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民團教師(二)

周少卿忍不住道:“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時不是在湖廣嗎?從來沒有到過山東啊!而且韃子是在遼東,離我們山東還有幾千裡遠,又有長城、京師相隔,朝廷還有十幾萬大軍鎮守邊境,韃子又怎麼會到我們山東來呢?”

商毅微微笑道:“李自成和張獻忠本是流寇,居無定所,今天在陝西,明天在中原,誰敢保證他們不會殺到山東來。至於韃子,就算崇禎二年(1629年)的那一次不算,在崇禎七年(1634年),九年(1636年),十一年(1638年),韃子以經有三次入關奔襲劫掠,那一次朝廷大軍能夠抵擋得住。而且最後一次,韃子不就打到了山東嗎?如果當時不是安慶的史撫臺(史可法)守住了徐州,只怕韃子都以經打到了江淮。如今以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如果我估計不算,在今年年底以前,韃子必會再次入關奔襲。”

周少卿沒想到商毅會對淸軍入關奔襲的時間和次數這麼清楚,一時也不到應如何應對,周士奇卻嘆了一口氣,自己的長子或許是塊讀書的料,但對世事練達卻都不甚精通,前幾次淸軍入關奔襲的時候,他都只在苦讀聖賢之書,根本沒去理會。論人情世故,他還不如小兒子來得明白。看來日後還需要自已多多指導,否則以後在官場上可是要吃大虧的。

不過商毅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自己到確實是有些低估了他,於是周世奇問道:“商賢侄,這韃子入關奔襲,連朝廷大軍也奈何不了他們,我們練些村兵鄉勇,又能有什麼用呢?”

商毅聽他這麼問,也鬆了一口氣,說明周世奇重視自已的這番話了。因爲商毅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中,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名農民軍的大佬級人物到是都沒有到過山東,但清軍卻是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十月,開始了在正式入關之前的最後一次入關奔襲,席捲北直隸、山東地區。雖然這次入關奔襲,清軍首先還是從北直隸地區開始,但估計也就是在過年前後就會到達山東地區,留給自己準備的時間不多,必須得到周世奇的全力支持才行。

因此商毅道:“不管怎樣,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要好,村兵鄉勇固然不能與韃子相抗,但如果訓練得當,也末必不能護村保民,就算是逃避他鄉,有村兵鄉勇保護,一路上也要安全一些,總比難民流亡要強得多啊!”

周世奇和唐鎮互相看了一眼,心裡都肯定商毅說確實不錯。現在大明境內賊匪四起,遍地烽煙,李自成和張獻忠以經各自擁兵數十萬,聲勢浩大,就連剿賊的干將左良玉都不是對手了,雖然說他們現在都在中原湖廣一帶活動,但保不齊那一天殺進山東來。

至於淸軍,周世奇更是深有體會,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打到山東的時候,他幾乎都做好了在縣城裡殉城的準備。幸好清軍只顧着去劫掠濟南府,看不上他這個小縣城,才僥倖逃脫。也正是那一次,周世奇才對大明朝廷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才索性就辭官不做。

當然他也知道商毅說這番話的意思,想要抵擋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樣的巨寇,或是滿淸鐵騎,一般的訓練是不行的,必須嚴格要求,同時裝配待遇也和一般的村兵不一樣。但商毅說的也有道理,就算訓練的鄉勇村兵抵抗不住淸軍,但至少在逃難的時候有一支可以保護全村人的軍隊力量。而他說這些話,也表明有意擔任這個團練教師的職務,只是看自己支不支持。

周世奇正要說話,忽然外面一陣沉重而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外面有家人道:“兩位教師爺,今天的操練完了嗎?”

有一個人甕聲甕氣道:“太公呢?太公在嗎?”

周世奇臉上微微變色,這個時候兩位教師到家裡來找自己,是什麼事情,莫非他們都到自己要另請高明嗎?因此也下意識的看了商毅和唐鎮一眼。

唐鎮和商毅也互相看了一眼,都明白對方的意思,唐鎮道:“姨姐夫,總是要碰面的,讓他們進來吧!”

周世奇點了點頭,對身邊一個家丁示意了一下,那家丁立刻轉身出去。

唐鎮立刻又道:“姨姐夫,那兩位教師又打算怎樣對待呢?”

周世奇還沒有說話,周少卿己道:“能者上庸者下,還有什麼好說的,誰去誰留,自然就是看他們的本事情了。” 他的骨子裡還有着一股讀書人的淸高,對商毅本來就有些小視,剛纔被商毅搶白了一頓,心裡自然也有些不舒服,又見商毅年輕,心想他能有什麼本事,不如叫那兩個教師來教訓他一頓。

其實周世奇心裡也是這麼想的,雖然他對商毅的見識、談吐都十分滿意,不過畢竟沒有見過商毅的本事,也想讓他和兩位教師比試一下,但這話也不好直說,見兒子先說了,道:“商賢侄,不是老夫信不過你,這是這麼大一個村子,四五百戶人家,如果要更換教師,總要給其他人一個交待吧。”

商毅微微一笑,正要說話,這時那個家丁己領着兩位教師進來。周世奇立刻起身,拱了拱手,道:“兩位馬教師,你們來了,快請入席。”

