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火攻

楊渥點了點頭,拿起文書仔細看了起來。

他的心中原本就有了不好的預感,等到看完之後,臉色就更加不好看了。

秦裴那邊畢竟兵力較少,能牽制敵軍這麼多天已經不容易了,楊渥也不會怪他。

但荊門這邊,王茂章等人突然兵敗失利,這就讓他有些惱火了。

當然,仔細回想之後,他也不得不承認,寇彥卿這次的計謀的確很出衆,先是以連戰連敗來迷惑吳軍,接着故意讓吳軍攻佔一座挖好了地道的營寨,然後趁着吳軍不備,發起反擊,一舉扭轉頹勢。

如此計謀,便是楊渥親自領兵,只怕也難以料到。

所以仔細想想的話,這次兵敗倒也不能怪王茂章。

勝敗乃兵家常事,便是曹操那種兵法大家,都免不了打敗仗,楊渥自然也不會太苛責。

在他看來,只要不是犯一些簡單的錯誤而導致兵敗的,他一般都不會怪罪。

“王茂章那邊的戰事不利,只怕未必能及時消滅樑軍,而秦裴那邊又難以拖住蜀軍更長時間,若是最後讓樑軍和蜀軍匯合的話,難道這一次攻江陵,最後會以失敗告終嗎?”楊渥心中有些不甘心。

如今的局勢,若是真等到樑、蜀聯軍抵達江陵城下,除非楊渥冒險與敵軍決戰,否則拖延久了將士們士氣低落,最終就只能以撤軍告終了。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辦法,那就是調集更多的兵力前來。

金陵那邊還有四萬駐軍,雖說楊渥自信目前的局勢下應該不至於有誰膽敢造反,但凡是還是要小心一些爲好,畢竟人心難測,在這亂世之中,誰能保證不出意外?

只有時刻保持防備,纔是最好的應對策略。

所以金陵那邊的四萬駐軍,楊渥是不可能再調動的。

而李承鼎的兩萬軍隊,如今駐守分兵駐守在兩浙到福建的各地,在此之前他們的任務乃是鎮守兩浙和福建,同時防備嶺南的劉龑,如今他們的任務同樣不變。

更何況,李承鼎部的駐地畢竟太遠,即便現在傳令讓他們千里迢迢趕來,只怕到時候也疲憊不堪,難以征戰,而且時間也拖延太久。

當然,除了李承鼎部外,劉信剛剛攻克了虔州,如今也算騰出手了,若是讓他調集一部分兵力過來倒也可行。

只不過和李承鼎部一樣,也是離得太遠,時間上未必來得及;而且剛剛經歷了虔州之戰後,他們也需要休整一番。

仔細想了一會,楊渥覺得出於穩妥,暫時還是不能調集更多的兵力。

“兩線作戰,的確是任何一方勢力都需要努力避免的!”他心中感嘆着。

當然,到了此時他也沒有徹底失去信心,畢竟一來王茂章並不是完全沒有擊敗樑軍的希望,二來,即便是樑軍和蜀軍匯合南下江陵,吳軍也未必就沒有機會將敵軍擊敗。

說到底,吳軍乃是有楊渥一人統領的大軍,而樑蜀的聯軍卻是臨時組成,他們之間的配合上必然有些問題存在,只要找到這些問題,並加以利用,擊敗他們的聯軍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楊渥雖然對於局勢感到擔憂,但並沒有去幹涉王茂章的指揮,而是繼續坐鎮江陵。

就在這時,營地外面戰鼓擂響。

楊渥向江陵城的方向看去,只見大量守軍正在出城列陣,頓時明瞭過來。

這段時間,江陵守軍雖然沒有出城來與吳軍決戰,但也時常派兵圍攻被吳軍佔據着的兩處衛城。

只要這兩處衛城還在吳軍手中,高季昌就不能安心下來,所以他想要趁着吳軍主力不在的時機,將兩處衛城奪回去。

而吳軍一方自然不會放任敵軍將兩地奪回去,所以這些日子兩軍同樣沒少交戰。

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如今吳軍營地裡的軍隊也不是之前的七千人了,而是增加到了一萬三千人。

之前被劉彥英帶去虔州的一千羽林軍,在成功奪取虔州之後自然是返回了江陵;此外,楊渥還從鄂州那邊調集了五千州兵,以加強江陵的實力。

到了此時,即便是高季昌全軍出動前來與吳軍交戰,楊渥也有足夠的信心將其擊敗。

至於高季昌奪回兩座衛城的行動,楊渥自然更加有信心將其挫敗。

畢竟僅僅是防守的話,敵軍的表現還不錯,但在進攻方面,敵軍的表現與吳軍相比就差的太遠了。

這一次面對敵軍的進攻,楊渥並沒有親自去指揮,而是決定將指揮權交給李章。

這位年已六十的老將,在領兵打仗方面的確還有一手,指揮起來極爲沉穩嚴密,很少出現漏洞。

這讓楊渥不由得感嘆,李章這麼個有能力的老將,按理說他應該早就受到重用了纔是,那麼到底是爲什麼導致了他直到如今都還只是一個指揮使呢?

