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雨戰(二)

在泥寧的地面上前進, 速度至少要比平常慢了一倍。因爲到處都是積水,也很難看清壕溝的位置,有時趟着水走着走着,忽然一腳踏空,就掉進了壕溝裡,緊接着就看見血水冒了上來,因爲在壕溝底部插着利刃,一但有人掉進去,基本就起不來了。

而更艱難的,卻是被穆陵軍推起了幾道矮牆。如果是在平時,對於一個士兵來說,這一米多高的矮牆根本就不算什麼?前腿一擡,後腿一蹬地,就能跳上去了。但在雨天裡,地面溼滑,根本就無法借力,而且皮靴裡也灌滿了水,粘滿了泥,擡擡腿都十分費力。本來並不算高的矮牆,卻成了極難逾越的障礙,許多清兵都在這裡受阻,也滑了好幾跤,摔得滿身滿臉都是泥水。

有的清兵雖然機靈,把木梯架到矮牆上當跳板,但清兵們的皮靴上沾滿了溼泥,踩在木梯上,一不留神也會被滑倒。樣子也十分狼狽且又滑稽。

再加上關城上的火炮還在連續不斷的發出憤怒的轟鳴,將鉛鐵砂石不斷噴散在清軍的頭上,也給清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就在距離城牆五十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範圍之內,橫七豎八,以經倒下了超過千數的清軍屍體。而鮮血混在黃泥水中,變成了一片紅褐的顏色。還在繼續的擴大和蔓延開。

阿巴泰雖然預計到了,在雨天攻城會對清兵帶來一些麻煩,但現在出現的局面還是令他有些始料未及。儘管阿巴泰雖然身經百戰,也打過一些雨戰,但因爲雨天路滑,而且弓弦沾水也無法使用,對善於騎射的清軍來說,並不是戰鬥的好時機。因此有限的雨戰也多半是以奇襲戰爲主,在雨天打攻城戰的經驗幾乎沒有。

雖然現在戰死的都是漢軍的人馬,並不心痛,但局面畢竟並不樂觀,白白損失了這麼多的兵力,還是令阿巴泰有些鬱悶。

不過雖然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但在清軍的積威之下,由其是出戰之前斬了額古納,也對全軍起到了相當大的震懾作用,因比漢軍的士兵還是咬牙硬撐着的通過了這一片死亡的地帶,逐漸都進入了火炮顧及不到的死角。雖然阿巴泰並不計較漢軍的生死,但也不禁鬆了一口氣,總算是越過了火炮的攻擊範圍,下面就該輪到淸軍攻城了,這下看明軍還有什麼辦法。同時阿巴泰還下令,命蒙古軍作好準備,去支援漢軍。

就在這時,忽見城垛口處伸出了一排黑洞洞做銃管,對準了城下,只聽一連串爆豆般的靂霹聲響轉來,轉服之間城頭上就被大量的煙霧籠罩,但馬上就又被風雨吹散。

而城下的清軍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擊了幾十人,隨後穆陵軍的第二排、第三排火槍手也都相繼開始發射,如此周而復始、輪流射擊,槍聲始終沒有停下來。城下的清軍原以爲到了這裡,就可以安全了,那知依然還是受到的打擊,因此也有些混亂起來。

連阿巴泰和圖爾格也吃驚不小,因爲他們兩人看得很清楚,穆陵軍的火槍手都是在毫無遮擋的情況下開槍射擊的。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在淋着雨進行的。

阿巴泰的心裡也不禁心出了一些恐懼,難到說明軍使用的火銃不怕風次雨淋了嗎?這怎麼可能呢?但現實以經擺在了眼前,明軍現在確實是在大風大雨中使用火銃啊。

事實上,穆陵軍用的是燧發槍。現在商毅手頭上有三百八十多支燧發槍,在這個時代,燧發槍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和火繩槍相比,在正常的情況下,燧發槍的優勢也並不十分明顯,但在這和風雨天氣中,燧發槍就顯示出了比火繩槍的先優勝之處,因爲打火方式的不同,使燧發槍能夠抵禦一般的大風大雨,雖然還時常出現啞火的情況,依然能夠正常的進行射擊。

而且同樣是因爲下雨,清軍無法使用弓箭,也使穆陵軍的火槍手們可以毫無顧忌的站在城垛口前,向城下的清軍射擊。雖然三百八十多支燧發槍並不算多,但這時的淸軍依然是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根本就沒有還手的能力,只能一個接一個的躺倒在泥水中。

剩下的清軍只能拼命向城牆邊前進,因爲這時退是退不回去了,只能繼續向前衝,直到靠近城牆邊,展開攻城。

而這時在清軍陣中觀戰的阿巴泰和圖爾格只能相對苦笑,誰曾想到明軍居然會有這樣的火銃呢?

圖爾格道:“貝勒,明早既然能使用不怕風雨的火銃,那麼我們趁雨進攻之策恐怕是難以奏效了,是不是撤軍回營,等雨停了以後,再來進攻濟南?”

