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攻取兗州(六)

走進大帳就看見垂頭喪氣的阿巴泰己被五花大綁的捆在椅子上

楊漢中道:“這個人就是阿巴泰?”

李國英忙道:“是啊是啊回稟大人他就是阿巴泰”

楊漢中雖然不認識阿巴泰但也聽說過他的年齡長相看起來確實差不多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很好等我們查實了他的身份無誤之後可以算你立了一功”

李國英聽了心裡也不禁大喜連連點頭道:“多謝大大提攜多謝大大提攜”

阿巴泰本來就是個火爆脾氣被李國英抓住心裡正憋了一肚子火現在又見李國英一付小人得意的嘴臉氣更是不打一處來狠狠得向李國英唾了一口道:“無恥之徒”然後把脖子一揚道:“我就是阿巴泰不幸被這個無恥之徒出賣要殺要剮隨你們的便……”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背後己經捱了幾下槍托緊接着有人厲聲喝道:“老實點”雖然中華軍禁止虐待俘虜但阿巴泰被抓了還這麼氣焰囂張自然不會對他客氣

楊漢中哼了一聲道:“被抓住還不老實等我們打到北京去把你們的小皇帝也抓起來讓你們在牢裡去團聚”說着才命令士兵把阿巴泰帶走

阿巴泰雖然戎馬半生受傷捱打是家常便飯但現在畢竟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而且在清廷入關之後阿巳泰一直在山東駐守也開始養尊處優起來儘管還是經常領軍出征但畢竟只是坐鎮指揮不會親自上陣拼殺了因此捱了幾下之後也被打的齜牙咧嘴終於不敢再橫蠻下來老老實實的跟着中華軍的士兵被帶到集中關押俘虜的地方看押了起來在那裡阿巴泰發現了不少自己的舊部到也並不孤單而他心裡唯一的希望就是嶽樂能夠逃出虎口返回到濟南

離開主營之後嶽樂身邊還帶着五百多名神威營的士兵趕向當時清軍唯一還能堅守的裴家莊陣地希望能夠在那裡找機會突出重圍但等嶽樂帶着士兵還沒到達裴家莊的時候裴家莊陣地也已經被中華軍給突破嶽樂的人馬正好趕上這一場混戰

雖然是嶽樂見機得快立刻下令後撤但所帶的人馬還是被中華軍給衝散了連嶽樂座下的戰馬也被打死了而嶽樂也知道騎在馬上的目標太大幹脆也和其他士兵一樣在步下作戰結果等嶽樂連退了十餘里好不容易暫時找了一個安定的地點而這時身邊帶的士兵己不足百人

嶽樂也不敢在一個地方舊停稍作休息之後並且換了一身普通清兵的衣甲又領着士兵四外尋找突圍的機會雖然這時南驛方圓幾十裡己全被中華軍控制但中華軍畢竟只有四萬多人不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包圍圈而且清軍的人數也有不少外逃的還有許多因此周少桓也下令只留下一個佔定了清軍的南驛大營其中華軍的士兵分散成以連營爲單位到南驛戰場方圓一帶去搜找清軍的殘餘人員

而第十軍的軍長章一平攻下了兗州之後也派遣兩個旅趕來助戰雖然這兩個旅趕到南驛戰場時戰事基本己經結束了但正好可以幫忙清理戰場

因此嶽樂帶領着自己的部隊在戰場上來回奔走了一天一夜遭遇到幾次中華軍的攻擊但居然都讓他僥倖逃脫但這時嶽樂的身邊打得只剩下十二個人而所帶的火槍只剩下五支但火藥己經全部打光了還有四個人是徹底的空手另外只有嶽樂一個人穿着盔甲其他士兵都嫌累贅把衣甲都脫了

不過這時己經逃到戰場的邊緣地區雖然還聽得槍聲、喊聲但也小了一些因此也都稍稍安心但一行人一天一夜水米未盡都是又累又餓又渴衆人發現前面有一個小村於是打算在村孑裡去搶一些吃喝休息一會兒養一養體力精神然後再脫離戰場因爲淸軍一向不把漢人的農民放在眼裡因此嶽樂等人並不認爲在尚未脫離險境的時候公然在村孑裡搶劫有什麼不對而且他們現在也確實是精疲力竭也需要補充食物和水

那知嶽樂帶着人一進村子才搶了一家立刻把村子裡的所有住戶都驚動了於是家家戶戶男男女女全都跑了出來圍攻清軍雖然這個村孑不大但也有三四十戶人家這一跑出來也有一百多號人一個個拿着鋤頭、鐮刀、鐵鍬、扁擔、馬勺等農具把嶽樂一行給包圍了起來其中還有幾個十來歲的孩孑也都各持棍棒加入到村民的隊伍裡圍着嶽樂等一行人就是一陣亂打

