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

楊渥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王建的提議,再加上在此之前李克用同樣拒絕稱帝,這樣一來,王建的兩個建議都落空了。

不過這對於王建來說並不算什麼,他之所以提議李克用和楊渥二人與他一起稱帝,不過是想分擔一下天下輿論,免得獨自一人遭受罵名;如今雖然目的沒有達到,但王建稱帝的決心卻沒有改變。

當前往河東和淮南兩處的使者回到蜀中後,王建只是笑了笑就沒有下文。

不過王建雖然沒什麼表示,但他的稱帝想法早就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了,尤其是他的部下,更是早就明白他的計劃。

所以在此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各地“祥瑞”接連出現,今天是某地出現禾生雙穗的奇景,明天是某地地出甘泉,到了後天又變成某地出現了什麼奇禽異獸……

對於這些“祥瑞”,王建雖然明知道其中的貓膩,但在明面上卻是連連下令嘉獎發現“祥瑞”的地方官。

有了王建這般明顯的暗示和鼓勵,衆人自然更加明白該怎麼做。

不久,蜀中衆文武紛紛上書勸進道:“……大王雖然忠於大唐,但如今大唐已經滅亡,這是上天要興盛大王,大王不可拒絕!”

倒是節度判官馮涓堅決反對王建稱帝。

他認爲如今朱溫篡位稱帝,是爲天下的首惡;若是王建也稱帝,那豈不是墮落到與朱溫一個程度了?

所以馮涓主張王建可以以蜀王的身份先建國稱王,這樣將來複興大唐之後也能繼續以大唐臣子的身份存在。

馮涓本來是王建麾下的重要謀士,極受王建的重用,蜀中的諸多要事他都參與其中;可惜這一次他的建議卻是遭到了王建的棄而不用。

自此之後,心向大唐的馮涓在極度失望之下開始閉門不出,不再爲王建出謀劃策。

馮涓的堅決反對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不久之後,王建用節度副使、掌書記韋莊的謀劃,率領蜀中的官員百姓痛哭三日,以祭大唐。

哭拜過後,王建在成都正式即皇帝位,定國號爲大蜀。以前東川節度使兼侍中王宗佶爲中書令,韋莊爲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閬州防禦使唐道襲爲內樞密使等。

至此,割據蜀中的蜀國正式成立。

除了蜀國外,割據幽州的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在十月初同樣自稱爲燕王,建立燕國。

不過劉仁恭當上燕王之後不久就被他的兒子劉守光發動兵變給囚禁起來了。

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劉守光因爲與劉仁恭的一個愛妾羅氏***事發,被盛怒的劉仁恭趕出了幽州。

不過那時候劉守光在幽州軍中已經暗中發展了較強的勢力,而劉仁恭在趕走劉守光後就繼續過着他那醉生夢死的生活,整日待在大安山上的行營裡面享樂,至於政務則悉數交給部下處理。

當朱溫正式稱帝篡位後,劉仁恭同樣起了稱帝的打算,不過幽州地處河北,西邊是視他爲仇寇的晉王李克用,南邊是一直想吞併河北的朱溫。

在這兩大強敵的夾擊之下,劉仁恭最終還是沒有稱帝的膽量,只是暫時稱王。

在稱王之後,劉仁恭繼續享受着醉生夢死的生活,結果給了他的兒子劉守光可乘之機。

十月中旬,劉守光發動兵變,率兵攻入大安山,將其父劉仁恭囚禁起來,並且自稱燕王,盧龍節度使。

至此,天下間有足夠實力能夠獨自對抗朱溫的藩鎮除了河東李克用和淮南楊渥外,其他藩鎮都已經各自建國稱制;而那些實力較弱的藩鎮,除了琅琊王王審知目前態度未定外,其他藩鎮則紛紛投靠朱溫以獲得冊封。

廣陵城中,收到王建稱帝和劉仁恭稱王的消息後,淮南的高層文武們再一次在高勖的家中匯聚起來。

這些人集中在高勖家中可不是爲了陰謀造反,而是爲了向楊渥勸進。

事實上,在當初王建派使者前來勸楊渥稱帝,卻被楊渥拒絕了之後,衆文武便發起了第一次勸進的行動。

當時由高勖、李神福以及周隱這三個大學士領頭,留在廣陵的各文官武將一同前往吳王府中勸楊渥開國稱王。

各地的刺史們、巡撫等地方官以及鎮守在外的將軍們同樣上書勸說楊渥稱王。

結果楊渥以大唐雖然已經滅亡,但宗室之中尚有人在,自己身爲大唐吳王,自然當以復興大唐爲己任,所以他將派人尋訪宗室子弟,立爲新的天子,以繼承大唐正統;至於建國稱王之事卻是直接拒絕了。

