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

在處理軍民衝突事情的同時,商毅也沒有忘記其他的工作。因爲濟南府是清軍北迴的必由之路,因此穆陵軍攻克了濟南府,清軍必然要來複奪濟南,這一戰是勢不可免了。

兗州府在濟南府的正南方,距離和青州府差不多,也是四五百里左右,以清軍的騎兵速度,也就是二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兗州府趕到濟南來,再加上收到消息和集合人馬的時間。商毅對清軍到來的時間判斷是十到十五天左右,因此必須抓緊這段時間備戰。

商毅首先還是派出了偵察隊,向兗州府方向去打探清軍的動向,做到事先掌握第一手軍情,同時又命人迅速返回穆陵關和青州府,將第二批戰爭物資送到濟南府來。

不過這時清軍留在濟南府的所有物資也初步清點出來,而所得的糧食、牲畜、錢財物資各方的數量之大,再一次令商毅感到了震驚。

在濟南府甲屯集的糧食中,僅米就多達二十五萬七千多石,還有面粉三萬六千多石,另外還馬匹牲畜的飼料七萬五千餘石。而牲畜方面,光是馬就有四千五百多匹,其中有半數都是適當挽乘的戰馬,而牛騾驢豬羊等其他牲口共計達剄了三萬二千餘頭。在錢財物資方面也毫不遜色:庫存白銀和留守清兵私藏白銀相加,共計有一百零七萬四千多兩,黃金六千多兩,珍珠一千六百八十餘兩,還有各色綢緞共二萬三千七百餘匹,緞衣和裘衣四千二百餘領。各種器皿三千餘件。

就這些東西,以穆陵軍現在的規模,至少可以維持七八年時間,難怪拿到了統計結果之後,商毅都忍不住想大叫:“這下可發達了。”

當然商毅也知道,這些物資現在還並不能說就全歸自己所有,因爲以現在穆陵軍的運輸能力,想全都拉回穆陵關,少說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如果濟南府再被清軍奪回去,那麼一切神馬就都真的成了浮雲。因此爲了這些東西,也要盡力守住濟南。同時商毅也在準備車輛,能先運走多少,就運走多少。

另外在濟南府裡還發現了大量火銃,都是在此前清軍入關的戰鬥中,還從明軍那裡奪來的,因爲淸軍不重視火銃,因此沒有帶走南下。現在當然也全部都被商毅接收了。包括有九十六支魯密銃、三百三十八支三眼銃,六百八十六支鳥銃,一百八十七支軒轅銃,共計有一千二百一十一支火銃。另外居然還搜到了二十七支迅雷銃,和三十二支摯電銃。

迅雷銃和摯電銃與魯密銃一樣,都是由趙世禎發明的火銃,商毅早就聽說過這兩種火銃,但直到今天才見到。迅雷銃,號稱是後世馬克沁機關槍雛形的連發槍,其實就是將多個槍管連在一起,可以輪流發射,可以達到在短時間內,密集發射的效果。一般都是五支管銃連在一起,最多可以有二十二支管銑連在一起。

而摯電銃便神,這是趙世禎吸取了佛朗機炮的優點,又結合魯密銃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型火槍,採用後裝子銃的方式,可以算是最原始的後膛槍。而且子銃是預先裝好,輪流裝入槍管發射,可以加快射擊速度,以“摯電”命名,就包含了這層意思,也和火槍未來發展的彈売分離的趨勢相符合。

當然這兩種火銃和鳥銃、魯密銃甚致是燧發槍這類發展成熟的火槍相比,都還存在着很大的缺點,因此在現實的戰場上,很少有人會使用。但商毅卻知道,有缺點很正常,這是任何新式武器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但這兩種火銃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只要堅持發展下去,不斷完善和改進,一定會成爲未來的戰場上的主流。

經過羅遠斌等人的檢查,一共有七百八十五支火銃可以使用,包括十八支迅雷銃和二十支摯電銃。另外有三百七十三支火銃基本廢掉,只能當訓練的模似槍用,另有一百一十二支火銃需要維修。不過在可以使用的十八支迅雷裡,有十支五管,五支十二管和三支十八管。沒有傳說中最神的二十二管。

不過這也讓商毅覺得非常滿意了。到是穆陵軍現在擁有的火銃數量增長的太快了, 僅濟南府裡以經有一千六百多支各種可以使用的火銃,火槍兵又出現了缺口。

而在開完了審判大會之後,濟南城裡的秩序馬上就恢復了正常,同時商毅還把在戰場上收集到的五百多匹死馬全都剝皮剔骨,給百姓們改善生活,每個人毎天還能分到二兩肉吃。

雖然在第一天開飯的時候,居民中間還出現了一些哄搶行,但商毅對這種現像同樣也不手軟,立刻將帶頭哄搶的人抓了起來,給予重罰。在亂世重典之下,也是審判大會的餘威猶在,百姓們也立刻都老實起來。而且商毅對百姓的食物也提供得十分充足,先來後到都能領到飯食,也沒必要哄搶,因此後來毎次領飯的時候,居民們也都自覺排隊,吃飯的秩序也好多了。

