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

第二天又經過了一天的忙碌,商家軍所有人馬物資都以經渡過了漢江, 在蔡甸鎮駐。全軍共有三團、五團,兩個騎兵連,一個偵察兵連。共計人馬七千五百多人。另有輔兵,雜役一千五百餘人。

看着商家軍都渡過了漢江,李定國和孫可望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兩人也暫時放下了爭執,分兵兩路,分別對蔡甸鎮和江灘陣地發動進攻。

不過商毅對此也早有準備,不等西軍的人馬到,派成進帶領三團,去攻取漢陽府,給西軍來了個圍魏救趙。

李定國和孫可望得知之後,也都大吃一驚,也不顧再進攻商家軍,急忙回兵去救援漢陽府。結果在半路上丈遇到了商家軍的阻擊。而商毅又命羅遠斌帶領五團,從西軍背後殺上,兩下夾攻,又將西軍殺得大敗,當場拆兵六千餘衆,被俘多達千餘人。孫可望和李定國只得繞道逃回漢陽府,閉門不出,同時派人向張獻忠救求,請張獻忠迅發兵過江。

但就在第二天,商家軍就對漢陽府發動了進攻。

自從南下以來,商家軍連戰連勝,一路勢如破竹。不過雖然也攻克了不少城池,但基本都是靠偷襲,或是靠商家軍的威勢力,逼使對方棄城而逃。但強行攻打一座城池,還從來沒有過,而漢陽府就將是商家軍南下強攻的第一座城池。

這時西軍還剩下二萬多人馬,兵力遠比商家軍多。但經過了兩天的激戰之後,西軍早就被商家軍殺破了膽,根本就不敢出城迎戰,就連李定國也喪失了與商家軍作戰的信心,因此在商家軍的人馬到達漢陽府城下之後,西軍全都躲在城裡,四門緊閉,加緊防守。

漢陽府位於長江和漢水的夾角處,城牆也是依水伴江而建,因此四面有兩面臨水,西南兩面是旱門,而東北兩面是水門。商家軍主攻的方向就是西門。商家軍的人馬離城牆約三百步的距離布好陣式。商毅站在指揮車上,用望遠鏡觀察漢陽府的城牆。

漢陽府的城牆高約四丈,橫向展開約有二里多遠。正中城門位置有城樓,在城門兩側各有兩個馬面,兩邊的城角位置有塔樓。城外的羊馬牆由於多年沒有維修,大部份都不在了,而少數部份也只剩下小半截。

商毅點了點頭,對身邊的成進道:“不理其他的地方,所有的火炮集中起來,對準城樓的地方開火。等打開城門之後,再派火槍兵衝進城去。”

成進道:“是。”然後轉身下了指揮車。立刻吩咐士兵們準備火炮。

不一會兒,三團所屬的二門兩千斤紅夷大炮,二門一千斤紅夷大炮,三門一號佛朗機炮,四門二號佛朗機炮,三門三號佛朗機炮,六門虎蹲炮全部都以經佈置完畢。除了虎蹲炮的射程太短,無法在現有的距離內打到城牆,其他的十四門火炮全都以經調整好了發射和角度,並填裝好了火藥和實心彈。

火炮營的營長一聲令下,十四門火炮的炮手們立刻點燃了引線。

“轟——轟——轟——轟——”

隨着巨大的轟鳴聲,震得人耳膜生疼,在城樓上指揮防守李定國和孫可望覺得城牆彷彿都顫動了一樣。

十四顆實心彈在八顆砸到城牆上,將城牆砸出大小不同的坑道,而目在坑道邊緣,佈滿了裂紋。另有四顆擊中了城門,震得城門“咚、咚”作響,激得灰塵簌簌直落。雖然城門是用半尺厚的木板,還包上了鐵皮,但依然出現了幾道裂紋。而還有兩顆直接就落到了城樓上,只打得城樓的門窗破裂,木屑亂飛。還砸死了幾名士兵。也嚇得在城樓上的其他士兵紛紛躲藏。

李定國和孫可望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被商家軍這種攻城戰術感到震驚。在李定國看來,攻城應該是靠近城牆,架上雲梯或者是塔車,然後向上攀爬進攻,明白就是拿人向上堆,拿人命換城池。因此攻城戰往往也是損失最大的。一般的將領都會盡量避免攻城戰。而商家軍則完全顛覆了李定國的這種傳統觀念,人馬根本就不靠近城牆,遠遠的就拿火炮轟,看樣子是打算硬生生將城門給轟開。心裡也不禁驚駭無比,攻城戰還可以這樣打的嗎?

