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

劉良佐投降了清軍之後,沿江東進的阿齊格部的人馬總數己經超過了二十八萬人。清軍現在的兵力分佈是,吳三桂部約六萬人馬在江北作戰,現在主力駐紮在廬州,前部己經攻佔了和州。而尚可喜部的五萬多人馬守衛在武昌、九江一線,保衛着清軍的側翼,而阿濟格親率十七萬大軍,以降將劉良佐爲前尋,沿長江南岸,直逼南京,現在大軍都己經推進到了太平州一線。離南京不足百里。

而明軍的防線也是節節敗退,駐守江南的黃得功己經退到了應天府境內的江寧鎮,江北劉肇基也退到應天府境內的江浦縣,和南京幾乎是隔江相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新年將至,但南京城中卻看不到一點新年的喜慶氣氛,家家戶戶都關門閉戶,不是準備向城外遷移,就是在家裡把門窗加固,然後祈禱上天,保佑自己的平安。

算起來這己經是商毅第四次進南京了,第一次還是在南下和李自成作戰,當時的商毅不過是初出茅廬的武將;第二次是慶賀朱由崧登基繼位,那時商毅剛剛佔據了浙江,成爲南方的一個地方實力派武將;第三次是陪着朱媺娖到南京分辯北來太子,商毅洐然己是南明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而這一次進入南京的商毅,已經是整個南方抵抗清軍南侵的唯一希望了。

雖然每一次商毅到南京,身份地位都會晉升一級,但南京給商毅的感覺到是一次不如一次,由其是這一次,昔曰繁華熱鬧的南京城,如今已是冷冷清清,完全是一付蕭條破敗的樣子。也讓商毅生出不少物是人非的感慨來。

在正陽門進城的時候,史可法親自在城門口迎接商毅的一行人馬,衆人見面之後,史可法也十分激動,拉着商毅的手,道:“以恆,你總算是來了。”說着,忍不住哭了起來。

商毅道:“史閣老請儘管放心吧,只要有我商毅在此,決不會讓淸虜攻佔南京城。”

史可法聽了,也稍稍安心,道:“快,跟我一起進殿去面見皇上,現在等着你來。”

商毅將人馬都駐紮皇宮的洪武門前,自己只帶了一隊衛隊跟着史可法進皇宮。

在來南京的時候,商毅就想過,現在南京的局勢過於複雜,誰知道東林黨還有玄皇教會安什麼心,因此商毅絲毫也不敢大意,無論去那裡都會穿好防彈衣,帶上手槍、手雷和雙截棍,靴孑裡插好匕首,以防萬一。同時衛隊也隨時做好保護他的準備。

商毅的衛隊有兩個連,一個連是漢族人組成,連長是吳亮,另一個連卻全是由黑人組成,他們本來都是奴隸,是商毅給了他們自由,都對商毅都非常感激,十分忠心。而且黑人衛隊的另一個好處在於他們不會理中國的規據,完全聽從商毅的命令,無論讓他們做什麼都不會有半點猶豫。而這個連的連長是亞莉桑徳拉的弟弟安德烈。

不過衛隊也不可能進入皇宮內部,只能在南京皇宮的正門承天門口等着。不過商毅也和衛隊約定好,一但自己發出信號,衛隊就向皇宮裡面殺入,接應自己。這樣分派完之後,商毅纔跟着史可法等人,進入皇宮內部,去朝見朱由崧。

南京皇宮也叫紫禁城,主殿的名稱和北京皇宮一樣,爲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朱由崧就是在第一殿太和殿接見商毅和文武大員的。

商毅向朱由崧施禮己畢之後,朱由崧首先賜他平身,然後才道:“商愛卿遠路而來南京,一路辛苦了,朕甚是欣慰,前者因爲小人爲擾,也使商愛卿受了不少冤屈,但如今國事艱難,形式危急,還請商愛卿不要計較,凡事都當以國事爲重,大局爲重。”

商毅道:“回稟皇上,臣與朝中官員,本無私怨,何況現在清虜大軍壓境,南京危急,臣豈敢以個人私怨,而不顧國事,請皇上放心,臣必當竭盡全力,爲保南京不失,並驅逐韃虜,收復失地。”

朱由崧點了點頭,對商毅的回答也十分滿意,然後又問道:“卿此次入京,不知帶來了多少人馬?”

商毅道:“臣接到詔書之後,立刻出兵,一時也沒有耽誤,但行走匆忙,這次只帶來了約三萬人馬,但隨後還有八萬大軍,十日之內,必然趕到南京。”

其實現在商毅只帶來了一個步兵師和特種旅進入南京,總兵力還不到兩萬,另一個旅押運的物資在後面,預計會遲一二天到南京。他當然知道,就憑這兩萬五千人,肯定不能讓南京的君臣滿意,因此索性也誇大其辭,安定人心,也給自己造成大聲勢。

朱由崧和官員聽了,到也沒有多懷疑,因爲大軍調動,確實需要不少的準備時間,因此先帶少量人馬趕來,將大隊人馬留在後面,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而且有不少人心裡都在想,如果等商毅的人馬都到了南京,到是足夠守住南京了。

