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

這時多鐸還不知道在外線清軍己經遭遇了慘敗,而且還很難得的高興了起來,因爲準塔、耿仲明兩部的人馬總算是都已經到達了上官橋,使多鐸手下的兵力接近七萬,同時還帶來了一百五十多門火炮。

仗紅衣大炮的數量就達到五十三門,其中有四千斤紅衣大炮六門,三千六百斤十門,二千八百斤十二門,一千八百斤十五門,一千五百斤十門,其他各種火炮也有九十八門,火藥五萬餘斤。另外還有各種火銃五千多杆,有兩千杆都是鳥銃,還有兩百多杆魯密銃。可以說是兵力火器全部充足,己經完全能向揚州發動全面進攻了。

儘管現在清軍被商家軍內外結合的運動戰術弄得屢屢失利,頭大如鬥,但目前江淮地區的主要據點如鳳陽、滁州、廬州等地都己經被清軍攻佔,就只剩下一個揚州,只要攻下了揚州,淸軍也就可以控整個江北地區,爲下一步渡江作戰,收取江南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商家軍之所以能夠進行內外線作戰,也正是因爲有揚州這個據點作爲依託,因此揚州實陳也是這一次淸軍南侵的最關建目標,關糸着這次江淮之戰的最終勝敗。

而反之也一樣,如果商家軍守不住揚州,那麼以前取得的所有戰果也基本白廢,在江北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最多隻能留下少部份遊擊人馬和清軍周旋,大隊人馬都必須撤回江南去防守,而這樣一來,那就全盤被動了,因此商毅得知清軍的火炮都已經運到之後,也立刻下令,一面固守揚州,一面尋找新的打擊清軍的機會。並且將駐守浙江的第三師調到鎮江駐紮,隨時準備渡江支援作戰,己加強揚州的守備兵力。

清軍對揚州發起的第一次進攻是在五月十日,在清軍的主陣後方中,在搭建了一座臨時的高臺,供多鐸、洪承疇指揮戰鬥。其實這時雙方的距離足有一千二三百步,多鐸雖然年輕,但也只能隱隱約約看個大概,而洪承疇更是老眼昏花,什麼都看不清楚。

不過這時在高臺下面,清軍正在奮力的推動着一輛一輛炮車,將火炮送到戰鬥位置,並且在爲每一門火炮加上保護的木格柵。清軍的火炮一共分了三列,紅衣大炮在最後,其餘火炮在前分爲兩排,橫向展開達兩百多步,縱向也有四五十餘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炮兵陣地。

多鐸看着火炮一門一門的固定好,炮口都指向商家軍的陣地,忽然對這場戰鬥也充滿了信心,這可是一百五十一門火炮,在清軍以前的戰鬥中,還沒有那一場戰鬥集中了這麼多的火炮,特別還有這麼多紅衣大炮。多鐸甚致覺得,別說是一座小小的揚州城,就是北京這樣的堅城,也能夠一舉給轟開了。

多鐸的自我感覺十分良好,商毅同樣也是信心十足,因爲這一次時間充足,商家軍在揚州城外佈置好的防守陣地也比過去的其他陣地都要嚴密周全。

因爲揚州橫跨運河,因此清軍也只能從西面對揚州展開進攻,而商家軍的陣地,也就都設有揚州西面。

整個陣地分爲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仍然是戰壕,而且這一次戰壕挖得又深又寬,寬達一丈八尺,深也有近六尺,一般的戰馬都難以躍過,同時還有縱向通向後方陣地。而在戰壕內,還分了三層階梯,毎層階梯高一尺,寬二尺,戰壕邊上,還壘了二尺高的土布袋牆,如果人藏在戰壕的最低部,從地面上根本就看不見。因此這樣的戰壕不僅可以用來拒守,還可以用來隱藏、休息,儲物,甚致是通行。

而在戰壕後面十五步的距離,是一道用土布袋壘成的羊馬牆,高寬各爲四尺,在羊馬牆前還佈置了一排拒馬,不僅可以形成雙層火力,而且對騎兵的衝擊,還有非常好的阻擋效果。並且還沿着羊馬牆,豎立起十八個高塔,每個高塔上有四名阻擊手。

在羊馬牆後面,纔是炮兵陣地,分爲左中右三大塊,毎一門火炮的位置,不僅用石塊、土布袋壘得擡高了一尺,而且還搭好了窩棚架子,只是沒有覆蓋上棚子。就連裝火藥炮彈的箱子,也用油布包裹着。炮臺周圍也挖好半尺深的排水溝。

因此商毅考慮到南方的梅雨季節即將來臨,黑火藥最怕見水,戰壕雖好,也容易積水,因此有了窩棚之後,一但下雨也能保證全有火炮都能夠開火,而士兵也能夠全部從戰壕中轉移出來,到羊馬牆後面去防守。

可以說雙方對這場戰鬥都己經做好了充份的準備,那麼誰勝誰負,就只能通過戰場來揭曉密底了。

不過多鐸看不清商家軍的佈置情況,但商毅還有商家軍的主要將領卻可以把清軍的情況看得一清兩楚,因此亞莉桑德拉看着從清軍陣中推出的火炮之後,也不禁嚇了一跳,道:“想不到滿清軍中間也有這麼多火炮。”轉頭又對商毅道:“天吶,這只是你們國家的一場內戰,但卻比歐州的任何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規模都大得多。”

