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

在朱由崧升朝的第二天,朝野上下都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人羣起而攻之,就連有一些東林黨的成員爲加入了攻擊他們的陣營中,彈亥的奏章也如雪片一樣飛向朝中來,僅僅只一天的時間,彈亥的奏章就達到二百多份,昔日的正人君子,道德楷模,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王莽、曹操之流的叛逆謀位之臣。而就在當天,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十七人因爲承受不住這輿論巨大的壓力,終於集體辭職。

好在朱由崧只是批准了他們的辭職,到也沒有對他們進行什麼追究。然後立刻下旨,將史可法和吳甡官復原職,仍出任首輔和次輔。而東林分裂之後的南京的政治爭鬥又一次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因爲史可法現在就住在南京,因此當天就被招入宮中復職,全權負責南京的防務,而史可法一上任,並且代表內閣提議,調商毅率軍進南京駐守,也立刻得到了朱由崧的批准,並且決定以高弘圖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爲使,到杭州去調商毅,同時也是招吳甡回南京任職。

而且史可法還怕商毅不來南京,又親自給商毅寫去了一封信,請他千萬以大局爲重。並又給吳甡也寫了一封信,請他盡力勸說商毅出兵。

高弘圖和王德化是十二月二十日從南京出發,兩人也知道現在情況危急,不容耽誤,因此也是一路急行,這時江南入冬以後的第一場大雪已經過去了,氣溫也有些回暖,雖然路上還有不少化雪的積水,但也算比積雪好走,而且由其是從湖州到杭州的這段路,都是新路,寬闊而平整,也沒有積水,行程也大大加快,在二十二日就到杭州,而在進城的時候,兩人也受到了商毅和吳甡的熱烈歡迎。

在宣讀完朝廷的詔書之後,商毅也立刻表示,自己和東林黨人並無私仇,爲國效力,義不容辭,而且在浙江地區的兵馬糧草物資都己經準備好了,明天自己就會出兵,趕到南京去駐守,也請兩位使者放心。

高弘圖和王德化聽了,也不禁大爲安心,想不到商毅一口就答應了下來,而且連史可法的書信都沒有出示。不過這樣一來,南京到是還有守住的希望。

原來就在高弘圖和王德化到達杭州的前一天,玄皇教的密使明石姬己經趕到杭州,面見商毅陳述利害,並且表示,現在東林黨己經不是障礙了,而且玄皇教可以控制南京的局面,因此只要商毅願意率軍入南京駐守,玄皇教願意盡一切力量配合商毅,守衛南京,抵抗清軍。

其實在南京發生的事情,商毅也早就知道了,也覺得在金殿上發生的事情十分好笑,想不到朱由崧居然能夠想出這麼一招,在金殿上讓東林黨吃這樣一個悶虧,當然這一切都玄皇教在背後指使策化的,到是真不容易。不過皇帝當到這一步,也確實夠可以了。商毅並沒有懷疑明石姬的話,因爲憑朱由崧的智商,肯定想不出這種損招,看來玄皇教確實己經牢牢的把朱由崧抓在手裡了,在剪除了東林黨之後,也的確可以控制整個南京的局面。

雖然商毅己經做好了南京淪陷,以浙江的力量來抵抗清軍的打算,但那些都是建立在東林黨死都不肯調自己去駐守南京的最壞打算上,從商毅心裡來說,還是十分希望能夠守住南京的,因爲南京不失,清軍就不可能繞過南京來進攻浙江地區,這樣一來,浙江地區不用直接去面對清軍的兵鋒了,也可以大大減輕戰爭給浙江地區帶來的破壞和影響。對浙江地區還是大有益處的。而且還可以加強自己抵抗清軍的縱深空間,和迴旋餘地。

另外同時南京是整個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又是現在南明的首都,因此無論是在戰略意義上還是在政治意義上,守住南京,整個南方的抗淸局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商毅在和明石姬商談過之後,也決定立刻出兵,盡全力守住南京。

不過雖然決定出兵,但商毅也知道,想守住南京可並不容易。現在南京面臨的局面確實十分危急,因爲清軍從長江兩岸齊頭並進,沿江的戰略要佔幾乎全都失守,南京城也直接暴露在清軍的兵鋒面前。

雖然南京城的城防設施十分堅固,但需要防守的面積太大太廣,至少也需要五到六個師才能完全守住,而現在的商家軍,也不可能把這麼多的兵力都集中在南京城裡駐守。因此商毅也迅速作出計劃,只以少量兵力駐守在南京城裡,守住幾個關建的要點,在清軍進攻時,可以適當棄守幾處城門,把淸軍放進城裡來,並且利用城市內的街道要點地區和自已對南京環境的熟悉,和淸軍打巷戰。

