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

“劉將軍,你覺得王宗壽等人的話值得相信嗎?”

從蜀軍營地裡出來後,寇彥卿便忍不住向跟在自己身邊的劉鄩輕聲問道。

剛纔在蜀軍營地裡,王宗壽等人看似對寇彥卿二人極爲坦誠,不過寇彥卿卻總是覺得此人之言有些不足信。

“末將以爲,王宗壽剛纔所說的話,不足以全信,但其中很多消息卻應該是真的。”劉鄩沉吟片刻,皺眉答道。

經過這麼多年,劉鄩這位昔日王師範麾下的頭號戰將,如今也徹底的融入了樑軍之中,成爲與王彥章齊名的新貴將領,在樑軍之中大有前途。

不過這次南下江陵,寇彥卿不管是統領的兵力還是所領的職務,都在劉鄩之上,所以二人之間依舊是以寇彥卿爲主將,劉鄩爲副將。

寇彥卿點了點頭,他看了看周圍,只見除了他們帶過來的侍衛外,還有一人將會跟隨他們回到樑軍營地。

這人正是張武,王宗壽命他前往樑軍營地充當兩軍之間的聯絡人。

當然,實際上王宗壽這樣安排也未嘗沒有將張武這個“不怎麼安分”的手下打發走的意思。

寇彥卿顧慮張武就在不遠處,所以僅僅和劉鄩低聲說了一句話後,便沒有再說什麼。

回到樑軍營地後,寇彥卿讓人給張武安排好營帳,將其打發下去後,這才與劉鄩詳談起來。

“劉將軍覺得,剛纔王宗壽說的話裡面,到底哪些可信,哪些又不足爲信呢?”

劉鄩沉吟道:“吳王派了個使者出使蜀營,並且勸說蜀軍退兵,以及挑撥我軍和蜀軍之間的關係,這些應該都是真的!此外,王宗壽的基本立場應該也沒有發生改變,咱們這個盟友,至少目前還是極爲可靠的。”

寇彥卿點了點頭,道:“不錯,本將也覺得王宗壽在這一點上應該沒有隱瞞。那麼劉將軍覺得,他又有哪些話是不足爲信的?”

“王宗壽說,當吳軍全力進攻我軍時,他們定會竭盡全力來幫我軍分擔壓力,末將覺得這句話只怕未必可信!王宗壽或許有藉助吳軍之手來削弱我軍的想法!”劉鄩沉聲道。

寇彥卿皺了皺眉,他也有同樣的預感。

畢竟,換做他是王宗壽的話,他只怕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讓樑軍與吳軍拼個兩敗俱傷,蜀軍自然就能漁翁得利。

這樣做或許有些對不住盟友,不過在利益面前,所謂盟友也就不值一提了。

“吳國與我樑國本來就是死敵,兩家交戰至今已經有十五年的時間了,這仇怨可是解都解不開!”

“更何況,吳軍的目的就是要奪取荊襄,有這個目的在,吳軍的目標就會選擇我軍,將我軍作爲首要的進攻對象!”

“可惜這樣一來就給了蜀軍坐收漁利的機會!”寇彥卿嘆息道。

劉鄩皺眉問道:“將軍真的覺得吳軍會以咱們爲首要進攻目標嗎?”

寇彥卿明顯愣了一下,這才問道:“難道不是嗎?又或者,劉將軍有什麼別的看法?”

在他看來,吳軍要奪取荊襄,樑軍要守衛荊襄,這就是兩家目前最大的矛盾;而蜀國之所以摻合進來,無非就是擔心吳國佔領荊襄後會威脅到蜀國。

只要吳國不會傻到在佔領江陵後,不去攻打襄州,反而去攻打蜀國,那麼吳國將樑軍作爲首要目標的可能性就是最大的。

劉鄩搖了搖頭道:“末將也沒有別的看法,只是隨口問一問罷了!”

寇彥卿嘆了口氣,他還以爲劉鄩有別的看法。

吳軍實力強大,聯軍需要加起來才能與之對抗,單獨一家的話,不管是蜀軍還是樑軍都不是吳軍的對手。

若是吳軍集中兵力對付樑軍,那麼即便寇彥卿等人不願和吳軍硬拼,但局勢所迫之下,也只能讓蜀軍撿便宜了。

想到這,二人對視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種無奈。

過了片刻後,寇彥卿接着問道:“除了剛纔所說的外,劉將軍覺得王宗壽的話還有別的不足爲信嗎?”

劉鄩想了想,搖頭道:“末將覺得,別的將軍應該可以放心,那王宗壽畢竟不是傻子,他不會真的看着咱們被吳軍擊潰而無動於衷的。所以到交戰的時候,咱們儘量以防守爲主,至於進攻方面就儘量讓蜀軍去做吧!”

