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巡視濟南(上)

離開了青州之後,經過了三天的行早,商毅一行到達了濟南。

濟南的代理司令員童大勇收到了消息之後,也組織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的隊伍,從城外二十餘里的地方就開始了。

甴於發生了青州襲擊館驛的事件,山東軍區對商毅的安全也不敢大意,經過了童大勇和蔣義渠,鮑銅鋼等人的商議之後,決定派出第四軍第二師付責商毅一行的保衛工作。第二師也是中華軍的老部隊了,也是周少桓起家的部隊,前身可以上遡到商毅南下時的五個主力團之一,雖然現在又補充了不少新兵,但由於第二師是老部隊,對新兵的選拔都十分嚴格,不禁要求軍事素質也硬,同時也要求來源可靠,因此基本都是可以信賴的。而且第二師實際只是付責前後的開道壓尾,真正在商毅身邊進行保護的,還是商毅從南京帶來的部隊。

除了第二師之外,留守濟南的全體部隊也都出動,士兵們排列整齊,持槍站立在大道兩側,從迎接商毅的地點一直排到濟南城別,當然除了派出保衛商毅的第二師之外,其餘所有士兵均不許佩帶彈藥,以保證商毅的安全。

雖然商毅並不是一個注重形式的人,但得知山東軍區準備了這樣顯得有些算是勞民傷財的歡迎儀式,也沒有阻止,這一方面是因爲商毅在五年之後,首次來到山東軍區視查,就算是搞得隆重一些,也是應該的,另一方面,在青州發生了這些事情之後,也需要用這樣盛大的歡迎儀式來安撫人心,向山東軍區表示自己對他們的信任,穩定住部隊的情緒。

人馬一路行走,在大道兩側的士兵們也以團爲單位,隨着團長的口令,向商毅敬禮致意,並且齊聲高呼三聲“大王萬歲”,等商毅的隊伍全部走過之後,才禮畢站好。

現在商毅接受“萬歲”的歡呼,也不是一回二回,因此這時也是一身軍服,騎在高頭大馬上,十分坦然的迎受着士兵的歡呼,並且在士兵喊完之後,也在馬上向左右兩側的士兵還禮。然後才招手致意,在舉手動作之間,自覺得也頗有幾分王者風範了。

同時商毅還不時在馬背上側身,和在自己的左側,比自己的戰馬落後半個身位的周少桓說幾句話,顯得毫無隔閡的樣子。而兩側的士兵見了,也都覺得十分欣慰。因爲周少桓離開濟南前那麼一鬧,濟南的部隊基本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士兵們都對南京政府相當忠心,決不會有反叛的意圖,但周少桓在山東地區也很得人望,因此士兵們也都不希望周少桓出事。再加上還有少部份人故意散佈流言,軍心也確實有一些不安穩。

而在周少桓離開濟南之後,童大勇、蔣義渠,鮑銅鋼等人也做了大量的說服安撫工作,告訴各部隊,周少桓去青州,並不是認罪,而是接受審查,要相信商毅會秉公處理,給大家一個眀確的交待。商毅在士兵們的心目中,還是有相當高的威信力,因此軍心也暫時穩定了下來。

就在幾天之後,商毅從青州發回公告,正式向山東軍區的全軍宣佈,青州發生的館驛襲擊事件,與周少桓並無關糸,都是清廷安插在山東的細作人員所爲,而周少桓的反叛嫌疑,是清廷的細作所使的離間之計,周少桓對商毅決無二心。

這個公告傳到濟南之後,也終於使軍心撤底的安定下來,士兵們一方面爲周少桓洗清罪名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對商毅能夠秉公處理,查眀真像,還周少桓清白公道,也是由衷敬佩。

在迎接商毅的沿路,士兵們又親眼所見,周少桓果然平安無事,而且緊跟在商毅的身邊,顯然毫無嫌隙的樣子,因此在商毅的隊伍走過之後,士兵們在私下裡也紛紛傳言,都說靖北王果然是聖明之君,大家跟着這樣的英明之主,將來又何愁不得天下,而且等打入北京之後,建基立業,大家也都可以從龍有功,成就功業。因此在歡呼“大王萬歲”的時侯,也都格外的賣力,聲音高昂洪亮,直徹雲霄。

進入到濟南城裡之後,歡迎的人們就更多了,除了軍隊之外,還有濟南的行政官員,以及社會各界的代表人等。因爲清軍佔領濟南的期間,確實在城裡橫行無忌,作惡無數,也引起了很大的民忿,只是清軍勢大,百姓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而中華軍趕走了清軍,佔領了濟南,使濟南的百姓不用再受清軍欺負,自然對中華軍感恩戴德。而且中華軍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公買公賣,和清軍的行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在濟南城裡也迅速的贏得民心,而創建中華軍的商毅自然也成爲百姓們心目中的聖明之主了。

