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激戰(上)

清軍這次進攻明軍,一共出動了六千人馬,只留下了一個蒙古牛錄和一個漢軍牛錄守衛濟南府。全軍之中一共有騎兵兩千五百人,另有兩千步兵有戰馬代步,只有一千五百跟役、家奴兵是沒有馬可騎的。其中滿八旗士兵共有四百餘人,披甲兵有二百多人。同時爲了防備明軍守城不戰,清軍還帶來了不少盾車和雲梯,做好了攻城的準備。

但有些令溫克圖感覺到意外的是,明軍並沒有躲在歷城縣裡守城不出,也沒有背城列戰,而是出城數裡,在郊外列陣。看着架式,是想和清軍打一場野仗。

在戰馬長身看去,只見明軍的人馬數量大約在四至五千左右,但布出的陣形十分奇怪,在溫克圖眼裡看來,簡直就是一個不懂兵法的人排出的陣形一樣。

其實穆陵軍排出的,依然是兩排陣,前排由六百名火槍兵組成,以三排線性展開,列出約有二百多米的距離。因爲這一次出戰,穆陵軍一共有九百名火槍兵,比以前多了近一倍,因此不僅可以把火槍兵排列的更爲密集一些,而且還可以留出三百名火槍兵來,作爲預備兵力使用,迴旋的餘地也大得多了。

而在火槍兵的線形陣列後面, 是甴其他人馬組成了五個方陣,四百騎兵和五百刀盾兵分別位於全軍的兩側,保護着火槍兵的側翼。中間的方陣是全軍的指揮部,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個方陣,由剩餘的三百名火槍兵和五百長弓手,以及五百長槍兵組成,正中有一輛高臺車,商毅等人就站在車上,揮揮全軍。在主陣的左右,各有八百名長槍兵組成的一個方陣,準備等敵軍靠近陣式時,支援上去與清軍進行白刃戰。

這一次出戰,穆陵軍並沒有使用火炮,這是因爲商毅對在野戰中如何使用火炮與其他兵種配合,還沒有太多的經驗,以前也試過一二次,但都用得不是很順手,因此這一次就把火炮都留在了歷城縣。

溫克圖看了一會兒,找來了幾個在布林部下的敗回來的幾個漢軍小兵,問道:“你們看,這就是打敗布林的那一支明軍嗎?”

有一個小兵馬上答道:“回稟甲喇,這確實就是打敗布林甲喇的那支明軍。您看,他們前排的陣列的士兵拿的,全部都是火銃,跟我們當時作戰時一模一樣。”

溫克圖不禁也大爲不解,道:“這樣一支明軍的陣式,簡直就是可以一衝就破了,你們當時是怎厶被這樣一支明軍給打敗了?”

另一個漢軍士兵答道:“甲喇,您可千萬別小看了這支明軍,布林甲喇先前也是這樣以爲的,但沒想這支明軍的火銃實在太厲害了,我們根本就衝不上去,還沒等我們衝到一半,人馬就死傷無數了。”

溫克圖不屑的“哼”了一聲,道:“火銃有什麼厲害的,和明軍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我也不是沒有見過,有什麼好怕的。分明是你們沒有用,連這樣一支明軍都打不過。”

那漢軍士兵還在辯解道:“甲喇,不是我們無能,實在是這支明軍和別的明軍完全不一樣,他們……”

溫克圖厲聲道:“閉說,沒用的東西,淨給我們大清丟臉,還不退下去,看我怎麼來大破這支明軍。”

幾個漢軍士兵不敢再分辯下去了,只好訕訕的退開。

不過溫克圖嘴裡雖然是這麼說,但到底也不是魯莽的人,雖然這支明軍看起來似乎很好對付,但他們畢竟是打敗了布林的人馬,說不定還真有什麼特別之處。因此溫克圖使用了清軍屢試不爽的慣用手法,立刻命令,首先調集了三個漢軍牛錄的兵力,嚮明軍發動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三個漢軍牛錄,共計約有一千三百多人馬,其中騎軍的數量約有四百多,在溫克圖下令之後,只能出列,排出進攻的陣形,向穆陵軍的陣列逼近過來。

商毅站在三丈多高的木臺上,身邊還有沈揚、周威等人,對清軍的動向看得十分清楚。清軍騎兵列成一個錐形陣在前,而步兵則展開兵力,跟在後面。因爲雙方還離得很遠,因此騎兵並沒有衝刺起來,還是壓着戰馬的速度,用碎步慢走。

這時在商毅身邊的周威忽然道:“韃子真蠢,在進攻臨朐縣時,就吃了好一次虧,居然連一點長進也沒有,還是這樣集中一點,慢吞吞的進攻過來,這不是送死是什麼?”