不過楊渥雖然拒絕了建國稱王的提議,但他所說的尋訪大唐宗室子弟以繼承大唐正統的事,最終也在衆人的反對中不了了之。

那次勸進之後,衆人沉寂了一段時間,不過這次王建正式稱帝的消息傳來後,衆人再一次起了勸進的心思。

在這個時代,從龍之功和擁立之功往往比在戰場上建立的功績還要大,對於一般人來說可是萬萬不能錯過的。

所以當高勖暗示衆人再次匯聚起來商議時,只要是在廣陵的衆多文武官員幾乎都參加了。

這麼大的聲勢,自然不可能做到保密,所以楊渥肯定是早就知道了;不過楊渥既然知道了卻沒有派人制止,這就足以說明他的態度了。

“今日諸位來此,爲的是什麼想必也不要老夫多說了。上次我等一起向大王勸進,結果卻被大王堅決拒絕了,此番邀請大家前來,不外乎就是想羣策羣力,大家一起想個辦法來說服大王稱制。諸位有什麼想法,不妨直言!”

到了此時,高勖已經基本上建立了自己文武之首的地位。

雖說他算不上有過人的智謀,更沒有戰場之上的功績,不過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懷百姓,並且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再加上他的資歷足夠老,在淮南文武中威望深厚,所以纔能有如今類似與宰相的的地位。

“以屬下之見,那王建在稱帝之前不是搞了許多祥瑞嗎?我們也可以這麼來啊!有了衆多的祥瑞,那就足以證明大王稱尊乃是天命所歸!”有人當即提議道。

不過此人的提議剛說出來便遭到衆人的反對和譏笑。

有些事情是能做卻不能說的,比如製造祥瑞這一點,雖然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一說出來事情就變了。

此人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將此事說穿,反而使得製造祥瑞這種辦法不能用了。

當然,像高勖、周隱等人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通過製造祥瑞的辦法來稱尊。

在他們看來,若是一個主君不勤於政務,不安撫人心,不知道以民爲重,光靠製造祥瑞的辦法來獲取威望,這本身就落了下乘。

“何必整這些歪歪道道的手段,以老夫看,我等不如直接去府中苦勸大王,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一直到大王同意爲止!”另一人又提議道。

這人顯然是個武將,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直來直去。

……

當衆多淮南文武在高勖家中商量着勸進之事時,吳王府中,楊渥卻在陪着自己的三位夫人。

如今楊渥雖然已經成婚三年了,但到現在爲止還只有長子楊炯這麼一個子嗣,顯得極爲單薄。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爲楊渥長期征戰在外的緣故。

當初與周夢潔成婚後不久,楊渥便要趕赴杭州指揮對錢鏐的最後一戰;後來又是兩次北伐之戰,這其中就有一年多的時間在外地;而剩下在廣陵的時間,楊渥還因爲楊行密病逝礙於孝道而沒有與幾個夫人同房。

不過這次從宿州返回廣陵後,他倒是有了一些時間可以與三個夫人溫存。

經過他的努力耕耘,終於在不久之前,他的首席醫者告訴他,鍾秀寧懷上了。

這讓鍾秀寧在府中的地位急劇上升,包括史夫人在內的長輩們自然是對楊渥的第二個子嗣關注不已,連周夢潔同樣是非常關注此事。

不過與史夫人關注的地方不同,周夢潔卻是關心鍾秀寧肚子裡的這個孩子到底是男是女。

沒辦法,到了這種富貴人家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繼承權的鬥爭,尤其是楊家如今即將建國稱王,關於繼承權的爭奪就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周家雖然有周本這個淮南重將作爲依靠,而且周夢潔也相信自己和楊渥的感情遠不是鍾秀寧能比,再加上她又是正室夫人,她的兒子既是長子又是嫡子,即便鍾秀寧生出一個兒子來,其地位也在自己兒子之下。

不過對於一個國家的繼承人來說,光是嫡長子的身份和周家的支持顯然還無法保證他將來就能成功當上儲君,所以最好的結果還是楊渥只有楊炯這麼一個兒子爲好。

這無關賢惠與否,也無關自私與否,而是一個母親的正常想法。

當然,周夢潔也非常理智的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不現實,如今楊家子嗣較少,將來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那樣對於國家來說實在是太危險了。

此時,楊渥一邊陪着三位夫人閒談,一邊卻是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知道高勖他們今日商量得怎麼樣了,到時候他們會以什麼方式再來一次勸進呢?”

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十章 王茂章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十八章 逃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
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十章 王茂章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十八章 逃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