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計劃調整(下)

商毅見沈雲英答應了,立刻命人將所有人都找來,當衆宣佈了童大勇和沈雲英的婚事。童大勇萬萬沒有想到會給自己訂婚,他對沈雲英當然也是很有好感,只是一直還沒有想到婚姻上來,因此也激動的什麼也說不出來,只是一個勁的傻笑,而沈雲英雖然也有些害羞,但她到底不同於一般的女子,和童大勇並肩給商毅下拜致謝。而周少桓等人也都爲童大勇高興,紛紡來向他們賀喜。

衆人說笑了一陣,商毅又道:“沈姑娘現在有孝在身,因此你們兩人只算訂親,等孝期結束之後,我纔給你們安排完婚。”

守孝是這個時代的習俗,因此任何人都無話說。沈雲英又道:“大人,我手下還有一些家丁,也想加入商家軍,不知大人能否都以留下來。”

商毅點點頭,道:“只要他們願意加入,我自然都願意收留,不過加入商家軍,可就要尊守我們的規鋸。” 說看又把商家軍的軍紀和選拔制度都說了一遍。沈雲英也立刻表示,回去轉達給家丁。

沈至緒去世,沈雲英家裡就無父無母,只有幾個遠房的叔伯幫着料理了沈至緒的喪事,而商毅向他們提出了沈雲英的婚事,都一致同意,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最後連同沈雲英在內,一共有二百七十三人投奔商家軍。

這一次追擊張獻忠,商家軍雖然沒有徼獲多少物資,但收降了李定國和沈雲英兩人,另有七百六十四名降兵,俘虜一千二百四十七人。而自身的傷亡只有一百八十七人。

第二天商毅就下令全軍開拔, 離開道州, 返回長沙府和吳甡匯合。經過衡州府的時候,進城取出了從桂王那裡搞出的錢糧,又與黃得功的人馬匯合。因爲天色將晚,商毅也決定這裡休息了一天。

而就在當晚,商毅來找王夫之,並且鄭重提出,要聘請王夫之做自己的贊畫,也就是幕僚。這是因爲商毅考慮到,浙江是文士彙集的地方,自己想到在那裡站穩腳跟,身邊也需耍一個文士來應付這方面的事務。王夫之當然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另一方面王夫之畢竟是這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家,對商毅來說,比那些空談理學道徳的腐儒要對自己矷胃口。而且王夫之的現在還沒有成名,想請動他也容易一些,

對商毅的邀請,王夫之既沒有表現得受寵若驚,也沒有不屑一顧,而是非常仔細的思考了一會兒,才答應啇毅,不過只提出一個條件,自己可以隨時脫離商毅。

王夫之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舉人,本想繼續參加科考,但因爲李自成、張獻忠這一鬧,明朝的科舉也停了,王夫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重新開考, 而且他的家庭也不富裕,僅管靠他在湖南小有名氣,到不難靠教書講學混一口飯吃,但王夫之畢竟是胸懷大志的人,而且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當然不甘心只當一名教書先生。而給商毅當幕僚不僅能夠有一份不錯收入,同時也能增長一些閱歷經驗。

雖然商毅是武官,因爲明朝文尊武卑,但王夫之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淺簿文士,他現在也有個舉人的功名,畢竟沒有任何官職,而商毅到底員從二品武將,並還有爵位,同時王夫之對商毅的印像也不錯,覺得他這麼年輕,就能有如此成就,日後的成就恐怕不在戚繼光之下,當年徐渭就是給胡宗憲當幕僚而名揚天下,而且商毅現在也算是吳甡的心腹了。因此基於這些考慮,王夫之認爲給商毅做幕僚,也不算辱沒自己。同時提出隨時可以脫離商毅,是準備一但恢復了科考之後,他可還要進京參考。

商毅對王夫之的想法自然清楚,不過他也知道,明朝是恢復不了科考了。因此對王夫之的條件也滿口答應下來,於是王夫之也連夜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就根着商毅的大軍出發了。

人馬又走了兩天,終於到達了長沙,吳甡正在這裡等得有些着急了,一見商毅到了,也不禁十分高興,趕忙招見商毅,告訴他浙江叛亂的俱體情況。

商毅這才知道,這次的浙江叛亂,其實從八月三曰就開始了,而且是從嘉興府的瀝海所發起,瀝海所的軍戶不知爲何,在八月三曰夜晚發動了叛亂,將所裡的千戶等官員全都殺死,在一夜之間,佔領了全所。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其他衛所的響應,三天之後,附近的三山所、觀海衛、臨山衛等地都發動了叛亂,叛軍匯合馬上就聚集了幾千人馬,首先就攻佔了全縣,殺死了縣衙等一干官員。而嘉興府的官員得知以後,怕受問責,因此也不敢上報南京,結果耽誤了時間。一天以後,叛軍就攻取了嘉興城,相續攻佔了嘉興府全境。隨後進軍攻打杭州府。