商毅看了周威一眼,這小姑娘觀察的到是很細,不過這還是被商毅發現了她的女兒身之後,首次和商毅說話。商毅也答道:“這不是因爲韃子蠢,而是因爲時代不同了,韃子的那一套騎兵衝刺的戰術,以經沒有用了。”

其實清軍使用的戰術並沒有錯,騎兵集中兵力,針對敵軍在一點,發動猛攻是非常符合用兵之道的,由其是對這種拉長戰線而又沒有縱深的戰陣,非常有效。但這僅僅只限於在冷武器時代,或都是火器時代的早期。

雖然現在的戰爭中,冷兵器並沒有被完全淘汰,甚至還是戰場上的一個重要部份,也能夠在戰場上獲勝。但火器技術以經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地步,而且在戰場上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戰爭的模式也在悄悄發生着變化,在歐州的戰場上,一場戰術的革命正在慢慢形成,在五年以後,歐州三十年戰爭的結束,就宣告歐州的戰爭,以經正式進入了近代模式。

而現在的中國,戰爭無疑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或是火器時代的早期階段,火器還只是做爲冷兵器的輔助力量,並沒有形成一套以火器也核心力量的新戰爭模式,再加上明朝政治上的腐敗,因此明軍打不過清軍,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穆陵軍的出現,在這個時代的中國軍隊中,卻是一個十足的另類模式,不僅重視火器,而且使用的完全是近代戰術,和這個時代的中國軍隊完全不同。雖然現在穆陵軍的整體實力還不強,改變不了目前中國的大格局,但在局部的戰場上,卻能夠表現出與別的明軍完全不一樣的戰鬥力。這完全是由於時代產生的差別,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不過周威對商毅所說的話感到大惑不解,道:“商千總,什麼叫做‘時代不同了’?”

商毅也知道自己說漏了嘴,打了一個哈哈,道:“現在一時半會還說不清楚, 但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好在這時清軍的騎兵以經差不多進入到火槍的射程,而且騎兵和步兵的距離以經逐漸拉開了,騎兵的戰馬以經開始小跑看前進了,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火槍手可以開始射擊了。

這時清軍的騎兵纔剛剛進入到離穆陵軍的陣列百步以內的距離,但穆陵軍前方佈陣的六百名火槍兵使用的,是商毅在青州府接收的近四百支燧發槍,還有所有魯密銃,只有少量的鳥銃,燧發槍不僅發射的速度快,而且也比鳥銃打得更遠,破甲力更強,百步以內,以經是穆陵軍正常的殺傷範圍了。

旗手立刻將商毅的指令傳了出去,指揮火槍兵的羅遠斌見了,立刻下令:“火槍兵,開火。”

“啪——啪——啪——啪——”

兩百支火槍同幾乎是同時發動,一陣霹靂般的槍擊聲音,立刻壓倒了戰場上的所有聲響,孑彈密如雨點一般,向清軍射擊過去。

就在這一瞬間,清軍衝鋒的隊伍中立刻響起了一連串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其中還夾雜着不少戰馬發出的痛苦悲鳴聲。清軍的前排騎兵,幾乎全都倒地。有的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有的還在地上掙扎翻滾、輾轉反側。

而穆陵軍的火槍兵發射完第一次之後,毫不停留,馬上將手裡的火槍交給自己身後的同伴,然後又從同伴手裡拉過了以經填裝好彈藥的火銃,繼續向清軍發射。而在他們身後的火槍兵,則忙着給發射之後的火槍填裝彈藥,再遞給前面的同伴。因此穆陵軍的打擊始終是連續不斷,沒有一點間隔停歇。

因爲清軍出動的漢軍人馬,騎兵都只穿着一層鐵甲,對火槍的射擊,跟本就起不到多少保護的效杲,而且清軍又是釆用的密集陣形衝鋒,本來是希望對敵軍形成集中有力的打擊力度,但在這個時候,反而爲穆陵軍的射擊提供了集中目標。

在火槍的密集發射打擊下,清軍的衝鋒人馬只能一個又一個慘叫着摔下馬來,或者是連人帶馬一起摔倒,纔剛剛只衝到離穆陵軍的陣式不到四十步的距離,按說這個時候應該是戰馬全速開始衝鋒的時候,但四百多騎兵只剩下不足百名,而且稀稀疏疏,完全不成陣列。

剩下的騎兵以經沒有勇氣繼續再向前衝鋒,紛紛拔轉馬頭,向自己的陣列敗退了下去。但這時纔想退,以經晚了,因爲他們全在穆陵軍的打擊範圍內,而且穆陵軍的火槍射擊,也不會因爲清軍的撤退而停下來。就在清軍拔馬,返回,加速的過程中,還不斷被火槍擊中。

而且這時清軍的步兵也以經進入了火槍的射程內,火槍兵們一邊追着射擊騎兵,一邊也是向步兵開火射擊。

剩餘的幾十名騎兵以經敗回,而且前排的步兵以經倒下了一排。漢軍的戰鬥意志本來就不如滿八旗中那麼堅定,因此那裡還敢再繼續前進,也都紛紛轉頭,敗退了回來。

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402章 北境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79章 救急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74章 完成包圍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3章 震盪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92章 返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3章 雙截棍第118章 海盜(二)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88章 計劃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53章 激戰(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47章 營救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36章 南歸(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48章 新政(一)第271章 妙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4章 鄉鬥(上)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332章 對持(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18章 海盜(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79章 救急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99章 國事(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51章 撫平青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
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402章 北境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79章 救急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74章 完成包圍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3章 震盪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92章 返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3章 雙截棍第118章 海盜(二)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88章 計劃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53章 激戰(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47章 營救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36章 南歸(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48章 新政(一)第271章 妙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4章 鄉鬥(上)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332章 對持(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18章 海盜(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79章 救急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99章 國事(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51章 撫平青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