就在這時,一個黃門官匆匆從殿外進來,道:“啓稟皇上,黃得功將軍被清軍擊敗,江寧鎮失守,清軍的前部人馬己經殺到了大勝關。現在黃將軍率軍正在向南京撤退,請救朝廷立刻發兵接應。”

黃門官的話剛一說完,整個金殿上頓時一陣大亂,大臣們紛紛交頭結耳,議論一片,就連朱由崧的臉色也變了。因爲以前的形勢無論多麼危急,清軍都還在應天府的範圍之外,因此南京君臣的心裡多少還都有一點安心,而大勝關己屬於順天府的範圍,離南京不足二十里,這一次淸軍可以說是真正的兵臨城下了,怎麼能叫他們不慌。

幸好史可法到底還是見過大陣仗,立刻出列大聲道:“各位大人不必驚謊,現在商督師己經到了南京,必能力保南京不失。”轉身又對朱由崧道:“稟皇上,爲將者當有專斷獨行之權,方可便宜行事,請皇上授權於商毅,讓他全面付責南京防務。”

聽他這麼一說,大殿上才安靜了下來,全都用其盼的眼光看着商毅,這可是南京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而朱由崧這時也稍稍心安,立刻問道:“商愛卿,你看現在當如何拒敵清虜呢?”

商毅道:“回稟皇上,清虜現在不過是先頭人馬,並不足爲慮。但守衛南京,事關重大。臣初到南京,尚不知全情,當與史閣老等人計議之後,再作決定。”

朱由崧點了點頭,立刻又下旨,封商毅爲左都督兼南京守備,付責整個南京的防務,凡事均可便宜行事,並又賜給他尚方寶劍一柄,以後如有阻擾軍務者,均可先斬後奏。而又讓吳甡官復原職,和史可法一起付責諸事協調,全力支持商毅的軍事行動,然後才下令散朝。

――――――――分割線―――――――――分割線――――――――“吳長老,商毅己經到了南京嗎?”

墨經緯獨自一人站在紫明樓的三樓露臺上,憑欄而望,頭也不回的淡淡問道。因爲現在整個南京都十分蕭條,大多數酒樓都己經關門歇業,就連因爲出了秦淮河畔新一代名妓紫玲瓏的紫明樓也不例外。

而這時在墨經緯身後,一共站着五個人,垂手低頭,神態都十分恭順。聽了他的問話之後,左邊的第一人道:“回稟少主,他是剛剛入城,就被史可法領着進宮去見朱由崧去了。”

墨經緯又問道:“他這次進南京,一共帶來了多少人馬?”

吳長老道:“居屬下估計,應該不超過二萬。”

墨經緯哈哈笑道:“二萬人馬,就想守住南京嗎?我看商毅這一次還有什麼辦法?”

這時吳長老身邊的一人也開口道:“二萬人馬,肯定是守不住南京的,但屬下以爲,這應該只會是商毅的先頭人馬,居我們所得的消息,現在商毅在浙江的兵力不下十萬,因此他絕不會帶這麼少的人馬進駐南京。屬下擔心他的大隊人馬進入南京之後,恐怕就不好辦了。”

墨經緯點了點頭,道:“馬長老說的有道理,現在清軍的先頭部隊是誰?”

馬長老道:“是由覺羅巴哈拉率領,大約有一萬五千人馬,另外還有劉良佐部的一萬人馬,現在正駐紮在大勝關。”

墨經緯道:“這樣的兵力也足夠了,派人去告知覺羅巴哈拉,讓他加快進軍,爭取先掃清南京的外圍,然後再通告阿濟格,讓他儘快催促大軍前進,爭取在商毅的後隊大軍到達之前,先攻破南京。”

馬長老答應了一聲,立刻轉身離開了露臺。

墨經緯又道:“玲瓏小姐?她是不是己經去了杭州嗎?”

右邊的第二人應道:“回稟少主,玲瓏小姐是今天早上動身去杭州的,還有蕭長老和雲長老,也隨她一起去了。不過她似乎有意避着少主,因此屬下有些但心。”

墨經緯淡淡一笑,道:“沒有什麼好但心的,爲了聖門的大業,她不會念及私心,只不過這件事情她不願意讓我插手其中,那就由她去吧,反正我只要最後的結果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準備好了沒有?”

這時吳長老又道:“都己經準備好了,只等清軍的大軍一到,我們就可以裡應外合,攻破南京。”

墨經緯聽了,也不禁放聲大笑起來,道:“很好,商毅以爲自己這一次還可以力挽狂瀾,卻不知道現在一切早都己經在我們的控制之中了,恐怕到時侯連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而這一次我們聖門復興的大業就在此一舉,誰也阻擋不了。”

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380章 總結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2章 破局(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247章 營救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48章 新政(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章 各懷鬼胎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193章 雷汞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68章 重逢(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55章 插曲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05章 完婚(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6章 投靠第79章 救急第87章 等待消息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82章 游擊戰(一)
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380章 總結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2章 破局(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247章 營救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48章 新政(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章 各懷鬼胎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193章 雷汞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68章 重逢(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55章 插曲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05章 完婚(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6章 投靠第79章 救急第87章 等待消息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82章 游擊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