直到這時,叛亂的事情才遮掩不住,杭州府的浙江巡撫上報到南京。留守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接報之後,也不禁大爲震驚,急忙調集人馬,去平定叛亂。但南京的留守明軍以經腐敗無能之極,出兵救援杭州府卻被叛軍打得大敗而歸,結果杭州府、湖州府也都相續失守。

史可法也不禁大驚失色,因爲南京離杭州不過三百餘里的路程,數日即到,因此南京地區也是弄得人心惶惶,生怕叛軍攻入了南京,達官貴族紛紛向江北逃竄。史可法一面從江北調兵,保護南京,一面寫信給吳甡求救,請他立刻派遣一支人馬,趕來救援南京。

吳甡接信之後,也同樣吃驚不小,雖說現在自己是在湖廣追擊張獻忠,南京失守應該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但自己督師的權限中卻包括了南直隸,因此也有失職之罪,何況這時朝中還有陳演在盯着自己,正愁抓不到自己的馬腳,一但南京失守,他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而且朝廷也需要有人來承擔南京失守的責任,自已怎麼也是逃不了干係的。

但現在吳甡除了商毅之外,對誰也不放心,因此他首先命劉良佐立刻領軍,先去南京救援,然後馬上命人去找商毅,讓他回兵。

商毅聽完之後,也向吳甡報告了自己追擊張獻忠的過程。雖然這次沒能殺死張獻忠,但畢竟把他趕出了湖廣,而且人馬幾乎全軍覆沒,二三年內無法恢復元氣。起碼也能安心去浙江平亂了。要不然張獻忠在後面搗亂,那就更讓人頭疼了,因此吳甡也安心了不少。

這時商毅又問吳甡道:“督臣,這次叛亂,是甴幾個衛所同時進行,看來是早有預謀的,但不知是由什麼人發動的,叛軍現在有多少人馬?”

吳甡把兩手一攤,作無奈狀,道:“這個我也不知道,史憲之在信中也沒有說起,不過我想等到了南京,也就知道了。”

商毅也苦笑了一聲,怪不得後世都評價史可法志大才疏,看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既然這樣了,也就別在多問了,等到了南京再說吧,反正自己總是要東進的。而且商毅也不相信,這支叛亂的人馬會比李自成、張獻忠更厲害,人家都是幹了十幾年的造反專業戶,也不過就是這個水平了,這夥叛亂的人又會強到那裡去。

因此商毅點點頭,道:“好,督臣請放心,我這就回武昌府,然後馬上率軍東進。”

吳甡皺了皺眉,道:“如果先回武昌,然後再轉去南京,這一去一來,少說也有十五天,只怕太晚了,我看不如就從長沙直接趕去南京吧。”

商毅搖了搖頭,道:“我現在還有一個團的兵力駐紮在武昌府裡,還有衆多的錢糧物資,火藥炮彈等物,還需要清點查用,如果不帶這些東西,就是隻帶着士兵到達南京,也沒有多少用處。”

吳甡聽了,也無話可說,因爲他也知道,商家軍是以火器爲主,沒有火藥,火銃連燒火棍都不如。因此也只好點了點頭,而且他也怕把商毅給惹急了,他要是又撂挑子不幹,自己也拿他沒有辦法,現在也只能順着他來,於是道:“那好,我先帶人馬趕去南京,你到了武昌府之後,儘快收拾,立刻東進。”

商毅也點頭稱是。這時吳甡才告訴商毅,另外兩條消息,這時孫傳庭的人馬以經進駐了洛陽,而李自成的主力也進入了河南,先鋒田見秀駐軍在汝州府的襄城,雙方的大戰既將展開。

而另一條就是淸國的皇帝皇太極於崇禎十六年八月九曰暴斃,因爲未立太子,因此盛京上下分爲以睿親王多爾滾和肅親王豪格兩派,爲爭奪皇位,各不相讓,不可開交。吳甡有些幸災樂禍道:“這次最好讓酋奴內部來一次自相殘殺,從此之後國力大損,致少在十年之內,無法南下。我大明也好逐漸平定流寇,中興社稷。”

啇毅心裡好笑,“十年之內,無法南下”,就在明年,清軍恐怕就要入關了。想了一想,突然問道:“督臣,今天是八月幾曰?”

吳甡道:“今天是二十五日。”

商毅點了點頭,心裡暗想到,如果歷史不發生遍差,那麼今天就是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登基的日子,也就是淸國入關之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

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87章 等待消息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55章 民嘯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82章 佈置(三)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0章 婚姻(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00章 備戰(二)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9章 授藝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38章 軍歌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33章 互不相干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403章 新年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96章 遷移(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380章 總結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1章 追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5章 受勳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93章 遷移(一)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52章 對持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34章 突襲第24章 南京使臣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64章 破局(四)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05章 北上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69章 召見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
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87章 等待消息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55章 民嘯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82章 佈置(三)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0章 婚姻(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00章 備戰(二)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9章 授藝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38章 軍歌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33章 互不相干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403章 新年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96章 遷移(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380章 總結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1章 追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5章 受勳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93章 遷移(一)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52章 對持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34章 突襲第24章 南京使臣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64章 破局(四)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05章 北上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69章 召見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