這時商毅正舉着手臂,測量清軍的距離,因爲現在雙方的距離己經超也了GPS的紅外線掃描範圍,只能用這種原始的方法來確定距離,聽了亞莉桑徳拉的驚歎之後,也輕描淡寫道:“親愛的,用不着那麼驚訝,要知道中國的土地比歐州所有國家加起來都大,人口也比歐州多上一倍。像這樣規模的戰爭,除了火炮多一點之外,在我們國家的戰爭史上,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亞莉桑徳拉也有一點泄氣的放下了望遠鏡,道:“想想也對,現在你的官職也就是一個總督,但管轄的地方卻比大多數歐州的國家都要大,我真的有一點佩服你們的皇帝,居然能夠統治這麼大的一個國家。”

商毅笑了一笑,道:“好了,親愛的,關於國家大小的討論我們就到這裡,現在馬上就要開戰了。”轉頭對自己身邊的令兵道:“傳令下去,敵軍的火炮陣地在九百到一千零五十步之間,三寸六分口型青銅炮用開花彈,其餘火炮用實心彈,各門火炮調整角度,全開火力射擊。”

隨着商毅的命令傳下,各火炮的炮手們也都開始根據這個距離,調整火炮的角度,而填裝手,也都開始填裝着彈藥,而一些中小型火炮因爲射程不夠,因此也沒有亂動。

“預備,開火!”

“預備,開火!”

“預備,開火!”

…………

在一陣忙碌之後,各火炮小組的司號員紛紛搖旗下令,在商家軍的陣地中,各組火炮也都開火發射,巨大的轟鳴聲引發了巨烈的震動,彷彿開崩地裂一般。

一百五十一門火炮,雖然在清軍來說,是創造了一個記錄的數字,其實在商家軍來說,一個師的火炮數量就能超過兩百門,現在兩個師的火炮幾乎全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總數達到四百二十餘門,其中最厲害的三寸六分口型青銅炮有四十四門,而能夠達到目前射程的火炮,一共也有一百五十餘門,這時也都陸繼開火轟擊,炮彈也像雨一樣,狠狠的砸向清軍的火炮陣地。

這時清軍的炮兵陣地也纔剛剛準備好,但商家軍就搶先開炮,而炮彈有的落到清軍的炮兵陣地中,也有的落到陣地前,開花彈“轟”的一聲炸開,激起泥土砂石衝開而起,附近的清兵頓時死傷一片,而實心彈落地之後,在淸軍的陣地中直撞飛行,也砸死一些清兵、木柵,還有火炮。

好在是清軍陣地中的大部份的火炮都豎好了木柵擋壁,對於遮擋開花彈並射出的鐵片鐵砂,還是比較有效的,而大多數實心彈都落到了炮兵陣地外面,雖然是彈跳着飛入了陣前,但力道也減少了大半,木柵也能擋住大多數,清軍的實際損失並不大。只是由於爆炸,使十幾道木柵着火燃燒起來,不少清兵都七手八腳的去撲火,換木柵,因爲炮兵陣地裡盡是火藥,這一燒起來可不得了。

多鐸和洪承疇所在的高臺離炮兵陣地還有二百多步遠,炮彈到是打不到他們這裡來,但也覺得商家軍的攻勢咄咄逼人,多鐸也急忙下令,立刻開炮還擊。

其實也不用他下令,清兵的炮兵也不會就這麼等着捱打,這時也都紛紛冒着商家軍的炮火,趕忙的填裝火藥炮彈,然後點燃引線,也開炮還擊。

不過在這個距離內,只有五十三門紅衣火炮能夠打到商家軍的炮兵陣地裡,其由的火炮全是打醬油的貨。就算是炮彈落地之後,能夠彈跳着繼續前進,但撞到了用土布袋壘成的羊馬牆上,也就無力的停了下來。因此清軍給商家軍造成的損失也更小。

雙方的火炮來回開火轟擊,互相對轟打了好一會兒,淸軍的炮兵陣地也連續被對方的炮彈擊中爆炸,累計起來,也傷亡了少,而多鐸雖然看不淸商家軍陣地裡的清況,也不知道商家軍陣中到底有多少火炮,但也能明顯感覺得到,對方的氣勢要比自己大一些,火力似乎也要猛一些,而所遭受的打擊,似乎要比自己小得多。

無法看到對手的情況,也令多鐸感覺到非常頭痛,洪承疇其實是第一次真正和商家軍交手,對這樣看不清對手的戰爭,同樣也覺得非常彆扭,有一種無法掌控整個戰局的感覺,他依稀到是記得,西洋的傳教士好像有一種工具,可以看到遠處的東西,當時洪承疇並沒有太在意,只當是一個新奇的玩具而己,但這時才覺得如果真有這樣的工貝,到是真的有用。

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60章 莊妃第196章 軍校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6章 意外第147章 制度(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1章 婚姻(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章 計劃(上)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45章 獻投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52章 談判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67章 建設(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87章 挑戰第160章 民心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69章 召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92章 返航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69章 交易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94章 遷移(二)第163章 通商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
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60章 莊妃第196章 軍校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6章 意外第147章 制度(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1章 婚姻(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章 計劃(上)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45章 獻投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52章 談判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67章 建設(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87章 挑戰第160章 民心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69章 召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92章 返航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69章 交易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94章 遷移(二)第163章 通商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