而在經過了仔細查點之後,被解救出來的百姓一共有十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一人,男子爲九萬四千三百八十七人,女子爲三萬八千二百六十四人,而人口牛絕大多數都是少青壯年,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十二歲以下的幼兒只有數千人。

統計完人口數量,商毅立刻向所有居民宣佈,淸軍不日就會來進攻濟南,因此這裡既將耍變成戰場,因此要求所有百姓都遷移到青州一帶去,在那邊有人會安排他們的飲食住宿。

百姓們對清軍自然還心有餘悸,聽了商毅的公告之後,也有些着慌,因此也都想退到青州府去,尋求安全。不過也有相當一倍份人願意留下來,幫助穆陵軍抵抗清軍。也有人願意加入穆陵軍。這些人大多都是率先響應趙從夫和吳漢生號招,第一批出來反抗清軍的百姓,他們覺得跟着穆陵軍一起,可以有機會爲親人們報仇。

有人投軍,商毅當然是歡迎,不過對投軍的人也不是來者不拒,規定只接收年齡在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子。當然也對投軍者的身高、力量、體能有一定的要求限制。這樣一來,又淘汰了相當一倍份人,最終收錄的,有一萬二千多人。

另有六千多在適齡以內,但其他要求達不到的人,商毅也沒有放棄,將他們全都暫時編爲民軍,責任維持治安,秩序的工作,等百姓開始遷移的時候,將由他們主要付責護送,返回穆陵關之後,再接受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看看能不能達到從軍的標準。

招集到了士兵以後,商毅立刻對他們開始了訓練,同時又命人到穆陵關去,運一部份兵器和盔甲過來。

隨後,商毅又招集那剩下的一千八百多名青州兵,直接告訴他們,對他們先前的過錯,自己就不再追咎了,並且打算把他們和百姓一齊,全部都送回青州府去,自己己寫了公文,將發生的事情說明,上報給青州府,至於府裡怎樣處置他們,那就與穆陵軍沒有關係。但如果有願意留下來,和穆陵軍一起抵抗清軍的人,商毅也表示歡迎,並且保證在軍餉和撫卹上都享受和穆陵軍其他普通士兵一樣的待遇,立功也能得到晉升,當然一定要尊守軍紀,同時也要接受自己的訓練。

經過了一天的考慮,有約一千多的士兵願意留下來,接受訓練,抵抗清軍。因爲他們也知道,青州府裡對他們這次出擊是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們能跟着穆陵軍一起也立些功勞,好讓知府大人長長臉。但現在雖然攻下了濟南府,但青州兵卻沒立過一點功勞,還捅出了這麼大的簍子,回去之後恐怕也好不了。到不如跟着穆陵軍一起抵抗清軍,說不定還能夠立些功勞,彌補自己的過失。

而時他們雖然都是兵油子,但也並不是泯滅人性,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甴其是那天的審判大會,對他們還是有些觸動,他們也想像穆陵軍那樣,活出個樣子來。

其實吳漢生、周少桓等人對商毅收留這些青州兵也不是沒有意見,因爲這些青州兵都是兵油子,就是明朝最善練兵的戚繼光也不願訓練兵油子,難道商毅能把他們改好了嗎?

商毅當然不這麼看,因爲他知道,絕大多數的兵油子其實都是底層百姓出身,本質還是純樸的,只是在一個大環境中,身不由己也粘染上了一些惡習,只要能夠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用嚴格的軍紀管束他們,用嚴勵的訓練來煅練他們,再通過一些思想教育的配合,一定能把他們改造好。

這一點在後世共和國創建的過程中,也得到過無數次的證明,無論是爲鬼子效力的僞軍,還是爲花生米買命的國軍,不管和我軍對敵時怎樣無能,但只要是轉變成我軍,經過一定的改造之後,都會馬上脫胎換骨,立時就變了一個樣。商毅相信,太祖那一批先輩在三百年後能夠做到的,自己在三百年之前,同樣也能做到。這一千多青州兵,就是自己的第一批試驗對像。

而周少桓、吳漢生等人想想過去商毅做出的那些決定,也都無話可說了,只是在心裡盤算,怎樣在訓練的時候,狠狠的修理那些青州兵,一直到把他們身上所有惡習都改過來爲止。

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334章 突襲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05章 北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83章 夜襲(一)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71章 妙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32章 對持(二)第1章 安撫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82章 破敵之策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45章 貨幣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0章 婚姻(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77章 火炮對攻第34章 宣戰(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03章 夜奔(下)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01章 守城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0章 海軍出擊第45章 內外夾攻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32章 攻城(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45章 獻投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64章 追擊張獻忠
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334章 突襲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05章 北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83章 夜襲(一)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71章 妙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32章 對持(二)第1章 安撫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82章 破敵之策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45章 貨幣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0章 婚姻(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77章 火炮對攻第34章 宣戰(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03章 夜奔(下)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01章 守城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0章 海軍出擊第45章 內外夾攻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32章 攻城(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45章 獻投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64章 追擊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