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

戴友規點點頭道:“不錯,我也這麼認爲!不過世子想要成爲一代明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決地方藩鎮問題。”

“如今我淮南已經形同一國,之所以會出現田覠、安仁義、朱延壽之流,說到底還是這些人在地方既掌握了兵權,又掌握了民政,甚至對地方的人事都有很大的決定權,這些人與獨.立的藩鎮又有什麼區別?”

李承嗣連連點頭,這一點稍微有見識的人都能看得出來,各地刺史權利太大,若是野心小的還好說,最多在自家領地裡面爲所欲爲;若是野心大的便會像田覠他們這樣生出不該有的想法,說到底還是他們的過大的權利給他們造反提供了可能。

然而這種制度卻是中唐以來節度使制度氾濫造成的,當初天寶年間天下只有十個節度使,而且都設在邊陲;後來朝廷對地方掌控越來越弱,封出去的節度使也越來越多,而且封底也更多集中在腹心之地。

這種制度在如今的天下早就深入人心了,以至於那些當上了節度使的拼命想要保住自己的權利;而那些還沒當上節度使的將領們則一心想着建功立業然後被封節度使;同樣的,各個藩鎮之主雖然都是從節度使發展來的,但他們爲了拉攏手下將領保證他們的忠心又不斷冊封新的節度使。

到了如今,許多節度使甚至不過一州之地,而那些州刺史雖然沒有節度使之名,卻有節度使之實。

只聽戴友規接着說道:“世子曾經提出過要解決地方藩鎮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行軍政分離,地方刺史不再掌握軍權,而負責地方守備的將軍則不再掌握民政。以武將負責地方守備,選文官負責民政,使之相互制約,減弱地方專權的可能性。將軍覺得這個辦法如何?”

李承嗣皺了皺眉,這個辦法當然可以削弱地方藩鎮,歷史上地方割據勢力的出現都是從軍政、民政合一開始的,東漢末年的州牧,本朝的節度使,都是這樣。

然而這與他有什麼關係?戴友規爲什麼要專門和他說這些?

“世子所言甚是,此法的確可見成效,只是……”李承嗣有些疑惑的說着。

戴友規卻笑着問起了別的:“將軍自從六年前與史儼將軍還有朱瑾將軍一起來到淮南,但將軍與史將軍二人在得到大王厚遇的同時,還能深受大王信任,屢次委託重任;而朱瑾將軍雖然也得到厚遇,卻始終在廣陵賦閒,將軍可知這是爲什麼?”

李承嗣一愣,沒想到戴友規突然扯到這裡去了。他與史儼、朱瑾三人同時受到楊行密的禮遇,但朱瑾這些年卻半點權利都沒有,連他當初帶來的數千軍隊也被楊行密暗中使手段給剝奪了,比如他的心腹將領侯瓚如今就跟隨楊渥征戰,雖然對朱瑾還很恭謹,但卻不再是朱瑾的部將了。

而李承嗣和史儼卻受到更多重用,上次楊行密徵宿州便是讓李承嗣留守廣陵,署理節度使府大小事務,這一次對付朱延壽也是讓他出手;而史儼也曾多次隨軍出征。他們二人掌握的實權都不小。

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李承嗣也知道,畢竟李承嗣和史儼當初就只是李克用的部將,而且心中只想帶兵打仗,沒多少權力慾.望。

而朱瑾當初卻是泰寧軍節度使,而他當上節度使的手段就是先假裝迎娶當時的泰寧軍節度使齊克讓的女兒,再率軍裝扮成迎親隊伍,在成親之夜突然發難俘虜了齊克讓,最後才當上節度使。

當上節度使後朱瑾大肆擴軍,又與朱全忠征戰十餘年才落敗逃到江淮投靠楊行密。這樣一個猛人,即便現在落難在廣陵,楊行密也不敢信任他,軍權是半點也不給他的。

李承嗣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但這種話實在不足爲外人道,便答道:“想來是大王看在下爲人謹慎的緣故吧。”

戴友規笑着搖搖頭道:“將軍之所以能得到重用,那是因爲你在淮南沒有根基,而且你沒多少權利慾.望,所以大王才能信任你!”

李承嗣沒想到他說得這麼直接,不由愕然,只見戴友規接着說道:“我之所以和你說這些,便是希望等這次田覠之亂平定下去後,你能帶頭上書辭去刺史之位,只保留軍職,並且主動提出實行軍政分離之策!到時候李神福將軍也會與你一同上書!當然,這也意味着你可能會得罪其他將領!”

“這……”

李承嗣震動了,他沒想到戴友規突然提出這麼個要求。的確,若是由楊渥或者楊行密提出來搞軍政分離那就太得罪人了,容易引起部將反彈,畢竟大家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當一當地方“土皇帝”的想法,軍政分離之策一提出來肯定會導致一些人的不滿。

但由李承嗣、李神福這樣的威望深厚的將領提出來效果那就不同了,李神福和李承嗣一樣,在淮南軍中威望深厚,對楊行密忠心耿耿,而且沒多少權欲,當初戴友規暗中找到他時,李神福沒有半點猶豫便答應會辭去升州刺史之位,專心擔任將軍之職。

如果這兩位將軍帶頭提出要搞軍政分離,其他將領的不滿肯定能降低許多,加上剛剛平定田覠之亂,接着這股威勢肯定能順利推行軍政分離的政策。

只不過對楊行密父子的不滿可能就轉移到李承嗣、李神福二人身上。

李承嗣稍微沉吟,便點頭道:“好,只要能爲大王和世子效力,便是得罪其他將領又有何妨?”

他早在二十年前就擔任過刺史之位,那時候楊行密也不過是個廬州刺史,對於如今剛剛被任命的壽州刺史之位自然也沒多少眷戀。

至於說得罪人,反正他也是外來將領,在淮南軍中本來就隱隱受到排擠,得罪點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而藉此可以讓已經註定是下一任吳王的楊渥對他信任,何樂而不爲?

見得李承嗣點頭應承,戴友規這才笑了,起身說道:“好了,這也算我爲大王辦的最後一件事情。自從當年在廬州遇到大王后,如今一晃已經是二十年了,當初山間茅房想來早就破敗了吧?不如離去,不如離去!”

言罷,戴友規飄然而去,自此之後再無音訊。

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九章 夜談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章 人選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章 家宴(上)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
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九章 夜談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章 人選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章 家宴(上)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