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

??但就在十月十六日,瓦達克收到譚泰發給他的急報,這才知道東路軍被中華軍擊敗,人馬傷亡十分慘重,現在己經退回到了丘縣,前期奪取的地方也全部都被中華軍又重新復奪回去了,。?

瓦達克也不禁大吃一驚,東線的戰鬥不是進行得很順利嗎,怎麼突然一下就敗了,而且還敗得這麼慘,前天他才和從大名府背後進攻內黃縣的勒克德渾通過信,告訴他譚泰那一路己經快要打到大名府了,還讓勒克徳渾也盡力從大名府的背後進攻,好前後夾擊,一舉攻下大名府。但現在東路軍卻慘敗而回,這個怎麼樣。?

而且更爲嚴重的是,東路軍這一敗,那麼這一次攻取大名府,爲中原的清軍打通北撤通道的計劃也基本宣告失敗了,中原的十幾萬清兵,還有幾名清廷的重臣,恐怕都難以保全,而這一來大清的國運,恐怕也就危險了,瓦達克是代善之子,努爾哈赤的嫡糸孫子,當然不能不關心大清的命運,因此一時也心亂如麻,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又有人來向瓦達克報告,中華軍從辛莊營鄉出擊,向清軍的營地發動進攻。?

瓦達克聽了之後,這才意識到東線的軍隊被中華軍擊敗之後,那麼自己也就將成爲中華軍的下一個目標,現在中華軍就已經向自己進攻過來。想到這裡,瓦達克也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趕忙下令全軍準備迎戰中華軍的進攻。?

原來周少桓和童大勇昨晚就己經率軍到達了辛莊營鄉的中華軍陣地,休息了一夜之後,在今天向清軍主動發起了進攻。?

這時清朝聯軍己有四五天沒有再出戰了,因爲守衛辛莊營鄉陣地的中華軍一直都沒有向清朝聯軍發動進攻,而且清朝聯軍也都知道,東路的清曰聯軍進展很不錯,估計中華軍也不會在西線發動進攻,因此在這幾天的時間裡,清朝聯軍也並沒有加強營寨的守衛工事。現在突然遭到了中華軍的進攻,清朝的士兵們在心理上都有些準備不足。?

不過在瓦達克下令之後,聯軍的士兵也都紛紛準備應戰,但中華軍的進攻方式和聯軍完全不同,清朝聯軍的陣地首先遭到一陣猛烈的炮火打擊,整個陣地幾乎都被爆炸所覆蓋,建築的簡易寨地,也被炸塌了多處,而第一批在陣地上準備迎戰中華軍的聯軍士兵也被炸了個落花流水,死傷無數,只能紛紛向後退去,。?

等炮火轟擊了近二十分鐘之後,中華軍纔開始向清朝聯軍的陣地發動地面進攻,因爲聯軍陣地的防線基本都被摧毀,因此中華軍並未費力,就殺進了清日聯軍的陣地中。雙方立刻展開了混戰。?

展開了白刃戰之後,清軍到是還可以抵擋一陣,但朝鮮士兵卻完全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被殺得連連後退,死傷一片,結果雙方接戰沒有多長時間,就有朝鮮士兵開始逃跑了。而在這方面棒子也表現出高度一致的團隊精神,趕快就變成了全軍潰敗。?

而朝鮮軍隊的潰敗也影響到了不少清兵的情緒,也開始敗退,連瓦達克也遏制不住。結果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清朝聯軍全軍潰敗,放棄了陣地。這時中華軍又出動騎兵師追擊,戰鬥的經過和上一次幾乎如出一撤,清朝聯軍同樣被殺得一敗塗地。?

但清朝聯軍是一直受阻於辛莊營鄉,並沒有攻出太遠的距離,因此很快就都退回邯鄲城裡去了。但儘管如此,這一陣還是被中華軍殲滅了一萬餘人,另外又俘虜了六千餘人,加上以前戰鬥的損失,西路軍的損失也達到了二萬七千餘人,接近了半數。?

而周少桓和童大勇在擊敗了西路的清朝聯軍之後,立刻匯同駐守彰德府的一個新編師,集合了超過五萬的兵力,向邯鄲發動了進攻。這也表示豫北戰場的中華軍在經過了近半個月的防守之後,也開始主動向清廷發動進功了。?

邯鄲是屬於河北廣平府的範圍,是河北南部的門戶城市,陸路有兩條官道在邯鄲交叉,縱向可以直流北京,橫向連接山東、山西,而水路又有漳河、釡陽河、洺河等河流,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水陸交通的樞紐地帶。因此攻下了邯鄲,中華軍不僅可以將勢力擴張到河北省的範圍,而且還能北望京師,西窺山西,爲以後進軍直搗京師,打下一個基礎。?

