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

“反了”這個詞,或許是後唐軍隊裡最近一段時間最常見的一個詞,同時也是後唐的軍官將領們最不願意聽到的一個詞。

從去年的災荒起,後唐朝廷因爲府庫空虛,再加上各地監軍、軍官將領們層層剋扣,士卒們心中的不滿早就積累到了極點,只要有一點點火花,就會引燃整片草原。

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後唐的軍制本來就是平時軍餉俸祿較少,士卒們想要升官發財就必須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這樣的制度固然能保證士卒們的高昂士氣,但它的缺陷就是戰爭不能停,一旦停下來,就容易出大亂。

所以當晉國對外擴張時,晉軍將士士氣高昂,連戰連勝;等到平陰之戰晉軍大敗,之後晉國乃至後唐都進入相對平穩的時期,這樣一來,之前被激烈的戰事所掩蓋起來的重重矛盾就變得突兀起來。

將士們沒法在戰場上奪取好處,光憑藉他們那點微末俸祿根本不足以養家餬口,所以普通士卒對朝廷的不滿從那時候起就在不斷髮酵着。

而去年以來後唐的財政危機,更是將這個問題催化到極致;再加上李存勖寵幸伶人、皇后干政、宦官監軍、削弱藩鎮等一系列事件,共同引發了士卒造反的狂潮。

此時,王溫等五個士卒率先發難,將郭順斬殺當場,接着又鼓動其他士卒起來造反,頓時得到大批將士響應。

不過,從馬直畢竟是李存勖最親信的軍隊,跟隨李存勖父子兩代人,依舊忠於李存勖的人也有不少,包括從馬直的統領郭從謙也沒有造反的念頭。

結果,叛亂的士卒和依舊忠於李存勖的士卒就在城牆上激烈廝殺起來。

城外吳軍大營裡,聽到士卒來報後,劉信還滿臉都是不信。

他當即就做出判斷:“守軍將士自己打起來了?這怎麼可能?定然是敵軍的詭計,故意演一場戲想要誘使我軍進攻,他們則埋下伏兵準備伏擊我軍。嗯,定然是如此!”

前來報信的士卒連忙道:“都督,小的聽得清清楚楚,敵軍真的打起來了,不像是在演戲。要不都督您親自去看一看?”

劉信聽了心中一動,去看一看也好,若是敵軍真的想要設伏,總會有馬腳露出來;若是敵軍真的亂了那就更好,說不定還能趁亂奪取城池。

想到這,劉信當即披上盔甲,帶着幾個侍衛出營前往城牆下觀看。

等到了城牆下面後,隔着五六十步的距離,劉信一眼就看出城牆上的場面的確是真實的戰場,頓時大吃一驚。

因爲內亂突然爆發的緣故,城牆上點着的火把甚至都沒有來得及滅掉。

在火把的照耀下,劉信可以清楚的看到,那揮動的長刀,飛濺的血液,還有那掉落的頭顱,無一不表明,敵軍真的發生內亂了。

“這這,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大喜過望的劉信當即就反應過來,城中六萬守軍,糧草積蓄衆多,即便以吳軍的強大戰力,即便以火炮的驚人威力,想要將城池拿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很有可能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但是現在,守軍將士卻自相內亂,這對吳軍來說顯然是個絕佳的機會。

“立即趁此機會發動進攻!”劉信當場便作出決定派兵進攻,同時派人去通知周本和李承鼎二人,讓他們同時發起進攻,以牽制敵軍。

經過白天的激戰之後,守軍士卒原本就很疲憊,且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尤其是東面城牆上的守軍,居然還發生內訌,給吳軍創造了極好的機會。

劉信立即派出的一千精銳立即以決死般的氣勢衝上城牆,一番激戰後,終於將城門奪取,並放早已等候在城外的吳軍入城,佔領更多的地方。

守軍將士依舊沒有放棄,他們依託街道繼續抵抗,同時從其他方向派出援軍,試圖反撲。

然而,面對守軍的反撲,吳軍好不容易攻佔城門,就算是拼盡全力也不可能放棄。

將士們咬牙堅持着,雙方將士在東城門處展開慘烈血戰。

與此同時,李承鼎、周本二人也在指揮大軍發起猛攻,尤其是得知東面城門已經落入吳軍手中後,將士們頓時士氣大振,進攻起來更加勢不可擋。

到天色快要亮時,李承鼎部也順利攻破城門;接着,周本部同樣攻入城中,與敵軍展開巷戰,而東面城門依舊掌控在吳軍手中。

至此,興唐府的失陷已經成爲必然。

……

“陛下,城池已經守不住了,趕緊突圍吧!”