楊渥想不明白,也不願去細想,他只知道今後要多給這個李章一些機會,至於他最後能做到哪一步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時間流逝,轉眼八天時間過去。

長林縣以東,樑軍的主營前,一場慘烈大戰剛剛結束。

這幾天,吳軍在得到休整之後,再次發起進攻,用了五天時間最終攻到了樑軍的主營前。

到了此時,吳軍已經是拼盡全力,各部將士拼死爭先,試圖一舉攻破樑軍的主營地。

對他們來說,若是能拿下敵軍的營地,那麼這些天的奮戰就算取得了成功;但若是未能拿下敵軍主營,那麼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了。

可惜的是,樑軍一方同樣在拼命。

到了這個時候,雙方都知道戰局到了最關鍵之時,不拼命就會喪命。

樑軍將士的訓練和裝備等雖然比起吳軍來有所不如,但在這個時代,士氣和勇氣纔是最重要的。

前段時間的那一次勝利已經極大的鼓舞了樑軍的士氣,而如今寇彥卿等將領更是身先士卒,親自在最前線奮戰,極大鼓舞了樑軍的勇氣。

有士氣,有勇氣,再加上樑軍又是處於防守的有利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吳軍已經用盡全力了,但依舊難以取得突破。

撤軍,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此時,殘陽如血。

望着遠處緩緩退下來的將士們,王茂章心情沉重,久久不言。

這一次領兵攻打樑軍,在他看來應該是一次立大功的機會,可惜最終他卻未能取得成功;對面的寇彥卿,雖然率領一羣烏合之衆,但最終還是牢牢的擋住了吳軍的攻勢,讓他徒勞無功。

就在這時,他感到自己的舊傷隱隱又在發作,從背上傳來的一陣陣劇痛,讓他感到額頭冒出虛汗。

“或許真的是該回金陵養傷了,舊傷不能痊癒的話,便是行軍打仗都會受到影響。”他一邊忍者劇痛,一邊在心中想着。

就在這時,郭崇韜策馬過來,低聲道:“將軍,既然要撤軍,那麼不妨做得徹底一點,讓長林那邊的守軍還有正在樂鄉那邊襲擾敵軍的侯瓚將軍他們也一併撤退吧!”

王茂章心中一動,回想起幾天前郭崇韜還曾說過,有一個計謀或許能擊敗樑軍,難道郭崇韜說的計謀與撤軍有關嗎?

若是如此的話,那麼當初郭崇韜不想說出來,非要等到現在才說,這就正常了。

不過與撤軍有關的計謀,難道是誘敵之計?

只怕誘敵之計難以成功吧?這寇彥卿爲人謹慎,又多智謀,在現在這種時候應該不會貿然追擊,以至於中了吳軍埋伏吧?

王茂章在心中想着,面上卻是帶着喜色的問道:“郭參軍可是有什麼妙策可以破敵?”

被他這麼一問,其他同樣面帶憂愁的將領也紛紛向郭崇韜望去。

郭崇韜苦笑道:“談不上妙策,不過是最後的嘗試罷了,若是敵軍不上當,那此計就什麼用處都沒有。總之諸位將軍也別抱有太大期望就是。”

衆將都有些理解的點點頭,沒有多問。

此時大戰剛剛結束,還是將大軍撤下來再商議。

當晚,衆將回到營地,開始商議進一步的行止。

到了這個時候,郭崇韜自然也不會再隱瞞,當即對衆將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在下的打算是,我軍的主力必須撤回去,不撤的話,寇彥卿就不會來追擊,他又不是傻子,若是不能確定我軍主力的動向,他是不可能輕舉妄動的。所以主力撤軍是必須的。”郭崇韜首先說道。

衆將都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郭崇韜接着道:“不過在撤軍之餘,我軍在暗中可以留下少量的軍隊,大概三千人足以!當然,這三千人應該是最精銳的軍隊,同時讓騎兵隨時待命,準備出擊!”

軍隊多了自然不容易隱藏,但隱藏三千人還是有可能做到的;不過三千人,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三千精銳?難道郭參軍打算只用三千人破敵嗎?”衆將有些驚訝。

以三千人破敵,這怎麼看都有些不可能。

郭崇韜笑道:“若是正常手段,三千人自然不可能破敵,但若是用火攻呢?”

“火攻?”

“不錯,這些天一直晴朗,地面的草木都很乾燥,容易點燃;而且在下還觀察過風向,基本都是向北吹的,若是在關鍵時候對敵軍發起火攻,難道三千人就真的無法攻破敵軍嗎?”郭崇韜沉聲道。

“這個……”衆將震驚,一個個低頭沉思起來。

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章 朱廣德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
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章 朱廣德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