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

淮南軍洪州的進攻和對耽羅島的佔領都進展得極爲順利,不過在另一處戰場上,劉存率領的大軍對嶽州的進攻卻是再一次以兵敗而告終。

當初秦裴出兵洪州時,爲了牽制湖南軍隊,避免他們增援洪州,所以在八月中旬,劉存命部將冷鄴率領五千兵力駐屯唐年縣,李饒率領領五千人駐屯蒲圻,他自己則率領八千軍隊作爲後應。

然而正所謂兵無常勢,劉存這麼安排本來是極爲穩妥的,既能牽制住湖南軍隊,同時又能在遭到湖南軍進攻時相互支援。

但當時間進入九月份後,唐年這邊卻是突然下起了連綿大雨,使得淮南軍的三處駐地之間的聯繫出現了問題。

湖南軍在大將秦彥輝的率領下,直接對冷鄴駐守的唐年縣發起猛烈進攻,冷鄴抵擋不住,連忙派人去向劉存求援,結果援兵因爲大雨阻隔,未能及時趕到,唐年縣就已經被湖南軍隊攻破,連冷鄴本人也被湖南軍俘虜。

得知消息後的劉存只好緩緩退軍,同時派人去向駐守在蒲圻的李饒下令,讓他也開始撤兵回鄂州。

不想當李饒聽從命令開始撤退時,卻遭到了另外一個湖南大將許德勳的突然襲擊,李饒猝不及防之下被湖南軍隊生擒,其部下皆潰散,最終逃回鄂州的並不多。

自此,淮南軍對嶽州的進攻再一次以損兵折將告終,而湖南一方再勝強敵,士氣爲之高漲;冷鄴和李饒二人被俘虜至潭州之後,更是因爲不願投降的緣故而被馬殷殺掉。

消息傳到廣陵後,楊渥一方面對於劉存的再次戰敗表示不滿,另一方面又對於湖南軍隊的戰鬥力感到驚訝。

“怪不得歷史上淮南軍對馬殷發起過多次進攻,但最後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一直到馬殷死了之後才趁着楚國內亂的機會將其消滅,不過隨着楚國殘餘勢力的反撲,淮南軍又再次被趕出了湖南。”

馬殷的軍隊,雖然在攻佔湖南之後招募了大量的湖南人爲兵,但一來湖南民風悍勇,其士兵的戰力在南方也算較強的;二來如今的湖南軍隊其核心依舊是當年的蔡州軍,尤其是其高層將領基本上都是在戰場上征戰多年的老將,實戰經驗豐富,領兵打仗的能力較強。

當年孫儒率領的蔡州軍與楊行密交戰屢戰屢勝,要不是他太過殘暴,實在不得民心,只怕最終楊氏能否佔有淮南都不好說。

而馬殷的軍隊高層將領就是孫儒軍的殘餘部衆。較爲優秀的將領再加上可稱彪悍的士兵,這兩點使得湖南軍隊的戰鬥力在南方諸多藩鎮中乃是僅次於淮南的,根本不是未經過戰火淬鍊的江西軍隊能夠比擬的。

而這一次劉存率部進攻嶽州,因爲是主動進攻的緣故,在地利上就不佔優勢,而且兵力上更是連對方的一半都不到,再加上連綿大雨天氣導致了淮南軍的相互聯絡被切斷,這樣一來,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不佔優勢的淮南軍被敵軍擊敗就可以理解了。

當然,這一戰淮南軍雖然戰敗,但對於南方的整體局勢卻沒有多少改變,尤其是江州、洪州在此之前就已經落入了淮南之手,江西最繁華最重要的地方已經被攻佔,這一點並不會因爲劉存的戰敗而受到影響。

此外,湖南軍隊在取得勝利後又趁機對鄂州發起了進攻,不過卻被劉存率軍擊退了,所以鄂州的防禦依舊不需要擔心。

楊渥當即下令追封冷鄴和李饒二人爲伯爵,並將二人的子嗣收養起來;同時下令給鄂州補充兵員,以恢復左武驤軍的實力,避免鄂州防禦出現問題。

處理完鄂州那邊的事情後,楊渥開始尋思起來:“如今已經是天佑三年年底了,記得歷史上朱全忠就是在明年一月開始篡位的最後過程,到四月份的時候正式建立後梁;那麼從時間上算,他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謀劃了呢?”

歷史上的朱全忠在這個時候雖然因爲潞州失陷,使得他一舉消滅劉仁恭的打算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不過他的總體實力還是天下最強的藩鎮,無論是李克用、劉仁恭,還是南方的楊渥、王建都比不上他,所以他纔有足夠的底氣篡位稱帝。

而這一世的朱全忠卻因爲接連敗給淮南而損失了太多的精銳士兵,實力不可能與歷史上的他相比。

如今的朱全忠,北方有李克用這個實力強勁的老仇家,南方又有淮南這個新崛起的仇人,那麼他是不是還敢於像歷史上那樣在明年年初就篡位稱帝呢?這一點楊渥感到非常好奇。

“若是他不敢篡位稱帝了,那麼大唐不是還要延續下去了?”

