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進駐大阪

而這時中華軍在南線的進軍也十分順利,第十一軍從九州島出發,在四國島登陸,因爲四國島的面積是一萬八千平方公里,只有九州島一半大小,一共被封了十四個大名,最大的是位於四國島東部的德島藩,領地二十五萬七千石,其次是位於中南部土佐藩,領地二十萬石,然後就再也沒有超過二十萬石的大藩了。

這樣的實力,整個四國島都沒有能夠與中華軍相抗衡那怕是一下的對手,而且這時中華軍在九州島的戰績也早已傳到了四國島上,因此整個四國島的大名都不敢與中華軍相抗爭,首先是中華軍登陸附近的宇合島藩率先向中華軍投降,隨後土佐藩和支藩土佐新田藩也向中華軍表示了歸降,結果中華軍在四國島的進軍幾乎就如入無人之境一樣。所到之處,不是投降,就是棄藩而逃,最終四國島的十四個大名,有七個向中華軍投降,七個逃回到了江戶,正好是一半對一半。

而在下關居住的商毅接到各路戰線的告捷之後,也十分高興,因爲這時離中華軍在曰本九州島薩摩藩登陸,纔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曰本的九州島、四國島和本州島的西部地區己全在中華軍以倒幕勢力的控制之中,總面積達到十三萬多平方公里,日本四島的總面積也不足三十八萬平方公里,中華軍己經控制了曰本三分之一地方。如果把北方的北海道排除的話,中華軍實際佔領的地方,己經接近一半了。而自願或是不自願加入倒幕陣營的大名,己經達到了三十五個。因此中華軍的進軍速度己經算是相當迅速的了。而且雖然連續攻克了日本的幾座著名的堅城,但中華軍自身的損失僅僅只有三百多人。

而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相良賴喬等先期投降中華的大名們也都十分興奮,不僅是一舉佔領了近半的日本土地,而且現在連天皇都己經被中華軍控制住,上洛勤見天皇,是日本毎一個想要爭霸全國的大名最大心願,倒幕也就有了正式的大名份了。

因此衆大名也都向商毅建議,應該立刻集中兵力,以京阪神地區爲基礎,向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發動進攻,一舉消滅徳川幕府。

這些建議也和商毅的想法不謀而合,因爲長州藩的位置太偏了,商毅的計劃本來就打算以大阪、京都爲核心,以關原地區爲戰場,與徳川幕府進行決戰。

於是商毅也立刻下令,命駐紮在四國島的第九軍渡過紀伊水道,進駐大阪,並且又下令已經加入倒幕聯盟的各大名,各自聚集本藩的人馬,到京都匯合,準備共同迎戰徳川幕府的大軍。而自已也帶領御駕船隊,從下馬出發,從瀨戶內海先到大阪。同時又通告全日本的各大名,聲明中華軍只爲征伐徳川幕府而來,無關其餘大名,因此也希望其他大名不要參與雙方的戰鬥,保持中立,可免除亡藩滅族之禍,而凡事現在脫離德川幕府,加入倒幕聯盟的大名,在倒幕成功之後,均有厚賞,如果執意要幫助徳川幕府,與中華軍爲敵者,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一途。

在下關住了十佘天之後,商毅帶領着亞莉桑徳拉和豐臣薰,以及隨行的衛隊人更,又一次揚帆出發,駛向大阪。

經過了四天的航行之後,商毅的一行人馬到達大阪,這時第九軍己經進駐了大阪,原先在大阪駐守的十一軍的二十旅也趕到京都,和十一軍匯合。這時中華軍的南北兩路大軍成功會師,除去在九州島留守的一個團之外,總兵力達到六萬八千多人,另外兩支分艦隊還有海軍陸戰隊士兵約七千人。而各路倒幕的大名也都紛紛招集人馬,陸續趕到京都來匯合。

而這時在江戶的徳川幕府得知大阪失守,整個關西地區都己淪陷之後,一面調集兵力,駐守彥根、岐阜、名也在招集各個大名,聚集兵力到江戶來匯合,因此現在日本戰場上暫時出現了僵持局面,雙方都在積極的調兵遣將,全力備戰。

因爲這時各路倒幕聯的人馬都正在聚集當中,而現在商毅是以中國皇帝的身份御駕親征,當然不可能在各路人馬沒有到齊之前,就到京都等着,因此在這段時間,就住在大阪城裡。京都的事情,由成進主持。而倒幕聯盟集合人馬的事情,則甩給長州藩、福岡藩、佐賀藩處理。