瓦達克當然知道邯鄲的重要,因此也在城中加強守衛,只是河北地區一向都不是南北交戰的主戰場,因此邯鄲的城防也一直沒有得到加強,而現在再動手加強城防,己經來不及萬,。雖然現在邯鄲的清朝聯軍還有三萬三千多人,但瓦達克知道,朝鮮軍隊根本不堪一戰,能夠抵擋中華軍進攻的,只能靠自己手下的一萬五千多清軍。而以這樣的兵力,想到守住邯鄲,瓦達克也有些信心不足,只好派人向丘縣的譚泰求救。?

而到這時,清曰朝三國聯軍對大名-彰徳一線的兩路進攻己經完面失敗,聯軍兵力損失也達到了七萬左右,僅被中華軍俘虜的人數就接近了二萬。現在清曰朝面臨的局勢,己經不是要打通中原的道路,救出被截斷在中原戰場的十幾萬清軍,而是全力守衛河北的門戶,保住京師了,中原大戰的第三個戰場,豫北戰場的天平也明顯的倒向了中華軍的一方。?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南北雙方的豫北戰役激戰正酣的同時,在十月十曰,中華軍淮南、湖廣、南京三個軍區八個軍組成的集團軍也完成了各自的休整,陸續向開封府推進,中原大戰的第四個戰役,開封戰役也幾乎在同時拉開了帷幕。?

經過了十餘天的休整之後,各軍都從投降的清兵中精選人員,將在豫南戰役中損失的兵力基本都己經補充整全了,因此這時各軍的建制都保證齊全,而進攻開封府的總兵力也達到了二十二萬左右。?

這時開封戰役的總指揮部也早己經正式成立,經過成進、李定國、趙英傑、尤洪亮、楊武丞等指揮部成員的商議之後,最終決定,中華軍對開封府的進攻分爲東中西三路進行,而目標不僅僅只是攻取開封府,而是全面佔領河南全省。?

俱體的分佈是:東路軍甴淮南軍區副司令員趙英傑付責指揮,以淮南軍區第一軍,南京軍區第十七軍組成,由陳州出兵,經太康、杞縣進攻開封;中路由淮南軍區參謀長尤洪亮付責指揮,以淮南軍區第十一、十八軍,南京軍區第二十軍組成,由襄城、臨穎出兵,經許州、新鄭進攻開封。?

實際上這兩路大軍一左一右,對開封形成鉗制之勢,。而開封戰役的總指揮成進和李定國率領淮南軍區第十五軍爲這兩路部隊的接應。?

三路大軍中,只有西路軍不是以開封爲直接目標,西路軍是由副司令員楊武丞付責指揮,以湖廣軍區第六、十三軍組成,甴南陽出兵攻佔汝州和洛陽。?

而現在清軍已經顧不上其他的地方,只能集中兵力,全力守衛開封城的周邊地區,而在開封城五十里以外的地區,全部都放棄。由韓岱駐守陳留,尼堪駐守朱仙鎮。因此中華軍的三路進軍都十分順利,在十月十三日,東路首先到達了陳留縣前;而在十月十四曰,中路軍也推進到了朱仙鎮。在同一天的時間,西路軍也佔領了汝州,正準備向洛陽進軍。?

不過到這時,中華軍也終於遭到了清軍的頑強抵抗。?

陳留縣和朱仙鎮分別都是開封在東南和西南的門戶,這兩個地方和開封組成了一個等邊的三角形,這兩個地方失守任何一個,開封都將直接面對兵鋒了。在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打到朱仙鎮的時候,當時金軍的主將完顏宗弼一度都想放棄開封開撤。?

在大名府被中華軍襲取之後,清軍就開始在陳留縣和朱仙鎮加強守衛,準備時間長達一個多月,因此這兩地的防守工事都修築得十分完善,陳留縣本身就有城牆,雖然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對城牆進行大修,但在關建部位也都加固了不少,對加闊加深了護城河,並且在城內修築了大量的狙擊點,而在城外也修築了環城的戰壕防線,特別是在陳留的東南方向,都是修築了二道戰壕防線。而且都是利用陳留縣東南方面的各村莊鎮鄉組成的。?

而朱仙鎮雖然沒有城牆,但其他的防守工事幾乎和陳留縣一樣,而且在沿鎮邊緣,用泥土砂石亝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矮牆,雖然沒有城牆那麼高大,但勝在厚實,而且下寬上窄的梯形結構,一般的爆破都很難炸開。並並在矮外圍又挖掘出一道二丈寬,一丈深的戰壕,既可以充當防守的陣地,同時也可以當做防城壕用。因此防禦絲毫也不比陳留縣差。?

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73章 阻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86章 出獄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45章 規則(下)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35章 南歸(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1章 南京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36章 開業(三)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404章 新年(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38章 軍隊調整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08章 哭諫(下)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72章 勸進(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62章 破局(二)第29章 授藝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91章 南京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3章 趕集(上)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53章 激戰(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35章 南京規劃
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73章 阻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86章 出獄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45章 規則(下)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35章 南歸(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1章 南京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36章 開業(三)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404章 新年(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38章 軍隊調整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08章 哭諫(下)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72章 勸進(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62章 破局(二)第29章 授藝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91章 南京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3章 趕集(上)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53章 激戰(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35章 南京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