阿巴泰搖了搖頭,道:“不,繼續進攻。” 接着傳令道:“再調五千蒙古軍,增援攻城的人馬,另外命令剩下的漢軍,立刻出動,去清除土牆壕溝障礙。督戰隊出動,凡事有敢退縮不前的人,一率當場斬殺。”

因爲阿巴泰清楚,淸軍的戰意本來就不高,而戰事進行到了現在這一步,如果就這麼撤軍,只會讓全軍的士氣更底,因此必須取得一些成果,才說得過去。因此如果能夠趁着現在,土牆壕溝障礙淸除乾淨,也算是有所收穫。而且現在對清軍來說也並不是沒有利的,致少穆陵軍沒有使用那種殺傷力很大的炸彈。當然也可能是現在還沒到使用的時候。再阿巴泰看來,穆陵軍既然能使用不怕風雨的火銃,那麼再使用不怕風雨的炸彈,也不足爲奇。不過也不妨用漢軍來消耗明軍的火藥,爲天睛之後,淸軍的主力攻城,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着阿巴泰下令之後,五千蒙古軍立刻開始向城牆靠近,準加入到攻城的隊伍中去。而又有五六千漢軍衝到了土牆邊,開始揮舞着手中的刀槍,挖掘着土牆。同時五百名抱着雪亮大砍刀的清兵也在陣前一字排開,只要是有不向前進的,隨時處斬。

而見清軍又有了新的人馬出動,濟南城頭上的十五門火炮又開始了轟鳴,再一次將密集的鐵鉛砂石噴吐到清軍頭上。

這時第一批進攻的清軍冒着隧發槍的打擊,終於到達城牆邊,這時清軍只剩下三千多人了,他們利用雲梯當跳板,渡過了護城河,然後將雲梯架在城牆上,開始向城上攀爬。

應該說下雨天還是給穆陵軍帶來了相當多的困難,弓箭同樣也不能使用,一千六百多支火槍,也只剩不到四百隻可以使用,而且在近戰中殺傷力頗大的手榴彈也不能用,還有事先準備好的火油罐,澆開水等等城防措施都無法用得上了。守城的士兵除了用燧發槍之外,就只能用石塊、粗木猛砸清軍。

好在這些東西城上也準備得十分充足,因此士兵們紛紛抓起石塊、抱起粗木從城牆上扔了下去,只砸得城下淸軍頭破血流,慘叫連天。一個個只能舉着盾牌,頂在頭上。但濟南城的城牆高有近四丈,十幾斤的石塊從城上落下,力道可也不小,往往能砸得盾牌撞到腦袋上,昏倒在地。

同時,雨天對清軍攻城的影響更大,弓箭無法使用,使清軍完全喪失了中遠程還擊關城的能力,而且雲梯上沾滿了泥水,清軍穿的鞋子又是皮製爲主,被雨水一泡,又滑又軟,因此再攀蹬雲梯的時候,一不注意就會腳下打滑,而且一個人滑落,會將自己身後的其他人一齊全都撞落下去,跌到城下的泥水裡。

而且就算是靠近了城垛口,也會有穆陵軍的長槍手牢牢守住,用長槍向木梯上的淸兵亂戳亂刺,一個不留神,也會被打落下去。因此清兵也不斷從雲梯上落下。不過也正是因爲下雨的緣因,地面溼軟,摔到地面上,到是摔得不重,這到是比睛天要好得多。

儘管這時增援攻城的蒙古軍也趕了上來,加入到攻城戰中,使淸軍的攻勢增加了一倍有餘,但也沒有對局勢形成多大的改觀,清軍攻了半天,但沒有一個人能攻上城牆去。

不過這時在城下,清軍到是很有收穫,土牆本來就堆得不高,再加上被雨水浸透,土質己鬆軟,雖然清軍用的是打仗的刀槍武器,而並沒有用鎬鍬一類的工具,有的清兵甚致就用雙手刨挖,但剷除起來也並不費力,幾個人一齊動手,用不了一會兒就可以把土牆鏟開一個大口子。而剷出來的泥塊也就近扔到壕溝裡。

但就在淸軍拼命淸除這些障砠的同時,穆陵軍的火炮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斷向淸兵轟擊着,不斷噴射出一片一片的鐵砂石粒,打得這些清除的清兵不斷倒地身亡。

儘管如此,清軍依然不敢後退,只能冒着炮火,拼命的挖土,填埋。一直到自己被鐵砂擊中而喪命爲此。生死一切,只能聽天由命了。有不少倒下的清兵,甚致就和泥土一起被填埋了下去。

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94章 勸降(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34章 宣戰(上)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84章 夜襲(二)第83章 夜襲(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7章 夜襲(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93章 遷移(一)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3章 出兵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08章 宣戰(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68章 重逢(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34章 收尾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45章 新年(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2章 備戰(四)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346章 親情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84章 襲擊(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91章 合圍(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4章 趕集(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94章 勸降(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79章 救急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21章 狙擊手第309章 宣戰(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
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94章 勸降(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34章 宣戰(上)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84章 夜襲(二)第83章 夜襲(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7章 夜襲(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93章 遷移(一)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3章 出兵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08章 宣戰(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68章 重逢(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34章 收尾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45章 新年(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2章 備戰(四)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346章 親情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84章 襲擊(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91章 合圍(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4章 趕集(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94章 勸降(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79章 救急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21章 狙擊手第309章 宣戰(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