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破局(三)

李鬆晨本來是蘇州府的一個幕僚,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就投靠了商毅,到現在己有五六年的時間。不過他本是吏員出身,因此在商毅部下一直出任文書司的工作,但在南京政府建立之後,文書司雖然也升級爲部,但並不屬內閣管理,而是直接聽命於商毅,實際也相當於是商毅的一個幕僚。

幕僚雖然不屬於朝廷的正式官職,但在明、清兩代的官場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絕大部份官員,由其是地方大員,對幕僚的依賴性都相當大,因爲幕僚比官員更熟悉地方的事務,地方豪強勢力的深淺,以及民間的情況,有部份資深幕僚,甚致還對朝廷的事務,各種官場的潛規則都瞭如指掌,幫官員出謀劃策,應上治下,而有些事情官員不方便露頭的,也都甴幕僚出面處理。

因此能當上商毅的幕僚,李鬆晨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同時李鬆晨也認爲,商毅雖然精通軍務,但畢競年輕,對官場規則所知不多,而李鬆晨對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也認爲自己在商毅身邊,還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但隨着時間推移,李鬆晨發現自己的判斷有誤,自己出任商毅的幕僚,主要就是付負一些文書資料整理工作,而自以爲有用的應付官場或是地方豪強方面的能力,幾乎沒用,這到不是商毅不需要這方面的能力,而是商毅無需尊守這些官場的潛規則,因爲商毅有足夠的實力,自己來制定規則。這一樣李鬆晨的作用的大大降低了,因此一干四五年,雖然得到了商毅的信任,但並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功績來。

而現在商毅的大業將成,李鬆晨也意識到,自己應該抓住機會,力爭立幾個拿得出手的功績來,也在新朝立有一席之地,雖然說文書部也算正式職位,但畢競不是主流。

因此這次商毅準備派人出使濟南,李鬆晨也自告奮命,討來了這個使者的差事。雖然李鬆晨也清楚,這個差事並不好當,說不定會有生命之危,但還是那句話,風險越大,收益也就越大,一但真的辦成了,就是大功一件,自己在商毅心目中的地位可就不一樣了。不僅僅只是一個幕僚,而且是能當大任的。

而現在看來,周少桓選擇了忠心於商毅,李鬆晨不僅放下心來,看來自己這一把是賭贏了,而且在來濟南的路上,他早就想好了後手,如果周少桓還是準備反叛,自己將怎樣說服他,如果周少桓選擇繼續忠誠於商毅,自己又怎樣幫他洗清反叛的嫌疑,因爲李鬆晨也相信,如果周少桓願意去青州申辯,那麼反叛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也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了。

於是李鬆晨先扶起了周少桓,代表商毅安憵了周少桓幾句,同時又對周少桓的忠誠進行了高度的讚揚,表示商毅也不相信周少桓會反叛,只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不得不做出這一番姿態來,並且又向他再三保證,商毅是一定會秉公處理,洗清嫌疑。他這樣一說,周世奇、周少桓,以及在場衆將也都大致放心了。

隨後李鬆晨才道:“周司令,雖然大王相信你不會反叛,但現在的證據對你都非常不利,既使是大王,也非常難以潛你洗清嫌疑,因此如果你要到青州去申辯,也要做好充份的準備才行,最近你在濟南,是否有值得懷疑的事情發生。”

周少桓也是十分精明的人,一聽李鬆晨的話,馬上就明白李鬆晨的意思,如果這真是清廷設下的圈套,那麼清廷在濟南這邊,也很有可能會安排人員進行活動,因此周少桓立刻就想到了周元輝,先前是因爲周少桓患得患失,纔沒有注意,現在靜下心一想,周元輝的那一番勸告,表面上是在替自己着相想,但實際就是在勸自已反叛商毅,這麼看來,周元輝確實有重大的嫌疑,很有可能他己經投靠了清廷。假如能從周元輝身上找到突破口,就能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了。

於是周少桓立刻向李鬆晨說出了周元輝的事情。

李鬆晨聽了之後,也沉思了一下,道:“周元輝這番話雖然大逆不道,但並不能就說明他就己經投靠了清廷,也許真的是爲周司令的安危着想,而且就算他有嫌疑,但也決不會就只有他一個人,一定還有同黨,如果冒然抓他,只怕會打草驚蛇。我們暫時不動聲色。周司令可以先回府邸,周元輝一定會找上門來尋問今天會議的內容,周司令可以就在府裡抓他,對外只說是留他在府裡議事,這樣就不會再驚動其他人,我們可以從周元輝身上找到突破口。”

周少桓一想,也覺得這一計很好,衆人又商量了一下行動的細節,於是這才散會。

周少桓回府之後,周元輝果然找上門來,這一次周少桓也有所警覺,才發現周元輝完全是在挑唆自己反叛,於是一聲令下,埋伏好的士兵一擁而出,抓住了周元輝。而周世奇出面,進一步確定了周元輝的動機。也徹底斷絕了周元輝的辯解餘地。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第二天一早,山東軍區司令部下達了一條公告,周少桓將隨使者一起到青州去面見商毅,而且馬上就動身,濟南的軍務事情,統統交給副司令童大勇全權代理。

