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

象牙潭位於洪州府城西南八十里處,它本是贛江的一條支流,因爲河道彎折,形狀類似象牙,所以才得名。

象牙潭河面並不算深,而且水流較緩,有些位置甚至能涉水渡過;兩岸乃是鬱鬱蔥蔥的樹林,在這盛夏酷熱之中卻是帶來一處清涼之地。

危全諷的營地便設立在河邊的樹林之中,以躲避酷熱的烈日。

八月十七日,周本率領一萬精兵,日夜兼程,終於趕到象牙潭北岸,與六萬撫州聯軍隔溪對峙。

如此快的行軍速度,令得知消息的危全諷等人大驚失色,完全沒有防備的聯軍一時間一片混亂,衆人都不明白淮南軍爲什麼能突然出現在這裡。

好在,淮南軍雖然來得突然,但根據得到的消息,對面的敵軍兵力也就一萬人,而聯軍一方卻有六萬人。

這才使得慌亂的聯軍將士重新鎮定下來,開始考慮如何應對淮南軍的到來。

危全諷雖然不善於領兵打仗,不過他既然一直都對江西抱有野心,自然會多派人打探淮南的消息;所以當週本大軍趕到後不久,危全諷便知道了對面的淮南軍乃是周本統領的鎮國軍。

“鎮國軍不是在廣陵嗎?怎麼這麼快就到洪州來了?難道我軍還沒出兵他們就從廣陵出發了嗎?”有將領滿臉疑惑的問道。

“會不會是那劉威故佈疑陣,用那些訓練較差的州兵僞裝成鎮國軍來嚇唬我們?”

衆將一時間議論紛紛,很多人都不相信對面的就是十多天前還駐守在廣陵的鎮國軍,甚至懷疑是不是劉威又準備來個以弱示強。

這些人都知道淮南軍的精銳軍隊和那些普通州兵的戰鬥力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若是普通州兵,其戰力最多也就和聯軍相當;但若是鎮國軍的精銳的話,那就非同小可了。

危全諷卻是覺得,對面就是鎮國軍的可能性很大,因爲之前對面敵軍那驚人的氣勢,顯然不是普通州兵能比的。

“老夫之前讓爾等速速出兵攻取洪州,爾等卻以各種理由推脫,如今淮南軍已經到了對岸,截斷了我軍通往洪州的道路,而且他們的援兵只怕會源源不斷的趕到洪州去。到了這種時候諸位還要拖延不前嗎?”

聯軍大營中,危全諷臉色極爲陰沉,四州聯軍兵力雖多,但其中真正能被他控制的也就撫州的軍隊,他弟弟危仔昌統領的信州軍隊都未必能完全掌控,至於其他吉州、袁州兩州的軍隊則更是指揮不動。

正因爲聯軍內部有這麼多的問題,才使得大軍到了象牙潭駐紮後便不願再向前了,各部將領們都以如今天氣太熱,不宜與敵軍交戰爲理由推脫。

聽了危全諷的指責,衆將默然不語,心中卻是想着:“若不是你當初非要在象牙潭停下來,先派人去打探洪州的消息,只怕這時候我軍早就攻下洪州了,又何必在這裡避暑?”

當然,心中雖然有些怨言,但誰也不敢說出來,危全諷此時正在氣頭上,若是在這種時候頂撞,誰都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

“大哥,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現在還是說說怎麼打的事吧!淮南軍已經與我軍隔溪對峙,還是要儘快擊敗他們才能拿下洪州啊!”危仔昌臉色有些不自然的說道。

當初推脫危全諷軍令的人中也有他一個,此時自然會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是啊,還是趁着淮南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的時機將其擊敗纔好!”衆將也紛紛道。

危全諷也知道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且之前他在象牙潭停下來,以至於錯失良機,他的責任也不小。

“我軍兵多,敵軍兵少,如今還是我軍佔據上風!不過淮南軍主力雖然都被楊渥調去北伐了,但各州的州兵卻還有不少。既然敵軍已經調集來一萬兵力,那麼接下來肯定會有更多敵軍源源不斷趕到。所以我軍利在速戰,敵軍利在堅守……”

危全諷向衆人分析着如今的敵情,在他看來,敵軍總兵力在自己之上,但如今在象牙潭的敵軍卻不如自己,再加上敵軍又是遠道而來,所以從哪個角度看聯軍都應該與敵軍迅速決戰,趁着如今的優勢擊敗當面敵軍,然後進佔洪州。

只要在敵軍援兵到達之前就佔領洪州,到時候以逸待勞,定能守住洪州,進而圖謀整個江西。

“速戰速決,這便是老夫的決議,諸位覺得如何?”