然而事實卻是,朱全忠不僅敢於篡位稱帝,甚至比歷史上的他做得更加急切了!

當昭義節度使丁會向李克用投降導致潞州失守之後,朱全忠迅速調集兵力展開對潞州的圍攻,試圖在晉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將潞州城奪回來。

然而他卻是忘了,潞州城中還有一個他恨之入骨的丁會在。

丁會鎮守潞州多年,對當地極爲熟悉,他投降之後立即得到晉王李克用的禮遇和厚待。有他在,晉軍對潞州的守備就是嚴整無缺的,所以樑軍試圖奪回潞州的企圖很快就落空了。

到了十月份,朱全忠自知要在短期內攻破潞州絕無可能,所以準備暫時撤軍回去休整,以作長久計議。

然而等到大軍抵達相州後,朱全忠卻是突然病倒了,所以大軍只能在相州暫時停駐下來。

相州本來是魏博六州之一,朱全忠在相州這一番長留卻是嚇壞了魏博節度使羅紹威。

若說因爲魏州之變的那個流血的夜晚,誰纔是受害最深的人,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是別人,正是羅紹威他自己。

魏博節度使作爲一個老牌藩鎮,曾經擁有相當強大的實力,不然也不可能在與大唐朝廷對抗了一百多年後還持續到現在。

在過去天下尚未徹底大亂之前,魏博軍多次與朝廷大軍發生衝突,但他們卻依靠自己的強大實力迫使朝廷承認了他們的地位。

即便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隨着河東、宣武、淮南等各方藩鎮的陸續崛起,如今的魏博已經不能算是天下間最強的藩鎮了,但以魏博軍的實力,自保卻是沒有問題。

所以之前羅紹威雖然追隨朱全忠,派兵隨同他東征西討,但朱全忠對他也必須客客氣氣的,不敢太過得罪。

但隨着羅紹威主動勾結朱全忠,將自己的八千牙兵斬殺乾淨,這固然是一舉結束了一百多年來魏博牙兵桀驁難制的局面,但同樣也極大的消耗了魏博軍的實力。

魏博節度使麾下的六州之地除了魏州之外,其他五州在一夕之間全部造反,羅紹威根本無力征討,只能繼續依靠朱全忠的力量。

而朱全忠雖然考慮到自身的安危問題,同意了派兵幫羅紹威平定叛亂,不過卻要求羅紹威爲他的平叛大軍提供錢糧輜重。

這個要求顯然很合理,又是有求於人,所以羅紹威滿口便答應了下來。

誰知道在接下來幾個月的平叛時間裡,爲了供應十多萬樑軍的糧草輜重,羅紹威的消耗十分巨大;而之後潞州失陷,樑軍爲了奪回潞州,再次在相州集合重兵,並且其糧草供應也再次落到了羅紹威的頭上。

等到如今樑軍撤軍時,魏博軍爲了供應樑軍的糧草已經消耗了近百萬貫錢,殺了牛羊豬等價值七十多萬貫,供應的糧食更是不計其數,再加上給一些樑軍將領送的賄賂同樣有數十萬貫,這些沉重的負擔使得魏博軍多年才儲存下來的錢糧物資就此被消耗得乾乾淨淨。

要知道魏博六州雖然地處河北最爲繁華的地方,不過畢竟只有六州的地盤,卻要供應十多萬樑軍近十個月的後勤,其消耗如何承受的起。

如此慘重的損失,使得羅紹威肉疼不已,不過如今的他實力大損,更加無力抵抗朱全忠的要求,最後只能對親信哀聲嘆氣道:“便是將魏博六州四十三縣所有的鐵都加在一起,只怕也不能鑄成此大錯啊!”

不過如今大錯已經鑄成,羅紹威實力大損,如今只能徹底依附朱全忠纔有活路。

而這一次朱全忠突然以病了爲理由停留在相州,這讓羅紹威更加擔心起來。

朱全忠是什麼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狡詐多變。

若說他對魏博沒有任何企圖,羅紹威是絕不會相信的。

在這之前,羅紹威雖然依附於朱全忠,但他畢竟還有較強的實力,獲得了較大的獨.立性,便是朱全忠也不敢隨意覬覦他的領地;但如今他實力大損,若是朱全忠再打起他的主意,那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大難了。

更何況,這一次朱全忠突然以病重爲理由停留在相州不走,誰知道他是不是暗中在籌謀什麼?

“當今之計,唯有勸樑王稱帝,有了帶頭勸進的大功,以後再對他恭順一些,想必樑王就會放過我魏博六州了吧?”羅紹威暗自思索着。

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章 招攬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五百二十章攻破
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章 招攬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五百二十章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