現在商毅也有意將這三個藩樹立爲倒幕聯盟的核心力量,因爲這三個藩都是大藩,封地都在四十萬石以上,頗有實力,另外也是最早投降中華軍,扯起倒幕大旗的大名,而且他們也徹底和徳川幕府撕破了臉,基本沒有緩和的餘地,現在只能全力依附於中華軍,消滅徳川幕府,才能保全自己。因此商毅也可以對他們完全放心。

而豐臣薰當初離開大阪城的時候,只有五歲,依稀還有一點幼年時的印像,不過豐臣餘衆當中,卻有不少都是當年的見證人,當然現在的大阪城是經過了徳川幕府的重建,許多地方都和他們離開的時候大不相同了,不過大阪城記載了豐臣氏的興衰歷史,現在終於能夠重新回到大阪城來,而且還是以勝利者的身份回來,也讓豐臣餘衆們的心裡激動不己,不少人在進城的一刻,都放聲大哭起來,還有人甚致是跪伏於地,磕頭不止。就連豐臣薰也止不住流淚滿面。

亞莉桑德拉到是能夠理解豐臣薰這時的心情,畢竟類似的情況,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只不過自己比豐臣薰幸運,家人只是被囚禁,而沒有被殺害,而且自己也比豐臣薰便早和商毅相識,也多了一個依靠,她和豐臣薰的關係能夠迅速交好,除了是現在一起陪同商毅之外,相似的命運,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現在也極力的安慰豐臣薰。

這時大阪城裡的日常秩序都己經完全恢復了,而且大阪本來就是一座商業十分發達的城市,一但社會秩序穩定下來,各種商業活動也就都開始進行,雖然現在商品缺少,但中國商館,以及中國商館的附屬商鋪也都重新開張,還是帶動了大阪城的商業恢復,也給大阪的商人帶來了不小的信心,中國商館重新開業了,那麼中國的商船,商品自然也就不會遠了。

商毅到達大阪之後,也向大阪宣佈,將馬上通告中國,立刻重新開通日本的航線,中國之間也將重新開通貿易來往,也令大阪的各商人都興奮不已,別看現在是戰爭時期,但只要把戰爭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是波及到全國的戰爭,生意仍然可以照做,甚致某種行業的生意還會更好,因此也都紛紛向中國商館下定單。

而就商毅進駐大阪的第二天,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就一起趕到大阪,參見商毅。

現在長州、福岡、佐賀三個藩的人馬都己經到達了京都,而且也都參拜了天皇,並且受到了天皇的嘉獎,鍋島勝茂、有馬忠賴被天皇封爲左、右大臣,而毛利廣綱則被封爲內大臣。

向家老、老中這一類的稱號,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官職的名稱,只是各大名的家臣封位,其實也就相當於管家、總管一類,只是後來大名的勢力興起,結果這個稱號也就成爲正式的官職了。

而曰本真正的皇室官制是在天寶時代,仿中國唐代官制定成,沿用致今己有近千年,以太政官爲統管朝廷的最高機關,相當於中國的內閣或尚書省,太政大臣爲最高官職,但該官職空缺的時候很多,更像是一個榮謄稱號,相當於中國的太師、太傳一類,一般用死後受到追贈。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如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後也敘任該職。而在太政大臣以下,就是左、右大臣,類似於中囯的左右丞相,實際是最有權力的官員。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晉出任過左、右大臣。

內大臣是太政官編制之外的大臣,權限與左、右大臣一樣,只是在位次上低一級。當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時,內大臣可以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德川家康,織田信雄、豐臣秀賴都曾擔任過該職。

雖然現在這些職位現在都是虛號,並沒有實際的權力,天皇一般都會封曰本實際的統治者,或是有權勢的大名出任這些官職,一方面是承認這些大名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給這些大名正統名份,當然從另一個側面也表明,天皇在日本的精神領袖存在,仍然是不可動搖的。

現在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三人不僅實現了上洛勤見天皇的目標,而且也都被天皇策封官職,也等於是當然也都是極爲榮謄的事情,足可以光宗耀祖了。不過三人都十分清楚,自已能夠取得現在的地位,都是因爲有中華軍在背後支持,因此在勤見了天皇受封之後,三人也一起趕到大阪,參見商毅。另外也要商討一下以後的戰事進展。

第122章 造船(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81章 出兵(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55章 火船(一)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9章 政治平衡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05章 北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48章 新政(二)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62章 破局(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44章 新年(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章 喜迅(下)第147章 對策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84章 夜襲(二)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9章 計劃(下)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6章 夜襲(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36章 開業(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
第122章 造船(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81章 出兵(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55章 火船(一)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9章 政治平衡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05章 北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48章 新政(二)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62章 破局(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44章 新年(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章 喜迅(下)第147章 對策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84章 夜襲(二)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9章 計劃(下)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6章 夜襲(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36章 開業(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