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計劃調整(上)

商毅的前腳剛進道州, 吳甡的緊急公文後腳就到了。內容是浙江發生叛亂,叛軍以經攻取了杭州府,南京告急,催商毅緊急回兵長沙,一起去救援南京,平定浙江的叛亂。

接到公文之後,商毅也嚇了一跳,因爲浙江地區一直都是明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生活較爲寬鬆,在全國的平均水平以上,雖然是在目前的明末時期,也難免受到全國的影響,但百姓的生活都還算過得去,比陝北、中原、九邊這些地區都要好得多,因此社會也一直比較穩定。

而且在商毅的記憶中,別說是在明末,就是在整個明朝近三百年裡,江南一帶都沒有發生過什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然一些小型的抗租、抗捐等暴動還是有的,不過這種小規模暴動可以說是在中國古代任何時代都會發生,根本不可能完全斷絕,那怕是一些盛世也不例外。

難道說這是自己穿越到這個時代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嗎?這到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儘管歷史大局依然按正常的軌道發展,但在一些細節上,以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致少張獻忠並沒有像另一時空那樣,控制湖廣地區,而是被自己趕到了廣西。因此就是發生一些意外的事情,到也不奇怪。只是現在擺在商毅面前的是一個新的選擇:是留在湖廣,還是東下浙江。

留在湖廣當然沒有問題,可以說現在湖廣地區基本就是商毅說了算,只要他不想動地方,誰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反正在這個時候,朝廷的命令被當擦手紙用,也是常事了。不過這樣一來,會給商毅的聲譽帶來一些影響,直到目前爲止,商毅在民間和朝廷兩方面的聲譽都不錯,商家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爭取到不少的人心。而且勇於作戰,殺賊奮勇,也其他明軍消極避戰,只會保存實力,甚致是姑息養賊,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因此也在官員和士大夫階層中贏得了不少讚揚。

而一但自己拒絕進軍浙江,無疑就又走上了明末軍閥的老路上,之前建立的聲望也會大打折扣。儘管商毅也知道,自己遲早也會走上那一步,但總希望這一天晚一點來,自己好盡力多積攢一些人望,擁有良好的聲望,在未來對自己還是大有益處的。

如果自己接受命令,進軍浙江,那就意味着計劃大調整,因爲以目前商毅的兵力和人員配置,不可能同時保持三個根據地。因此是否接受命令,只是看浙江和湖廣相比,那一處作根據地對自己曰後的發展更有利一些。這可是一個決策性的決定,不能不謹慎對待。因此接到吳甡的信之後當天晚上,商毅一個人靜坐在帳房裡,拿出紙筆,認真的寫着。

當初選擇湖廣做根據地,一方面是因爲商毅要進軍湖廣平亂,另一方面也因爲湖廣地區確實有許多做根據地的便利條件,一是湖廣有長江天險,在未來對清軍的戰鬥中,會是一個很大的戰略優勢,二是湖廣是天下糧倉,以這裡做根據地糧食問題可以輕易解決。三是目前自己在湖廣地區,以經取得了一定的基礎。

而不利條件是湖廣是四通八達之地,雖然是戰略要地,但並不太適合做立足之地;二是湖廣畢竟屬於內陸地區,雖然有長江水道,但對外經濟並不算髮達,無法進行海外貿易和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三是湖廣離山東太遠,交通來往十分不便。還有一點就是儘管張獻忠並沒像另一時空那樣,在湖廣立足,但對湖廣產生的破壞依然不小,特別是湖廣的首府武昌,幾乎被焚之一爐,想要恢復重建,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

浙江做根據地的優點在於:從地理上看浙江雖然沒有長江天險,東面背海而立,南方以五夷山爲屏陰,西襟帶荊楚,北以江表爲緩衝,而且浙江省境水網密佈,丘陵起伏,也不利於騎兵和重甲步兵作戰,而且氣候溼熱,會使北方人水土不服,因此雖然不是一個進取的最佳基地,但不失爲一個易退易守的首選。

另外浙江濱臨東海,可以發展對外貿易,發展經濟,畢竟打仗其實就是比拼經濟實力,同時還能引進這個時代西方的先進技術,由其是浙江的首府杭州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港口城之一。同時浙江還能與山東以海路相連,乘海出發,只要不是完全逆風,大約十五到二十天的時間就能到達,有利於加強兩地之間的聯糸,互相支援扶助。這一點對商毅來說十分重要。