自從袁崇煥取得了關寧大捷之後,明朝就將火炮的運用,一直定位於是守城利器,事實上袁崇煥的關寧大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在這一戰中用火炮重創了努爾哈赤,使其傷重不治而亡。本身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從此以後袁崇煥本人也因此制定出“憑堅城,用大炮” 的戰術。也成爲明朝軍方的火炮使用原則,即使是在袁崇煥死後,這個戰術原則也沒有改變。

而這個戰術的結果,也造成了明朝在最後二三十多年裡,不僅一味追求大口徑的重型火炮,忽視了中輕型火炮和火槍的製造和發展以及運用。而且在事實上,還將重型火炮的使用和發展,推進了一個戰略誤區。

事實上重炮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在守城上,恰恰是攻城。

像紅夷大炮這樣的重型火炮,威力確實巨大,用於野戰,則笨重不堪,運輸不便,而用於守城,又因爲這個時代黑火藥的功能不大,就算是使用霰彈,但殺傷力也只是集中在一個較小區域,作用也確實是有限。而且如果攻擊方對城池進行長期圍困,那有紅夷大炮也沒用了。

在袁崇煥死後,祖大壽守大淩河,守錦州的兩戰中,儘管明軍都擁有大量的紅夷大炮,但清軍卻釆用長期困守,圍而不攻,圍城打援等戰術,結果這兩次圍城的結果都是以祖大壽糧盡援絕,最後投降而告終,結果是把大批製作精良的紅夷大炮白白送給了後金而已。反而成爲清軍攻破明朝堅城最有力的武器。

因爲紅夷大炮用於攻城,卻能夠充份發揮它射程遠,衝擊力大的優勢,用來攻擊城樓、城牆可以壓制城頭的抵抗力量,轟擊城門,又能爲攻城的士兵打開缺口。根本就不需要再拿人命向城上填。一些原先看來無法攻克的城池,卻都能攻克了。

在近現代戰爭中,自從有了火炮之後,就不乏有用重型火炮擊潰敵軍的防守陣地、城牆、要塞等,而取得勝利的戰例,其中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在一戰中,德軍使用大貝爾塔巨炮,攻克了比利時的列日要塞。

這一點清人就非常清楚的,天聰七年,祝世昌給皇太極的一份奏疏裡說:“自古攻守,全用火器,如鳥槍、三眼槍、百子銃、佛郎機、二將軍、三將軍、發炮之類,用之城上防守極好。若攻打城池,必須紅衣大炮。”在崇禎十三年(1639年)的鬆錦之戰,後來南明弘治二年(1646年)的揚州之戰,江陰之戰中,清軍能夠攻破城池,紅夷大炮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甚致可以說,如果淸軍沒有紅夷大炮,很難橫掃南明。

商毅當然熟知近現代的戰例和各種武器的運用,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注意掌握主動權,因此在組建商家軍時,就是以火槍和中小型火炮爲主,但也不放棄重型火炮。但商毅並不把紅夷大炮當守城利器來使,並且改進紅夷大炮的炮車,儘量減少它運輸的困難,因爲這大傢伙在攻城的時候,還是有大用處。

而這一次進攻漢陽府,就是商毅試驗紅夷大炮在攻城中運用方法的一個試驗場。

十四門火炮連續不斷後噴出火舌,發現怒吼,將炮彈無情的射向漢陽府的城牆、城樓、城門上。在連續七八輪轟擊之後,城牆是中彈最多的,在漢陽府城門附近的城牆上,以經密密麻麻,佈滿了幾十凹凸不平的大坑,而城牆上的裂紋,己是密如蛛網一般。

城樓同樣也遭到了十幾下炮擊,牆壁被打裂出幾個大洞,連屋頂都被砸塌了兩塊,城樓內的房間裡更是一遍狼籍,己有二十多名士兵喪命。而漢陽城裡的守軍這時根本就不敢在城樓上站着了,紛紛向兩側退讓,就連李定國和孫可望也退避到一邊,整個城樓幾乎就是不設防的。

其實火炮重點打擊的還是城門,儘管這個時代火炮的精確度並不高,但因爲距離近,目標集中,因此在每一輪轟擊中,總也會有三四顆炮彈擊中城門,因此六七輪下來,城門上也捱了二十幾下,在城門上以經眀顯的出現了四五處凹陷的地方。如果在城門洞裡,看城門的背面,就可以發現,城門上以出現了多處地方木裂,而且門栓都以經彎曲變形了。

商毅一直在指揮車上看着炮擊的效果,不得不說,紅夷大炮確實是攻城的好武器,他看得很清楚,紅夷大炮對城牆造成的傷害,要比佛郎機炮大得多。這還是自己只有四門紅夷大炮,如果有四十門紅夷大炮齊射,就是將城牆轟開一個缺口,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火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區別。

不過現在看來,轟開城門以經是時間早晚的事情了,因此商毅立刻下令,命一個營的火槍兵帶着虎蹲炮,向城門推進,準備去搶奪城門,而另一個營的火槍兵沿城牆射擊,清除兩側的守軍。

“轟——”

又是一聲巨響,兩顆紅夷大炮發射出的炮彈幾乎同時擊中了城門,本來就以經不堪重負的門栓終於應斷裂, 漢陽城的城門,左右分開。

第103章 海商(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71章 不解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1章 遇刺(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7章 行軍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42章 海警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山東戰役二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4章 玄皇教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4章 玄皇教第191章 勸進(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84章 襲擊(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96章 軍校第95章 遷移(二)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67章 重逢(上)第33章 互不相干
第103章 海商(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71章 不解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1章 遇刺(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7章 行軍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42章 海警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山東戰役二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4章 玄皇教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4章 玄皇教第191章 勸進(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84章 襲擊(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96章 軍校第95章 遷移(二)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67章 重逢(上)第33章 互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