寇彥卿點了點頭,低頭沉思起來。

吳軍既然要以樑軍爲首要目標,那麼吳軍就會選擇將主力集結在面對樑軍的方向;而在面對蜀軍的方向,吳軍自然就會以防守爲主,兵力不會太多。

若是樑軍能夠拖住吳軍主力,然後由蜀軍對吳軍的薄弱環節發動猛攻,這也是一個極好的破敵之法。

唯一的缺陷就是,這樣一來樑軍不得不承受更多的損失,而蜀軍只需要付出較小的代價,就能獲得最大的功勞。

不過在如今的局勢下,寇彥卿二人也顧不得再去與蜀軍爭奪什麼功勞了,只要能擊敗吳軍,保證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吳軍不會再染指荊襄,二人就會感到滿意了。

過了許久之後,寇彥卿突然擡起頭來,緩緩對劉鄩問道:“將軍從洛陽而來,可知到洛陽如今的局勢怎樣了?”

劉鄩皺眉不語,他當然知道寇彥卿的意思,無非就是在問他,關於皇位繼承的事情可有什麼消息。

可惜的是,劉鄩雖然經過這麼多年,已經完全融入到樑軍之中了,但他在樑軍中的地位並不高,那些關鍵的消息又哪裡是他能夠搞到的。

見了劉鄩的神色,寇彥卿當即知道自己問錯人了。

他也不感到失望,只是有些苦笑道:“陛下這一次兵敗,給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不過這些事情都不是咱們這些人需要操心的,還是讓博王、均王等人去管吧。咱們還是先商議一下,該怎樣打好接下來這一仗!”

劉鄩點了點頭,同樣面帶憂慮之色。

如今的樑國,隨着朱溫病重,局勢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一個弄不好,樑國就有可能陷入內亂之中。

如今樑國外有晉、吳這樣的大敵窺視在側,內部局勢又不安定,他們這些領兵大將們,雖然表面上不說,但實際上誰的心中沒有擔憂呢?

要知道他們這些領兵大將,一身富貴與榮辱都已經與樑國牢牢的綁在一起了:樑國興榮,他們自然也跟着享福;樑國衰亡,他們自然就跟着倒黴。

……

吳軍營地裡,衆將的氣氛相比於寇彥卿二人的憂慮自然是要熱烈許多;不過與蜀軍的興奮相比,又要清冷不少。

畢竟,大戰在即,即便衆將心中都覺得吳國將會獲得最後的勝利,但在真正的取得勝利之前,大家都要鎮定下來,爲了取勝而努力去拼。

此時,出使蜀軍營地回來的周宗正在講述着自己的見聞,而衆將一個個都認真傾聽着。

過了一會兒,周宗總算講完了:“大王,這次臣出使蜀營的經過就是如此了!”

楊渥點了點頭,他沒有開口說話,而是將目光看向衆將,向他們無聲的詢問着。

朱瑾首先說道:“大王,看來敵軍對於取得勝利很有信心啊!這也難怪,這幾天面對他們的步步緊逼,咱們卻是步步後撤,他們的信心充足一些也是正常。”

“周舍人在最後離去之前,才提出希望蜀軍能適當的放縱吳軍對樑軍的攻擊,這個時間點選得尤其的好,可以肯定王宗壽等人聽了之後,一定會以爲這就是咱們的真實目的了。”郭崇韜卻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這些天的步步回撤,當然是楊渥等人有意爲之。

倒不是想讓敵軍變得驕縱起來,而是有意讓敵軍覺得,吳軍沒有任何取勝的把握。

這樣一來,當吳軍發起挑戰的時候,敵軍纔會接受挑戰,展開對決;而不是緊守營地,兩軍打一場漫長的消耗戰。

當然,步步後撤的另一個目的也是爲了讓吳軍將士的戰意積攢得更足。

吳軍將士的士氣本來就比較高,在敵軍抵達江陵的時候就有許多將領主動站出來請戰,不過那些請求都被楊渥拒絕了。

而之後的每一次後撤,都會讓這種求戰之心進一步積累,等到決戰的時候,吳軍將這麼多天積累的戰心釋放出來,必然能爆發出最強的實力。

此外,故意後撤讓敵軍度過江陵城東北處的那條不知名的小河,這也能夠進一步佔據地利;到時候若是真的擊敗了敵軍,那條之前不被他們看在眼中的小河,就有可能成爲阻止敵軍逃出生天的天塹。

總之,在下定決心要與敵軍來一場決戰後,接下來吳軍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爲了儘可能的將決戰變得對吳軍更加有利。

而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條件幾乎都已經準備妥當,接下來就是真正的決戰時刻。

所以再確定無誤後,楊渥鄭重向衆將宣佈道:“孤已經決定,明天就與敵軍決戰。能否拿下江陵,壯我吳國聲威,就在明日一戰了!諸將務必奮勇殺敵,不得有任何膽怯之心。”

“末將遵命!奮勇殺敵!”衆將齊聲大喝道。

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
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