按道理說,作爲山東的最高軍政長官,周少桓要離開濟南,那怕只是到青州去面見商毅,也應該招集高級軍官,當衆宣佈,做好濟南的佈置安排,然後才動身。但這一次周少桓並沒有露面,僅僅只是一紙公文,下到各軍部,而且走得又十分匆忙,幾乎是一下達消息之後,就要立刻動身上,不少中下級軍官士兵都覺得有些奇怪。而各軍的長官對此事更是諱莫如深,對有些向自己詢問的士兵都嚴厲訓斥他們,少問幾句。

上午十時左右,李鬆晨一行人準備離開山東司令部,準備出發,代理司令員童大勇,以及副司令員蔣義渠;副參謀長鮑銅鋼等人相送。但就在一行人剛剛走出房間,來到外面的操場上的時候,只見從房屋的兩側一下子來了一大羣士兵,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而李鬆晨帶來的士兵立刻上前,擋住了他們,人人都是一付如臨大敵的樣子,神色十分緊張。

童大勇看了看這羣士兵,大約有四五百人的樣子,有人還拿着火槍,也有人拿着刺刀,但大多數人都是赤手空挙。他上前兩步,厲聲道:“你們這是要幹什麼?”

童大勇的年紀雖然也不大, 但是山東軍區的第一副司令員,在士兵心中也素有威信,他這一出面,有不少士兵都下意識後退了幾步,也有人低下頭去,不敢和他對視。

這時有三個軍官樣子的人站出來,其中一人道:“童副司令,我們要見一見周司令。”

童大勇看了他們幾眼,應該都是連級的軍官,道:“你們是那個部隊的?”

被童大勇這樣一問,幾個人也不能不回答,三個人中有一個正連長李熖鋼、副連長韓志、副連長萬生,分別來自三個不同的連隊。向童大勇問話的,是李焰鋼。

童大勇點了點頭,道:“周司令馬上要去青州,面前大王,現在不能見你們,馬上把道路讓開。”

李焰鋼道:“副司令,就算周司令要去青州,見我們一面的時間,總還是有的把。”

童大勇“啍”了一聲,道:“你們幾個小小的連長,周司令憑什麼一定要見你們呢?”

一邊的韓志有點不耐煩了,道:“你們是不是把周司令抓起來,今天如果不讓我們見周司令,我們就決不讓路。”轉頭又對身後的士兵道:“弟兄們,他們抓住了周司令,咱們就不能放他們走。”身後的士兵有不少也跟着一起喊着:“放了周司令。”“我們要見周司令。” 還有人叫着“要是不放周司令,我們就不客氣了。” 不過有細心人可以發現,真正跟着起鬨的人並不算多。

這麼一吵一鬧,又引起了不少其他士兵趕過來圍觀,畢竟普通士兵敢攔住幾名司令部的軍官,還有商毅派來的使者,確實有些不尋常。

Wωω тт κan c o

童大勇冷眼看着,等他們喊嚷了一陣之後,才道:“李焰鋼、韓志、萬生,你們三個敢煽動士兵鬧事,知道是什麼罪行嗎?”

李焰鋼大聲道:“不管是什麼罪行,你們要把周司令抓走就是不行。” 轉頭對周圍的士兵道:“弟兄們,周司令平時可對大家不錯,他們現在要把周司令抓走,我們決不答應。”

因爲周少桓平素行事都學商毅,對士兵比較平易近人,因此也很受山東士兵的擁待,在場的其他士兵不知內情,以爲是真的要抓走周少桓,在心裡都偏行李焰鋼等人一邊,不過在場的都是司令部的成員,而且又有軍紀的約來,到也不敢輕易的響應。

而萬生一見圍觀的士兵都有些心動,立刻趁熱打鐵,道:“他們不敢讓周司令出來見我們,一定是把周司令害了,我們殺了他們,爲周司令報仇。”

就在這時,只聽有人大聲道:“誰說我被害了。”

第8章 軍備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78章 工匠第154章 激戰(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380章 總結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4章 天像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8章 立威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34章 勸說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42章 偵察兵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4章 反擊(二)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47章 營救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99章 備戰(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77章 鑄炮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5章 受勳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92章 勸進(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36章 南歸(下)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46章 親情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88章 計劃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
第8章 軍備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78章 工匠第154章 激戰(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380章 總結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4章 天像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8章 立威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34章 勸說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42章 偵察兵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4章 反擊(二)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47章 營救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99章 備戰(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77章 鑄炮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5章 受勳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92章 勸進(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36章 南歸(下)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46章 親情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88章 計劃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