這一下大出嶽樂等人的意料因爲在他們的印像裡漢人的老百姓都是膽小怯弱受欺負之後只會哭從來也不敢反抗的一羣人卻沒有想到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村子裡竟會遭到村民的圍攻

但在一開始嶽樂也沒把村民的圍攻當一回事因爲村民的人數雖然不少但都是農民還有不少是婦女和孩孑能有什麼作用自己可都是清廷最精銳的軍隊雖然只有十來個人還敢這一幫烏合之衆嗎?只要是打死他們幾個人就可以把其他人都嚇跑了

但一來村民確實人多勢衆二來這時清兵都是又累又餓十成力量使不出一二成三來在這一刻村民們也確實暴發出及大的勇氣來因此儘管清兵奮力迎戰也殺了幾名村民但不僅沒有嚇倒這些村民相反還更激發了他們的憤怒和血性結果最後十幾個清兵都被村民打翻在地各種鋤頭、鐮刀、鐵鍬、扁擔、馬勺等農縣劈頭蓋臉的像他們身上砸打下來只打得毎一名清兵都在地上亂滾亂爬慘叫不止

就連嶽樂也被打得根本就站不起來只好抱着腦袋縮着身體忍受各種農具如雨點一般打在自己的身上心裡也不禁暗暗後悔早知是這樣就不該到這個村孑裡來

這個村孑本來就不大加上這麼一鬧自然也弄出了不小的動情也引起了附近中華軍的注意力於是有一箇中華軍的連隊趕到村子裡才才制止住了村民的行爲但這時己有六名清兵被活活打死其他也都個個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只有嶽樂因爲是穿着盔甲還能向抗上一陣子

不過也正因爲如此讓他在這羣清兵裡最爲顯眼因此也對他進行詳細的盤問嶽樂當然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只說自己是一個牛錄額真但經過中華軍的士兵對他搜身發現在這套普通的衣甲裡面居然是一套錦絲衣服而且又搜出少如瑪瑙扳指、翡翠鼻菸金襄玉墜等貴重的小物品和幾份文書

雖然士兵們看不懂滿文但也斷定這人決不會是一個牛錄額真至少也該是個甲喇或是梅勒、固山也說不定因此向村民們說明這個人清廷的大官要把他帶回去省問其餘的清兵就都留給村民的處置同時還請村孑裡的頭領人物跟着自己一起來大營去領賞

畢竟中華軍只領走了一個人村民們並沒有意見於是村長帶着幾個人跟着中華軍的士兵一起來到南驛的臨時大營

因爲李國英己經投降因此一下子就認出來被帶回來的這個人就嶽樂周少桓也不禁大喜這麼一來阿巴泰父子就都被擒獲了再加上兗州城裡還關押着李率泰清軍的幾名首腦人物全都成了中華軍的俘虜這一次攻取兗州的戰事也取得了最圓滿的結果

而阿巴泰父子在分開了兩天之後又在戰俘營相遇最後被押進了兗州城裡和李率泰、陳錦等高級官員關押在一起

經過最後的統計在兗州城外的南驛之戰中中華軍一共殲滅清軍九千三百七十一人俘虜清軍一萬七千七百五十三人另有李國英部二百三十六人算主動投降逃走的清軍只有兩千餘人而中華軍也付出了陣亡三千八百三十五人傷二千三百七十三人的代價

因爲清軍是來援救兗州因爲所帶的物資也並不多神威營所用的火槍、火炮中華軍基本都看不上眼全都送給了鄭成功算是對鄭軍參戰的感謝而清軍遺留的盔甲武器更是被中華軍不當一回事留下一部供地方民兵使用另一部份準備回爐另造只有繳獲清軍的二千多匹戰馬還算是對中華軍有用

但鄭成功也十分滿意了進攻兗州有自己的一份功勞而且又得到清軍留下的各種火銃近五千支火炮一百餘門可以算是極大的收穫因爲跟着中華軍作戰多次鄭成功也深知火器的作用心裡也一直都想組建一支自己的火器部隊現在得到了這一批火銃、火炮之後完全可以實現了

第35章 鄉鬥(下)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85章 地雷陣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69章 召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21章 狙擊手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3章 出兵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8章 困境(下)第193章 雷汞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81章 喜迅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65章 出兵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5章 受勳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51章 調兵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89章 交易(下)第1章 清廷(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02章 夜奔(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81章 辭職(下)
第35章 鄉鬥(下)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85章 地雷陣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69章 召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21章 狙擊手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3章 出兵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8章 困境(下)第193章 雷汞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81章 喜迅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65章 出兵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5章 受勳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51章 調兵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89章 交易(下)第1章 清廷(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02章 夜奔(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81章 辭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