“小弟覺得大哥的辦法很好,我軍兵多,敵軍兵少,就應該速戰速決!”危仔昌大聲道。

“末將附議!”衆將紛紛站出來支持。

“好!那麼諸將各自回去準備,明天做好出擊的準備,後天一早,各部立即渡河向敵軍發起進攻。”危全諷點頭道。

接着,他又具體部署了各部的渡河地點,按照他的計劃,六萬大軍將從三個地點渡河,其中位於上游和下游的兩處渡河點分別佈置了一萬五千軍隊,準備先渡河之後從兩翼包抄敵軍後方;而他自己親自統領的中軍則爲三萬人,準備從正面強行渡河,以牽制敵軍主力。

……

當危全諷這邊定下速戰速決的策略時,象牙潭對面,周本同樣定下了速戰速決的策略。

對於危全諷來說,他看到的是淮南軍遠道而來的疲倦,以及淮南後續援兵可能越聚越多的可能,所以才定下速戰的決定。

而對周本來說,雖然隔着象牙潭與敵軍對峙,等待後續援兵的到來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過那樣一來,淮南軍就失去了主動權。

高安那邊楚軍攻勢猛烈,不知道能堅守多久;若是高安失守,楚軍就會直撲洪州城下,或者轉道東進截斷周本的退路,到時候周本也只能撤回洪州去了,這一次楊渥佈置下這麼大的陣仗也就成了白費力氣。

唯有主動進攻才能打破僵局,才能迅速擊敗危全諷,同時迫使楚軍撤兵。

更何況,當週本一抵達象牙潭後,他就發現了危全諷聯軍的一個致命弱點,只要堅決主動的進攻,要擊敗敵軍並不難。

周本發現的聯軍的這個弱點就是,聯軍營地連綿十多裡,戰線拉得十分寬,卻是缺乏足夠的縱深,只要淮南軍從中路突破了敵軍防線,就能迅速向兩翼席捲。

所以淮南軍選擇了將主力集中在一處,並沒有隨着聯軍的戰線而佈置兵力。對於周本來說,既然決定了進攻,那就要以最犀利的進攻一舉從中路突破聯軍正面。

“本將實話和你們說,敵軍兵力衆多,乃是我軍的六倍,不過聯軍兵力雖多,但來自四州的軍隊各有各的想法,他們軍令不齊,政令不通,士氣低落,絕不是我軍的對手!”

“反觀我軍,兵力雖少,但萬衆一心,而且我軍將士訓練有素,士氣高昂,遠在敵軍之上。”

“此外,敵軍的佈陣也有很大問題,戰線拉得太長,難以相互呼應,又缺乏縱深,只要我軍突破他們的一點,此戰必勝!”

淮南軍營地裡,周本大聲向部將們說道。

“必勝!”部將們臉上都帶着堅毅與自信,並沒有以寡敵衆的擔憂。

與危全諷聯軍不同的是,淮南軍這一方楊渥早就下過命令,由周本全權負責這次大戰的指揮,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干預,所以此時周本根本不需要與任何人商量便宣佈着自己的將令。

“王輿,命你部明日一早便渡河向敵軍發起攻擊,以試探敵軍虛實!記住了,你部過河與敵軍交戰後,半個時辰之內務必要退回來,不可戀戰!”

“末將遵命!”王輿沉聲應道。

他乃是大將王綰的弟弟,不過如今還年輕,是與李承鼎一同從軍校畢業的,如今積功爲都頭,領兵千人。

雖說是讓他帶領一千人渡河向六萬敵軍發起進攻,但他臉上卻沒有任何擔憂與恐懼,反而將這當成是一個立下頭功的機會。

周本點點頭,又轉身向都指揮使米志誠道:“米將軍,命你領三千人爲前鋒,明日等候本將的將領,隨時準備渡河進攻!”

“末將遵命!”

“李德成,你率領三千人跟在米志誠之後,若是我軍前鋒的攻擊不順利,你要隨時準備跟上去,務必保證突破敵軍防線!”

“末將遵命!”

……

周本不斷下達着命令,最後,他大聲對衆將說道:“明日一戰,有進無退,退後者,殺無赦!”

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