“是啊,現在突圍還來得及,若是晚了就太遲了。”

隨着壞消息接連傳來,衆將都已經意識到局勢的險惡,頓時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起來。

李存勖面無表情的望着下方衆將,心中只有一個詞語在反覆出現:“大勢已去!”

是的,在李存勖看來,如今的局勢就是大勢已去,六萬大軍把守的堅固城池,居然被人在一天之內就攻破了,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敵軍真的做到了一天之內破城。

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因爲敵軍太過強大,倒不如說是後唐軍軍心渙散所導致的。

若不是相州守軍率先造反,吳軍又怎能這麼快兵臨興唐府城下?

若不是各地藩鎮一個個都想着坐收其利,沒有立即發兵來援,他又何至於孤軍奮戰?

若不是從馬直的士卒臨陣倒戈,吳軍又怎能一夜之間攻破城池?

總之,如今的局勢完全是後唐自身人心渙散所導致的。

如今外城基本已經失陷,守軍依舊掌控的地盤也就只有內城,以及城北的部分地段。

現在要突圍的話,從城北方向出城,或許還有一線希望,然而那也意味着他不得不拋棄城中六萬守軍。

失去了這些軍隊後,即便他能逃出生天,又能如何?難道依靠各地心懷鬼胎的藩鎮嗎?

而且,吳軍奪取興唐府後,已然釀成大勢,這就如同當年漢高祖劉邦在垓下包圍了項羽一般,大勢已成,即便項羽突圍出去也難以逆轉局勢。

“昔日楚霸王不肯過江東,朕如今又何必突圍呢?與其將來再遭受兵敗的羞辱,倒不如現在就戰死沙場!”

想到這裡,李存勖對李紹榮等將領悲聲道:“諸位將軍自從侍奉我以來,急難同當,富貴同享。如今大勢已去,縱然突圍出去也難逃覆亡。朕已決定今日與敵軍決一死戰,汝等以爲如何?”

李紹榮等將領聽了後面面相覷,但隨即他們便明白過來,李存勖這是已心存死志了。

對於那些普通士卒或者各地藩鎮來說,或許李存勖並不是一個好主子,但對於眼前這些將領來說,李存勖卻是個不錯的君上。

尤其是像李紹榮等將領,他們追隨李存勖已經有很長時間,即便拋下君臣大義,單單是相互間的情分也讓他們難以拋下。

所以在李存勖下定決心後,李紹榮率先拔出佩劍,將頭髮隔斷放在地上,大聲道:“不管陛下做出什麼決定,末將都誓死追隨!”

“末將等誓死追隨!”其他將領也都紛紛效仿,將頭髮割斷放在地上。

李存勖聽了心頭激盪,有多久沒有聽到這樣熱血沸騰的誓言了?似乎上一次還是平陰之戰的時候吧?

想起平陰之戰,李存勖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天清早,吳王楊渥率領的數千殘兵已經陷入最危急的時刻,面對士氣如虹、從多個方向攻來的晉軍,那時候的吳王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出人意料的發起了一次反衝鋒。

正是那一次反衝鋒,直接將晉軍打崩潰了,更是徹底斷絕了晉軍一統天下的希望。

“吳王楊渥在那種危難之時,尚且能堅決的發起反衝鋒,而朕如今的局勢雖然艱難,卻也未必就比他那時更差。既然楊渥能做到,朕又爲何不能做到?”

想到這裡,李存勖沉聲下令道:“諸位將軍,如今敵軍雖然已經突入城中,但他們經過一夜激戰後,此時肯定已經疲憊不堪。朕決意,半個時辰後,親自率領大軍發起反擊,諸位將軍有誰願一同前往?”

李紹榮等毫不猶豫大聲應道:“末將願往!”

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五百章盧枇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
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五百章盧枇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