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

雖然商毅起事以來,也打過了不少海戰,但這一次無疑是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雙方出動的戰艦總數達到了近二百四十艘,而目戰鬥從清晨開始,打到現在巳經接近黃昏了,前後一共持續了八個多小時,在自已應該是最後一次的海戰中,能夠打出這樣一場戰鬥,商毅也覺得十分滿意了。

岳飛號駛過剛纔戰鬥的海面,這時的海面也偏是戰爭之後的殘骸,充滿了各種殘碎的漂浮物,而其他戰艦上的官兵看見岳飛號駛過來,也都紛紛在各自的戰艦上向岳飛號的方向振臂大喊着:“皇上萬歲,皇上萬歲。” 聲音響徹了整個海面,而商毅也部在船樓上頻頻向各艦上的官兵招手致意,迴應士兵們的歡呼。

最後統計出來的戰鬥結果是,中華軍被擊沉各種戰艦四十二艘,包括有三艘兩千料的輔助戰船,不過出戰的二艘一級戰列艘、五艘二級戰列艦雖然各有損傷,但全部都保留了下來。而中華軍戰死的人數爲二千七百九十三人,另有二千一百五十七人受傷。

另外中華軍取得的戰果是,擊沉荷蘭戰艦五十三艘,殲滅荷蘭士兵三千七百二十三人,俘虜了荷蘭艦隊十九艘戰艦,其中有三艘都是千噸以上的戰艦,另外還俘虜了荷蘭軍兵、船員、水手二千四百六十九人。從戰場上逃走的荷蘭戰艦隻有四十三艘,己不足全艦隊的四成,而出戰時一共有九艘千噸以上的戰艦,但逃回到巴達維亞的,僅僅只有兩艘。

從戰果上來看,中華軍雖然是取得了戰利,但自身的傷亡也不小,但由於在這一場戰鬥中,最後俘虜了十九荷蘭戰艦,以及戰艦上裴配的火炮,幾乎佔到了中華早被擊沉的戰艦數量的一半,而且荷蘭戰艦都是優能優秀、工藝精湛的船隻,在許多細節的處理,甚致還在中華軍的戰艦之上,只要是維修好之後,可以立刻交付給軍隊使用。因此中華軍的實際損失,要大大的減少了。

當然這些戰果是在幾天以後才統計出來,而現在各艦收拾、清理完畢之後,也都開始重新揚帆列隊,在夕陽的照耀下,向文萊城的方面駛回。

――――――――分割線―――――――――分割線――――――――

不過就在中華軍的海軍艦隊與荷蘭艦隊展開激戰的時候,中華軍的陸軍第七軍的十六師、三旅,另加十七軍的二十五師,共計約二萬八千士兵,也向荷蘭軍駐紮的蘇卡納達發動了地面進攻。

這時荷蘭軍隊在蘇卡納達的駐軍約有三萬四千多人,其中荷蘭軍有約九千人,另外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受過荷蘭訓練的土著兵有五千人,另外馬打蘭蘇丹國的土著兵有二萬人。

雖然荷蘭軍隊在兵力上比中華軍有明顯的優勢,但只有荷蘭士兵才裝配有滑膛煫發槍,荷蘭訓練的土著兵只裝配了老式的火繩槍,而馬打蘭土著兵則完全是一支冷兵器的軍隊。火炮只有二十門,而且基本都是小炮。中華軍不僅全部裝備了火槍,每人還配了五顆手榴彈,另外全軍還有五百多門迫擊炮,因此在火力對比上來說,荷蘭軍遠不如中華軍。

雖然蘇卡納達在這個時候,己經形成了一個小規模的港口城市,但由於缺乏有較的管理和規劃,因此城市的佈局十分散亂,另外也沒有城牆,完全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市,因此荷蘭陸軍的指揮官羅納徳×弗雷徳上校只能在城區的外圍修建了一些陣地工事,保衛港口。

弗雷徳上校在守衛文萊城的時候,曾和中華軍交過手,對於中華軍超遠距離的火槍射程和小靈、輕更,射擊不亞幹中重型火炮的迫擊炮十分懼怕,他也知道,一味在城裡防守很難守得住,因爲中華軍的火槍在射程上要比荷蘭軍超出了太多,一但荷蘭軍防定,正好成爲中華軍的打擊目標,因此在偵察兵向弗雷德報告,發現中華軍向蘇卡納達發動進攻,弗雷徳決定主動出擊。

兩軍在蘇卡納達城外二十里的地方相遇,互相列好了陣式,弗雷德也知道,中華軍的火槍數量、射程都在自己之上,如何雙方以火槍對射的形式戰鬥,自己自然是敗多勝少,因此弗雷徳也下令,命土著士兵首先出擊,向中華軍發動進攻,就是希望利用土著兵來衝擊中華軍的陣線、消耗中華軍的彈藥。

不過弗雷徳的如意算盤打得雖好,但後來的局勢,都大大出忽了弗雷徳的預想。

在弗雷徳下令之後,土著兵們紛紛舉起了手裡的武器,向中華軍的陣線發動進攻。雖然馬打蘭蘇丹國是南洋大國,出動的軍隊雖然多,但裝配十分一般,全軍之中,擁有金屬盔甲的士兵只有數百名,就是裝配了皮甲的士兵也只有三千多人,其中全部都是布衣、麻衣,而武器也是以長槍居多,只有軍官才配有刀劍等武器,因爲長槍最省料,只用裝一個槍頭就行了。