不過浙江的不利條件也十分明顯:首先是糧食不能自己自足,需要從外部引入,其次是目前商家軍在浙江沒有多少基礎,一切都要重新開始,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浙江的局勢遠比湖廣複雜,因爲浙江經濟發達,又沒有廣東那麼偏遠,因此爲官的人不少,其中不乏朝中的高官,著名的東林黨,還有號稱小東林的復社,有許多成員出自浙江,同時還聚集大量豪富商賈,而且多與朝中官員有勾結,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絡,再加上還有來是海邊的勢力影響,因此各方的勢力都糾結在一起,錯綜複雜,不容易應付。

嚴格來說,湖廣和浙江各有優缺點,確實不好取捨,不過商毅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還是決定,放棄湖廣,轉向浙江。

因爲通過商毅的仔細分析和比較,兩地的優勢各有所長,基本上不分上下,但比較缺點,湖廣的重建,由其是與山東隔離較遠,幾乎是無法克服。而浙江的缺點,都是能夠通過努力來得到改變,特點是浙江局勢複雜這一點,如果是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確實是令人頭疼,但商毅知道,現在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而且在未來幾年中,還將會越來越亂,在亂世之中,自然是以實力說了算,而更確切的說,就是以武力說了算。而這方面卻正是商毅的優勢,畢竟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權謀、詭計都是沒有用的。

同時立足於浙江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是湖廣所不俱備的,商毅必須要爲自己的退路着想,萬一清軍入關之後,自己無法力挽狂瀾,而實在無法在中國立足了,啇毅甚致打算學鄭成功的,佔領臺灣,以求一絲喘息之機,重新積攢力量,重頭再來。

商毅知道,從清軍入關之後,一直到基本平定全國,花了差不多二十多年的時間,如果自己佔領臺灣,將會贏得充足的時間。假如佔領臺灣之後,商毅當然不會像另一時空裡的鄭成功集團那樣,困守孤島,不思進取,而是充份利用清政府無力渡海的時間,首先在海上稱霸,整合東南亞的勢力,等攢足了力量之後,再與清朝爭奪中國。當然這只是一個對未來的設想,那樣現在還是先顧好眼前的事情。

做出了決定之後,商毅立刻招集二團和三團的團部成員,告訴他們朝廷的調令,當然還沒有把自己的打算告訴給他們。只說尊照朝廷的命令,馬上要東下進入浙江。

周少桓等人當然不知道商毅的計劃,一來是覺得商毅這樣安排了,他們照做也就行了;二來又有朝廷的命令。因此也沒有人反對,聽完之後,也就各自回去準備出發。

就在當天下午,沈雲英來求見商毅,見面之後,沈雲英就立刻問道:“聽說大人要離開道州了嗎?”

商毅點了點頭,道:“是啊,我們馬上要到浙江去平亂。”

沈雲英忽然跪在商毅面前,道:“商大人,請讓我加入商家軍吧。”

商毅微微一怔,先讓她起來,笑道:“沈姑娘,你一個女孑,爲什麼要從軍呢?”

沈雲英道:“回稟大人,小女子自幼不好女紅,只喜舞刀弄劍,雖無停機之徳,卻願意以鎮東將軍爲效,投身軍戎,小女子早就想投效鎮東將軍,只是老父在堂,纔不得不做罷,如令先父亡故,在無牽掛,望大人能夠成全小女孑這一番心望。”

商毅知道,沈雲英所說的鎮東將軍,就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女將秦良玉,她是在崇禎三年(1630年)馳援京師,被受封爲都督同知、四川總兵,並掛鎮東將軍印,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記入正史傳記,而非[烈女傳]的女子。

商毅點了點頭,笑道:“沈姑娘,你要加入商家軍,我當然是歡迎。只是你終是一個未婚女子,在軍營之中也有諸多不便之處。實話實說吧,我看我們二團的副團長童大勇對你很有好感,正好你也無婚配,如果你不反對,我就做主,給你們主婚。一來你終身有靠,二來在軍營之中,也能有個照應,他人你也見過了,雖然有些木訥,但卻誠實可靠,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雲英低下頭去,臉上飛起了兩朵紅雲,低道:“小女子己是父母雙亡之人,加入商家軍, 就是大人的屬下,婚姻之事,就全聽大人作主。”

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370章 戰術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34章 收尾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35章 天命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96章 軍校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8章 軍備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1章 飛剪船第64章 破局(四)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18章 海盜(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86章 出獄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90章 遇刺(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77章 名士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81章 洋人(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78章 衡州府第103章 完婚(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78章 工匠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
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370章 戰術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34章 收尾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35章 天命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96章 軍校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8章 軍備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1章 飛剪船第64章 破局(四)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18章 海盜(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86章 出獄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90章 遇刺(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77章 名士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81章 洋人(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78章 衡州府第103章 完婚(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78章 工匠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