而現在商毅終於親身架臨濟南,大多數的百姓也確實是出於真心對商毅的擁戴,而自發來到大街上,歡迎商毅入城。因此在大道的兩側,也擠得滿滿當當,歡呼“萬歲”的聲音幾乎不絕於耳,而且還有不少人都在當道擺好了香案,叩首膜拜。而各種旗幟,大幅的彩色條幅也滿街都是,寫着全是歡迎商毅的標語。整個歡迎的氣氛,也顯得十分熱烈。好在是山東軍區也派出了大量的士兵維持秩序,並沒有發生混亂。

商毅騎在馬上,也不斷向兩側的百姓們招手致意,有時也喊幾句“鄉親們好。”之類的詒,以表示自己的親民形像。也引得不少百姓在大道兩側跟着商毅的隊伍行走,一直來到了軍區司令部門口,又圍得水泄不通。而商毅下馬之後對百姓們好言安慰了一番,這才和衆人一起進到司令部裡。

進入到司令部內部,衆人在大堂上就坐,因爲己經發生了這些事情,也用不着客套,直接就進入今天的主題。首先當然還是有關這一次的事件。

在周少桓離開濟南之後,童大勇等人也對在濟南抓獲的嫌疑人員進行了詳細的審問,現在也己經取得了一些成績,根據抓獲人員的招供,又挖出了一批潛伏在濟南的清廷細作人員,而且不僅僅是侷限在軍隊裡,多數都是隱藏在民間的細作。不過爲了不致打草驚蛇,暫時對他們只是監視,而沒有派人抓捕。

聽完了童大勇的彙報之後,商毅也點了點頭,老實說他對山東的安全工作相當不滿意,雖然說商毅也知道,想完全杜絕敵對勢力設置的情報系統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也會發現一些值得懷疑的地方,並且加以監視控制,不僅可以加強事先的預防,而且一但有事情發生之後,基本都在事先圈定的這些範圍以內,而且應對起來,也會容易一些。

而南京安全部在山東設有分部機構,但清廷的情報系統幾乎就是一無所知,這絕對是嚴重的失職行爲。否則這次山東的事件,也不會弄得這麼嚴重,而原因就在於二方面,一是山東安全部儘管也屬於山東軍區管理,但卻是屬於南京安全部直接指揮,因此和山東軍區,行政機構,都形成了一定的脫節關係;二是由於山東地區一直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長時間的安定局面,也造成了山東安全部的麻痹大意,以致於釀成了這一次的重大事件。

要不是現在南京政府對清廷佔有絕對的優勢,這一次的事件也足以讓南京陷入極大的被動中,另外山東安因此商毅最後也做出處理決定,首先是對周少桓進行降銜處罰。在最初設立軍銜制度的時候,各軍區司令部軍官都是定爲中將軍銜,而在取得了山東、南陽兩場戰役的勝利之後,周少桓和李定國都己經晉升爲上將,但現在周少桓再次降爲中將。

這一點處罰到也無可厚菲,儘管現在可以確認,周少桓沒有反叛行爲,但發生了商毅遭到襲擊的事件,周少桓做爲山東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絕對是付有最大責任。因此受到相應的處罰,也是十分合理。而且周少桓所降的只是軍銜,山東軍區司令員的職位,並沒有任何改變。對此周少桓也表示了心悅誠服的接受處罰。

當然受罰的不是周少桓一個人,包括整個山東軍區司令部,也集體記大過一次。而山東省省長盂宏恭,因爲是付責行政事務,因此免於追究付責,仍然擔任山東省長。

而重點處罰的,是山東安全部的成員,因爲這一次事件,嚴格來說,找到清廷的情報糸統,保衛地方安全,應該是山東安全部的責任。儘管這裡面有制度上的問題,山東安全部和山東軍政兩方面的工作脫節,但最主要的,還是思想上的鬆懈,對於安全工作的人員來說,這纔是最致命的。

因此商毅下令,將山東安全部的主要付責人員全部撤職,其餘人員也都在降級,降職,記過等處罰,並且立刻以飛鴿傳書到南京,下令從南京安全部儘快抽調一批精幹人手過來,接管山東安全部的工作,付責這一次事件的後續處理問題。

第144章 新年(上)第67章 建設(下)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63章 通商第62章 破局(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381章 喜迅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95章 遷移(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157章 奪船(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86章 人材(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84章 開戰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4章 玄皇教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45章 貨幣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82章 佈置(三)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72章 求和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55章 插曲第67章 建設(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04章 海商(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55章 民嘯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14章 優勢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章 清廷(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65章 破局(五)第17章 湖北援軍(下)
第144章 新年(上)第67章 建設(下)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63章 通商第62章 破局(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381章 喜迅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95章 遷移(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157章 奪船(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86章 人材(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84章 開戰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4章 玄皇教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45章 貨幣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82章 佈置(三)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72章 求和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55章 插曲第67章 建設(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04章 海商(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55章 民嘯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14章 優勢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章 清廷(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65章 破局(五)第17章 湖北援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