家人十分知趣,早就加上了兩付碗筷椅子。兩人也不客氣,一屁股就坐了下來。商毅看這兩人,大約三十五六歲的年紀,個頭也不小,差不多有一米七五左右,而且膀大腰粗,敦敦實實。商毅雖然比他們高不了多少,但卻略顯削瘦,因此看起來似乎比他們高得多。

周世奇像衆人介紹道:“這就是我們村裡請的兩名武藝教師,馬百七,馬八十。”

商毅向兩人稍稍點頭,心裡卻覺得有些好笑,到不是這兩兄弟是以數字爲名,因爲在明朝一般百姓用數字爲名的情況十分普通,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本名就叫朱重八,朱元璋的老爹就叫朱五四,還有朱元璋當年的勁敵陳友諒的本名叫陳四九,都是這樣。只不過這哥兩的名字加起來,不就是二百五嗎?

周世奇又像馬氏兄弟介紹商毅:“這是我新近聘請回來的商武師,打算讓他也做村裡的武藝教師。”

馬氏兄弟上上下下打量了幾眼商毅,原來他們來這個村子也快兩年了,一直負責教授村民們武藝,手底下也有幾個親信弟子。有人打聽到周世奇要去另聘武師,今天以經把人帶回了村子,告訴兩人。這哥倆心裡自然不舒服。他們兩人每月的酬金是十二兩白銀,再加上弟子們的孝敬,每逢年節,村裡還另有獎賞,可以說是十分豐厚的職位,當然不想讓給別人。於是兄弟一起趕到周世奇的家裡來。

在座的三個人中,周少桓他們是認識的,於是把唐鎮當作是新聘來的武師,而且見商毅年輕,只當是唐鎮的一個弟子。不過見唐鎮的樣子,似乎有兩下子,一時到也不敢輕舉妄動,還想先試探試探再說。但聽周世奇介紹原來這年輕人才是正角,兄弟兩立刻就覺得心裡有底了。

馬百七道:“太公,您老人家也太好說話了,只要是個人就以爲是武師,請回家裡好吃好喝好款待,那知道那些人不過都是見您厚道好騙,纔來吃白食的。”

馬八十也道:“就是,就是。你也是武師,我也是武師,這武師也未免太不值錢了吧!要知道天底下那有那麼多武師。太公,您可要小心着點,別又被吃白食的騙了。”

周世奇看了商毅一眼,見他依舊面不改色,微笑不語,到是唐鎮想要發火,卻被商毅止住了。心裡也不禁有了定數,故意笑道:“兩位馬教師,這位商武師可不同別人,別看他年輕,人家可有真本事啊!”

馬氏兄弟見剛纔自己冷嘲熱諷商毅也不接話,還以爲商毅是怕了自己,因此聽了周世奇的話,都一下子站了起來,馬百七道:“他有什麼本事,敢和我比比嗎?”

馬八十更是指着商毅,道:“姓商的,有種就出去和我們兄弟較量一下,沒種就趁早滾出村去。”

商毅到沒什麼反應,唐鎮卻忍不住了,也站了起來,道:“比就比,怕什麼?誰輸了誰就滾出村去。商毅,你說什麼樣?”

商毅微微一笑,道:“唐大叔,您這又何必呢?先坐下慢慢說。”

周少卿的見識到是比他老爹差得多,還以爲商毅真的是膽怯,於是道:“商世兄,兩位馬教師想和你切磋一下技藝,你是否同意呢?”

商毅點點頭,道:“這到是好說,不知道兩位馬教師吃過午飯沒有,如果沒有不訪先吃飽,免得等一會輸了,有別得說辭。”

唐鎮大笑着拍了拍商毅,道:“這纔像句話嘛。”

馬氏兄弟卻也火了,馬百七道:“對付你還用吃飯嗎?現在就比,要是我們哥倆輸了,馬上就離開這村子。”

馬八十也道:“走走,馬上去操場上去,把村裡人卻叫來,讓大夥兒一起來做個見證。”

商毅這才站起身來,道:“好,那這就去吧。”

馬氏兄弟氣哼哼的轉頭向外走去,商毅、唐鎮跟在身後。周世奇也起身跟了出去。周少卿搶步來到父親身邊,低聲道:“爹,看這姓商的小子等一會怎麼丟人。”

周世奇瞪了他一眼,道:“蠢材,一個輕浮狂傲,目中無人,一個胸有成竹,含而不露。你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以後還怎麼在官場上混。”

周少桓也走過來,道:“大哥,你是看錯了,這兩個飯桶教師就是捆在一起也不是商大哥的對手。”

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46章 身世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14章 反擊(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8章 蒐羅人材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8章 軍備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95章 遷移(二)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05章 北上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66章 忽悠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308章 宣戰(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81章 洋人(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87章 人材(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45章 迴歸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章 清廷(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93章 遷移(一)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207章 哭諫(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45章 獻投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42章 海警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36章 投靠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00章 備戰(二)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
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46章 身世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14章 反擊(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8章 蒐羅人材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8章 軍備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95章 遷移(二)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05章 北上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66章 忽悠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308章 宣戰(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81章 洋人(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87章 人材(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45章 迴歸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章 清廷(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93章 遷移(一)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207章 哭諫(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45章 獻投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42章 海警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36章 投靠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00章 備戰(二)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