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挑戰

阿巴泰站在邑昌縣的城牆上,向城外看去,在城牆以外,是一片闊達數百步的曠野,而在曠野的邊緣,是起伏的羣山,和雖然因冬季而有些凋零,但依舊十分茂密的樹林。當然對於現在清軍來說,山地和森林,現在幾乎就等於是死亡的代名詞,這幾天的時間裡,在山地和森林裡,不知倒下了多少同伴。

清軍進駐邑昌縣己經有二天時間了,有了城牆保護之後,商家軍的襲擊果然大打拆扣,而飽償偷襲之苦的清軍也總算是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機會。但現在清軍也只敢躲在城裡,不敢踏出城半步。就連阿巴泰這時也閉口不提進攻萊州的計劃。幾曾何時,明軍就是這樣被清軍打得只敢龜縮在城中防守,不敢出戰,而這時也輪到淸軍來償一償這種當縮頭烏龜的味道。

想到這裡,阿巴泰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這一切原因,就是因爲明朝突然冒出了一個商毅嗎?

就在這時,只見遠方的樹林裡飛鳥振翅,塵土飛揚,傳來一陣沉悶的馬蹄激踏大地的聲音。對這種聲音,阿巴泰可不陌生,只有數千戰馬同時奔馳,才能發出這樣的聲響來,只是現在……

但很快阿巴泰就找到了答案,因爲從叢林之中,忽然鑽出了數千騎兵,在邑昌縣城前五六百步之外排開陣勢,看旗號仍然是商家軍。阿巴泰也不禁有些奇怪,明軍這是打算幹什麼,想要攻城,不會出動騎兵;想要誘敵,人數似乎又多了一點,而且以前也沒聽說商家軍有騎兵部隊伢。

這時只見商家軍的騎兵陣中有一騎戰馬飛奔而出,直奔邑昌縣的城牆而來,馬背上的騎士手持一面大旗,隨着戰馬的奔跑,在空中飛揚飄舞。

因爲對方只有一人一騎,而且手持大旗,顯然是戰前使者,因此清軍也沒有放箭傷人,看他要做什麼。等這騎士來到離城牆只有四五十步的地方時,勒馬停住,將大旗用力的插在地上。城上也清軍也大部份都看清楚了,大旗上書寫着兩個大字:戰書。

而那名騎士指了指插好的大旗,又指了指城上,大聲道:“城裡的韃子聽着,我們商家軍素聞你們自誇騎技無雙,野戰無敵,今天就要讓你們見識一下商家軍的騎戰厲害,我們雙方各出千騎,就在關前一決勝負,公平一戰,你等如敢應戰,就快快出關受死,如果不敢應戰,那就早曰授首歸降。”

說着他指向城上的手握成了拳頭,伸出大拇指,但旋即手腕一番,變成了大拇指下指的姿勢。然後拔轉馬頭,返回自已的主陣。而商家軍的主陣中,騎兵們各舉長槍,發出一陣噓鬧的喧譁聲音。

阿巴泰雖然不知道這個手勢和噓聲的具體意思,但也明白,那絕不是問自己吃過飯沒有。而在他身邊的小兒子嶽樂,早就是怒不可遏了,立刻道:“阿瑪,就讓孩兒帶兵出城,和商家軍決一死戰。”

還有好幾個甲剌、牛錄也都紛紛請令,道:“貝勒爺,讓我們和貝子一起出戰吧。”

儘管現在爲此,清軍在商家軍那裡吃的苦頭不算小了,但在毎一個旗兵心裡,多少也都有些不服,認爲商家軍不過就是仗着火器犀利,勝之不武。如果雙方真實用真刀真槍的對戰,商家軍絕不是自己的對手。而現在商家軍居然挑戰清軍最擅長的騎戰,而且指定是各出千騎的對戰,自然是激怒了不少滿兵。要知道就是明軍中最精銳的關寧鐵騎,也不敢和八旗勁旅做一對一的較量。

不過阿巴泰到底持重一些,雖然也同樣氣憤,但也不得不多留了一個心眼,因爲從和商毅交手的幾次情況來看,這個人絕不會做任何沒有意義或是把握的事情,這次突然提出要和淸軍進行騎兵對決,決不會是一時頭腦發熱的決定,想來他致少是有幾分勝算。一但在清軍最引以爲豪的騎兵對決牜輸了,那以後清軍將沒有任何藉口,在心裡上永遠憷商家軍一頭。或者這就是啇毅的真正用意吧。

但如果連應戰都不敢,對淸軍的傷害也同樣巨大,難到說自己就被商家軍嚇得連試一試都不敢了嗎?因此阿巴泰把牙一咬,道:“嶽樂,你立刻出城,去把商家軍的戰旗拿回來,準塔、額孟齊,你們立刻抽調精銳人馬,準備出城迎戰。”

嶽樂聽了,立刻大聲道:“得令,阿瑪。”說着,他立刻飛奔下城牆,騎上自己的座馬,命士兵打開戰門,飛馳而出,直奔戰旗豎立的地方而去。

戰馬從一開始就全速奔跑,因此轉眼間就來到了戰旗豎立的地方,嶽樂並沒有收馬住足,而是稍微一帶僵繩,戰馬迅速圍着戰旗做了一個優美的迴旋動作,轉過彎來,嶽樂一手抓住旗杆,將旗幟從地上拔了起來,挾在腋下,向城中飛馳而去。這一連串精湛的騎術,也引得城牆上的清軍發出一片喝釆聲。連阿巴泰也看得連連點頭,心中也頗爲欣慰,自己的這個幼子雖然年紀還不大,但也練出了一身好騎術,假以時日,可又是大清的一員猛將。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在遠處的大陣中,也把這個過程看得一清二楚,心裡也不得不佩服,雖然商家軍的騎兵一直都在進行着嚴格的訓練,但和這些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相比,還是有一段距離。不過這也早在商毅的預料之中,因爲在冷兵器時代,論野蠻和悍勇,先進文明總是敵不過遊牧民族。這不僅是中國遇到的問題,歐州同樣也面臨過。但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了熱兵器的時代,戰爭開始有科技來主導了,靠蠻力和兇狠就能取得勝利的時代,己經過去了。

