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

商毅率領着大軍一路急行,在三月七日,終於到達了穆陵關,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事業開始的地方。商毅是去年六冃底的時候離開穆陵關南下平亂,這一晃離開這裡已經有八個多月的時候了,而在這段時間裡,又發生了不少的變化,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一些恍如隔世的感覺。

留守穆陵關的商家軍一團的團部唐鎮、蔣義渠、鮑銅鋼等人也出城迎接商毅的一行人馬。衆人也都有八個多月沒有見面了,由其是周少桓和唐鎮還是翁婿,而且他們都是當初那個小山村的村民,因此商毅也對他們份覺親切,相見之後也十分熱情,一個一個的熊抱,拍肩捶胸,絲毫沒有一點已經是總兵的覺悟。

衆人互相問候了一番之後,唐鎮等人才將商毅一行人馬請進穆陵關裡。

在商毅離開穆陵關之前,曾對穆陵關的城防進行了一個重新的規劃,並且己經開始動工,在他領軍南下之後,城防工程在周世奇、唐鎮等人的指揮下,依然還是按商毅的計劃進行,這時也己經全部完工了。

因此到了穆陵關前,商毅並不忙着進城,而是圍着新修好的城牆轉了一圈,看看新的城牆修得怎麼樣。

新修的城牆位於穆陵關原有的城牆外圍,全長大約有一千五百米,大體是一個呈棱形結構的八角星形狀,高度比原城牆略低,爲二丈八尺,寬一丈五尺,外殼全是用燒製的大青磚砌成,內填泥土,與原城牆形成了雙城牆的結構。全城一共設有四個主城門,八個小城門,十二個炮臺,在的四角還設有四座高達六丈六尺的瞭望塔樓。

而在城牆的外圍一丈遠的地方,又挖開了一道二丈左右寬,五尺深的護城溝,裡面插滿了倒刺。而在護城溝的兩岸,還修建了一高一低,兩道羊馬牆,靠內的羊馬牆就在護城溝邊上,高四尺五寸,而外圍的羊馬牆離護城溝有十丈遠的距離,高三尺,而羊馬牆的外圈,還挖出一道戰壕。可以算是層層設防,固若金湯。

同時唐鎮還商毅報告,按照他的分咐,在穆陵關裡還挖掘了八條通向城外的地道,其中有四條是通望城外的陣地,不用開城門就可以向城外陣地上增加兵力,或者是撤退。另外四條都是逃生地道,每條有五六裡遠,出口都在山林附近,以便於出了地道之後隱藏,不僅可以用來逃生,而且還能對敵軍施行反擊。

另外唐鎮還偷偷告訴商毅,在這八條地道之外,其實還有一條秘密地道,出口極遠,長達二十餘里的距離,做爲準備急用之選。而且挖掘這條地道的工匠全都被唐鎮打發到浙江去了,因此現在穆陵關中知道這條地道存在的人,只有一團團部的三人。

現在當然是不可能去看地道,但看完地面的城防設施之後,商毅也覺得十分滿意,現在的穆陵關己經完全是一座中西結合式的軍事要塞結構。就連隨行的亞莉桑徳拉也感嘆,像這樣堅固的軍事要塞,就是在歐州最擅長打防禦戰和修建要塞的意大利,也不多見。在加上穆陵關所處的險要地形,因此只要有足夠的兵力和武器,完全可以抵擋十倍以上兵力的進攻。

然後一行人才進到城中,這時城中的建築也都己經全部完工,一色都是磚木混合結構的兩層樓房屋,街道也都是用燒製的青磚輔設而成,平坦整齊,兩側還有引水溝,整個城雖然不大,但卻是呈整整齊齊,方方正正,十分規據的排列。而在城中十字路口一邊的大操場上,還有幾隊士兵正在練習陣列。街上也有行人來往,見了軍隊也沒有躲避,只是退讓到一邊,不少行人還像軍隊點頭致意,有的人還認識商毅,也大聲招呼道:“商大人,您終於回來了。”

商毅也十分感嘆,自己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組建民團起家,率領軍民抗清軍而一戰成名等等發生的事情,又一幕一幕在他的頭腦中回想了起來。

穆陵關並不大,因此不一會兒一行人就到了千總府衙門,商毅昔曰的住宅依然還都保留着,而唐鎮也命人重新打掃了一遍,供商毅在關中休息。

這時己經是正午時分,唐鎮也早就安排酒宴,馬上吩咐廚房開火,爲商毅一行人接風洗塵,隨行而來的軍隊,也都安排在軍營中休息。在商毅的軍隊,這次還帶來了不少外籍僱傭兵,白人黑人,連女人都有,好在當初穆陵關裡還住着好幾名外籍傳教士,因此唐鎮等人對洋人也不算陌生。而且周少桓也私下向唐鎮等人說明淸楚亞莉桑德拉的身份,唐鎮等人才知道這個洋女人原來是商毅將要迎娶的新夫人,因此也都不禁肅然起敬,同時也佩服商毅果然是好手段,連洋女人也收房。

