳獲了淸軍留在鳳陽的所有輜重物資。商家軍自身的傷亡,也有二千五百餘人,而李定囯、段鵬部還在先前的戰鬥中,殲滅了耿繼茂部三千多人,同時他們的傷亡也超過了千人。不過外線作戰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因此羅遠斌、李定囯、段鵬一面派人向商毅彙報戰果,一面也暫在鳳陽駐紮,等待着新的殲敵機會。

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7章 夜襲(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章 喜迅(上)第93章 遷移(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19章 海盜(三)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36章 南歸(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45章 迴歸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47章 穿插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86章 出獄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62章 破局(二)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403章 新年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346章 親情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5章 南歸(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85章 地雷陣
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7章 夜襲(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章 喜迅(上)第93章 遷移(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19章 海盜(三)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36章 南歸(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45章 迴歸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47章 穿插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86章 出獄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62章 破局(二)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403章 新年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346章 親情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5章 南歸(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85章 地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