這一次商毅就要在清軍最擅長的領域裡,撤底打敗清軍,而依靠的依然還是科技的力量。

這時邑昌縣的城門打開,一隊清軍的騎兵也從城中出來,商毅用望遠鏡看得十分清楚,這隊清軍全都是標準的滿八旗兵,其中白甲兵足有一百五十多人、而且咯把什兵,牛錄章京也佔了不少。

白甲兵是清軍八旗兵中的精銳,一般來說,一個牛錄裡的白甲兵不會超過二十人,有的牛錄甚至只有幾個人。在這一千騎兵裡,竟集中了這麼多的白甲兵,可見阿巴泰爲了這一戰也是下足了血本。

而這時在商毅身邊駐馬觀看的騎兵旅旅長楊武丞道:“軍門,看來韃子已經應戰了,我們也開始出動吧。”

商毅點了點頭,道:“楊旅長,去吧,這一次看你們的了。要小心。”

楊武丞道:“是。”說着向身後一招手,大聲道:“兄弟們,我們走。” 說着雙腿一夾馬腹,衝出了陣列,在他的身後,商家軍同樣是經過了精挑細選出來的一千騎兵,也跟着一起催動戰馬,躍陣而出。

――――――――分割線―――――――――分割線――――――――

阿巴泰在城牆上觀看,清軍的騎兵在城外的左側列陣,而商家軍的騎兵在右側列陣,雙方相距約在一百五十餘步。但突然之間阿巴泰臉色大變,指看商家軍的陣列,道:“你們看,那是什麼?”

在阿巴泰身邊的親兵也順着他指向的方向看去,也無不變色,本來對自己騎兵十足的信心,這時也不禁有些動搖了起來。

其實他們也沒看到什麼古怪的東西,還是騎兵。只不過這一隊騎兵頗爲與衆不同,每個人都披着是連戰馬都遮得嚴嚴實實的盔甲,連面孔都有鐵皮遮擋,而手執一支長達兩丈有餘的長槍,而且全是騎的一色高頭大馬,比起身邊其他騎兵,幾乎高出了半個身位,雖然尚未交戰,但也顯得極居威勢力。

儘管這一隊騎兵的人數並不多,估計也就在一百五十人左石,但阿巴泰是久經戰場的人,只從這個架式看,這知道這隊騎兵絕不好惹,同時心裡也納悶,商家軍裡那來這麼多體形如此龐大的戰馬呢?

這支騎兵其實是商家軍成立的一個新兵種:外籍重甲騎兵團。當然是隸屬於騎兵旅管轄。也是商家軍裡唯一的一支外籍非僱傭兵團。不過雖然是號稱兵團,但目前實際只有三個排,一共一百五十六人。

商毅雖然很重視騎兵建設,但一直對重甲騎兵不怎麼感冒,因爲在商毅看來這玩意華而不實,在火器時代中,幾乎滿是弱點,不僅燒錢,而且性價比太差,因此一直沒有組建重甲騎兵。但騎兵旅的旅長楊武丞可不這麼看,連打了三次報告,請求成立一支重甲騎兵,而且在最後一次不知怎麼,居然拉動亞莉桑德拉,不僅幫楊武丞完善了報告,還親自勸商毅成立重甲騎兵。

商毅畢竟不是思想頑固的人,在看了楊武丞的報告,又認真聽取了楊武丞和亞莉桑德拉的說明之後,也覺得在目前這個時代,一支小規模的重甲騎兵,在戰場上還是能夠發揮相當大的作用的,因此才批准了這個建議。

既然要組建重甲騎兵,以商毅的作風,自怨就要做最好的,首要就是戰馬,當然是選用安達盧西亞馬。而且商家軍攻佔了基隆,打敗了第二支西班牙艦隊之後,又得到一批安達盧西亞馬,目前可以建成三個排。而士兵人選,商毅也決定接受亞莉桑德拉的建議,第一批重甲騎兵從西班牙僱傭兵中選拔。一來他們熟悉安達盧西亞馬,二來論絕對力量, 西班牙人當然強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要知道重騎兵對力量的要求是很高,甚致還在技巧之上。

楊武丞對此沒有意見,反正重甲騎兵團己經組建,而且還是隸屬於騎兵旅管轄,就很不錯了,至於人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到不是大問題。而且他也知道,這是從洋夫人手下的士兵裡挑選的,沒有這位洋夫人的幫忙,這支重甲騎兵團還組建不起來。

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35章 鄉鬥(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章 朱印船(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5章 鄉鬥(下)第268章 變數(四)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03章 完婚(一)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90章 遇刺(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69章 交易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33章 對持(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404章 新年(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一章 安撫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7章 挑戰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46章 身世第279章 大不敬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370章 戰術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9章 授藝第346章 親情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89章 交易(下)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34章 勸說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4章 趕集(下)
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35章 鄉鬥(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章 朱印船(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5章 鄉鬥(下)第268章 變數(四)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03章 完婚(一)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90章 遇刺(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69章 交易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33章 對持(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404章 新年(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一章 安撫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7章 挑戰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46章 身世第279章 大不敬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370章 戰術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9章 授藝第346章 親情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89章 交易(下)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34章 勸說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4章 趕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