中飯之後,中下級軍官都各自到安排的住所休息。商毅只留下團級將領,在一起開會,佈置以後山東地區的安排。

唐鎮首先向商毅彙報了穆陵關的情況,現在穆陵關中的軍隊有一個正式團,十個擴編新營。各種工匠四百餘人。居民三千餘戶,共計兩萬五千餘人居住,軍隊人數差不多佔到一半以上,居民基本都是士兵和工匠的家屬,新擴編的士兵大半都是從民兵中招募,參加過對淸軍的作戰,在商毅離開之後,唐鎮還經常組織人馬,征剿山東地區的強盜匪賊,因此新兵也都有一些實戰經驗。

在物資方面,穆陵關內目前有白銀五十五萬多兩,黃金二萬餘兩,藍寶石二十五斤,各類糧食八萬餘石,火藥十餘萬斤,生鐵十五萬餘斤,剛玉三千多斤,馬三千餘匹,其餘牲畜五千多頭。但只有一團配齊了足夠的火器,其他新兵只有盔甲保證齊備,武器都還是使用刀槍之類,當初留下的弓箭也都分發給他們使用。但有一半新兵接受過使用火槍的訓練。

本來穆陵關的各生產作坊十分齊備,毎月能夠生產火槍四到五百枝,火炮三十到四十門。但開年之後,有一大半工匠被轉移到了浙江,生產能力也大幅下降,現在每月只能生產火槍一百五十到二百枝,火炮十五門左右的水平。不過經過了這八個多月的生產,穆陵關也生產了火槍三千五百餘枝,其中一千二百支是煫發槍,有火炮三百餘炮,其中重中型火炮有八十多門,其餘都是輕型火炮。另外還有老式手榴彈一萬多枚,各類霹靂火箭發射箱一千多個。可以說經過了八個多月的積累,穆陵關裡的軍火物資儲備到是十分豐富,足以應付二到三場中等規模的戰爭了。

而商家軍的兩個礦產也進入正常發展期,可以供應關內生產所需的三倍有餘。

然後商毅也向衆人講明瞭當前的局勢,李自成的大順軍己在三月六曰,攻陷了宣化府,兵鋒己經直指居庸關。因此商毅也直言不違,大明亡國在即,就算還能夠苟延殘喘,但致少大明的首都北京,是絕對保不住了。

周少桓等一直跟着商毅的人到還好些,因爲他人平素經常能聽到北方的戰況,而且在商毅的潛移默化下,也基本認識,明朝快完了。但唐鎮等人卻是第一次知道,因此都覺得十分震驚,但他們也不敢懷疑商毅的判斷,在過去商毅的預測,還重來沒有錯過。

同時每一個人心裡都在想,一但明朝滅亡,商家軍又該何去何從呢?是投降李自成嗎?但商家軍和李自成大戰過幾場,雙方結下了大仇,顯然這不是一個好選擇?那麼自立稱王,或者商毅會不會就此稱帝呢?只是這個話題實在是太敏感了,因此雖然在場的都是自己人,但也沒有一個人敢輕易發言。

商毅當然也知道,現在還不是宣告獨立的時候,因此道:“各位,北京被攻破之後,會出現幾種可能情況,一是李自成在北方稱帝、二是北京的朝廷也許會逃到南京繼續維持,三是北京的朝廷被李自成所滅,但南京的官員會重新組建一個新的朝廷,繼續沿續着大明的宗室,四是關外的滿清韃子會趁着中原大亂,趁虛進軍,而這一次恐怕不會是再劫掠一番之後又退回關外去,而是佔領中原的地方,逐步向腹地擴展。”

這一番說得在場每一個人都無比震驚,仔細思考着商毅的話,周少桓道:“大人,那麼我們該做怎樣的選擇呢?”

商毅道:“無論是滿清韃子,還是李闖的大順軍,都是不可依靠的。如果南京成立了新的朝廷,我認爲還是該歸復到南京朝廷中去,但在這個亂局中,誰都靠不住,我們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衛自己的親人家園,因此我們還是要儘早做好準備,無論局勢怎樣變化,才能夠保全我們自己。就好像去年我們抵抗韃子一樣。”

聽商毅說選擇歸復南京朝廷,衆人心裡彷彿都鬆了一口氣,這到不是說他們反對商毅稱帝,只是商毅的勢力還不足,而且成勢的時間又太短,突然讓他們背棄明朝,這個彎一時還轉不過來。

周少桓又問道:“那麼大人,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商毅道:“穆陵關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畢竟關城太小,而且位於深山之中,孤立無援,單靠穆陵關,是無法接抗韃子的,因此我們現在應該馬上去佔領登州,在山東地區,以登州和穆陵關互爲犄角之勢,再以浙江爲後盾,力求自保。”

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308章 宣戰(上)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05章 國策(一)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5章 反擊(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403章 新年第178章 工匠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62章 破局(二)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35章 天命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02章 造勢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35章 天命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3章 反擊(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63章 剃髮令(下)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35章 開業(二)第82章 佈置(三)第147章 穿插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36章 投靠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94章 勸降(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65章 破局(五)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4章 天像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5章 受勳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47章 對策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90章 合圍(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
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308章 宣戰(上)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05章 國策(一)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5章 反擊(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403章 新年第178章 工匠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62章 破局(二)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35章 天命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02章 造勢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35章 天命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3章 反擊(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63章 剃髮令(下)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35章 開業(二)第82章 佈置(三)第147章 穿插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36章 投靠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94章 勸降(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65章 破局(五)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4章 天像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5章 受勳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47章 對策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90章 合圍(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