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

六月十五日,在杭州灣的海面上,停靠了數以百計的戰船,但明顯的分出兩大陣營,分別飄揚着“商”字和“鄭”字的大旗,顯得涇渭分明。

鄭芝龍的坐船“升龍”號,是一艘一千五百料的三桅大船,一共裝載了三十六門火炮,但依然還是福船式的造型,同樣等級的戰船,在鄭芝龍的艦隊中,還有十一艘,在海面上一字排開,頗有威勢。

相比之下,商家軍的大船數量就要少得多,能夠與之相抗衡的,只有二級戰列艦銀河號,六艘巡洋艦,和剛服役的巨鯨號這八艘戰艦。不過從體形上來說,銀河號和巨鯨號這兩艘明顯是鶴立雞羣,比鄭芝龍艦隊的所有船隻都大出一號,由其是銀河號左右舷邊,一共九十二門火炮,也足以震懾全場。儘管在船舷上,龜山島海戰之後,留下的痕跡還沒有修膳完整,但在有經驗的人眼中,這卻是久經戰場的像徵,表示這一艘鉅艦並非只是靠外表嚇人。

而從船型上看,鄭芝龍的艦隊都是一色的中式福船樣式,而商家軍的船隊,卻是中西結合,各佔半數。而在船隊之間,還有六艘飛剪船,正在各船之間來回穿梭航行,靈活自如,就像游魚一樣。

這時鄭芝龍坐在船頭,凝視着對面的艦隊,還是不動聲色。而他左邊的兄弟鄭鴻逵卻忍不住道:“好傢伙,這麼多幹糸臘的帆船,看來商毅沒有說假話,他真的是把幹糸臘人的船都奪了。”

鄭芝豹道:“干係臘人的船到是沒什麼,但剛纔那幾條引路的什麼船,競然會有這樣快的速度,就連紅夷毛人的船也趕不上。我可從來還沒有見過這個樣的船。”

鄭鴻逵也道:“是啊,好快的船,幸好都是小船,如果大船都有這樣的速度,那就太可怕了。”

這時鄭芝龍的部將鄭彩走過來,道:“大人,船己經下錨了,我們下船吧。”

鄭芝龍點了點頭,道:“好,鴻逵、明儼,你們就留在船上,其他人跟我上岸。”

這時商毅早己經在海邊搭好了棧橋,因此就算是“升龍”號這樣的大船,也能夠直接停靠。而商毅這時己經人在棧橋上迎候。

早在去年西班牙遠征軍到達中國的時侯,鄭芝龍就收到了消息,他當然也十分緊張,西班牙遠征軍的戰船雖然只有六十多艘,但鄭芝龍久和歐州人打交道,知道西式戰船操作靈活、速度快,火炮數量多,一艘戰船往往可以抵數艘明朝的戰船。而且士兵的訓練嚴格,紀律嚴明,實在是勁敵。這次進攻中國,確實來者善啊。

因此鄭芝龍也不大意,按他的估計,想要對抗這支西班牙遠征艦隊,至少要集中三百艘戰船,而且至少也要全是四百料以上的大船才行。雖然鄭芝龍的戰船號稱數以千計,其實大部份都是商船,最多架上兩門炮,就成了戰船,想要湊齊三百艘戰船,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於是也立刻下令,調集船隻。

結果還沒等鄭芝龍湊齊戰船,就又聽到消息,西班牙遠征軍巳經被浙江的明軍擊敗了。這下鄭芝龍也吃驚不小,而且還有些半信半疑,他和這個時代的大多中國人不同,對海外的世界十分了解,僅僅只是浙江的明軍,怎麼可能擊敗西班牙遠征軍呢?因此又派人到浙江打探。

商毅擊敗西班牙遠征軍的消息在明朝雖然沒有引起什麼轟動,但在浙江還是頗有些影響力的,因此鄭芝龍很快就打聽到了商家軍擊敗西班牙遠征軍的整個過程,雖然其中不乏誇大其詞,但也有五六分真實。鄭芝龍雖然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但事實己經擺在眼前,也不由他不信。同時也注意到商毅這個人。

當然這個時候商毅纔剛剛始建立海軍,還沒有向海外擴張,打敗西班牙遠征軍,也是靠的陸戰,因此鄭芝龍對他也並沒有生出警惕之心。

但在過年之後,商毅進軍臺灣,逐驅西班牙,與荷蘭人達成共駐臺灣,以及貿易的協議等等消息,也都陸續傳到了鄭芝龍的耳中,這才讓鄭芝龍生出戒意來。因此也派人重點打探商毅的情況,不僅瞭解了商毅過去的一系列戰績,己佳佔穩了浙江,還進入蘇州的絲綢業,而且還知道現在商毅的手下不僅有一支規模頗大的海軍,同時還在杭州建立了造船廠,向海外擴張的意圖己經十分明顯了,鄭芝龍這才感覺到商毅的危脅。