反正只要是不退出南京城,就表示南京並沒有完全失守,在政治和戰略層面上,都能說得過去。同時還能拖住清軍的大量兵力,保證浙江地區的安全。而且商家軍的戰術特點和武器,也比清軍適合打巷戰,因此在內線利用城市戰牽制清軍,同時商家軍的主力人馬在南京外圍遊動,尋找戰機盡力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把南京保衛戰打成一場提前三百年進行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這也就是商毅在目前的條件下,所釆用保衛南京的最佳戰術方案了。當然因爲戰場主要是在城市中進行,要施行這一戰術,肯定會對南京的城市設施造成重大的損害,而且平民的傷亡也將可能十分巨大,但商毅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反正南京並不是自己的領地,死道友不是貧道。就算是把南京打成一片廢墟,但只要是能夠把淸軍擋住,保護住浙江地區,那也是值得的。

對於商毅提出的守衛南京的這個計劃,明石姬也並沒有表示異議,南京現在的局勢, 她自然是一清二楚,因此守住南京的希望,與其說是憑藉商家軍超強的戰鬥力,還不如說是依靠商毅去過百戰百勝的威名上。

只是打仗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靠實力,以弱勝強的奇蹟,並不是那麼好演的,說得難聽一點,現在的南京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佔,憑什麼去拒敵清軍呢?就連玄皇教本身,也都是做好了一顆紅心,兩手準備,隨時都打算撤出南京逃走。

不過玄皇教也清楚南京的重要性,因此不到萬不得己的時候,也不願輕易就放棄南京。而明石姬這次到杭州來,也是想看一看,商毅能不能拿出真正的辦法來,守住南京。如果商毅也拿不出一個真正切實可行的辦法來,玄皇教可不打算傻傻的待在南京城裡等死。

而在商毅提出了這樣一個計劃之後,才使明石姬真正感覺到,如果按商毅的這個戰術進行,守住南京,確實是可行的。因此也代表玄皇教,答應全力支持商毅的這個計劃,共同抵抗清軍的進攻。而且也保證玄皇教中的高手人員都會聽商毅的調遣。

得到了明石姬的首肯之後,商毅也覺得又多了幾分把握。因爲打巷戰的首要條件是城市環境對自己有利,這個環境包括地理環境和民衆的支持環境,而且清廷顯然也在南京派駐了不少情報人員,因此這一場南京保衛戰不僅有明戰,而且很可能還有暗戰。雖然自己在南京也有情報網絡,但很顯然玄皇教在這方面的優勢,顯然是要比自己大得多,人家畢竟是南京的地頭蛇,而且己經經營了上百年。有了他們的全力配合,事情當然也就好辦多了。

於是商毅和明石姬又討論了一些合作的細節,雙方對城防、統一指揮,以及暗中的動作等許多方面的合作,都達成了一致的意見,然後明石姬才向商毅告辭,並連夜趕回南京去向教中稟告。

正是由於商毅現在己經對所有的事情都己經做到了心裡有底,因此在今天接持朝廷的使臣時,才顯得從容不迫,而且一口答應馬上出兵,並且也慷慨激昂的表示,自己將會盡一切努力,力保南京不失,挽救明朝的命運。

而吳甡對此則是慮喜參半,一方面在辭職僅僅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後,又能夠馬上能夠官復原職,自然是十分高興,而且自己的政敵也被清除乾淨,也不用再擔心有人對付自己,至少這一回在次輔的職位上,也可以坐得長久一點。

但現在的局勢吳甡心裡也清楚,絲毫也不比當初崇禎留守北京的時候好多少,可以說南京也是危在旦夕,隨時都有可能被清軍攻破,因此這個時候被複職,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不過商毅己經表示了將會率軍駐守南京,也讓吳甡心裡有了一點底氣。雖然吳甡現在還不知道商毅守衛南京的計劃,但他對商毅的軍事能力,還是十分相信的。

於是接待完兩位使臣之後,商毅也將他們安排到館驛中休息,而自己立刻招集衆將開始佈置,明天大家一起出發, 率兵去南京駐守。

第207章 哭諫(上)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9章 新政(三)第180章 報紙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85章 夜襲(三)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8章 蒐羅人材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40章 海軍出擊第346章 親情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32章 對持(一)第333章 對持(三)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34章 鄉鬥(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7章 遷移(四)第67章 建設(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48章 新政(二)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21章 狙擊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
第207章 哭諫(上)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9章 新政(三)第180章 報紙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85章 夜襲(三)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8章 蒐羅人材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40章 海軍出擊第346章 親情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32章 對持(一)第333章 對持(三)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34章 鄉鬥(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7章 遷移(四)第67章 建設(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48章 新政(二)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21章 狙擊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