當然這到不是說馬打蘭缺鐵,而且馬打蘭的冶鐵技術很落後,雖然擁有豐富的鐵礦,但開釆、冶煅的能力不足,無法給軍隊提供足夠的鋼鐵來打造盔甲、武器。而且土著兵的進攻也毫無章法,完全就像是一羣沒頭蒼蠅一樣亂衝,

這時中華軍早就己經布好了射擊陣式,前排是火槍陣型,迫擊炮布在火槍陣型之後,首先向馬打蘭土著軍展開了炮火轟炸。

炮彈落到了土著軍的陣列中爆炸,土著兵被炸得死傷無數,慘叫連天,緊接着中華軍的火槍也一起射擊,槍聲“砰砰啪啪” 響成了一片,由於土著兵的隊型十分密集,因此土著兵被打得死傷慘重,成排成片的倒地,而且還有不少子彈可以打穿土著士兵的身體,再擊中第二名土著士兵。結果馬打蘭土著兵被打得幾乎跟本無法前進一步,在地面上也推滿了土著兵的屍體。

雖然馬打蘭士兵也從荷蘭殖民者那呈見識過火槍作戰的威力,但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排槍齊射造成的恐怖火力,而且馬拉蘭士兵本來就無心和中華軍作戰,距海蔘戰根本就是被迫而來,現在一見中華軍的火力是如此兇猛,自然也都不敢再進攻下去,因此立刻返身向回跑去。

而第七軍的軍長田楚見了,也立刻下令中華軍,以散線進攻的方式,向馬打蘭土著兵展開追擊。

馬打蘭軍的戰鬥力雖然不怎麼樣,但畢竟人數衆多,而且又全無章法隊型,因此一敗下來就是全線潰敗,更何況中華軍還在後面追趕,馬打蘭軍更是兵敗如山,向荷蘭軍的陣線敗退下來。

荷蘭陸軍的指揮官弗雷徳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爲在正常的情況下,就算是軍隊撤退,也是有章有規,且戰且退,但現在馬打蘭軍的撤退毫無章法,完全就是像荷蘭軍隊布好的陣線衝過來,荷蘭軍的陣線很有可能被馬打蘭軍衝散的危險。而中華軍還在後來追趕,完全可以順勢殺入荷蘭軍的陣線,將荷蘭軍徹敗擊敗。

因此弗雷德也在陣中急得大叫,指手劃腳,要求馬打蘭軍保持秩序,但馬打蘭軍根本就不理,直管向荷蘭軍的戰線猛衝。荷蘭軍也是排出的線形陣式,不過在每隔一段隊列就會空出一個兩米左右的缺口,好讓撤退的士兵退到陣列之後。

但馬打蘭軍毫無這些常識,當然也是由於馬打蘭軍全線敗退,人數太多,這麼一點小缺口,也根本不足以讓馬打蘭軍通過,因此有不少馬打蘭士兵都是直接像荷蘭軍排好的陣列衝過來,而荷蘭士兵當然不會讓他們這樣把自己的陣列衝亂,於是也極力的阻攔。

而且荷蘭士兵一向都輕視馬打蘭士兵,當然下手也不會客氣,紛紛掄起槍托擊打,或是用腳踢踹,馬打蘭士兵也不甘受打,也有不少還手,於是雙方也產生了不少推擠、擊打。不過在一開始的時候,雙方的士兵都還比較的剋制,僅僅只限於打退對手,而不是殊是的戰鬥。不過在擠推、打擊的過程中,還是有少數的馬打蘭士兵硬生生的擠入了荷蘭軍的陣列,有一些地段的荷蘭軍陣列被衝得散亂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荷蘭軍有些着急了,如吳任由馬打蘭士兵這樣衝擊下去,荷蘭軍的陣形早晚會被衝散,因爲荷蘭軍只有九千人,而馬打蘭士兵卻接近兩萬。

也不知道是那一個荷蘭士兵首先沉不住氣,向馬打蘭士兵舉槍射擊,“砰”的一聲,將一名馬打蘭士兵打倒在地,而這一個舉動首先應響到了他周圍的士兵,馬上又有十幾名荷蘭士兵開槍射擊,因爲雙方的距離太近,幾乎就是近在咫尺,因此命中率極高,結果一下孑對打到了十餘名馬打蘭士兵。

然後這種情況迅速的蔓沿到了全軍,大部份的荷蘭士兵都紛紛紛舉槍射擊,一時槍聲大作,將衝馬打蘭士兵打傷打死了一片。

第34章 宣戰(上)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67章 建設(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279章 大不敬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81章 喜迅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80章 報紙第198章 廷議(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402章 北境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77章 鹽場(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57章 奪船(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山東戰役二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55章 插曲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章 雙截棍第146章 制度(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47章 穿插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64章 破局(四)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2章 返航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75章 浙江援軍
第34章 宣戰(上)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67章 建設(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279章 大不敬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81章 喜迅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80章 報紙第198章 廷議(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402章 北境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77章 鹽場(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57章 奪船(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山東戰役二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55章 插曲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章 雙截棍第146章 制度(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47章 穿插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64章 破局(四)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2章 返航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75章 浙江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