按照鄭鴻逵的打算,應該立刻出兵,攻打臺灣,把基隆奪過來,並狠狠教訓商毅一頓,也讓他知道,在海面上是鄭家說了算,在鄭家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鄭芝龍到底要比別人考慮得深了一層,他知道商毅不同於自己以前的敵人,在過去,無論是劉香還是李魁奇,都是海盜身份,而鄭芝龍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之後,搖身一變也成爲朝廷官員,不僅能在沿海獲得立足之地,用時也得到了明朝在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因此在與他們的海上爭鬥中,也佔盡了優勢,最終成爲最後的嬴家,對荷蘭人的戰鬥也同樣是如此。在這一點上,鄭芝龍比劉香、李魁奇等人明顯要高明得多。

因爲商毅也是朝廷官員,官職比鄭芝龍還高,在朝中似乎還有不小的靠山,同時商毅還是浙江總兵,鄭芝龍有很大一部份商品都是從浙江購買,一但和商毅惡交,對鄭芝龍的商業影響也很大。而且從商毅過去的戰績來看,顯然和一般的眀軍大不相同,那怕這些戰績只有一半是真的,鄭芝龍也沒有戰而勝之的把握。因此用過去對付劉香、李魁奇等人的辦法來,以武力來對付商毅,顯然是行不通的。

而就在這時,北京失守,崇禎架崩,南京朝廷建立等一系列消息也都傳到了泉州,在這種動盪的時刻,鄭芝龍也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南京朝廷上,因此也只能放棄對商毅的關注。朱由崧登基之後,封鄭芝龍爲安南伯,鄭鴻逵爲靖魯伯,並駐守鎮江,按明朝的規據,鄭芝龍應該親自到南京去面見新皇帝謝恩。

不過在詔書傳到泉州的之後,鄭芝龍也知道商毅現在已經由南京朝廷封爲臨邑候,並受任浙江巡撫,在南明朝廷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因此對商毅也更爲忌憚,於是也打算趁着這次進南京的機會,借路過浙江之機,見一見商毅,看看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然後再決定對付他的辦法。

在昨天鄭芝豹從杭州返回鄭芝龍的船隊,也把自己在杭州的所見所聞向鄭芝龍彙報了一遍,鄭芝龍雖然當時不置可否,但心裡確實吃驚不小。而現在在杭州海面上,見到商家軍海軍的這個陣勢,鄭芝龍心裡也清楚,商毅的海軍實力絕對不弱,雖然說還沒有超過自己,但也相差不遠了。因此在心裡也暗暗盤算,應該怎樣與商毅交涉。

鄭芝龍在下屬的簇擁下,從船上下來之後,踏上了棧橋,這時商毅己經迎了上來,見鄭芝龍四十歲上下年紀,細眉長目,相貌頗爲斯文,雙手抱拳,拱手施禮道:“鄭總兵,久仰大名。”

論官職兩人都是總兵,但爵位鄭芝龍還要比商毅低一級,而且商毅還是巡撫,因此在禮儀上鄭芝龍是低於商毅的,雖然鄭芝龍並不看重官職,但剛纔看到了商毅顯示出的海上實力,對他也不敢小視,而見商毅也只是二十五六上下的年紀,更是驚異,也趕忙還禮,道:“商總兵,豈敢、豈敢。”

商毅笑道:“鄭總兵今天到浙江來,聲勢浩大,莫非是來向我興師問罪而來嗎?”

鄭芝龍怔了一怔,但他也是見慣了場面上的人,立刻道:“商總兵說笑了,芝龍這次是進京面君謝恩,只因海面上盜賊衆多,纔多帶了幾艘船來,豈敢向商總兵問罪。”

商毅道:“誰不知道在海面上盜賊早己被鄭總兵剿滅殆盡,如今萬里海疆以然平安無恙,又怎麼會有盜賊呢?”

鄭芝龍指了指商家軍的戰船,淡淡道:“商總兵過講了,如果早知商總兵有如此雄武水師,那還用得着害怕什麼盜賊,我也就可以安心出海,不用弄得興師動衆了。”

商毅不禁大笑道:“鄭總兵,請恕我直言,誰不知道如今這海上盡是鄭總兵麾下的海舶,無論是中夷商船若是不得鄭氏令旗,更不能出海。但我商毅初到浙江,卻從中硬插了一杆子進來,任誰也會來興師問罪。就是換了是我,也同樣不會罷休的,我說的對嗎?”

鄭芝龍沒想到商毅會這麼直接,雖然是見慣了各種場面,但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回答商毅,因此也只好乾笑了兩聲,逍:“商總兵到真會開玩笑。”

商毅也不禁笑了一笑,沒有繼續說下去,道:“鄭總兵,我己經在杭州城中安排下宴席,請鄭總兵上岸一敘。”說着伸手作了一個請的手勢。

鄭芝龍也同樣作了一個請的手勢,道:“如此,就討僥商總兵了。”

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93章 追擊海盜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章 清廷(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94章 勸降(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3章 反擊(一)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1章 洋人(下)第37章 新武器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83章 佈置(四)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76章 鹽場(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96章 遷移(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83章 夜襲(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2章 應對第36章 南歸(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88章 勸降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51章 調兵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56章 火船(二)
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93章 追擊海盜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章 清廷(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94章 勸降(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3章 反擊(一)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1章 洋人(下)第37章 新武器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83章 佈置(四)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76章 鹽場(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96章 遷移(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83章 夜襲(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2章 應對第36章 南歸(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88章 勸降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51章 調兵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56章 火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